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如何实现持久免疫控制?
标签:医学科普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如何实现持久免疫控制?对于慢性乙型肝炎免疫控制的概念又了解多少呢?编者按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专家建议》(简称《专家建议》)是国内有关专家为临床医师科学合理应用IFN而制定的。《专家建议》源于临床需求,以扎实的循证医学证据为根本,具有较强的实用性、科学性和指导性。自2007年发表以来,《专家建议》已两度更新。从最初确立IFN适用人群、根据不良反应进行剂量调整或对症处理等的八条建议,到基于临床更高需求的应答指导治疗策略的补充建议,《专家建议》加深了临床医师对IFN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认识,对合理应用IFN起了积极的指导作用。为了更好地普及、推广《专家建议》,参与《专家建议》讨论的部分专家深入解读,分享IFN临床应用的经验,帮助更多的临床医师真正用好IFN,为患者造福。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专家建议》 (简称《专家建议》)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目标有较为明确的要求,即实现持久免疫控制,也就是停药后持久应答,同时强调选择聚乙二醇IFN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现对免疫控制在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中的意义,以及抗病毒药物在实现持久免疫控制中的价值作一探讨。

一、慢性乙型肝炎免疫控制的概念

慢性乙型肝炎的免疫控制概念起源于慢性乙型肝炎自然史的研究,并在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实践中得以充实和深化。

乙型肝炎的自然史研究发现,根据宿主与HBV的相互作用可将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自然史分为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非活动性携带期和再活动期。宿主在免疫清除期识别并开始清除HBV,在清除HBV的过程中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是非常重要而有价值的事件,未经治疗而发生自发性血清学转换的比例极低,一般为2~15,但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的患者往往可获得持续性的缓解,而且结局较好,发生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风险较低。若是达到HBeAg血清学转换,并且HBVDNA转阴,则认为病情到达相对稳定的阶段,即可称之为非活动性携带期。

但非活动性携带期并不意味着病毒得到彻底的清除。近年来发现,即使是实现了HBsAg血清学转换的患者,也并未真正达到病毒的彻底清除,特别是HBsAg血清学转换后的患者因风湿病或者肿瘤接受化学治疗等免疫抑制剂治疗时,可出现HBV复制的再活跃,并且出现肝炎的发作甚至重症化。这些现象提示,所谓的非活动性携带和HBsAg血清学转换均不代表病毒的清除,只是说明宿主控制了病毒的复制,疾病进入了稳定的阶段,因而称之为免疫控制比免疫清除更为恰当。

关于免疫控制概念的广泛使用是在抗病毒治疗,特别是免疫调节剂如IFN等使用后,才被普遍接受,如Chan等较早应用这一概念评价聚乙二醇IFN的疗效,Liaw也提出应用免疫控制来取代治疗后所获得的非活动性携带概念。在接受抗病毒治疗后获得的免疫控制即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治疗停药后,机体免疫系统仍能达到持久应答状态,能够抑制HBV的复制,维持持久的HBeAg血清学转换,控制慢性肝病的病情进展和复发,同时有望进一步实现更高治疗目标,获得HBsAg清除或血清学转换。因而,免疫控制在慢性乙型肝炎自然史中可以被认为是非活动性携带期,而在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则为停药后的持久应答。

二、持久免疫控制的临床标志

持久免疫控制并非一个宽泛的免疫学概念,而是有着具体临床涵义的一个治疗目标。当前对于持久免疫控制的临床涵义是:停药后宿主的免疫系统仍对HBV有显著而明确的控制,HBVDNA处于不可测水平,且在停药后长期(一般要求6个月以上)不出现病毒学和临床的复发。当前的临床研究显示,停药后持久的HBeAg血清学转换和HBsAg定量低水平(甚至HBsAg清除或血清学转换),预示宿主对病毒复制成功实现了免疫控制,病情将长期处于非活动和稳定状态。

自然史告诉我们,HBeAg血清学转换是非常重要而有价值的事件,未经治疗而发生自发性血清学转换的比例较低,但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的患者往往可获得病情持续性缓解,疾病进展延缓,而且预后良好。因此,对于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实现HBeAg血清学转换是免疫控制的一个重要指标。

对于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虽然获得了HBeAg血清学转换,但由于病毒对宿主的免疫控制出现了逃逸,在临床上属于再活动期。再活动期与实现免疫控制的非活动性携带状态的区别在于后者的HBVDNA水平低于或接近不可测水平,而且HBsAg的水平更低。因此临床上对于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既要求控制HBV复制,又要求HBsAg清除,或者降至不易出现复发的低水平。近年来的研究结果提示,经过充分的抗病毒治疗,若HBsAg在停药后仍然维持低水平亦可能预测持久免疫控制。

迄今为止,HBsAg清除仍是最能反映免疫控制且最接近治愈的临床指标。血清HBsAg水平与肝内闭合环状DNA(cccDNA)水平呈正相关,是感染肝细胞的替代性指标,HBsAg清除可实现慢性乙型肝炎的完全缓解和长期预后的改善。不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即使接受了抗病毒治疗,也仅少数患者可获得HBsAg消失。在自然史中,HBsAg水平的动态变化与慢性乙型肝炎自然病程和疾病进展密切相关。一项对1068例HBeAg阴性、HBVDNA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X

打开微信扫一扫

相关文章
  • HBsAg清除或HBsAg血清转换是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理想目标,一般认为接近“临床治愈”,且在正常的情况下患者是不会复发的。但是 ...
    赵金秋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主任医师传染病科
  • 乙型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感染导致的以肝脏受损为主的传染性疾病。因为个体的免疫状态不同,感染后的结局也 ...
    赵金秋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主任医师传染病科
  • 乙肝知识科普:乙肝病人,指有乙肝病毒感染者出现了肝功能异常,或超声检查显示有肝损伤,才称为乙肝患者。若是大小三阳患者 ...
    武学文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主任医师中医科
  • 很多人一听到肝炎就闻风丧胆,立马想到肝脏疾病的传染性和发展的三步曲,肝炎→肝硬化→肝癌,然而肝炎真的这么恐怖吗?下面 ...
    赵继亭山东省中医院中医消化科
  • 1988年,上海甲肝爆发流行。人们留下了肝炎接触就传染的深刻印象。其实很多人并不清楚各种病毒性肝炎的传染途径是不同的,错 ...
    殷明华房县中医院主治医师中医外科
  • 乙肝疫苗对乙肝患者及乙肝病毒携带者都无预防效果,无论打多少支乙肝疫苗,都不会产生相应的保护性抗体——乙肝病毒表面抗体 ...
    殷明华房县中医院主治医师中医外科
李金科副教授
主任医师肝病-感染性疾病科
十堰市人民医院
X
温馨提示:
感谢您对李金科专家的投票,若您是李金科专家的患者,希望您分享就医经验,帮助其他患友选择就医;若您不是李金科专家的患者,请忽略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好!咨询服务必须以患者身份登录才能使用。
X
请务必在就医后进行投票,以保证结果的公平、公正。
所患疾病:
治疗效果:
态   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