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养六至十二岁的孩子--莫世淳(转载)
标签:媒体报道

从六到十二岁的孩子,该怎么教养?方法很多,见人见智,各有千秋。我赞同Tedd Tripp博士的看法:这阶段的重点,是培养孩子有良好品格。

性格是与生俱来,品格是后天培养的。性格是指天性,如:活泼、安静;外向、内向;胆子大、胆子小;急性子、慢性子等。品格却可以栽培,如诚实、谦卑、勤奋、负责、节制、体谅、仁爱、忠诚、节俭等。孩子的可塑性高,如有错误的思想、态度与行为,父母就要耐心解释、教导,帮助他改正过来。

有一个小孩上课守规矩,按时交作业,老师都喜欢他。但他却因此骄傲,看不起其他同学,别人稍得罪他,就不能容忍,更别说饶恕。这就是品格出了问题,不能体谅别人,也没有爱心。作父母的有责任教导他,帮助他改过。

请注意,我不是说父母命令他改过,而是“帮助”他改过,两者分别很大。命令适用于六岁以下的小孩。当孩子渐长,父母就要开始明白他的思想,耐心教导让他明白。

我要特别提醒父母,不要让电视和网站代替你们塑造儿女的品格。现在世风日下,坏的媒体太多,小孩分辨力不足,很容易误入歧途。Kaiser家庭基金会(Kaiser Family Foundation)曾经做过一项调查,发现这一代八岁以上的孩子,每天平均用在不同媒体的时间高达七个半小时。过度看电视或上网对小孩的负面影响很大。他们可能废寝忘食,就营养不良;不运动,身体就过重;不做作业,功课自然退步,阅读能力降低。又因常上网,与现实脱节,走进了虚拟世界,不懂得处理生活和情绪,很容易患情绪病,可能得忧郁症。所以父母们,请趁他们还没长大,就好好管制他们上网与看电视的时间。电脑和电视都不要放在他们房间里,免得他们无法自控,坠入陷阱。

对上帝的态度

你的儿女敬畏上帝吗?有否遵行圣经的教导?“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箴言九10)有智慧的父母,不单自己敬畏上帝,也会带领孩子认识并敬畏上帝。

现在很多学校不教导孩子认识上帝,还教小孩世上没有绝对标准。我朋友的八岁儿子,回家对爸爸说:“老师说人人都好,我们不能说别人不好。”乍听很合理,很有包容性;但仔细思想,就知道这句话混淆真理,抹煞了客观对错的标准。如果每个人都好,那么每个人都可以任意妄为而不受批评了。这种教育让孩子不辨是非,分不出好人坏人。

社会学家Christian Smith与他的同僚几年前曾访问过230位青年人,问关于道德与他们生活的关系,访问结果是:很多青年人做事没有考虑道德因素,多数是凭感觉:“我觉得好就做。”他们不懂“感觉好”不一定对。感觉好就做,与人相处很容易引起冲突。待人处事要有客观的原则,客观标准必须由上帝来定。“圣经都是上帝所默示的,于教训、督责、使人归正、教导人学义都是有益的,叫属上帝的人得以完全,预备行各样的善事。”(提摩太后书三16至17)孩子敬畏上帝,能分辨善恶,作父母的才不必担心他行差踏错或受坏人欺骗。

对人的态度

孩子与人相处的情况如何?他有好人缘吗?会爱管闲事吗?喜欢做领袖吗?或情愿做跟随者?一个人的短处多半是他的长处。比如,爱管闲事的人可能有行政能力;爱指挥的可能有领导才能;胆小的不会做领导,但思想可能比较周密,不冲动行事。所以,父母要帮助子女发展长处,提醒他们避免把长处变作短处。如果小孩在这个过渡阶段学会与人相处,长大后,人际关系也会好些。

对自己的态度

孩子怎样看自己?骄傲、自信吗?抑或过于自卑?知道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吗?做事谨慎或是粗心?保罗说:“我凭着所赐我的恩对你们各人说:不要看自己过于所当看的;要照着上帝所分给各人信心的大小,看得合乎中道。”(罗马书十二3)上帝给人不同恩赐,不需要与别人比较,只要善用自己的长处,忠心服事上帝,服事人。父母的教导应该是:尽上自己的本份便足够了,不要跟人比较;否则对错焦点,不是骄傲,就是自卑。上帝没有叫我们与别人比才干,祂只要求我们忠于职守,尽力而为。教导儿女也应用这个准则,不要给儿女不必要的压力。

对父母的态度

孩子喜欢亲近父母,抑或避开父母?这是沟通问题。六到十二岁的孩子开始有思想,常问为什么,父母需要给他们安全发问和表达内心想法的环境。了解他们为什么不满,为什么不高兴,这样才可了解并帮助他们。沟通是双向的,需要花时间。所以,如果父母只想速成管教,不愿花时间了解他们言行背后的动机,子女会开始有反感,不服气。这就不仅会犯同样毛病,更严重的是和父母的关系会疏离。

“人心怀藏谋略,好像深水,惟明哲人才能汲引出来。”(箴言二十5)有一个12岁的女孩回家闷闷不乐,说不喜欢她的学校,要转校。父母就坐下来与她详谈,发觉她爱作领袖,常要同学跟着她的意思做,同学们不听,她就生气,朋友便越来越少,直到她觉得被孤立,所以说要转校。明白了情况,父母便帮助她改变这种霸道行为。希望各位父母作明哲人,用祷告的心了解孩子,好诱导他们改变偏差的心态,建立好的品格。

过动儿童

最后,我要特别提到一些有ADHD症状的小孩。他们极其好动,注意力短,不容易管教。有些专业人士主张用药物来控制;但药物多半有副作用,非不得已,少用为妙。我没有辅导过这样的小孩。但我看过一本书,有一位母亲,她五岁的女儿患上这病,她不想女儿一辈子依靠药物,于是自己留意女儿的行为,了解她的心思意念,把一些心得提供其他同病相怜的父母参考,我把它翻译出来,希望可以帮助一些父母:

1.在家要有明确绝对的家规,一定要照规矩行事;否则这些小孩会以为规矩取消了,可以随意而行。

2.出外也要定清楚的界线,这些小孩对时空的意识很薄弱,没有时间观念,也分不清自己与别人之间的界线,很难适应时空的改变。所以父母要帮助他们去了解和应变,免得他们得罪了别人,自己却不知道。

3.要不断向他们解释社交规矩,因他们不懂得从观察别人而学到功课,也不会举一反三。所以父母要一次又一次教导他们,在不同的场合怎样与别人相处。

4.要在安静的小房间教导他们,免得他们心不在焉,东看西看,听不进你的话语。

5.要常常提醒他们,你所定的规矩和对他们的要求;因他们缺乏注意力,不容易吸收你所讲的。你一定要不厌其烦的重覆教导与提醒。

以上五点,虽说是针对有ADHD的小孩的教导;其实,也可应用在教导一般的小孩。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X

打开微信扫一扫

相关文章
  • (本文借鉴于郭延庆孤独症居家干预演讲) 游戏学习强调一个关键点:互动性。所谓互动性强调的是孩子在游戏中对我们的回应 ...
    张月恒大兴精神病医院主治医师心理咨询科
  • 杭州复旦医院多动症专家张连舫医师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结构的不断改变,儿童群体中多动症患病数量逐年来呈上升趋势。 ...
    张连舫未收录医院主任医师儿科
  • 今天门诊的时候,Y的妈妈来找我咨询如何“对付”不听话的Y。Y10岁,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第一次来诊室的时候心不 ...
    张萍未收录医院主治医师心理咨询科
  •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简称多动症。主翼现为三大临床症状,即注意力不集 ...
    张萍未收录医院主治医师心理咨询科
  • 活动背景: 六月里,孩子们总是快乐的,蓝天白云下、青山绿水边,处处都能看到孩子们的笑脸。尤其是在“六一 ...
    张连舫未收录医院主任医师儿科
  • 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心理疾病,患有多动症的儿童伴会有注意缺陷、过度活动、学习困难等症状。多动症虽然不会直接危及孩子 ...
    张连舫未收录医院主任医师儿科
杨彩凤副教授
副主任医师儿科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X
温馨提示:
感谢您对杨彩凤专家的投票,若您是杨彩凤专家的患者,希望您分享就医经验,帮助其他患友选择就医;若您不是杨彩凤专家的患者,请忽略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好!咨询服务必须以患者身份登录才能使用。
X
请务必在就医后进行投票,以保证结果的公平、公正。
所患疾病:
治疗效果:
态   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