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兆探头在探查复杂性肛瘘瘘道中的应用
肛瘘的检查方法有许多种,但对某些复杂性肛瘘难以探知内口的位置及瘘管的走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先后对69例肛瘘患者的正常部位及患处进行了超声对比检查,以了解正常的肛门周围声像图规律。
本组69例,低位单纯性肛瘘44例低位复杂性肛瘘19例,高位复杂性肛瘘6例。
采取四川绵阳XC—900CB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2。
超声检查:患者取(辛氏)左侧卧位暴露臀部,在特制的水囊表面涂上耦合剂与患部接触,再将探头放置水囊之上,使探头、水囊、患部为一体。
对内口开放的单独性肛瘘,将一竹棉签放置于外口,再将特制的水囊涂上耦合剂置于棉签之上,再将探头放置于水囊之上,由外口缓慢沿可疑瘘管走向反复扫查,根据图象确定内口位置,并测量瘘管腔大小及距体表的距离。
对内口闭合,瘘道堵塞,弯曲较大,多分支的瘘管,经碘油造影及其它方法检查效果不理想的复杂性肛瘘,还可由外口注入3%H2O2,提高瘘道与正常组织的对比度,使内口及瘘道清楚地显示在B超荧光屏上。
对69例正常组织超声探查,所获得的声像图从上至下依次为皮肤,黏膜,黏膜下肌层,肛管。
对44例低位单纯性肛瘘,经手术证实均与超声检查结果相符,超声表现为在正常组织可见一形状基本规则的管状或条状无回声区,由外向内穿过正常组织,壁清晰,内有散在的光点向内延伸形成内口。如遇瘘道狭窄或有异物可经外口注入3%H2O2,此时荧光屏上可清晰地显示出一强回声光条。
复杂性肛瘘6例,其中包括后马蹄形肛瘘1例,最初由于经验不足,检查有误,手术证实走行方向与超声探查方向基本一致,只是向上延伸的那段瘘道漏探,其余5例与手术结果相符,超声表现为,在荧光屏上正常组织间可见多条不同形态的无回声暗带,壁较明显,此时缓慢转动探头,暗带随之改变,在瘘道分支连接处,可见暗带相互沟通。
讨论:
对不宜用探针,碘油造影等方法检查的复杂性肛瘘采用这种水囊法检查,能给临床提供准确的位置及数据。如外口暂时闭塞的肛瘘,瘘道在荧光屏上清晰地显示一条无回声暗带,从而辨认出肛瘘的走向及内口的位置。
对多分支,多外口的复杂性肛瘘采用瘘道内注3%H2O2,缓慢重复观察不难辨认主管,并沿可疑主管从外口追踪检查,即可确定内口及支管,而采用碘油造影有时对瘘道交织或重叠就很难辨认其主管或支管。
B超检查,不受瘘道弯曲度的影响,免除了用探针探不到弯曲部位和用碘油造影给患者带来的痛苦,经外口向内注入3%H2O2时,使脓汁变稀薄,管腔通畅,同时产生气体易在官腔内弥散,加大瘘道与正常组织的声阻抗差异,从而提高了瘘道的声像图清晰度。
综上,应用B超探测复杂性肛瘘弥补了其它检查方法的不足,可做为诊断肛瘘尤其复杂性肛瘘的检查是不可少的一种检查方法。
我们认为,此法不受高、中度瘘道分支多少的限制,操作简单准确率高,扩大了超声检查范围,病人无痛苦,指导临床手术率高,降低了术后复发率,减少了病人的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