肺癌是当前世界各地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几大主要城市中,肺癌已成为男性成年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发现诊断、早期治疗是降低肺癌病死率,提高肺癌患者长期生存率的唯一途径。目前不少患者因持续咳嗽、咳血及胸痛等临床症状来医院就诊时,通过常规X线胸片检查所发现的肿瘤多数已属中晚期,经手术、放疗、化疗或生物治疗后,5年存活率较低。因此对于早期肺癌,特别是位于肺外周部位的小肿瘤,因常无自觉症状,须通过健康普查的方法才有可能及时发现。传统检查方法是X线胸片检查,极易漏诊,主要原因为:①周围型小肺癌与病灶周边肺组织对比度差;②正位胸片上,肺组织与纵膈、心脏及膈肌有重叠。与之相比,低剂量薄层CT则可通过高速、连续的数据采集,且为横断面断层成像,可以发现位于解剖学死角或胸片因组织结构重叠等原因造成的小病灶遗漏,明显提高了肺部小结节病变的检出能力,对早期发现肺癌具有重大意义。但是胸部常规螺旋CT检查时其辐射剂量较大,若作为“健康人群”肺癌筛查,不符合放射学检查最优化的原则,因此,低放射剂量扫描更符合健康体检的要求。
低剂量薄层CT是指基于能够检测到肺部小结节的最低扫描范围和放射浓度的CT检查技术。许多市民都有一个误区,认为CT扫描的X线辐射量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而往往不愿意进行低剂量螺旋CT检查。事实上,常规CT检查由于X线辐射剂量较高,一次胸部CT的X线辐射剂量相当于X线胸片剂量的60~100倍;而低剂量CT扫描通过降低管电流和管电压的方法,经过薄层重建,突显其扫描速度快、剂量低、检出率高等优势,扫描辐射剂量明显低于常规CT。国外研究表明发现和诊断肺部结节方面低剂量CT具有和常规剂量CT扫描相同的能力。90年代中期开始,日本、美国几个大学及研究机构开始低剂量CT的应用研究工作。结果显示,应用低剂量CT扫描能够发现更多的肺癌,特别是早期肺癌。
“低剂量”是一种检查方式,是新概念而非新技术!目前上海各区的二、三级医院均已拥有各种型号规格的螺旋CT,采用常规剂量的10%-30%(低剂量)即可获得高质量的胸部影像,足以胜任肺部肿瘤普查,大大降低辐射剂量。通过低剂量薄层CT检查,对直径小于1cm的小肺癌、早期肺癌检出率达到80%以上。筛查出来的早期肺癌患者中,80%至90%可以通过微创手术切除治愈,无须进一步放疗和化疗。因此,国内外医学专家建议,对于肺癌高危人群及有条件的地区、单位或个人,应积极开展每年定期进行一次低剂量胸部CT检查,提高早期肺癌的临床诊治水平。
通过一滴血液检测发现早期癌症,是数十年来全球医学界的共同的梦想与科研目标。癌症的血液检测(液态活检)有多种用途,在肿瘤病情监测、个性化用药、肿瘤早期诊断各个领域发挥重要价值。“液态活检”的理念的提出与技术推广已经有了15年历史,应用于高危人群与高发地区的癌症筛查时,能有助于更精准的发现早期癌症,大大减少“过度诊疗”,给临床提供更多临床信息参考。就肺癌而言,将来通过低剂量薄层CT发现的小结节,尤其是亚厘米小结节(直径小于1厘米),若能结合“液态活检”技术,将给临床肺部小结节危险分层、临床干预治疗决策提供重要信息参考,从而给广大病人带来巨大福音。
2015年11月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已批准了肺癌七种自身抗体产品在国内上市,这是CFDA首个批准的用于肺部小结节良恶性鉴别辅助诊断与早期肺癌血液检测技术。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各家医院将逐步开展此项检测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