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下血针灸治疗
标签:典型病例

大便下血针灸治疗

【概述】

大便下血又名血便、下血、泻血、结阴等,是指血自肛门排出,或血随便夹杂而下,或便黑如柏油状,或单纯下血的症状.多因脾胃虚弱,气不统血,或胃肠积热、湿热蕴结、气血瘀滞,以致于胃肠脉络受损,血液下渗肠道所致.其病位在肠,多为风火熏迫,阴络被伤,阴血不藏;或饮酒食辛,内生湿热,下注大肠,化热蕴毒,灼伤阴络,壅遏气血而致,日久耗伤阴阳气血,见肝肾阴虚,或脾肾阳虚之象.临床有虚实之不同,但主要有风火熏迫大肠、大肠湿热蕴毒、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瘀滞胃肠五种证型.

《灵枢·百病始生》称谓:"后血,,;《伤寒论》称"圊血";《金匮要略》称:"下血".张景岳指出:"血在便后来者其来远,远者或在小肠,或在肾.m在便前来者其来近,近者或在广肠,或在肛门."《证治要诀》云;"血清色鲜红者为肠风,浊而黯者为脏毒."《医学入门》有便血即出有力,如箭射之远者,称" 血箭’’.所以后世医家根据出血部位,有远血、近血之分;按血色鲜黯,有肠风、脏毒之别.

本症涉及现代医学的肛门部疾病如痔疮、肛裂,胃肠病变如痢疾、结肠癌,以及疫斑热(流行性出血热)、稻瘟病(钩端螺旋体病)等急性热病,血溢病(血友病等)、紫癜病以及黄胖病(钩虫病)、益虫病(血吸虫病)、食物中毒、药物中毒等,均可见到便血症状.

【常见证候】

(1)风火熏迫大肠;大便下血,兼见唇干口燥,口渴饮冷,口舌生疮,大便秘结,肛门灼热,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等症.

(2)大肠湿热蕴毒:大便下血,便血鲜红,或为脓血便,兼见而目发黄,口干而苦,不欲饮食,胸脘痞闷,恶心呕吐,少食腹胀,便下不爽,气味秽炱,或者灼热坠胀,里急后重,或发热,口渴饮冷,小便短赤,或混浊,舌苔黄腻,脉象滑数等症.

(3)肝肾阴虚:大便下叽,症兼头晕目眩,两颧红赤,五心烦热,夜寐不安,骨蒸盗汗,梦中遗精,腰疫膝软,形体消瘦,舌质红绛,脉象细数.

(4)脾肾阳虚:先便后血,便血紫黯,或为便黑如柏油样,脘腹隐痛,面色无华,肢倦懒言,少食便溏,甚则畏寒肢冷,小便清长,舌质淡白,脉沉细无力.

(5)瘀滞胃肠:大便下血色黯红,脘腹疼痛如刺,腹腔中包块固定,便血黯黑,或呕紫黑血块,面色无华或青紫,渴不欲饮,舌质紫黯或有斑点,脉涩.

【症状分析与鉴别】

(1)风火熏迫大肠便血与大肠湿热蕴毒便血:二者均属热证、实证.风火熏迫大肠便血,属于"肠风",风火熏迫肠腑,火热迫帆妄行,故临证多见大便下血、先 rtrL后便、血下如溅、质清色鲜,甚则纯下鲜血;兼见口渴饮冷、口苦口臭、大便燥结、苔黄脉数等症.大肠湿热蕴毒便帆,皆因湿邪蕴结体内,下注大肠,化热蕴毒,壅遏气血,而致大便下血,属"脏毒",因其蕴积毒久而始见,故下血紫黑污浊,色黯不鲜如黑豆汁,甚则成片作块.湿热阻滞,气机不利,见胸脘痞满、呕恶少食、腹胀便结、肛门肿痛、苔腻脉滑等症.

(2)肝肾阴虚便血与脾肾阳虚便血:二者皆属虚证,遇劳频发.然肝肾阴虚便血,水亏火旺,扰动阴络而发生便血,证属虚热,见先便后血,血色深红,点滴而下,体倦乏力,兼口燥咽干,五心烦热,失眠多梦等阴虚火旺等表现.脾肾阳虚便血i脾胃阳气虚损,失于统摄,肾气亏乏,失于封藏,阴络血溢,发生便血,属先便后血之"远血",质清稀、色黯淡,或黑腻如柏油.

兼见面色淡而不泽,短气懒言,肢冷畏寒,脘腹隐痛,溲清便溏,舌淡脉微等阳虚症.

【针灸对症治疗】

主穴:脾俞、足三里、太白、大肠俞、天枢、承山、上巨虚.

配穴:风火熏迫大肠加曲池、合谷;大肠湿热蕴毒者加中极、阴陵泉;肝肾阴虚者加太溪、三阴交;脾肾阳虚者加肾俞、命门;瘀滞胃肠者加膈俞.

操作:常规针刺,根据虚补、实泻原则操作.脾俞直刺0. 5~1.2寸,提捅捻转平补平泻法;足三里直刺1~1.5寸,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法;太白直刺0.5~l寸,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法;大肠俞直刺0. 5~1.2寸,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法;天枢直刺1—1.5寸,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法;承山直刺0. 8—1.5寸,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法;上巨虚直刺1—1.5寸,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法.

配穴根据虚补实泻的原则,采用提插捻转补泻的方法.针刺得气后,留针30分钟.

方义:本病不外虚、实两个方面.虚证主要由于脾虚不能统血,故取脾经原穴太白,配脾俞与足三里,以调补脾胃中土之气,因气为血帅,脾气得充,则统摄有权; 实证多由大肠湿热蕴积,故取其本腑俞、募穴大肠俞与天枢,更配下合穴上巨虚,以通调大肠腑气,使气机得通,湿热自化不致伤及阴络,血行自能复常;取承山是清泄肛门之热,因足太阳经别人于肛,故用以泄气清热,热泻则血不妄行而便血可愈.诸穴合用,补脾胃而摄血,调肠腑而畅瘀.配曲池、合谷泻热,中极、阴陵泉清利湿热,太溪、三阴交滋阴;肾俞、命门壮阳;膈俞化瘀.

【古代对症治疗文献】

(1)《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二:大便下血,第二十服随年壮.卷三十:劳宫主大便血不止,尿赤.

(2)《神应经》肠痔大便部:便血,承山、复溜、太冲、太白.

(3)《古今医统》卷七一针灸直指:下血,隐白宜刺、三里灸、肾俞灸、三十椎下随年灸.

(4)《针灸大成》卷九:"医案:患大便‘F血,愈而复作……于长强穴针二分,灸七枚,内痔一消而血不出."

(5)《景岳全书》卷二:结阴便血者以风寒之邪结淤阴分……灸中脘、气海、三里以散风邪.

(6)((备急灸法》:治下血不止,及肠风脏毒败证灸法.量脐心与脊骨平,於脊骨上灸七壮,即止,如再发,即再灸七壮,永除根本.

【临床应用举隅】

(1)针灸治疗便血医案

王某.女,40岁,半年前突然开始腹痛、腹泻,10天后开始便血,逐渐加蘑,经用激素、抗生素、止血药、输血及各种对症治疗后,症状渐有好转,但大便仍稀,日行l~2次,常较多血液.证见:慢性病容,满月脸,色黄晦,精神委靡,声音低沉,苔薄白,脉弱.诊断:

①中医:便血(气不摄血型).②西医:溃疡性全结肠炎.取穴:①体穴:中脘、天枢、足三里、关元.②耳穴:肝、脾、胃、三焦.操作:灸法,每穴5壮,补法,每日1次,太极针按摩腰脊部膀胱经、督脉皮部.治疗过程中,酌加灸气海、章门、三阴交;针刺大肠俞、肾俞,头针双侧血管舒缩区.12次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为巩固疗效,每星期仍来治疗12次,共治疗12次后,各种症状均已消失,经4个月追踪观察,病情稳定,疗效巩固.

(2)针刺大肠俞、小肠俞、承山治疗便血医案

贺某,男,28岁,干部.便血吐血,腹痛,不能进食.检查:四肢有瘀斑,形体消瘦,面色萎黄,声音低微,疲乏倦怠,舌质淡红,苔厚,脉虚芤而数,大量便血,色漆黑,吐血数日,头晕目眩,困倦异常.处方:大肠俞(双)、小肠俞(双)、承山(双)、太白(双)、关元.

操作:上穴以平补平泻手法施针,留针30分钟,每5分钟行针1次,治疗10次告愈.

按:本病属中医"便血"范畴,脾胃虚寒型,治则为健脾温中,养血止血.大肠俞、小肠俞二穴为大、小肠之背俞穴,施术可清肠泄热,承山可和肠止血,太白为脾经之腧穴,施术可补脾摄血,关元可培肾益气.上穴合用,可达补脾益气,养血安神的目的.

(3)针刺治疗便血医案

韩某,男,20岁,于1982年3月30日初诊.数日来大便下血,纳差腹胀,体倦乏力,头晕目眩,两胁胀痛,舌淡苔白,脉弦无力.处方:期门、阳陵泉、脾俞、足三里、膈俞.操作:期门、阳陵泉刺用泻法,余穴刺用补法.诸穴留针30分钟,间断行针.治疗3次,胁肋胀痛消失.1个疗程后,下血停止,饮食增加, 腹胀减轻,去期门、阳陵泉又针10余次,胁痛未发,诸症消失而愈.

按语本证便血为肝气郁结,治宜疏肝解郁止血.期门、阳陵泉疏肝理气以解郁.膈俞为血之会穴,可益血和营.脾俞、足三里可健脾胃而使气血生化有源.

【按语】

针灸治疗便血有一定的疗效,临床当根据便血的病种与证侯进行论治,若对导致便血的病种尚不能确定时,可暂以便血待查作为初步诊断,并进行辨证论治及对症处理.积极治疗原发病.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X

打开微信扫一扫

相关文章
  • 什么是便血? 便血(hemafecia)是指人体消化道里的出血从肛门排出体外,比如大便完全是血、大便带血、边解大便边出血、 ...
    马建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副主任医师肛肠科
  • 呕血治疗有新法 石家庄市第五医院主任医师 苏国权 你见过伴随着呕吐大口吐血吗?这就是呕血,是肝硬化门脉高压常 ...
    苏国权河北中医肝病医院主任医师传染病科
  • 便血常见危害有哪些? 了解便血危害首先明晰导致便血的疾病有哪些: 便血最常见的原因是痔疮、肛瘘、肛裂的肛肠 ...
    高艳龙松原市中心医院主任医师肛肠科
  •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是肝硬化门脉高压最严重的并发症,但治疗却十分棘手。借助于现代科技尤其是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 ...
    张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主任医师肝胆外科
  • 针灸治疗经行便血 【概述】 每逢经前或值经期出现大便下血,伴有月经量少,经后渐愈,呈周期性发作者,称为"经行便 ...
    洪杰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针灸科
  • 便脓血针灸治疗 【概述】 人便脓血,指人便黏冻,白如胶冻,或红如瓜瓤,或赤白相杂如鱼脑.且伴有腹痛、大便次数增 ...
    洪杰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针灸科
洪杰教授
主任医师针灸科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X
温馨提示:
感谢您对洪杰专家的投票,若您是洪杰专家的患者,希望您分享就医经验,帮助其他患友选择就医;若您不是洪杰专家的患者,请忽略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好!咨询服务必须以患者身份登录才能使用。
X
请务必在就医后进行投票,以保证结果的公平、公正。
所患疾病:
治疗效果:
态   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