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的初步认识
黄 疸
黄疸是一种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黏膜和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某些肝脏病、胆囊病和血液病经常会引发黄疸的症状。如果血液的胆红素浓度超过2mg/dL(34μmol/L)时,会出现肉眼可辨别的黄色。
当血液中的红细胞衰老死亡,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血红素汇集于肝脏的库弗氏细胞及脾脏被转化为胆红素。胆红素经肝脏处理后,随胆汁分泌至十二指肠,部分通过肠道再吸收,其余与粪便一同排出体外。影响胆红素形成、代谢和排泄的环节出现异常就可能导致黄疸。
黄疸主要分为三类:
1. 溶血性黄疸: 由于红细胞破坏增加,胆红素生成过多而引起的溶血性黄疸。
2. 肝细胞性黄疸:当肝脏本身病变无法正常处理胆红素时出现的黄疸。
3. 阻塞性黄疸/:当肝脏无法正常排除胆红素时出现的黄疸病症。肝内或肝外胆管系统发生机械性梗阻,影响胆红素的排泄,导致梗阻性(阻塞性)黄疸。
此外,如果肝细胞存在某些先天性缺陷,不能完成胆红素的正常代谢而发生的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降生不久可因红细胞大量破坏,肝细胞对胆红素摄取障碍而出现生理性黄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