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疗湿疹
标签:湿疹

湿疹应该大家都会知道,是一种常见病。湿疮是指由多种内外因素所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性疾病。以多形性皮损、对称分布、易于渗出、自觉瘙痒、反复发作和慢性化为临床特征。男妇老幼皆可罹患。一般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期。本病相当于西医所指的湿疹。

中医古代文献无湿疮之名,一般依据其发病部位、皮损特点而有不同的名称。若浸淫遍体,滋水极多者,称“浸淫疮”;以丘疹为主者,称“血风疮”或“栗疮”;发于耳部者,称 “旋耳疮”;发于乳头者,称“乳头风”;发于阴囊者,称“肾囊风”或“绣球风”;发于四肢弯曲部者,称“四弯风”;发于婴儿者,称“奶癣”或“胎敛疮”等等。湿疮属疮、癣、风的范畴。

[病因病机]

总因禀赋不耐,风、湿、热阻于肌肤所致。或因饮食不节,过食辛辣鱼腥动风之晶;或嗜酒,伤及脾胃,脾失健运,致湿热内生又外感风湿热邪,内外之邪,两相搏结,浸淫肌肤发尉病。或因素体虚弱,脾为湿困,肌肤失养;或因湿热蕴久,耗伤阴血,化燥生风而致血虚风燥,肌肤甲错,发尉病。

表现:病程和皮损特点,一般分为急性、亚急性期、慢l性湿疮 。 起病较快,常对称发生,任何一部位:眼皮、颊部、耳部、口唇周围、胭窝、手部、小腿、外阴、肛门周围。亦可泛发于全身。

初起皮肤潮红、肿胀、瘙痒,继而中胀或其周围的皮肤上,出现丘疹疱。皮损群集或密集成片,形态大扛界欠清。常因搔抓,水疱破裂,形配滋、结痂,自觉瘙痒,轻者微痒,重库呈间歇性或阵发性发作,常在夜彭响睡眠。皮损广泛者,可有发热,·,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滑数等症状。i急性湿疮 多由急性湿疮迁延而陶的红肿、水疱减轻,流滋减少,但仍臣疹、脱屑。自觉瘙痒,或轻或重。:身不适,或有胸闷,纳呆,便溏。慢性湿疮 多由急性、亚急性湿疮发展成,也可起病即为慢性湿疮。其表现为患部皮肤增厚,表面粗糙,皮纹显著或有苔藓样变,触之较硬,暗红或紫褐色,常伴有少量抓痕、血痂、鳞屑及色素沉着,间有糜烂、流滋。自觉瘙痒剧烈,尤为夜间、情绪紧张、食辛辣鱼腥动风之品时为甚。若发生在掌跖、关节部的易发生皲裂,引起疼痛。病程较长,数月至数年不等,常伴有头昏乏力,腰酸肢软,苔薄,脉滑细等症状。

4.特定部位湿疮 湿疮虽有上述共同表现,但由于某些特定的环境或某些特殊的致病条件,临床表现可有一定的特异性。常见的特定部位湿疮者有:

(1)头面部:发于头皮者,多有糜烂、流滋、结黄色厚结。有时头发粘集成束;常因染 毒而引起脱发。发于面部者,多有淡红色斑片,上覆以细薄的鳞屑。

(2)耳部:好发于耳窝、耳后皱襞及耳前部。皮损为潮红、糜烂、流滋、结痂及裂隙,耳根裂开,如刀割状,痒而不痛,多对称发生。

(3)乳房部:主要发生于女性,表现为皮肤潮红、糜烂、流滋,上覆以鳞屑,或结黄色痂皮。自觉瘙痒,或有皲裂而引起疼痛。

(4)脐部:皮损为鲜红色或暗红色斑片,有流滋、结痂。皮损边界清楚,不累及外周正常皮肤。常有臭味,亦易染毒而出现红肿热痛,伴发热、畏寒、便秘、溺赤。

(5)阴部:皮损为淡红色斑片,表面糜烂、结痂、流滋,滋水常浸湿衣裤,日久皮肤粗糙肥厚,色素沉着或减退。瘙痒剧烈,夜间更甚。发生肛门周围者,往往有辐射状皲裂。

(6)手部:皮损形态多样,可为潮红、糜烂、流滋、结痂,反复发作,可致皮肤肥厚粗糙。冬季常皲裂而引起疼痛。发于手背者多呈钱币状;发于手掌者,皮损边缘欠清。

(7)小腿部;多见于长期站立者,皮损主要发于小腿下1/3的内外侧。常先有局部青筋暴露,继则出现暗红斑,表面潮湿、糜烂、流滋,或干燥、结痂、脱屑,呈局限性或弥漫性分布。常伴有臁疮。病程迁延,反复发作,可出现皮肤肥厚粗糙,色素沉着或减退。

[诊断依据]

1.急性湿疮

(1)皮损可发于全身各部,以头面、四肢远端、阴囊处多见,常对称分布,严重者可泛发全身。

(2)皮损呈多形性,初为弥漫性潮红、肿胀,以后发展为丘疹、丘疱疹、水疱、糜烂、流滋、结痂,常数种皮损同时并存,流滋明显,边界欠清。

(3)自觉瘙痒,灼热。

(4)起病急剧,病程约2~4周,但反复发作。

2.亚急性湿疮

(1)为介于急性与慢性湿疮间的阶段,常由急性湿疮未能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使病程迁延所致。

(2)皮损较急性湿疮为轻,以丘疹、结痂、鳞屑为主,仅有少量水疱及轻度糜烂。

(3)自觉瘙痒。

3.慢性湿疮

(1)常由急性和亚急性湿疮处理不当,长期不愈或反复发作卒而来,多局限于某一部位如手、小腿、肘窝、阴囊、女阴等处。 (2)皮损为褐红或褐色浸润性斑片,明显肥厚粗糙,呈苔藓样变,表面常附有糠皮状鳞屑,伴抓痕,结痂及色素沉着。

(3)平时自觉症状不明显,每当夜间或精神紧张,或食辛辣鱼腥动风之晶时出现剧烈瘙痒。

(4)慢性病程、时轻时重,常反复呈急性或亚急性发作。

[辨证]

1.风热证 发病迅速,以红色丘疹为主,常泛发全身;剧痒,抓破出血而渗液不多,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带数。

2.湿热证 发病迅速,皮损红作痒,滋水淋漓,味腥而粘或结黄痂,或沿表皮糜烂,大便干结,小便黄或赤;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滑带数。

3.脾湿证 皮损暗淡不红,渗液少而清稀,或以结痂及轻度浸润增厚的斑片为主,面色无华,纳差,大便溏,小便可,或有腹胀;舌淡,苔薄白,脉缓滑或濡。

4.阴虚挟湿证 病程迁延日久,皮损为丘疹、丘疱疹或为浸润增厚的斑片;舌红,苔 光剥,脉细数。

5.血燥风盛证 皮肤肥厚粗糙,色素沉着,或有抓痕,血痂,反复发作,经年不愈,舌淡,苔白,脉沉细或沉缓。 治疗

(一)内治法

辨证论治

(1)风热证:治宜疏风清热,选用消风散酌加白蒺藜、赤芍、射干等。

(2)湿热证:治宜清热利湿,选用革薜渗湿汤合二妙丸酌加龙胆草、大青叶、生石膏、

滑石等。

(3)脾虚证:治宜健脾利湿,选用除湿胃苓汤酌加苦参、黄柏、汉防己等。

(4)阴虚挟湿证:治宜滋阴除湿,选用滋阴除湿汤酌加苦参、茯苓、泽泻等。

(5)血燥风盛证:治宜养血润燥祛风,选用四物消风散酌加乌梢蛇、苦参等。

2.成药、验方

(1)龙胆泻肝丸或三妙丸

(2)清解片合地龙片:口服,适用于急性者;当归片合乌梢蛇片,口服,适用于慢性者。(3)苦参、乌梢蛇。急性者加黄柏 ,龙胆草、苍术、五倍子;慢性者加当归、丹皮、赤芍,生地。每日1剂,水煎内服。

3.辨病、辨部位复方

(1)金银花汤:功效,清热解毒,除湿散风。适用于泛发性急性与亚急性湿疮。药用金银花、干菊花,蝉衣、土茯苓、玉米仁,防风、黄连、生甘草。每日 1剂,水煎内服,儿童酌减。

(2)苍术米仁汤:功效,清热燥湿,祛风止痒,活血化瘀。适用于急性湿疮。药用苍术、 黄芩、川芎、白蒺藜、赤芍、生甘草各,苦参,米仁。每日1剂,水煎

(3)消风汤:功效,祛风解毒,活血润燥。于阴囊湿疮。药用金银花、土茯苓各地肤子、当归、鸡血藤各,莱菔子白蒺藜、黄连须、苍耳子、蛇床子、天葵 、田猬皮、生甘草各。每日1剂,水煎。第3次将药渣煎水外洗患处。

(4)治婴儿湿疮方:功效,清热利湿。适婴儿湿疮。药用金银花、连翘、茯苓、泽泻、白鲜皮各,黄芩,木通。每日煎内服。

(5)治女阴肛周湿疮方:功效,健脾利湿,补肾。适用于女阴肛周湿疮。药用熟(贞子、旱莲草、枸杞、苦参,茯苓、黄柏。每日1剂,水煎内服。

(6)治下肢湿疮方:功效,健脾利湿,活血,适用于下肢湿疮。药用当归尾、赤芍、红花、泽兰、泽泻、萆薜各,茯苓、怀牛膝各15克。

(7)治口唇湿疮方:功效,健脾利湿。适口唇湿疮。药用苍术、白术、茯苓、六一 散、薏米,陈皮。每日1剂,水煎 。

(1)发病初期,仅有皮肤潮红而无流滋者,可选用祛湿散或滑石粉,寒水石粉,冰片,混匀后,一日多次外扑;若有流滋不多者,以三黄洗剂。

(2)糜烂、水疱,流滋较多者,可选用马齿苋水洗剂,黄柏溶液或蒲公英、龙胆草、野菊花、炉甘石、明矾各煎水待冷后湿敷。

(3)糜烂、水疱、结痂时,可选用黄连油或青黛散麻油调匀后外涂

三妙散以植物油或甘草油调匀后外涂。

2.亚急性湿疮

(1)有少量流滋者,选用苦参汤、三黄洗剂,湿敷或外搽。

(2)无流滋者,可选用青黛散、祛湿散、新三妙散等油调,外涂。或黄柏霜,外涂。

3.慢性湿疮 酌情选用下列药物

(1)青黛膏、除湿止痒软膏、氟米松等外涂。

(2)20%猫眼草膏合80%青黛膏,调匀外搽。

(三)其它疗法

1.针刺疗法

(1)体针:取穴,主穴:大椎、曲池、足三里;备穴:血海、三阴交、合谷。针血海要用长6~9cm针,针尖斜向上,使针感达到腹部;针尖斜向下,可使针感达到足跟,急性者,用泻法,慢性者,用补法。

(2)七星针疗法;急性或亚急性泛发性,先自上而下叩刺督脉及其两侧穴,上肢从肘部到指尖,下肢从腰部到趾端。慢性者,先叩阿是穴,再配合邻近有关部位取穴进行叩打。

(3)穴位注射:取穴:肛门、阴囊、臀部,取长强,双下肢取足三里、三阴交,选定后,每次穴位注射盐酸异丙嗪、维生素B1,隔日1次。2.食疗 绿豆汁、海带或海藻、芸香水煎加红糖内服,2~3次/日。

【名医验集】

赵炳南认为湿疹的治疗,应本着标本兼顾,内外并治的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原则,对于热盛者,则用胆草、黄芩、栀子、连翘清湿热火邪;黄柏、泽泻、茵陈、车前子除湿利水;槐花、生地凉血解毒;白鲜皮、地肤子、苦参驱风止痒。对于湿盛者,则用厚朴、陈皮、茯苓、木通健脾燥湿利水;泽泻、茵陈、车前子、黄柏利湿清热,甘草和中。临证时多佐以白术以健脾补气,以运化水湿。顽湿不化,则用全虫方熄风止痒,除湿解毒。

张志礼认为湿疮多与湿热、脾湿、血虚风燥有关。临床多分三证论治:①湿热互结,热重于湿,治宜清热凉血,利水消肿止痒。药用生石膏、山栀、黄芩、龙胆草,生地、丹皮、车前草、车前子、冬瓜皮、马齿苋、六一散。②脾虚湿盛,湿蕴肌肤。治宜健脾除湿,养血润肤。药用白术、苍术、薏苡仁、枳壳、厚朴、车前子、泽泻、茯苓皮、冬瓜皮、猪苓、马齿苋、苦参、当归、丹参、赤白芍。③阴虚血燥,气血瘀滞。治宜育阴滋燥,养血润肤。药用生熟地、天麦冬、女贞子、旱莲草、元参、当归,赤白芍、桃仁、红花、丹参、首乌、白鲜皮、泽泻、茯苓、苦参。

吾师 欧阳恒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治疗本病多选用皮类中药,取“以皮治皮”之意。

[护理与预防]

1.急性者忌用热水烫洗和用肥皂等刺激物洗涤。

2.不论急性、慢性,均应避免搔抓,并忌食辛辣、鸡、鸭、牛肉、羊肉、海鲜等发物。

3.急性湿疮或慢性湿疮急性发作期间,应暂缓预防注射。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X

打开微信扫一扫

相关文章
  • 一、什么是湿疹?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约占皮肤科门诊病人的15%~20%左右,其 ...
    聂小娟山东省立医院副主任医师皮肤科
  • 萹蓄的故事 陶弘景,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作品有《本 ...
    张健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中医眼科
  • 海桐皮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老农,本来是很勤奋的,安分守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后来染上了赌博就完 ...
    张健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中医眼科
  • 皮炎和癣症在皮肤病中完全属于两类性质、不同病因、不同症状和不同治疗方法的疾病。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却把两者混为一谈 ...
    许柳田黄山市祁门县红十字医院主任医师皮肤科
  • 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其特点为自觉剧烈瘙痒,皮损多形性,对称分布,有渗出倾向 ...
    陈刚昌图县第二医院副主任医师皮肤科
  • 前一阵的雾霾笼罩加上气温骤降,医院门诊的冬季皮肤病患者明显增多。陕西省皮肤性病防治所皮肤科专家介绍,这主要与天气寒冷 ...
    刘乐陕西省皮肤性病防治所副主任医师皮肤科
李小莎副教授
副主任医师皮肤科
湖南省中医院
X
温馨提示:
感谢您对李小莎专家的投票,若您是李小莎专家的患者,希望您分享就医经验,帮助其他患友选择就医;若您不是李小莎专家的患者,请忽略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好!咨询服务必须以患者身份登录才能使用。
X
请务必在就医后进行投票,以保证结果的公平、公正。
所患疾病:
治疗效果:
态   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