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湿疹从肝脾论治探析
标签:论文精选

慢性湿疹多为急性湿疹或亚急性湿疹治疗不当或病情迁延日久发展而来,也可一开始就表现为慢性湿疹,为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瘙痒性皮肤病,由于其病程长,易复发,瘙痒无度,给患者带来极大的身心损害,反复不愈,治疗颇为棘手。《医宗金鉴·血风疮》:“此证由肝、脾二经湿热,外受风邪,袭于肌肤,郁于肺经,致遍身生疮。”笔者谨就慢性湿疹从肝脾论治作简要探析,以飱读者。

1、脾虚是慢性湿疹发病的始动环节

中医认为湿疹多为嗜食肥甘厚味或辛辣刺激之物,损伤脾胃,脾胃虚弱,失其运化,湿热内生,或复感风热或湿热之邪,蕴结肌肤,发为红斑丘疹水疱,甚则靡烂渗出,局部瘙痒甚,病程日久,缠绵不愈或反复发作,演变为慢性湿疹,在急性期以湿热为主,在亚急性期以脾虚湿蕴为主,在慢性期以血虚风燥为主。从湿疹的病机演变过程而言与脾密切相关,因脾主湿邪,湿热之邪首先犯脾而至脾虚,脾虚更易感受湿邪,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最后至脾气更虚而使气血生化乏源,肌肤失养,血虚风燥,病情反复不愈。李东垣在其《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中说:“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即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内经》病机十九条之“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清·高秉钧在《疡科心得集·卷下·辨诸疡总论》中有论述:“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心主血,脾主肉,血热而肉湿,湿热相合,浸淫不休,溃败肌肤,而诸疮生矣”。《疡科心得集》云:“湿毒疮……此因脾胃亏损,湿热下注,以致肌肉不仁而成”。 现代名医赵炳南[1]强调本病虽形于外而发于内,多由于饮食伤脾,外受湿热之邪所致。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讲湿疹患者多为过敏体质,免疫功能低下而发病,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诸多研究表明机体免疫功能与中医脾的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医脾虚主要表现为各系统,如消化系统[2,3]、免疫系统[4]、血液系统[5]、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及衰退[6],而湿疹发病[7]的内在因子如慢性消化系统疾病、胃肠道功能性障碍、精神紧张、感染病灶、新陈代谢障碍和内分泌功能失调等,均可产生或加重湿疹的病情。

可见,无论是从中医学病因病机的角度还是从现代医学湿疹发病的免疫学机制来说,湿疹的发病与中医脾虚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慢性湿疹发病的始动环节。

2、肝血虚、肝血瘀、虚瘀生风是慢性湿疹发病的病机核心

循经发病而言:慢性湿疹好发于面部、四肢、耳周、外阴、乳房等处,对称分布,与肝经、胆经的循行是一致的。清·高秉钧《疡科心得集》认为湿疹“在外属足阳明、少阳经,在内属足厥阴、太阴经”;《外科正宗·肾囊风》“肾囊风乃肝经风湿所成”;《外科启玄》、《医宗金鉴》认为旋耳疮是胆、脾经湿热而致,耳周乃胆、脾二经循行之处,脏腑不调,经络不通,湿热上蒸而成耳部湿疹。

慢性湿疹症状特点及病机演变而言:慢性湿疹患者症状多为粗糙肥厚、苔藓样变、脱屑,部分有抓痕、血痂、色素沉着及指(跖)甲增厚变形等,阵发性瘙痒。脾主运化,气血生化之源,肝为藏血之脏,具有储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作用。湿热之邪日久损伤脾胃,失其健运,或由于湿疹患者长期瘙痒,寝食难安,气血生化乏源,血液化源不足,不能化生肝血,而致肝血亏虚。肝血不足,筋脉、爪甲、肌肤等失于血的濡养,肌肤失养,面色淡白无华或萎黄,局部皮肤粗糙肥厚、苔藓样变;肝血不足,肝失所藏,肝主筋,爪为筋之余,爪甲失养,出现爪甲不荣,肌肤甲错;肝血虚弱,肝血的濡养功能进一步减弱,而致血虚生风,“无风不成痒”,肌肤失养而脱屑、瘙痒难忍。

慢性湿疹患者久病不愈,情绪波动较大,肝主疏泄而藏血,具有条达气机,调节情志的功能,情志不遂则肝气郁滞,气为血帅,肝郁气滞,日久不解,必致瘀血内停,或因久病气血生化乏源,血行不畅,瘀血内生,瘀阻肌肤,肌肤失养,或血液滞缓,瘀血内结,风自内生,发于肌肤,致使皮肤粗糙肥厚,尤其是小腿部湿疹常发于静脉曲张患者,下肢循环障碍,淤血阻络,气血无法濡养肌肤,而出现皮肤溃疡,皮损粗糙肥厚、色暗,脱屑,阵发性瘙痒,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同时,患者病情每因情绪波动,久病不愈,痰湿胶结,血行不畅或阴虚血燥,瘀阻脉络,虚瘀生风,肌肤失养,肌肤甲错,皮肤肥厚干燥而成慢性湿疹。

现代医学研究:许多学者报道湿疹与微循环的异常变化,杨蓉娅[8]等观察了30例年龄在60-76岁之间的亚急性和慢性湿疹患者的甲皱微循环,与正常人群相比甲皱微循环属轻度异常,湿疹的发生可能与甲皱微循环有关。刘子文[9]等对81例湿疹患者的甲皱微循环进行了分析,发现甲皱微循环异常的病例中以血虚风燥证居多。

肝血虚、肝血瘀、虚瘀生风为慢性湿疹发病过程的关键环节,决定着慢性湿疹的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慢性湿疹循经发病、症状体征、舌脉象及现代医学研究为其具体体现,因此肝血虚、肝血瘀、虚瘀生风为慢性湿疹发病的病机核心。

3、慢性湿疹从肝脾论治,标本兼顾,拔疾除疴

鉴于肝脾在慢性湿疹发病中的作用,故辨证治疗中详辨虚实,明察部位,肝脾同治,标本兼顾,若患者以脾虚为主,兼有顽湿内蕴,以健脾气、祛脾顽湿为治则,给予除湿胃苓汤或参苓白术散加减,陈凯教授[10]认为慢性湿疹为脾虚、顽湿聚毒于肌肤,故用半夏泻心汤、除湿胃苓汤祛除顽湿、健脾益气。张永[11]治疗慢性湿疹时总以健脾利湿为基本方辨证加减,或清热健脾利湿,或燥湿健脾或健脾化湿,或滋阴健脾利湿,或健脾利湿佐以活血化瘀等,临证时多以白术、薏苡仁、自扁豆、枳壳、茯苓、陈皮、厚朴、泽泻等健脾利湿、行气化湿药为基本药物随证加减。若以肝血虚为主,以养血润燥为治则,给予养肝血、滋肝阴、祛风止痒之剂,同时佐以健脾活血通络之药,当归饮子加减治疗;若患者平素性情急躁易怒,每因情致变化而加重病情,可给予逍遥散以疏肝健脾,同时佐以熄肝风,重镇安神之药;若患者皮损粗糙肥厚,呈苔藓样变,瘙痒甚,在养血润燥的基础上,加用全虫、乌蛇肉以搜风通络,以血行风自灭之效;针对由于静脉曲张,下肢循环不畅而至瘀血阻络,肌肤失养所致湿疹者,给予活肝血、通经络为治则,给予桃红四物汤加减,同时加用润燥祛风止痒之剂。林星游等[12]治疗慢性湿疹以自拟首乌四物汤加减,药用首乌藤、鸡血藤、当归、熟地、赤芍、白芍、蝉蜕等活血养血,熄风止痒之剂。

总之,结合肝脾在慢性湿疹发病及病情演变中的重要作用,慢性湿疹的辨证治疗以健脾气、祛脾顽湿、养肝血、滋肝阴、疏肝气、潜肝阳、活肝血、熄肝风为治疗大法,以肝脾同治,标本兼治,拔除沉疾。

参考文献

[1]朱仁康等.朱仁康临床医案集[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9.

[2]陈芝芸,严茂祥,项柏廉.肠易激惹综合征中医证候与胃肠激素关系的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22(9):664.

[3]陈天娥.大鼠脾气虚胃溃疡证病结合模型肠系膜淋巴结表达IL-2的初步研究[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4,25(3):30.

[4]樊雅莉.大鼠脾气虚模型初步规范化的部分细胞免疫功能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8(10):63.

[5]王红伟,刘旺根,丁瑞敏.黄芪建中汤对脾虚大鼠血液成份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河南中医药学刊,2002,17(6):16.

[6]修宗昌,唐永祥,潘慧人.脾虚大鼠血及延髓VAP/NO信号转导通路变化[J].四川中医,2006,24(2):29.

[7]赵辨主编.中国临床皮肤性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0726.

[8]杨蓉娅.老年湿疹患者甲皱微循环的特点[J].中华皮肤性病学杂志,1997(7):154.

[9]刘子文,刘铭锐,宋援朝,等.甲皱微循环与湿诊中医分型及治疗研究(附81例病例分析).兰州医学院学报,1987,(1):45.

[10]孙丽蕴,徐旭英,马一兵.陈凯教授治疗湿疹经验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23(4):330-332.

[11]张永.从脾胃论治湿疹、瘙痒症、痤疮等皮肤病[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08,7(4):246-247.

[12]林星游,王炎,翁雪云.湿疹的中医辨治探析[J].中医中药,2009,16(11):125-126.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X

打开微信扫一扫

相关文章
  • 一、什么是湿疹?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约占皮肤科门诊病人的15%~20%左右,其 ...
    聂小娟山东省立医院副主任医师皮肤科
  • 萹蓄的故事 陶弘景,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作品有《本 ...
    张健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中医眼科
  • 海桐皮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老农,本来是很勤奋的,安分守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后来染上了赌博就完 ...
    张健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中医眼科
  • 皮炎和癣症在皮肤病中完全属于两类性质、不同病因、不同症状和不同治疗方法的疾病。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却把两者混为一谈 ...
    许柳田黄山市祁门县红十字医院主任医师皮肤科
  • 是一种常见的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表皮及真皮浅层的炎症性皮肤病。其特点为自觉剧烈瘙痒,皮损多形性,对称分布,有渗出倾向 ...
    陈刚昌图县第二医院副主任医师皮肤科
  • 前一阵的雾霾笼罩加上气温骤降,医院门诊的冬季皮肤病患者明显增多。陕西省皮肤性病防治所皮肤科专家介绍,这主要与天气寒冷 ...
    刘乐陕西省皮肤性病防治所副主任医师皮肤科
刘学伟副教授
副主任医师皮肤科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X
温馨提示:
感谢您对刘学伟专家的投票,若您是刘学伟专家的患者,希望您分享就医经验,帮助其他患友选择就医;若您不是刘学伟专家的患者,请忽略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好!咨询服务必须以患者身份登录才能使用。
X
请务必在就医后进行投票,以保证结果的公平、公正。
所患疾病:
治疗效果:
态   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