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肉瘤各类影像学检查的比较
标签:医学科普

骨肉瘤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多年来由于普通X线平片由于具有良好的骨与软组织密度对比,故多数骨肿瘤患者术前均可做出较明确的诊断。近年来由于CT 及MRI 的临床普及应用,成骨肉瘤的术前诊断又有了新的认识和进展。

X 线的骨肉瘤影像分三型: ①硬化型:主要由肿瘤骨和钙化软骨形成。②溶骨型:以破坏为主。病骨形成不明显。③混合型:硬化和溶骨性破坏并存。平片能够清晰的显示各种形态的骨质破坏,瘤骨及骨膜反应,病骨周围的软组织肿块也常显示清楚,但对肿瘤的骨髓侵犯情况及其具体受累范围诊断有一定的局限性。X 线特征性改变为骨质增生,以肿瘤性新生骨为重点。骨质的硬化增白,均匀或不均匀的毛玻璃样密度增高。絮状、斑片状、团块状肿瘤新骨形成,多分布于肿瘤中心的髓内及软组织肿块中,有的地方可以表现为团块状硬化。 X 线具有高空间分辨率,能直观、全面地显示骨肉瘤的大小、部位、范围、瘤骨、骨膜反应、Codman 三角和骨质改变。骨肉瘤的X 线表现是骨肉瘤病理变化的反映,X 线平片作为初筛骨肉瘤的第一步不可动摇。对于青少年无明显诱因的四肢痛,尤其是腿痛应及时行X 线检查,以充分发挥X 线对骨肉瘤的诊断作用。

CT显示特点:CT图像可横断位成像,多层CT 还可多平面重建,故而对骨质破坏情况尤其是骨旁软组织肿块、骨膜反应等均较普通平片显示更为丰富。尤其是当瘤周有脂肪衬托时,CT能充分的显示骨质破坏情况、瘤骨分布及肿瘤软组织肿块的具体大小及边界,有利于更进一步的了解肿瘤的侵犯情况。尤其在增强条件下,对显示积液及肿瘤坏死,肿瘤实性部分强化均有优势。但是同样的道理,CT 与普通X片一样不能准确的显示肿瘤的范围及瘤周的水肿情况,由于没有密度差,软组织肿块与正常肌肉也常常需要仔细的鉴别。C T 显示瘤骨和筛孔征最敏感,显示软组织肿块和骨膜反应优于X 线平片,但对Codman 三角这一恶性骨肿瘤最具鉴别意义的征象的检出不如X 线平片。多排螺旋C T 可以进行多平面重建、增强扫描和C T A ,充分显示肿瘤的范围及与周围血管的关系,能进行C T引导下穿刺活检,从而提供较X 线平片更多的诊断信息。对于成骨型和混合型骨肉瘤,肿

瘤骨的C T 密度与病人生存时间是正相关的,成骨型骨肉瘤的预后好于混合型或溶骨型骨肉瘤。肿瘤骨的有无及其密度的高低反映了骨肉瘤的分化程度及其预后,肿瘤骨的变化也能反映病变的进展或缓解。

MRI 表现:磁共振由于其良好的分辨率,尤其是很好的软组织分辨率,可以显示平片及CT 不能充分显示的瘤旁软组织肿块大小,范围以及与周围肌肉和血管、神经的关系情况,同时也包括骨膜反应的情况。骨肉瘤在T1WI 主要表现为等T1 或长T1 样信号改变,T2WI 主要表现为混杂信号,部分病灶可呈等T2 信号改变。软组织肿块信号明显高于肌肉。轴位上软组织肿块多呈环状包绕于病骨的周围。X 线平片及CT 多骨髓的显示往往不满意,MRI 能充分的显示骨髓腔受累的情况。T1WI 信号明显低于正常髓腔,T2WI 受侵的髓腔信号明显高于健康的髓腔。同时骺板线显示清楚,肿瘤大多不跨越骺板线 。MRI显示的病变范围较CT和X线清楚,侵犯到关节腔者可见滑膜囊内的长T1 长T2 积液信号。而且骨肉瘤可在原发病灶以外出现“跳跃”病灶。X 线平片以及CT扫描常易漏诊。而在MRI上能清楚显示长T1 长T2 的局灶信号(跳跃病灶) 。MRI 具有良好的组织分辨率及多方位、多序列和多参数成像的优点,可以准确确定肿瘤的范围、内部结构和对骺板、关节、血管、神经和周围组织的浸润,较早地显示髓内病变及早期骨内转移,为骨肉瘤的临床分期、制定治疗方案及预后判定提供准确的依据。骨肉瘤的MRI 信号特征与其病理成分密切相关,瘤骨较多时肿瘤信号较低,由于肿瘤发生出血、坏死及囊变的关系,使骨肉瘤的MRI 信号多样,缺乏特征性。由于骨肉瘤的MRI表现同其他肿瘤相比并无特征性,临床做M R I 检查的主要目的并不在于定性诊断,而在于肿瘤侵犯范围的判断,帮助临床确定治疗方案及保肢手术的可行性。

从另外角度分析,骨肉瘤的瘤骨、骨破坏程度、软组织破坏情况等各项影像学检查各有其特点,如下所述:

骨肉瘤骨质破坏的影像诊断:X-Ray、MRI、CT 都能清楚显示骨肉瘤的骨质破坏, X 线平片对5 mm 以下的骨质破坏不能显示。CT对于观察骨质破坏的范围、正常骨质与瘤骨的界限、病变细节、软组织肿块优于X 线。MRI 能检出骨髓受侵,这一优势不仅远胜于X 线,也优于CT,对早期病灶发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MRI 对骨肉瘤测量结果小于核素显像的范围,但最接近大体标本,而平片、CT 的测量结果明显小于大体标本。

骨肉瘤骨膜骨膜反应的影像学诊断:多表现为皮质旁弧线状,葱皮样致密影,Codman 三角等, X-ray 较CT有直观优势。MRI 较易在冠状或矢状面图像上显示骨膜反应。

骨肉瘤软组织肿块的影像诊断方面:显示软组织肿块大体形态X-Ray 占优,而CT 则可清晰显示其轮廓大小,密度高低,形态和内部结构等特征。MRI仅平扫就能确定软组织肿块的形态、大小、范围、甚至内部结构成分,通过多方位的扫描,判断肿块对临近组织、器官的压迫、对骨骺及关节的侵犯具有直观、准确的特点。

骨肉瘤瘤骨的影像诊断:X 线、CT 均能显示高密度瘤骨,MRI 对成骨结节的显示率显著高于X线,略低于CT。CT 扫描可敏感地分辨成骨的周边部分, 显示低密度及溶骨型分散瘤骨敏感性优于X 线。而MRI 常不易区分信号相近的弱成骨区和未成骨区,其测量结果小于CT 测量,接近X 线测量。传统X 线检查在骨骼疾病特别是骨肉瘤的诊断上仍占据很重要的地位,是CT、MRI 所无法替代的,目前仍为首选影像检查方法。但早期及不典型的骨肉瘤就需要借助CT、MRI 及其他的辅助检查。CT 对结构复杂, 重叠较多部分的骨肉瘤的观察有明显优势。MRI 不仅能显示细小病灶, 冠状位和矢状位T1WI 易于显示跳跃病灶及肿瘤与周围正常结构的关系,MRI 对邻近组织侵犯、骨髓水肿及早期病变十分敏感, 可在诊断早期病变及制定术后方案时灵活运用。因此,CT、MRI 只有结合X 线才有较高的检出率;X 线、CT、MRI 联合应用,对骨肉瘤的诊断有更高的价值。

当然除X线平片、CT、MRI 外,同位素骨扫描及γ闪烁照相、选择性血管造影及数字减影等也可对骨肉瘤的原发部位、周围血管供血及转移情况进行显示,可作为选择性补充检查,笔者认为特别是B超,能够显示肿物局部的血供情况,特别是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于骨肿瘤的放疗、化疗治疗效果的监测可以提供客观的数据。通过肿瘤内部多普勒频谱的变化及肿瘤供应血管流速的测定, 彩色多普勒能较好地评价骨肉瘤的化疗效果。对治疗(如化疗)效果能起到比较好的监测作用。

鉴别诊断:成骨肉瘤尽管在X线平片、CT、MR 诊断中有特征性表现,但多数患者往往较年轻,甚于因为外伤就诊。患者就诊就其检查的程序多首选X线平片,平片的诊断应与骨挫伤、慢性骨髓炎相鉴别。骨挫伤有明确的外伤史;慢性骨髓炎多有全身感染症状体征,常见死骨存在,它们多不伴有软组织肿块。实验室检测指标对诊断具有参考价值。关节损伤急诊CT检查者较少,有部分患者可能会直接选择MRI 检查,若有不慎,可能误将外伤后骨髓内出血、骨挫伤及骨旁周围血肿误诊为骨肉瘤。骨膜下血肿多无骨质破坏征象;转移瘤膝关节少见,老年人多见。

骨肉瘤的影像表现是骨肉瘤病理变化的反映,X 线是骨肉瘤的首选检查方法;C T 不但可以发现病灶还可以观察更加细微的肿瘤结构和组织变化;M R I 可以准确地界定肿瘤范围,并能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及预后判断提供准确的依据。X 线、CT、MRI 三者结合,可以提高骨肉瘤影像诊断的准确性。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X

打开微信扫一扫

相关文章
  • 患者,男,张xx,50岁。因左环指末节肿胀1年入院。既往左环指有外伤压砸史(具体不详),入院查体:左环指末节增粗,呈 ...
    王强西安市红会医院主治医师手外科
  • 16岁的罗定少女王梅英在两个月前被确诊骶骨长了恶性的尤文肉瘤,近日到广州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进行了长达15小时的手 ...
    李浩淼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主任医师骨肿瘤科
  • 骨肉瘤是最常见的骨恶性肿瘤,好发年龄在10-25岁及60-70岁,以青少年多见,骨肉瘤的恶性程度比较高,早期即可出出现血行播撒 ...
    胡凤山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
  • 骨肉瘤是较常见的发生在20岁以下的青少年或儿童的一种恶性骨肿瘤,在小儿骨恶性肿瘤中最多见,约为小儿肿瘤的5%。 骨 ...
    孙建海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肿瘤综合科
  • 化疗院外期间注意多休息,多进食高蛋白营养丰富的食物。 1.建议选用高蛋白、高维生素和低脂肪的软膳或半流食,如鸡蛋 ...
    王晋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主任医师骨肿瘤科
  • 1. 肿块 患者常以无痛性肿块就诊,可持续数日或一年以上,肿块逐渐增大,特别是肢体的肿瘤。较深部位的肿瘤,常难以发 ...
    商冠宁辽宁省肿瘤医院主任医师骨肿瘤科
X
温馨提示:
感谢您对李鼎锋专家的投票,若您是李鼎锋专家的患者,希望您分享就医经验,帮助其他患友选择就医;若您不是李鼎锋专家的患者,请忽略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好!咨询服务必须以患者身份登录才能使用。
X
请务必在就医后进行投票,以保证结果的公平、公正。
所患疾病:
治疗效果:
态   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