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阴性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别过早放弃追因
标签:医学科普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急诊不少见,病情凶险,致残率、致死率高,尽管近年来在神经内外科、影像科及介入科多学科协作下取得较大进展,但是,SAH的诊疗仍不尽如人意。SAH诊断较简单,在指南框架下操作,基本能确保无虞。网红杜神医的警句,“指南能让庸医不太庸,但不能让良医更良”,如果SAH不按照套路出牌,该真么办?正逢师弟师妹在某公众号发文,将SAH比作“熟悉的陌生人”,探讨SAH的诊断时机和手段问题,总觉得意犹未尽,也来聊一聊SAH。

常规意义上的SAH,急查CT基本明确诊断。然而,其CT大致会有这样的变化过程:起病12小时内头颅CT敏感性约97%,24至48小时敏感性>90%;6d内降至57%~85%。亦有不同意见,认为SAH发病6小时后,CT敏感性下降至85.7%。可将其称之为SAH的CT敏感性时间窗,虽然界限不是很明确。

第一个问题:SAH患者是否可能出现头颅CT平扫阴性?

这个,可以有。比如如下情况:

 1. 出血量少,经脑脊液循环很快稀释,CT即无高密度影;

 2. 症状不典型,起病时间不明确,头颅CT延迟;

 3. 非颅内SAH(这是今天的主旨内容);

 4. 假性SAH,比如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及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等,皆可能出现类似SAH症状。

目前,SAH患者头颅CT阴性的发生率不详,临床上确实不少见。

第二个问题:头颅CT阴性,是否可排除蛛网膜下腔出血?

答案是否定的。头颅CT阴性,而临床高度怀疑SAH,则需行腰穿脑脊液检查,如果脑脊液黄变或均匀一致血性,则明确SAH诊断。

反之,是否会出现CT阳性而脑脊液阴性的SAH?确实有报道,头颅CT和MR均提示SAH,但是脑脊液检查阴性。作者解释可能原因为:一是出血量较小,在行腰穿检查之前,出血尚未扩散到腰椎管内;二是脑脊液在颅内与椎管间存在交通障碍;三是软脑膜上的血管破裂出血向脑实质扩散而未破入蛛网膜下腔。报道来自某附属医院,应该可信。

有人可能会较真,是否可能出现CT与脑脊液均阴性的SAH,比如出血量少的时候?你猜!

第三个问题:头颅CT阴性,拟诊SAH该如何进一步检查?

按照目前的指南流程,头颅CT阴性,则进行腰穿脑脊液检查,但属于有创、有风险。好在现如今很多医院都可以急诊CTA了,无创、快捷。

研究认为:CTA对动脉瘤的敏感度为77%~100%,特异度79%~100%。然而,如此数据建立在SAH的病因是真性动脉瘤的基础上,而且动脉瘤直径<5mm,其检出率大大降低。

据报道,以急性头痛就诊的患者,如果头颅CT/CTA阴性,仍有1%的动脉瘤性SAH漏诊率。因此,如果患者拒绝进一步检查,仍需签字需要腰穿检查。

实际上,如果CTA未检出问题,可行金标准DSA检查。问题是,所谓金标准亦未必可靠。据研究,首次DSA阴性的患者大约占20%~25%,1周后复行DSA,约有1%~2%患者发现之前未发现的动脉瘤。

毕竟,技术再好,也靠人脑,也依赖检查者的经验、水平。

第四个问题:如果SAH诊断明确,而头颅CTA/DSA正常,怎么办?

分两种情况:

❖ 其一,CT、CTA/DSA均正常,脑脊液血性,SAH明确;

❖ 其二,CT和脑脊液均阳性,CTA/DSA阴性,SAH亦明确。

此两种情况,均具有迷惑性,后者尤甚,常导致误诊、延迟诊断。关于这方面的报道,中英文文献都很多。选择其中4个病例,来看看CT阴性或者DSA阴性的蛛血,是如何误诊的或诊断延迟的。

先看第1种情况的个案报道

患者1:24岁男性,因“头痛伴恶心、呕吐18小时”于2008年11月入院。急诊头颅CT未见异常。既往发生过3次SAH(2006年3月、2007年4月与2008年5月),2007年4月曾行DSA未见异常。查体:神清,颈抵抗,颏胸距4横指,克氏征阴性。腰穿见均匀一致血性脑脊液。入院后行DSA未见异常。进一步行颈部血管造影未见异常。次日行颈胸腰段脊髓MRI示“胸2~3水平脊髓内及髓外硬膜下异常信号,考虑动静脉畸形(AVM)”。

该患者反复4次突发头痛伴恶心、呕吐,体征仅有脑膜刺激征,无脊髓症状。腰穿可见血性脑脊液,故多次被误诊为颅内SAH,两次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及颈部血管造影均未见异常,前3次发病均没有深究病因。

患者2:28岁男性,因“头痛5天”入院。活动中突发双侧颞部爆裂样疼痛,伴恶心呕吐。既往有腰痛及椎间盘脱出病史。查体:神清,颈抵抗,克氏征、布氏征阳性,余无特殊。入院后头颅CT正常,腰穿见红色均匀脑脊液,DSA未见异常。住院1个月后头痛缓解,颈软,出院。出院后3个月某晨,睡眠中再发头痛、颈痛、颈部活动受限,无腰痛,即行头颅CT检查阴性,腰穿示血性脑脊液。入院后第3天行头颅CTA检查阴性,1个月后右下肢无力,始考虑“脊髓血管畸形”,即行胸段脊髓MR示:T9~T11节段AVM。

该患者反复2次发作CT阴性SAH,且DSA正常,直到出现脊髓症状,方考虑脊髓病变,贻误诊断。其实,第1次住院期间,患者持续头痛、腰痛,伴腿部牵拉样疼痛,腰椎X片正常,因“腰痛及椎间盘脱出”病史,麻痹大意,从而错过蛛丝马迹。

脊髓血管畸形,临床表现变异度很大,极容易误诊。通常临床表现为:突发的背痛、颈痛或肢痛,出血量多则出现截瘫,并有膀胱功能障碍及脑膜刺激征,当出血进入颅内蛛网膜下腔可有意识障碍。如脊髓症状不明显时,极易误诊为SAH。约有15%的脊髓血管畸形患者以SAH为首发症状,并可反复发作。

再看第2种情况的个案报道

之所以说第2种类型更容易让人迷惑,皆因颅内蛛血,更倾向于在颅内寻找病因,而放弃寻找脊髓病因。

患者3:男性,33岁,因“头痛伴恶心、呕吐4小时”入院。患者劳动时突发剧烈头痛伴恶心、呕吐。发病当时有四肢无力,无意识障碍、排尿异常等。查体:神清,颈抵抗(+),kemig征(+),余无特殊。头颅CT示双侧裂池及环池高密度影。入院诊断:SAH。入院当日行全脑DSA未见异常。10日后复查CT“蛛血吸收好转”,临床症状亦好转。15日后,患者突发颈部向后枕部及肩部放射痛,左侧肢体肌力下降为Ⅳ级,左侧病理征阳性。行颈椎MRI,示颈4、5水平椎管内脊髓后方、前方及左侧团块状血管流空影,考虑脊髓动静脉畸形可能。

该患者表现为典型脑SAH,DSA阴性即放弃进一步病因;直到出现新的临床症状,才进一步完善检查明确诊断。

患者4:51岁男性,突发颈痛和肢体麻木,其后意识混乱,很快进入深昏迷,并发生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查头颅CT示SAH(图1a)。头颅和颈椎MR未见异常。2小时后意识渐清,首次DSA未见明显异常,只是右椎造影示大脑后动脉显影不佳(图1b)。4日后再行DSA,仍未发现异常,然而右椎造影显示大脑后动脉血流改善(图1c)。18日后第3次DSA,证实右侧椎动脉起源的脊髓前动脉动脉瘤(图1d),位于C1水平,考虑为出血部位。发病后108天和269天两次DSA,证实动脉瘤消失。

该病例为日本人报道,抓住蛛丝马迹,锲而不舍,终于明确蛛血的病因。

小结脊髓型SAH发生率低,可能缘于低检出率所致。常见的原因是脊髓动静脉畸形(包括脊髓硬膜动静脉瘘),也见于动脉瘤、肿瘤、动脉硬化、血液病及脊髓空洞症。

据报道,约80%脊髓SAH可有脑部症状,头痛占70%,意识改变占22%,且可为脊髓SAH首发症状。但是,脑部症状明显时,常常掩盖发病最初的其他脊髓症状,从而错过蛛丝马迹。因此,仍应该重视早期和继发的临床表现。

当SAH患者头颅CT阴性或者CTA/DSA阴性时,不可满足于所谓的病因不明。所谓病因不明,只是尚未被察觉而已,无法自圆其说或者技术手段未达到,便撰之以原因不详。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X

打开微信扫一扫

相关文章
  • 脑血管造影的适应证有如下这些: 1、颅内占位性病变,如大脑半球病变做颈动脉造影、后颅窝病变做椎动脉造影。 ...
    张洪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副主任医师神经外科
  •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定义 人脑的表面被覆三层膜,由内及外依次是软脑膜、蛛网膜、硬脑膜。蛛网膜与软脑膜之间的腔隙 ...
    张洪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副主任医师神经外科
  • 蛛网膜下腔出血科普知识讲座 赵本山是我国一位著名的艺术家,他给大多数的印象是草根,给人民带来笑声,被观众誉为“ ...
    卢旺盛海军总医院主任医师神经外科
  • 赵本山曾患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经脑血管造影证实是脑动脉瘤,最后选择了微创的介入治疗即动脉瘤栓塞术,术后痊愈出院。 ...
    张世荣西安第三医院主任医师神经外科
  • 医学是公认比较复杂的学科,很多时候,患者和家属在就诊的时候听到医生说出的专业名词都是一脸的不解:有的是不懂什么意 ...
    张世荣西安第三医院主任医师神经外科
  •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其出血起病急,并发症多,虽诊断设备和治疗手段 ...
    张洪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副主任医师神经外科
副主任医师神经外科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
X
温馨提示:
感谢您对张洪钿专家的投票,若您是张洪钿专家的患者,希望您分享就医经验,帮助其他患友选择就医;若您不是张洪钿专家的患者,请忽略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好!咨询服务必须以患者身份登录才能使用。
X
请务必在就医后进行投票,以保证结果的公平、公正。
所患疾病:
治疗效果:
态   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