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在我国哮喘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位置,但中医治疗以复方制剂为主,因此按照现代医学的研究思路对中药复方制剂进行提纯是非常困难的,这也是中药的许多研究结果难以被国际医学界认可的主要原因。虽然如此,我国的医学工作者仍然进行了不懈的研究。30年来,随着现代医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的发展,在多年来治疗哮喘病有效中药的基础上已经发现了100余种具有抗炎或平喘作用的中药,同时对部分中药的免疫药理机制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呼吸科张明利
哮喘病的发病机理很复杂,目前公认哮喘病是由多种细胞(尤其是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及其释放的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参与的气道变应性炎症。随着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的进展,其发病机理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入。近年大量研究表明,神经、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广泛而密切的网络关系,形成了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这三大系统除各自具有独特的功能外,还协同调节着机体各种基本生命活动,包括呼吸、循环等。因此,中药平喘作用的环节和靶点可能种类繁多,作用强度不一。一种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可通过多环节多靶点发挥作用。除了直接作用于免疫系统外,还可通过其它系统(如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间接影响免疫系统。由此看来,平喘中药的免疫药理学研究是一项十分复杂而艰巨的工作。目前研究尚很粗浅。本章仅作简要归纳。
第一章 中药免疫药理学研究概况
一、具有拮抗气道变应性炎症的中药和方剂
利用现代免疫药理学实验方法可以系统观察单味中药、古典方剂和草药对免疫系统,特别是观察这些药物对变态反应发生机制中细胞因子和粘附分子的影响;同时可从治疗哮喘病有效的中药或方剂中发现和提取有效成份,并利用动物实验或离体肺、气道观察这些有效成份在调节这些细胞因子和粘附分子的作用机制,从而为中药的免疫药理学和分子药理学研究提供较为详细的资料。迄今为止已知多种中药和方剂可以影响和调节这些细胞因子和粘附分子的活性,从而在早期阶段抑制哮喘病气道变应性炎症的形成。目前有关中药抗气道炎症的免疫药理学机制的研究已走到了临床疗效评价的前面,认为具有抗气道炎症性质的中药因作用机制不同可分为以下四类。
(一)降低哮喘体内IgE的中药
目前已证实可以降低体内血清总IgE水平的单味中药主要有甘草、柴胡、生地和辛荑等,成方小青龙汤、麻杏石甘汤、柴朴汤、小柴胡汤合半夏厚朴汤、哮喘宁和温阳片等也可降低血清总IgE水平。这些中药降低IgE的机理可能与抑制了Th2细胞的数目和功能、阻断了IL-4或IL-13等细胞因子的活性而抑制了IgE的合成有关;也可能与增强Th1细胞的数目和功能,提高了γ-干扰素的活性,从而抑制了B细胞合成IgE的能力有关。日本学者户田正夫等(1996)认为柴朴汤可以使哮喘病患者周围血CD25+细胞数目增加,分泌性白细胞介素-2减少,血清总IgE水平下降。同时进行的动物实验证实柴朴汤可以明显抑制变应原诱发的哮喘豚鼠气道内嗜酸细胞浸润、迟发相哮喘反应和气道反应性增高。通过多年来中药免疫药理学的研究现已证实黄芪、栝蒌根、苦参、白芷、当归和香菇多糖等具有诱导机体产生干扰素的作用;而冬凌草、柴胡、赤芍、郁金、龙胆草、泽兰、昆明山海棠、金钱草以及甘草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体液免疫的作用,推测其机制可能与抑制IL-4的活性有关,详细药理机制需进一步的研究。
(二)抑制气道炎区的炎性细胞粘附和趋化的中药
研究表明柴朴汤可以抑制哮喘病患者气道内的粘附分子(VLA-4)对嗜酸细胞的吸附作用,并证实从柴胡中提取的柴胡皂甙可抑制包括嗜酸细胞在内的多种炎性细胞向气道炎区的粘附和趋化。此外,不同的研究证实单味中药银杏、黄芩、黄连、双花、大青叶、红花、紫草、川贝和定喘汤、厚朴麻黄汤、麻杏石甘汤、射干麻黄汤等方剂也可以抑制气道变应性炎症中的炎性细胞聚集。
(三)抑制炎性细胞释放炎性介质的中药
迄今为止已证实麻黄(主要是麻黄素)、黄芩(主要是黄芩甙和黄芩素)、桂枝、辛荑(主要是生物碱K1~7)、细辛、郁金、五味子(主要是gomisin-A)、牛膝等单味中药,麻杏石甘汤、小青龙汤、柴朴汤、清肺汤、辛芩冲剂、生脉注射液等成方均可抑制肥大细胞的增殖、分化和释放炎性介质的活性,特别是麻黄具有较强的肥大细胞膜保护作用。研究还证实黄芩和辛荑还可抑制嗜酸细胞在呼吸道的聚集和激活,平喘康胶囊可以抑制哮喘病患者血清中ECP的水平,平均下降值达28.21微克/L。但是这些中药和方剂是否可以抑制Th2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活性尚不清楚,今后应进一步观察中药对这些炎性细胞的胞内酶系列、钙离子流入、氯离子内流、抗原表达和受体的影响,以便搞清其药理作用。
(四)拮抗炎性介质的作用的中药
给动物吸入某种炎性介质可以诱发不同程度的气道变应性炎症,然后给予灌服中药来观察中药治疗前后的气道变应性炎症改变,以确定其拮抗炎性介质的效应。现代医学已证实从银杏树叶中提取的银杏苦内酯A、B、C、M、J均有较强的拮抗血小板激活因子的效应,其中作用最强的是银杏苦内酯B(BN5021),它可以有效地抑制迟发相哮喘反应,抑制血小板激活因子诱发的嗜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的趋化活性。近年证实海风藤提取物等可以拮抗血小板激活因子的活性;实验证实可拮抗白三烯D4的中药有甘草、五味子、细辛、干姜和小青龙汤,柴朴汤同时具有拮抗白细胞三烯B4和白细胞三烯C4的作用;拮抗血栓素A2或降低血栓素A2活性的中药有杏仁、川贝、麻黄、桑白皮、川芎、牛蒡子和温阳抗寒合剂等。目前已知具有拮抗组胺等炎性介质的单味中药有莪术、苍术、细辛、生姜等,以及小青龙汤和哮喘宁(抗敏合剂)。
我们在结合现代免疫学检测技术来评价这些中药和方剂的抗气道变应性炎症的免疫药理学机制的同时,应通过临床疗效评价来进一步判断这些具有抗炎性质中药的临床效应。
二、中药免疫药理学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某些中药对哮喘的疗效是较为肯定的,但利用现代药理研究技术和方法进行中药的免疫药理学研究是提纯中药有效成份的前提。上述有关中药免疫药理学的研究取得的研究成果,但是尚需深化研究,如在分子水平上对上述研究结果进行进一步验证和深入探索,以阐明这些结果的可靠性和更为详细的免疫药理学机制。目前迫切需要进行研究而研究难度较大的是某些治疗哮喘的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大多数细胞或分子水平的药理学研究均需提纯药物的有效成分,才能保证其可信性、可重复性和精确度。目前许多基层研究单位所采用的利用中药水煎剂进行哮喘治疗的研究显然已远远落后于当前研究水平。目前许多单位已开展了治疗哮喘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并进行了相关的免疫药理学和分子药理学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但因目前大多数研究缺乏有效成份的质量控制标准,导致许多研究课题仅停留在基础研究水平,难以达到进入国际市场的水平。我国的医务工作者应充分利用现代医学的研究技术和方法,将经多年临床实践证实有效的中药免疫药理学进行深入而严谨的研究,以促使抗哮喘中药的开发和利用。
对中药免疫药理学的基础研究可借助试管试验、离体肺、气道和各种动物活体的研究来观察中药的气道抗炎药理机制和途径,综合分析以求得理论上的印证。中药的药理学研究,特别是分子水平的免疫药理学研究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但是它对于探索中药在哮喘治疗中的作用机理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并且有助于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是中药制剂走向世界医药市场的唯一途径。我们认为有关中药的免疫药理学研究应结合现代医学的免疫技术在细胞水平和分子生物学水平进行研究,以便为中药的免疫药理学的理论研究打下良好基础。利用现代免疫药理学技术观察单味中药或方剂对白细胞介素、趋化因子、粘附分子和集落刺激因子等细胞因子和哮喘基因表达的影响,从对治疗哮喘病有效的中药或方剂中发现和提取有效成份,并利用动物实验或离体肺、气道观察这些有效成份在调节这些细胞因子和哮喘基因的药理机制,从而为中药的免疫药理学和分子药理学研究提供较为详细的资料。
(二)研究方法
根据中医的长期治疗哮喘的丰富经验,选择某些有效的经典方剂或单味中药,结合现代医学诊断和检测技术,根据哮喘患者服用中药治疗前后和治疗期间的气道变应性炎症的改变,以判断和评价中药的抗气道炎症效应。目前可以用于评价气道变应性炎症的检测方法有以下几种:
1.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
通过纤维支气管镜进行肉眼评价并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取得灌洗液标本进行细胞学和免疫学检测,包括了解气道内的各种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粘附分子、趋化因子和集落刺激因子等)的种类和数量;探讨气道内炎性细胞(特别是Th2细胞)的种类、数量、特征和激活状态;对灌洗液中的各种炎性介质(特别是白细胞三烯类介质)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通过对以上指标的观察,我们可以了解中药治疗前后气道内炎症状态、免疫学和病理生理学改变来探索其免疫药理学机制。同时可以根据服用中药前后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细胞学和免疫学检查,借助各项指标的改变来判断中药制剂的抗气道炎症效应,并可以帮助阐明中药的免疫药理学机制,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2.气道粘膜活组织检查
在中药治疗的前后,通过纤维支气管镜对哮喘志愿者和正常志愿者的气道粘膜进行针吸或钳取活组织,对气道粘膜的炎性改变进行直接的病理学检查并与正常志愿者的标本进行比较,以取得中药抗气道炎症的直接证据,特别是结合扫描或透射电镜进行微观病理学检查更有助于阐明中药对炎性细胞的效应和作用方式,对搞清中药的免疫药理学机制也有帮助。上述两项检查属于具有一定创伤性,故应通过药物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3.气道反应性测定
气道反应性增高与气道炎症密切相关,气道反应性的高低与气道炎症程度以及哮喘病情的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因此测定哮喘患者中药治疗前后气道反应性的改变,可间接评价中药的抗气道炎症效应,并可辅助判断中药对哮喘病情的改善情况。该检查方法无痛苦,易被患者接受,结果也较可靠,是目前评价中药抗气道炎症效应的主要方法之一。
4.迟发相哮喘反应的观察
吸入变应原所诱发的迟发相哮喘反应与气道炎症关系密切,迟发相哮喘反应的严重程度提示着气道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炎症。在中药治疗前后,通过进行变应原支气管激发试验,根据迟发相哮喘反应中肺通气功能变化来评价迟发相哮喘反应的发作程度,可以判断中药的气道抗炎效应。当中药可以抑制迟发相哮喘反应时,可据此间接地判断其具有抗气道炎症效应。该方法操作相对简便,所需设备少,是临床上评价中药抗炎作用和研究中药免疫药理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第二章 阻断哮喘病各个环节的中药
利用现代免疫药理学技术,从对治疗哮喘病有效的中药或方剂中发现和提取有效成份,并借助动物实验或离体肺、气道观察这些有效成份是在哮喘病的哪个发病各个环节产生了影响,从而为中药的免疫药理学和分子药理学研究提供较为翔实的资料,迄今为止已知多种中药可以抑制气道炎症的形成,从而影响和调节哮喘病的诸多发病过程。
一、对细胞因子的影响
(一) 上调Th1细胞因子:
黄芪、人参、党参、枸杞子、冬虫夏草、当归、旱莲草、野菊花、仙灵脾、茯苓等可促进IL-2的产生;人参(皂甙)、刺五加(刺五加多糖和甙)、茯苓(茯苓多糖)、甘草(甘草多糖、甘草酸、甘草甜素)、冬虫夏草、苦参(苦参总甙)、黄芪、苏叶、艾叶、白芍、桑皮、当归、汉防己、蝉蜕、川芎、柴胡、半夏等可诱生IFN-γ。清肺止哮汤能使哮喘小鼠外周血Th1细胞增加。
(二) 下调Th2细胞因子:
苦参(氧化苦参碱)、雷公藤多甙能抑制IL-4的表达。止喘胶囊能降低哮喘小鼠外周血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L-4水平,加味肾气丸可使哮喘患者诱导痰中IL-4降低。咳喘落(麻黄、附子、细辛、虎耳草、黄芩、桃仁)能明显降低哮喘患者血中IL-4和IL-5水平及哮喘大鼠肺组织IL-4和IL-5mRNA表达。金远林等采用雷公藤处理实验性哮喘豚鼠模型,结果证实雷公藤可以抑制哮喘豚鼠肺组织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信息核糖核酸(GM-CSFmRNA)的表达,提示了雷公藤可能通过调节GM-CSFmRNA来达到其气道抗炎作用的。
(三) 纠正Th1与Th2细胞因子失衡:
雷公藤多甙、苦参、柴朴汤、止喘胶囊和芩夏止哮颗粒可上调IFN-γ,并下调IL-4水平,从而对Th1/Th2细胞因子平衡状态有调节作用。
二、调节T细胞的活化
SIL-2R是T细胞活化的标志,雷公藤多甙、平哮合剂、金泰冲剂能明显降低哮喘患者血清和PCMC培养上清液中SIL-2R水平。这亦是这些中药治疗哮喘的可能机理之一。户田正夫等认为柴朴汤可以使哮喘病人周围血CD25+细胞数目增加,分泌性白细胞介素-2减少,血清总IgE水平下降。
三、抑制T细胞转录因子的活性
雷公藤内酯醇对豚鼠哮喘模型气道壁内细胞NF-KB的表达有显著抑制作用,可通过抑制人T细胞NF-KB、活化蛋白-1的DNA结合活性,进而抑制IL-5、GM-CSFmRNA的转录。这可能也是雷公藤治疗哮喘的作用机理之一。
四、抑制气道的粘附分子和炎性细胞趋化
粘附分子在哮喘患者气道变应性炎症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粘附分子可分为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整合素家族和选择素家族。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是最早发现的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粘附分子之一。哮喘患者血清可溶性ICAM-1(sICAM-1)水平明显增高,并与哮喘病情密切相关。哮喘小鼠ICAM-1mRNA的表达显著增高。氧化苦参碱可显著抑制小鼠肺组织ICAM-1mRNA表达,并显著减轻血管气道周围炎症细胞浸润。
柴朴汤可抑制哮喘患者气道内VLA-4等粘附分子对嗜酸粒细胞的粘附和跨内皮运动。并已证实柴胡提取成分柴胡皂甙可抑制包括嗜酸粒细胞在内的多种炎性细胞向气道炎症部位的趋化。四君子汤可降低血清sICAM-1水平。
五、抑制体内IgE的合成
目前已证实可抑制体内过敏抗体IgE水平的单味中药主要有甘草、丹参、柴胡、生地、地龙、苦参(氧化苦参碱)、少年红(皂甙)、大枣等。麻杏石甘汤、小青龙汤、柴朴汤、小柴胡汤合半夏厚朴汤、抗敏合剂、温阳片、补天咳喘安等方剂也可降低血清总IgE。加味肾气丸可降低诱导痰中IgE含量。苦参降低IgE的机理可能与其降低IL-4的表达有关。已发现柴朴汤可使哮喘患者血清总IgE水平下降,可明显抑制哮喘豚鼠模型气道内嗜酸粒细胞浸润、迟发相哮喘反应和气道反应性增高。
六、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
目前已知可以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的中药有黄芩(主要与黄芩甙和黄芩素有关)、麻黄(主要成分是麻黄素)、苦参(主要是氧化苦参碱)、桂枝、辛夷(主要是生物碱K1-7)、细辛、甘草(主要是甘草甜素)、五味子(主要是gomisin-A)、丹参、郁金、牛膝、防己、枳实、洋金花、柴胡、当归(阿魏酸)、肉桂、赤芝、地龙,成方有麻杏石甘汤、生脉饮、小青龙汤、柴朴汤、玉屏风散、清肺汤、抗敏合剂、辛芩冲剂、气道稳定糖浆、肺炎合剂1号。银花、连翘、茵陈、夏枯草、葛根、知母、苦参等可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从而减少过敏介质的释放。大枣富含cAMP,可稳定肥大细胞膜。
七、拮抗炎性介质的作用
(一) 组织胺:
抗组胺的单味中药有细辛、辛夷、乌药、沉香、地龙、黄芩、汉防己(汉防己甲素)、蝉蜕、五味子、生姜、秦艽、莪术、苍术、葛根(主要是黄豆甙原)、丹皮、苍耳子、苦参、秦皮(秦皮乙素)、徐长卿(丹皮酚)、灵芝、牡荆(β-丁香烯)、仙灵脾(仙灵脾素)、华山参、蛋花杜鹃、钩藤、甘菊(愈创木奥)青皮、桔梗、苏叶、茯苓、甘草、柴胡、厚朴、瓜蒌仁、补骨脂。成方有四君子汤、小青龙汤、甘麦大枣汤、抗敏合剂、补天咳喘安(主要是白花蛇、蛤蚧、全蝎)。
(二) 白三烯:
动物实验证实可拮抗白三烯D4的中药有甘草、五味子、细辛、干姜、秦皮、鱼腥草,辛夷、汉防己,成方有小青龙汤等,柴朴汤则具有拮抗白三烯B4和白三烯C4的作用。细辛(甲基丁香酚、细辛素和细辛醚)、薤白、甘草等具有直接阻断花生四烯酸代谢的作用,从而抑制白细胞三烯的合成。
(三) 血小板活化因子:
近已证实,银杏叶(主要是银杏苦内酯B和BN52063)和海风藤可以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可有效地抑制迟发相哮喘反应及其对嗜酸粒细胞的趋化活性。
此外,杏仁、川贝、麻黄、桑白皮、川芎、牛蒡子和温阳抗寒合剂等能拮抗血栓素A2,黄芩(主要是黄芩黄素、木蝴蝶素A)对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有抑制作用。
八、促进炎性细胞凋亡
雷公藤内酯醇(TP)对哮喘豚鼠能通过促进IL-5、IL-3、GM-CSF受体各自α链表达,抑制这3种受体的共同β链表达,减少其生物学功能,促进嗜酸粒细胞凋亡。咳喘落可上调哮喘小鼠EOS的FAS表达,下调其BCL-XL表达,从而诱导肺组织EOS凋亡。TP还可明显促进哮喘大鼠BALF及脾中淋巴细胞的凋亡,可能是通过Fas/FasL途径发挥作用。平喘合剂可提高哮喘豚鼠BALF中T淋巴细胞凋亡率,可能是其有效治疗哮喘的机制之一。雷公藤红素可诱导人肥大细胞凋亡,与其上调促凋亡基因表达和下调抑凋亡基因表达有关。
诚然,上述有关中药免疫药理学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尚需深化研究,如在分子水平上对上述研究结果进行进一步验证和深入探索,以阐明这些结果的可靠性和更为详细的药理学机制。目前迫切需要进行研究而研究难度较大的是某些治疗哮喘的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大多数细胞或分子水平的药理学研究均需提纯药物的有效成分,才能保证其可信性、可重复性和精确度。目前许多基层研究单位所采用的利用中药水煎剂进行哮喘治疗的研究显然已远远落后于当前研究水平。较为可喜的是许多单位已开展了治疗哮喘的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并进行了有一定深度的药理学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但因缺乏有效成份的质量控制标准,许多课题仅停留在基础研究水平,难以达到进入国际市场的水平。应该充分利用现代科学的研究技术和方法,将上述有效药物进行深入而严谨的研究,使支气管哮喘的中西医结合研究和治疗提高到新水平。
第三章 治喘中药的免疫药理学研究
目前已经对许多用于治疗哮喘病的中药以及方剂进行了相关的免疫药理学研究,其中研究较多且较为重要的包括以下单味中药。
一、银杏叶
为银杏科落叶乔木植物银杏Ginkgo biloba L.的叶子。主产于广西、四川、河南、山东、湖北、辽宁等地。
[性味归经]味苦、甘、涩,性平。归心、肺、脾经。
[功效]活血养心,敛肺平喘,益肺止咳,降脂涩肠。
[临床应用]
1.用于治疗哮喘、咳嗽,单用或配伍麻黄、杏仁、贝母等。
2.用于冠心病、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治心绞痛可配伍丹参、薤白等;治高血压病,可与钩藤、何首乌等合用。
[免疫药理]银杏叶的有效成分为黄酮类和萜内酯类。前者包括单黄酮、黄酮醇、双黄酮、黄酮甙等30余种成分。萜内酯类包括二倍萜,如银杏苦内酯A、B、C、J、M和倍半萜如白果内酯、白果倍酮等。其中具有拮抗血小板活化因子(PAF)作用的有效成分主要是银杏苦内酯,其中作用最强者为银杏苦内酯B(BN52021)。
BN52021对PAF受体具有高度特异性阻断作用,从而抑制PAF诱导的支气管痉挛、嗜酸性粒细胞趋化、血小板凝聚等各种效应。在卵蛋白激发前5分钟,静脉注射BN52021 1~2mg/kg可完全阻断过敏原诱发的哮喘豚鼠的支气管痉挛,即使剂量减至0.1mg/kg也可抑制大多数支气管痉挛,并可抑制PAF诱导的气道内嗜酸粒细胞浸润和巨噬细胞活化。表明BN52021是一种有效的抗炎平喘剂。
银杏叶提取物1、2、3号1mg/d给小鼠灌服7天,在第3天进行SRBC免疫,第7天PFC数和溶血素显著增加。银杏外种皮水溶液成分能降低SRBC致敏小鼠溶血素生成和PFC溶血能力。银杏甲素也能抑制小鼠溶血素形成。但银杏外种皮多糖的作用与水溶液成分相反。
二、雷公藤
为卫矛科落叶蔓性灌木植物雷公藤根的木质部。主产于福建、浙江、安徽、湖南等地。
[性味归经]味苦、辛,性凉。归肝、肾经。
[功效]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清热消肿、抗炎平喘。
[临床应用]
1. 用于哮喘病、特应性皮炎和顽固性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治疗哮喘病时常与麻黄、杏仁、黄芩等合用。
2. 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风湿性疾病。也用于各型肾炎、肾病综合症。
[免疫药理]雷公藤的主要有效成分为雷公藤内酯醇(雷公藤甲素)、雷公藤红素、雷公藤内酯酮、雷公藤氯内酯醇、雷酚内酯等。
口服雷公藤多甙(GTT)治疗小儿和成人中重度支气管哮喘及激素依赖性哮喘患者,总有效率均达90%以上,撤减口服激素的成功率达86.6%。慢性重度哮喘患者经GTT治疗后,哮喘症状记分,同期使用的β-激动剂及强的松明显减少,FEV1和PEF值显著增高。哮喘患儿Th/Ts细胞比例升高,经雷公藤多甙(GTT)治疗后Th细胞明显降低,Ts细胞明显升高,Th/Ts细胞比例下降。提示GTT可能通过抑制Th细胞和增强Ts细胞数量与功能达到抗炎作用。另有研究发现GTT可抑制T细胞活化,降低血清sIL-2R和总IgE水平。GTT对CD4+细胞(Th细胞)的抑制作用更强,不仅能抑制IL-2和sIL-2R的产生,对IL-2mRNA和IL-2RmRNA表达也有抑制作用。雷公藤甲素具有降低哮喘豚鼠的气道反应性的作用,能显著抑制哮喘豚鼠体内IL-3、IL-5、GM-CSF的mRNA表达和TNF-α水平。
目前公认,Th1和Th2细胞在调控免疫功能方面起重要作用,是一对重要的调节细胞,Th1和Th2细胞因子网络对调控两种细胞亚群的分化和功能具有重要作用,IL-4是Th2细胞产生的主要细胞因子,在细胞因子网络中居于中心地位,不仅诱导产生IgE的B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增加IgE的合成,提高CD23的表达,而且增加MHCII的表达,促进T细胞的增殖,并抑制Th1细胞产生IFN-γ,IL-2等细胞因子。反过来,Th1细胞产生的IFN-γ能抑制Th2细胞产生IL-4、IL-5等Th2细胞因子。因此,Th1和Th2细胞因子平衡失调,T细胞和B细胞的激活,可能是哮喘发病的重要环节。哮喘患者经GTT治疗后,PBMC培养上清液中IL-4、sIL-2R、sCD23含量、IL-4-mRNA均显著降低,而IFN-γ含量显著增高,提示GTT能显著抑制哮喘患者T细胞和B细胞活化,并对Th1/Th2细胞因子平衡状态有调节作用。
雷公藤内酯醇(TP)对哮喘豚鼠能通过促进IL-5、IL-3、GM-CSF受体各自α链表达,抑制这3种受体的共同β链表达,减少其生物学功能,促进嗜酸粒细胞凋亡。
三、黄芩
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根。主产于河北、山西、内蒙古、河南及陕西等地。以山西产量最多,河北承德产的质量最好。
[性味归经]苦,寒。归肺、心、肝、胆、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泻肺火、定喘嗽、止血、安胎。《本草纲目》:“治风热湿热头痛,奔豚热痛,火咳,肺瘘喉腥,诸失血。”《本草正》:“枯者清上焦之火,消痰利气,定喘嗽,疗肺瘘肺痈。
[临床应用]
1.用于肺热所致哮喘、咳嗽。可单用或配伍半夏、杏仁、瓜蒌等。
2.用于湿热病壮热烦渴,胸腹痞闷,舌黄脉数等证。多与黄连、石膏配伍。
[免疫药理]黄芩的主要有效成分为黄酮类,有40余种黄酮,重要的包括黄芩甙、黄芩素、汉黄芩素、汉黄芩甙、千层纸素A、黄芩新素Ⅱ及白杨素等。黄芩提取物有抑菌、抗炎与免疫抑制、抗过敏、解热镇静、降脂、抗乙酰胆碱和抗儿茶酚胺等作用。
黄芩在哮喘治疗中的作用主要与黄芩的抗炎和抗过敏药理机制有关。研究表明黄芩的黄酮类化合物可以多途径阻断花生四烯酸(AA)的代谢,黄芩甙、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均可在不同部位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黄芩素则可显著抑制白细胞三烯B4的合成,黄芩的上述作用是其抗哮喘气道变应性炎症的主要机制。动物实验表明黄芩甙和黄芩素可以阻断Ⅰ型变态反应,可以显著抑制过敏原诱发的致敏豚鼠离体肺条的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对Schulz-Dale反应黄芩素的作用较黄芩甙为强,黄芩素和黄芩甙均可抑制组胺和白细胞三烯的释放。研究表明,灌服黄芩甙50mg/kg一周后,对蛋清致敏豚鼠吸入抗原所致过敏性休克也有明显保护效果。黄芩素与黄芩甙对豚鼠、小鼠的被动全身过敏反应及豚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也均有显著抑制作用,以黄芩素较强。此外,黄芩甙和黄芩素均对动物实验性哮喘具有显著地抑制作用,且与麻黄碱有协同作用。黄芩抗哮喘的作用机制与黄芩素的抗组胺和抗乙酰胆碱作用有关。研究发现黄芩甙和黄芩素均不影响过敏原和抗体的结合,其显著抑制变应原诱发的致敏豚鼠肺条的炎性介质的释放的药理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
四、甘草
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根及根茎。主产于内蒙古、山西、甘肃、新疆等地。春秋采挖,除去残茎及须根,或去外皮,切片晒干。生用或蜜炙用。
【性味归经】甘,平。归心、肺、脾、胃经。
【功效】补脾益气,润肺止咳,缓和药性。
【临床应用】用于咳嗽气喘。本品能润肺,故有一定的止咳平喘的作用。如配伍麻黄、杏仁即三拗汤,治风寒犯肺之喘咳;上方加生石膏,即麻杏石甘汤,治肺有郁热喘咳。
此外,本品还有缓和药性、调和百药的功效。如与附子、干姜同用,能缓和附子、干姜之热,以防伤阴;与石膏、知母同用,能缓和石膏、知母之寒,以防伤胃;与大黄、芒硝同用,能缓和大黄、芒硝的泻下作用,使泻而不速;与党参、白术、熟地、当归等补药同用,能缓和补力,使作用缓慢而持久;与半夏、干姜、黄连、黄芩等热药寒药同用,又能起协调作用。
【免疫药理】甘草含有的甘草酸(glycyrrhizic acid)和甘草次酸(glycyrrhetinic acid)是其主要的有效成份。药理研究证实甘草提取物有类盐皮质类固醇样作用、还具有平喘、镇咳、祛痰、抗炎、抗病毒以及降血脂等作用。其抗哮喘作用的主要药理机制可能与以下几方面有关:
1.糖皮质激素样作用:给大鼠注射600ng/kg的甘草酸可使肾上腺皮质的重量增加和胸腺萎缩,提示甘草酸具有促皮质激素作用,给健康人注射甘草酸80mg,每日两次,周围血的游离皮质激素的水平增高,结合皮质激素减少,推测甘草酸可以抑制皮质激素由游离型转变结合型。甘草次酸的化学结构与皮质激素相似,其钠水潴留作用比去氧皮质酮弱,约为1/25。研究表明甘草酸和甘草次酸均可延长或增强强地松的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证实甘草是通过刺激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而发挥其糖皮质激素样作用的,因为在肾上腺皮质功能衰退的患者,甘草不能产生糖皮质激素样作用。甘草的糖皮质激素样作用或促皮质激素作用可能是其气道抗炎作用的主要药理机制。
2.抗过敏作用:给对蛋白过敏反应的豚鼠注射甘草酸50mg/kg可以抑制其过敏反应,0.46mmol/L浓度的甘草酸可以抑制48/80复合物诱发的肥大细胞脱颗粒反应,提示甘草酸可以抑制炎性介质的释放。
3.诱生干扰素作用:给小鼠静脉注射甘草酸后两小时,血液中干扰素的水平可增至220单位/ml,主要为γ-干扰素,由于γ-干扰素可以抑制IL-4的活性,从而可以阻断或减少体内IgE的合成,抑制气道炎症。
五、冬虫夏草
为麦角菌科植物冬虫夏草菌Cordyceps sinensis(Berk.)Sacc.的子座及其寄主蝙蝠蛾科昆虫绿蝙蝠蛾Hepialus varians Staudinger幼虫的尸体。主产于四川、青海、西藏等地。
[性味归经]味甘,性温,归肾、肺经。
[功效]补肺益气、温肾平喘。《本草从新》:“保肺益肾,止血化痰,己劳嗽。”
[临床应用]
1. 用于肺气虚或肺肾两虚的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单用或与黄芪、胡桃仁、巴戟天、蛇床子等配伍。
2. 用于肺阴不足,劳嗽痰血,当与沙参、川贝、麦冬、五味子、阿胶等养阴清肺、止血化痰药合用。
[免疫药理]冬虫夏草水煎剂可增强大鼠脾淋巴细胞转化率,促进淋巴细胞产生IL-2,增强淋巴细胞对IL-2的吸收率。虫草多糖可单独或协同PHA诱导人外周血IL-2R表达。体内给药可提高mIL-2R含量,诱导脾细胞表达IL-2。在冬虫夏草醇提取物及其药物血清的作用下,大鼠肝枯否氏细胞的IFN的生成有显著提高。可推测其平喘作用可能与其上调Th1细胞因子作用有关。
采用3H-TαR掺入法发现,虫草菌在体外有增强ConA诱导的小鼠Ts功能,从而对细胞免疫有调节作用。其细胞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与机体的功能状态密切相关,当机体处于免疫抑制状态时,其表现出较强的免疫增强作用;当机体处于免疫亢奋状态时,其表现出较强的免疫抑制作用。
六、灵芝
为多孔菌科真菌赤芝、紫芝等的子实体。产于华东、西南及吉林、河北、山西、广东、广西等地。
[性味归经]味甘,性平。归肺、心、脾经。
[功效]益气养血、补肺平喘,养心安神,健脾益胃。
[临床应用]
1. 用于肺气不足所致哮喘、COPD,可与人参、五味子等配伍。
2. 用于气血不足所致虚劳头晕,神疲乏力,心悸,失眠等证,可配伍人参、黄芪、当归、熟地黄等。如血不养心,可与酸枣仁、柏子仁同用。
[免疫药理]赤芝酊、赤芝菌丝体醇提取液及浓缩发酵液对组胺引起的离体豚鼠气管平滑肌收缩有解痉作用。其发酵液还能抑制卵蛋白致敏豚鼠肺释放组胺。赤芝水浸液尚能拮抗组胺和慢反应物质A对气管的收缩作用。赤芝发酵液氯仿提取物在体外对大鼠腹腔肥大细胞组胺释放有明显抑制作用,呈剂量与效应依赖性关系。其中灵芝酸C和D也能抑制组胺释放。灵芝多糖BN3C可显著增强SRBC诱导的小鼠PFC反应,表明它有体液免疫增强作用。赤芝热水提取物能对抗氢化可的松和环孢素A抑制小鼠脾细胞产生IL-2的作用,其作用与浓度相关。灵芝多糖BN3A、BN3B和BN3C在体外均显著增加正常小鼠脾细胞IL-2的产生,可恢复老年小鼠脾细胞产生IL-2的能力。
从赤芝分离到的免疫调节剂灵芝-8重复给予小鼠,可防止过敏反应发生,被认为是减少抗体产生所致。赤芝所含的一种蛋白质成分能完全抑制用牛血清白蛋白致CFW小鼠产生的Ⅰ型变态反应。应用该蛋白处理过的淋巴细胞,Ⅳ型变态反应也减轻。赤芝孢子粉的醇提水溶部分(GLSE)腹腔注射对小鼠的皮肤迟发型过敏反应有明显抑制作用。在体外,对ConA诱导的小鼠脾细胞细胞转化有显著抑制作用。表明GLSE可抑制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
七、细辛
为马兜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北细辛Asarum heterotropoides Fr.Schmidt var. man-dshuricum (Maxim.) Kitag.或华细辛(A. sieboldii Miq)的全草。北细辛主产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华细辛主产于陕西。
[性味归经]味辛,性温。归肺、肾、心经。
[功效]祛风,散寒止痛,温肺化饮,宣通鼻窍。《本经》:“主咳逆、头痛。”《别录》:“温中下气,破痰。”
[临床应用]
1.用于寒饮咳喘、痰多清稀者。常与麻黄、干姜、五味子等配伍,如小青龙汤。
2.用于鼻渊,见鼻塞头痛,时流清涕。可与白芷、辛夷、薄荷等配伍。
[免疫药理]细辛的主要成分为甲基丁香油酚、细辛醇和樟醚,另含细辛素、N-异丁基十二碳四烯胺及消旋去甲乌药碱,此外,尚含芝麻脂素,细辛脂素等。从北细辛甲醇浸出液的不溶于水的成分中发现含有甲醇丁香油酚、细辛醇、N-异丁基十二碳四烯胺和去甲乌药碱等,这些成分均可明显抑制组胺所致豚鼠离体气管收缩的效应。细辛的水或乙醇提取物可以使速发相变态反应中炎性介质的释放总量减少40%以上,提示其具有抗Ⅰ型变态反应作用。甲基丁香酚、细辛素和细辛醚可以抑制5-脂氧合酶的活性,从而阻断白细胞三烯的合成。此外研究证实细辛煎剂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其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类似氢化可的松。给小鼠灌服细辛10天,能使其巨噬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均显著下降,与氢化可的松作用相比细辛煎剂能明显降低豚鼠α-醋酸萘酯酶(ANAE)阳性细胞的百分率,表明对细胞免疫有抑制作用。
细辛液对小鼠PFC有明显抑制作用。细辛挥发油能明显抑制小鼠溶血素的产生。
八、仙灵脾(淫羊藿)
为小蘗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淫羊藿的茎叶。主产于陕西、山西、安徽、河南、广西等地。
[性味归经]味甘、辛,性温。归肝、肾经。
[功效]温肾壮阳,止咳平喘,强筋健骨,祛风除湿。《本草经疏》:“为补命门要药,辛以润肾,甘温益阳气。”《本草述》:“所谓益气力,强志,并治冷气劳器,筋骨挛急等证,皆其助元气之故。”《分类草药性》:“治咳嗽,祛风,补肾而壮元阳。”
[临床应用]
1.用于肾不纳气所致的喘咳证,可与补骨脂、巴戟天、胡桃仁、五味子等合用。
2. 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瑞特综合征的寒湿痹痛型,也用于肾阳虚所致的腰膝酸软、阳痿遗精、神疲体倦、尿频等证。
[免疫药理]其有效成分总黄酮能显著促进淋巴细胞转化,对胸腺具有免疫激活的作用,显著增高巨噬细胞数量及吞噬能力。在低浓度(5mg/ml)可明显提高健康人淋巴细胞Eα玫瑰花结形成率,高浓度反而降低。而酸性α-乙酸萘酯酶阳性淋巴细胞百分率在高低浓度均明显降低。对白细胞减少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治疗后淋巴细胞刺激指数增高,免疫复合物滴度有逐渐降低趋势。它可促进大鼠和人IL-2的产生和IL-3mRNA的表达。淫羊霍多糖对小鼠脾产生的T细胞有明显增强效应。
此外,它能提高肾上腺皮质功能,并有雄激素样作用。可能通过对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影响间接调节免疫功能。
九、苦参
为豆科落叶半灌木植物苦参的根。全国各地均有生产。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归心、肺、肾、大肠经。
[功效]清热燥湿、凉血解毒、抗炎平喘。
[临床应用]
1.治疗过敏性疾病,包括过敏性鼻炎、哮喘、特应性皮炎、荨麻疹等。
2.用于病毒性肝炎、病毒性心肌炎等病毒性疾病。也治疗湿热引起的各种疾病,如泄泻、痢疾、便血、黄疸、带下、阴痒、痔疮等。
[免疫药理]主要有效成分为苦参碱、氯化苦参碱、槐定碱、槐根碱、槐胺碱等。苦参煎剂、苦参总碱和苦参结晶碱对哮喘豚鼠有显著的平喘作用。苦参碱能明显对抗组胺、乙酰胆碱、氯化钡兴奋气管和肠道平滑肌的作用。在动物实验中,氧化苦参碱对Ⅰ~Ⅳ过敏反应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通过研究氧化苦参碱对小鼠腹腔肥大细胞组胺释放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发现氧化苦参碱能有效地抑制IgE及其特异性抗原引起的肥大细胞组胺释放,而对非特异性肥大细胞激活剂诱导的组胺没有影响,并发现肥大细胞膜流动性在氧化苦参碱作用下显著降低。故而认为氧化苦参碱的膜稳定性是抑制肥大细胞组胺释放的重要原因。
苦参生物碱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苦参生物碱在动物体内对T细胞B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免疫功能活性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另外发现氧化苦参碱对人和小鼠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都有抑制作用,此作用不受巨噬细胞存在与否的影响,而是以一种非特异的方式作用于细胞膜,根据细胞膜状态的不同而对细胞起不同效应。用微量细胞病变抑制法对苦参总碱在体外诱生小鼠脾细胞产生干扰素,并发现苦参总碱能对抗免疫抑制剂的作用,恢复并促进受抑制的细胞产生干扰素。苦参抗病毒能力可能与其诱生干扰素的产生有关。
氧化苦参碱可显著减低哮喘小鼠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减轻血管及气道周围炎症细胞浸润,改善粘膜上皮坏死脱落情况,从而发挥抗炎、平喘的作用。应用RT-PCR方法发现,它对哮喘小鼠肺组织IL-4-mRNA的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使IL-4/IFN-γmRNA比值降低,对纠正Th1/Th2失衡有一定作用。此外,氧化苦参碱可显著抑制哮喘小鼠ICAM-1mRNA表达,此作用与其降低BALF中细胞总数有相关性。据此认为它减轻气道变应性炎症作用可能与其抑制ICAM-1mRNA表达有关。
十、辛荑
为木兰科落叶灌木植物辛荑(Magnolia liliflora Desr)的花蕾。主产于河南、安徽及四川等地。
【性味归经】 辛,温。归肺、胃经。
【功效】 散风寒,通鼻窍。
【临床应用】用于外感风寒,头痛鼻塞,尤为鼻渊头痛、鼻塞、香臭不闻、浊涕常流等症的要药。本品祛风散寒,能上行于头面而善通鼻窍。鼻渊证偏于寒者,多以其与细辛、白芷、防风、藁本等配伍应用;证偏于热者,多以其与薄荷、黄芩、苍耳子等同用。现代用于治疗鼻腔疾患方面,除将其入煎剂内服以外,又可制成油剂、乳剂和散剂局部滴用或吹敷,都有比较好的疗效。
【免疫药理】辛荑挥发油的主要成份为8-桉叶素、对-聚伞花素、黄樟醚、甲基丁香酚、樟脑、龙脑、α-蒎烯、β-蒎烯、γ-毕橙茄烯、反-丁香烯、香叶烯、柠檬烯,此外尚含有黄酮甙和花色甙类化合物,随着辛荑的产地不同,所含成份也有差异。动物实验表明辛荑对豚鼠的过敏性哮喘具有保护作用,辛荑油可以直接拮抗白细胞三烯对豚鼠肺条的收缩作用,辛荑中的芳樟醇、香叶醇、枷罗木醇、柑醛和柠檬醛等均具有直接的组胺拮抗作用,辛荑中的香豆素、木脂素等则可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炎性介质。临床研究表明辛荑提取物有保护包括鼻粘膜在内的上呼吸道黏膜的作用(如抗过敏和抗炎)、镇痛、抗多巴胺、扩血管、降血压、松弛肌肉、兴奋子宫、抗血小板与抗凝、抗微生物等作用。
十一、防己
为防已科多年生木质藤本植物粉防己(Stephania tetrandra S.Moore)的根茎,或马兜铃科多年生缠绕草本植物广防己Aristolochia fangchi Wu的根。前者药材称汉防己,主产于浙江、安徽、江西、湖北等地。后者药材称木防已,主产于广东、广西等地。
【性味归经】苦、辛、寒。归膀胱、肾、脾经。
【功效】祛风湿,止痛,利水。
【免疫药理】防己的主要化学成份为汉防己甲素(tetradrine),汉防己乙素(demethylte tradrine)、汉己素(cyclanoline)和汉防己丙素等。研究表明汉防己甲素具有较强的抗过敏作用,其药理机制主要与肥大细胞膜保护作用和直接拮抗炎性介质有关。已发现汉防己甲素能抑制致敏豚鼠肺组织组胺和白三烯等炎性介质的释放,如抑制由右旋糖酐、抗原、钙离子载体A23187, 48/80化合物诱发的大鼠腹膜肥大细胞释放组胺。通过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肥大细胞脱颗粒形态变化,证实汉防己甲素能拮抗抗原、A23187及48/80化合物所引起的肥大细胞的脱颗粒过程,防止细胞内颗粒物质的溶解和保护细胞膜的完整等现象,提示了汉防己甲素有肥大细胞膜稳定作用。
汉防己甲素还可直接拮抗炎性介质诱发的支气管痉挛。动物实验证实汉防己甲素可以拮抗组胺、乙酰胆碱所诱发的哮喘豚鼠的支气管痉挛,可以明显抑制白三烯对豚鼠离体气管条和肺条的收缩作用;在离体支气管或肺条,汉防己甲素7.5微克/ml能明显拮抗白三烯的支气管痉挛作用;豚鼠静脉注射白三烯4000u/kg后,引起肺溢流明显增加,预先静注汉防己甲素能明显拮抗白三烯增加的肺溢流作用;气雾吸入或腹腔内注射汉防己甲素对白三烯诱发的致敏豚鼠的喘息症状有缓解作用。汉防己甲素能拮抗白三烯A4(LTA4)引起的豚鼠支气管和肺条的收缩作用,还能拮抗组胺和5- 羟色胺增加大鼠皮肤血管通透性作用。此外汉防己甲素还可抑制哮喘豚鼠肺条的Schultz-Dale反应;雾化吸入汉防己甲素能明显抑制吸入变应原所诱发的气道反应性增高。
有关防己中的其他成分如汉防己乙素、汉己素和汉防己丙素在哮喘防治中的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
十二、紫苏
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皱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Britt. var. crispa(Thunb.)Hand. Mazz. 的叶。我国南北均产。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脾经。
【功效】发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
【临床应用】用于感冒风寒,发热恶寒,头痛鼻塞,兼见咳嗽或胸闷不舒者。本品能发散表寒,开宣肺气,可与生姜同用。兼有咳嗽者,常配伍杏仁、前胡等,如杏苏散;若兼有气滞胸闷者,多配伍香附、陈皮等,如香苏散。
【现代药理】紫苏的化学成份已分离出近百种,主要有萜类、甾醇类、黄酮、甙类、β-丁香烯(石竹烯)沉香醇和花青素类.体外实验表明紫苏可以降低体内TXB2的水平,可能与抑制血小板合成TXA2有关;动物实验表明β-丁香烯可以缓解哮喘豚鼠离体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动物实验也表明沉香醇有平喘作用,紫苏子可以延缓乙酰胆碱所诱发的支气管痉挛。 临床研究表明紫苏提取物有止咳祛痰、平喘、调节免疫、镇静、解热、抑制兴奋传导、促进消化、止血、抗凝血、升高血糖和抗微生物等作用。
十三、海风藤
为胡椒科常绿攀援藤本植物风藤Piper futokadsura Sieb.的藤茎。主产于广东、福建、台湾。浙江等地。夏秋季采割,除去根、叶,晒干。切片,生用。
【性味归经】辛、苦,微温。归肝经。
【功效主治】祛风湿,通经络。
【现代药理】海风藤的主要有效成份为风藤酰胺(futomide)、风藤奎醇(futoquinol)、风藤酮(tutoenone)、风藤环氧化物(crotepoxide)、胡椒酮(piperenone)、异风藤奎醇A和B(isofutoqinolA.B)、异二氢风藤奎醇AB(isodihydrofutoquoinol A.B)、风藤烯酮(kadsurenone)、风藤素A、B(kadsurin A、B)等。海风藤提取物5mg/kg静脉注射可减轻PAF引起的大鼠低血压和肺水肿反应。海风藤的有效成份风藤烯酮可以拮抗PAF引起的兔血小板聚集反应。风藤素A、B和胡椒酮也有一定的抑制PAF引起的兔血小板聚集反应的作用。风藤烯酮可拮抗PAF引起的人中性粒细胞聚集和脱颗粒反应,还可抑制PAF、组胺、缓激肽所致的大鼠和豚鼠皮肤血管通透性增加,其抑制强度依次为PAF>组胺>缓激肽。
【用量用法】 5~10g。
十四、樟叶油
【性味归经】温,辛、气香,无毒。归肺经。
【成分】主要含有桉油素、芳樟醇及樟脑,其次为β-蒎烯和松油醇等。其中桉油素、芳樟醇及松油醇均有平喘作用。
【临床应用】祛风散寒、平喘、理气活血,止痛止痒。民间用樟根、樟木治感冒头痛,风湿骨痛,跌打损伤及克山病;用樟子治慢性支气管炎等。
【现代药理】樟子挥发油具有较强的平喘作用,临床平喘效果显著,但樟子来源不如樟叶丰富,且加工较繁。樟叶油经药理研究证明,其药理作用与樟子油基本相同,能松弛支气管平滑肌,产生显著的平喘作用,同时有一定的止咳、祛痰H和调节免疫作用。临床平喘疗效较好,祛痰、镇咳效果较差,对并发肺气肿和病情严重者则疗效较低。适用于治疗喘息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一般在服药后10分钟起效,作用维持为3~10小时。 【不良反应】少数病人有恶心、呕吐、心慌、头昏等,但均不严重,可自行消失。
十五、山苍子油
【性味归经】辛,温。归脾、胃、肾、膀胱、肺经。
【成分】挥发油中主要成分有柠檬醛,其次有柠檬烯、香叶醇、香草醛、莰烯、甲基庚烯酮等。
【功效】温暖脾肾,健胃消食
【现代药理】近年研究有较强平喘、抗过敏作用。豚鼠离体气管平滑肌实验表明,山苍子油对正常气管平滑肌及乙酰胆碱或组胺所致平滑肌收缩有松弛作用, 预先加山苍子油可阻断乙酰胆碱或组胺的收缩作用,作用不被心得安阻断。对豚鼠实验性哮喘,经灌胃、腹腔注射或气雾吸入给药均有保护作用。临床千余例观察表明:口服山苍子油对慢性气管炎有较好疗效,并能明显改进肺通气功能和肺活量。鼻吸疗法对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管哮喘有明显而即时的止喘效应,一般1~2分钟起效,维持30分钟。山苍子油灌胃、腹腔注射或喷雾吸入,均有祛痰作用。试管内试验表明,山苍子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均有较强抑菌作用。 【不良反应】部分病例有口咽干燥、大便燥结、胃不适、嗳气、头晕。吸入给药可有喷嚏等刺激症状。
十六、艾叶油
【性味归经】苦、辛,温。归肝、脾、肾经。
【成分】艾叶油是一个多成分混合物,经分离鉴定已确定有7种主要成分,包括萜品烯醇、β石竹烯、蒿醇、芳樟醇、樟脑、龙脑和桉油素。
【功效】温经止血,散寒止痛。止咳、祛痰、平喘作用
【现代药理】0 5μg/ml艾叶油的作用强度与异丙肾上腺素0 125μg/ml相当。无论口服或喷雾给药,均能对抗乙酰胆碱或组胺引起的哮喘发作,且作用持久。豚鼠实验表明,艾叶油能抑制化学物质引起的咳嗽。镇咳机理主要系抑制延髓的咳嗽中枢,可被可拉明所抵消。酚红法表明,小鼠口服或腹腔注射艾叶油有祛痰作用。艾叶油灌胃,对豚鼠过敏性休克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但喷雾给药无效。其机理可能是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或直接对抗过敏介质(组胺及慢反应过敏物质)所致。艾叶油能明显抑制离体蟾蜍心脏的收缩,对心率影响不大,但可引起房室传导阻滞。浓度加大可使心搏停止。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镇静作用,能使家兔活动减少。给小鼠灌胃,能明显延长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体外试验证明,艾叶油对球菌及大多数革兰氏阴性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不良反应】常用量一般无副作用,仅少数病人口服后有咽干、恶心、胃部不适、头昏等反应, 但不需处理可自行消失。气雾吸入时有局部刺激性,可引起呛咳。
摘自《哮喘病学》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_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 ┊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_请速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02-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