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未病”体质辨识与流行病防治的关系探讨
标签:论文精选

中医“治未病”体质辨识与流行病防治的关系探讨

【摘要】:中医体质是个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表现出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以及心理状态等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质,它决定着人体对某种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及其病变类型的倾向性,又是决定病性、病位和病变趋势的重要因素。开展社区体质辨识的流行病学调查,运用中医体质理论指导流行病的预防,将使中医“治未病”预防流行病更有针对性,达到群体预防的作用。

中医学从人体功能状态入手构建了其“以人为核心的健康保障体系”,成为国际上与“对抗医学”相对应的整体医学体系。学科发展的规律造就了中医学具有预防保健、“治未病”的“先天”特色优势。

我国政府在医疗卫生改革中,采取重大举措,制定了《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充分发挥中医预防保健特色优势,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积极响应,形成了《关于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到2011年将初步形成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支持体系,到2015年将初步建立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需求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的发展目标。如何遵循中医“治未病”的发展规律,借助现代科技的力量,创新发展机制,实现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支持体系与服务体系构建的目标,把握人体“健康状态”, 建立科学的健康状态检测、评估的方法、技术,以及对“未病“干预的方法、产品,对干预效果评价以及“治未病”理论体系的完善与构建等就成为目前中医预防保健体系构建中科技工作的重点【1】。作者就中医中医治未病开展体质辨识与流行病防治的关系进行探讨。

一.中医“治未病”预防流行病的优势与现状

中医学很早就已发现某些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并对这些疾病的原因、传播途径、防治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观察研究.在病因学方面,人们从传染病的一系列现象上,认识到自然界存在某些独特的致病因子,并每以瘟疫、疫疠、温毒、蛊毒等名称来概称之;发现传染病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而又有冬温、春温、暑温、湿温之说;在传播途径上,初步认识到消化道、呼吸道以及皮肤接触是传播传染病的基本途径。

中西医学都非常重视预防为主,防重于治。但是现代预防医学重视外因,重视群体,主要是针对疾病,尤其是流行病、传染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发展规律,探索和分析环境中主要致病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并通过公共卫生措施达到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的目的。现代医学预防模式,重视疫苗的作用及环境卫生,疫苗对于病毒结构相对稳定、无明显变异的流行性疾病,如天花、麻疹、小儿麻痹等的预防作用明显。但是遇到SARS、H5N1、H1N1这类呼吸道病毒,情况就不同了。人们急于研制疫苗,疫苗研制出之后,病毒却又变异了,疫苗对于变异的病毒不起作用,达不到预防流感的目的。这类病毒常处于不断的变异之中,它像“移动的靶点”那样,总是让西医跟在后面捕风捉影。而西医总是出现了病情找病毒,针对病毒找药物。越寻找特异性药物,越是找不到。所以单独依靠西医来预防病毒性疾病,则显得格外被动。而中医“治未病”思想则更重视内因,重视个体,主张通过饮食、运动、精神调摄等个人养生保健方法和手段来促进人体的阴阳和谐,提高机体内在的防病抗病能力,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从而维护“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健康状态。做到未病先防,采用相应的措施防止致病因素在健康人群中传播,预防疾病发生。

作为有着千年历史的传统预防医学的最基本的思想,治未病逐渐形成了几方面的优势。(1)注重在未发病之前采取有效措施,预防疾病发生;同时在一旦患病之后,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防止瘟疫的发展、传播或复发。(2)强调整体预防,治未病不仅把病人当作生物体进行预防,而且重视从生理、心理、社会多方面采取综合预防措施来预防疾病的发生。(3)着眼于利用价格低廉、无毒副作用、资源丰富的中医中药来预防疾病。除了尽量简化药物的炮制程序外,一些常用的除害灭病、养生防病的基本方法,如气功、太极拳、各种保健操也简便易行,健身防病效果显著。(4)在治疗方面治未病主张“三因制宜”,治标与治本相结合。急则治“标”,在瘟疫的流行阶段,应采取各种方法和措施防止相互传染;缓则治“本”,强调做好日常的除害灭病与强身健体。治未病这一经过上千年考验而形成预防疾病的朴素思想已经成为人们防治流行病的“灵丹妙药”。

目前,中医预防流行病多采用在流行病期间熬中药大锅汤进行预防,预防的处方及方法多,主要以清热解毒、芳香化浊的中药,结合生活起居及饮食进行预防。由于地域及体质等方面的差异,制定的预防方案难以充分体现中医的“三因制宜”特点,尤其是在未进行社区人群的体质状况调查的情况下,导致制定的方案对易感人群的针对性不强,在不知体质的情况下,居民盲目服大锅汤可能影响预防效果,不可避免出现一定副作用。为此,有必要对社区人群开展体质流行病学调查,这是开展中医“治未病”实现群体预防的基础工作和关键环节。

二. 中医“治未病”开展体质辨识的意义

中医学历来重视人的体质状态,在防病治病上,从具体的人出发,权衡干预措施,体现以人为本,因人制宜的思想。所谓体质,是指人的先天禀赋(含遗传)和后天生活相融合而形成的身心整体素质。体现于人的形态、结构、功能、心性、伦理和适应环境(自然和社会)的能力等方面。在人生的胎儿、童年、青少年、成年、中老年等阶段,它是相对稳定的,但又具有动态可调性。体质辨识即以人的体质为认知对象,从体质状态及不同体质分类的特性,把握其健康与疾病的整体要素与个体差异,制定防治原则,选择相应的治疗、预防、养生方法,从而进行“因人制宜”的干预。体质辨识能够实现从个体预防到群体预防的转变,适用于亚健康及易病人群的识别与调控,有助于实施个体化诊疗及养生。体质辨识为“治未病”提供了方法、工具与评估体系。

中医学认为,阴阳、气血、津液是生命的物质基础,而体质现象即是阴阳、气血、津液盛衰变化的反应状态,因而能从中医体质学角度进行分类,目前发现的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9种体质类型及其形成的概念系统,反应了不同人群的个体特征,为“体质辨识”提供了方法和工具。抓住了体质就抓住了根本。 体质辨识的内容已经被纳入中医特色保健服务体系当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出要大力推行“治未病”工作,体质辨识成为重要的方法,将陆续在全国治未病中心、社区、农村、家庭等推广使用,使广大民众能够根据自我的体质状态,进行管理、调护,从而达到“知己”、“求己”、“益己”。同时,体质辨识也拓展了中医医疗机构的服务功能。

开展体质辨识“治未病”,使传统中医学从“养生避邪”的个体预防阶段进入群体预防阶段,符合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人口与健康”领域中的“疾病防治重心前移,坚持预防为主、促进健康和防治疾病结合”的精神,对中医预防医学方法的充实、具有特色的中医保健服务体系的构建、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对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2】。

三. 体质与流行病的相关性

运用中医体质理论能够指导公众预防某些传染病,主要根据中医“同气相求”的理念。中医的“同气相求”是指人体内在的某种因素与外界的病原因子相对应而形成一定类型的疾病而言的。这是中医病因病机学中颇具特色的理论之一。“同气相求”有两层意思:首先是指出某种体质容易感受相应的淫邪,最后可导致严重的病证;其次是指出发病类型与传变趋势的倾向性也与淫邪性质和体质类型密切相关。

1.1 不同体质导致疾病的易感性不同 中医认为体质不同者其气血阴阳盛衰有别。中医体质研究发现,某些疾病,甚至是一类疾病的发生与人的体质因素与类型有关,体质决定着他对某种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及其所产生的病变类型的倾向性。又由于病邪同气相求之故,所以不同体质者对病邪易感性不同。脾虚湿盛之体易感湿邪,阳热之体易感热邪,阴寒之体易感寒邪。气主卫外.气虚体质者卫外不固,而易受外邪入侵。

1.2 不同体质所致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不同 临床研究发现不同个体在感染相同的病毒分离株后可能产生不同的临床结局,表明与个体免疫反应不同有关。中医认为不同人具有不同的体质,邪气可侵犯(包括免疫系统在内的)不同部位,发生不同转化而形成不同的证候。遗传、环境、饮食、营养、年龄、性别、情志、劳逸等多方面因素均可通过影响人体体质状态而改变免疫功能,进而影响疾病的临床表现及预后【3】。

四.中医体质理论在预防流行病中的应用举隅

中医理论认为,流感是因感受温热邪气所致,根据中医的“同气相求”理念,则判定体内素有热毒之人易感受温热邪气而发流感,故素有热毒之人群应当作为流感的重点预防人群,此类人群主要表现为平时容易出现上火的表现,时常发生下列表现之一:口舌生疮、口干咽痛、面部痤疮、便秘尿黄、眼角红赤、鼻子出血、食欲下降、心烦易怒等症,有时还会兼有两种以上的表现。找到了需要重点预防的人群,就容易给出相关的预防措施,换句活说,预防工作有了一定的针对性。针对素有热毒之人群的预防流感的措施有:运用寒凉之品清热泻火,忌食辛热之品,保护胃气,合理营养,尤其是要多多食用性质偏寒的各类蔬菜及水果,比如两瓜、两红柿、香蕉、白菜、黄瓜、苦瓜等等,少吃高油脂、高糖食物,切忌忽玲忽热的环境温度变化。通过中医综合调理,可保不发流感。

五. 开展社区体质辨识的流行病学调查是中医药实现流行病群体预防的关键

流行病的预防重在治本,治本就是纠正易感人群的病理体质。为此加强社区人群的体质流行病学调查,探讨如何充分发挥中医中药在凋整流行病易感人群病理体质中的优势,提高患者自身的抗病毒能力,是提高流行病防治水平的关键。为此建议如下:

1。开展中医体质辨识体检,建立健康档案,指导保健。为辖区人口进行个性化的中医体质辨识体检,使受检者能够了解自己的体质类型、健康状态和易患疾病,并针对不同体质,提出相应的健康调养基本原则,有针对性地避免疾病危险因素,预防疾病的发生。同时,为社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记录从生到现在的健康信息,为人群疾病诊断、干预和科学研究提供详细的基础资料。

2.中医药有丰富的养生理论,社区医疗机构要组织人员针对当地的气候、地理环境,人群的风俗、生活习惯、体质、多发疾病谱等进行研究,总结出一套适合当地情况的养生保健方法。包括饮食起居、健身运动、心理调适、疾病预防、调护等,按24个节气顺序定期向辖区居民讲授。在预防方面,结合健康教育,提醒辖区居民特别是易感人群预防季节性易感疾病,采取中医防疫病措施干预。如流感易发时期,向辖区居民发放艾叶燃熏,板蓝根等中药煎水服用。此外,根据社区疾病谱情况,选择、开发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

4.中医体质流行病学调查应纳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中,作为政府的一项惠民、利民政策。政府应拨出专项资金,支持和鼓励社区医疗机构中医药人员开展体质辨识工作,总结出当地居民不同的体质分类,针对性的开展流行病的预防保健工作,实现群体预防。按照《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平台建设基本规范》要求,认真做好服务区域设置、服务人员配备、仪器设备配置等工作;加快服务队伍建设,大力开展岗位培训和职业技能人员培养,切实提高专业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技术能力。

总之,该项工作需要有政府的引导和政策的保障,还要有需求的激发和市场的培育,这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必须通过构建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才能确保各方面整体行动、协调配合、相互促进,才能实现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X

打开微信扫一扫

相关文章
  • 感冒是常见病、多发病,孕妇的鼻、咽、气管等呼吸道黏膜肥厚、水肿、充血,抗病能力下降,故易患感冒。而患了感冒的孕妇害怕 ...
    赵晓东北京医院主任医师妇产科
  • 容易感冒可能是免疫力低下、患有呼吸道慢性炎症导致的,需对症处理。1、免疫力低下:如果患者免疫力低下,则血液中、呼吸道黏膜 ...
    张永明中日友好医院副主任医师呼吸内科
  • 最近5月份天气变化很大,高温一来,大家晚上不盖被子或者是吹空调、电扇,就会容易引起热伤风感冒。 很多人认为热伤风 ...
    雷伟苏州第一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呼吸内科
  • 流感是什么?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系统传染病,其潜伏期短、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临床 ...
    别小华西安市红会医院主任医师神经外科
  • 医生手记 三物香薷饮治疗暑湿感冒(空调病)记 三伏秋老虎的确历害,晚上还那么燥热,老婆总是将空调打得很低, ...
    张健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中医眼科
  • 平时去医院看病或者住院,有时候你会咨询医生,平时应该如何养生保养?怎样才能拥有健康的好身体呢?医生平日又如何养生呢?医 ...
    孙全新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放疗科
主任医师妇产科
重庆铭医堂医院
X
温馨提示:
感谢您对叶秀英专家的投票,若您是叶秀英专家的患者,希望您分享就医经验,帮助其他患友选择就医;若您不是叶秀英专家的患者,请忽略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好!咨询服务必须以患者身份登录才能使用。
X
请务必在就医后进行投票,以保证结果的公平、公正。
所患疾病:
治疗效果:
态   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