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病症的医源性因素
标签:医学科普

有不少疑病症病人的起病与医源性因素有关。

医生讲话不慎,解释不当和缺乏有效的医患之间的沟通,是诱发疑病症的一个重要因素,临床上我们有时会见到因此而引发的疑病症,某病人因手抖看医生,医生说:“你可能患了一种神经变性疾病”,病人以为是神经肿瘤恶变,随后就开始怀疑自己得了恶性肿瘤。

医生滥用各种不必要的医学检查,不仅可诱发疑病症,还可导致症状维持或加重。例如,医生为了满足病人的要求,安排不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或物理检查,病人可能会这样想:“如果医生能肯定我没病,就不会给做这么多检查”,这样就强化了病人他患有严重疾病的信念。

有些检查结果报告含糊,让病人有无限遐想的空间,如“边缘状态脑电图,请结合临床参考”,病人结合自己身体不适思考的结果可能就是:“我肯定是得了脑肿瘤”。现在有些检查项目,如脑功能性检查(PET、功能性磁共振等),常常是敏感性高,特异性低,没病的人去检查也经常多少有点异常,临床参考意义有限。若病人得到一个这样的阳性检查结果,而医生又不能保证他绝对没问题,这时病人就朝有病方向想了,余金龙。

目前我们国家对医疗事故的处理,实行医生“举证倒置”制度,在医患关系紧张的情况下,医生常采取防御性诊疗策略,能想到的检查都尽可能安排病人去做,且不会轻易给予100%的肯定或否定,这也是导致病人产生疑心的一个重要因素。

这种过度使用医学检查的现象,好像越来越严重,疑病症患者来看病,常常会带来一大堆曾做过的检查报告单,原因是多方面的。目前我们国家的医院,名义上公立的,实际上都是自负盈亏。不合理使用医保,也是因素之一,例如,有的人会这样想:“我今年医保的钱还没用过,不如去医院住院,做一个全面检查。”这不检查还好,一检查就可能发现自己原来有好多“病”,然后进一步检查,恶性循环就开始了。

改革开始,让很多广东人迅速富起来了,快速致富的后遗症之一就是怕死,怕死就去医院检查清楚,有病早治疗,没病早预防。目前我们国家实施的是市场经济,有什么需要,就会有什么服务,现在各家医院相继推出的体检套餐,就像超市一样,各种检查项目由你点购。这一方面满足了老百姓健康服务的需要,另一方面却潜伏了导致疑病症的机会。

过度使用医学检查,有时是病人潜意识的心理机制在起作用,包括原发性获益和继发性获益,例如,有些艾滋病恐惧症患者(恐艾症),已经做了5次、6次艾滋病抗体检查,都是阴性的,还要求医生再检查;又如,有不少病人,做了好几次胃镜检查,没有明显异常,还想再做。

为了能完全弄清楚自己的“症状”的原因,病人常常去不同的医院看不同的专家,这也是一个医源性因素,尤其是不同专家的意见有分歧的时候,导致病人更加担忧和紧张,并进一步导致病人寻求更多专家的意见。病人看的专家越多,意见不一致的机会也就越大,疑病心理可能就越来越严重。

大多数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当病人因服用某种药物而出现副作用的时候,由于他们不了解这些副作用,以为自己患了某种严重疾病。如胃复安可引起椎体外系副作用,曾有病人服用胃复安后出现手抖等椎体外系副作用,于是他就怀疑自己得了帕金森氏病,并长期服用抗帕金森氏病药物。疑病症病人长期在医院反复诊治,后果之一就是常服用多种药物,这些药物的副作用反过来会加重病人的疑病症状。卫女士是一位疑病症患者,近半年来服用多种抗抑郁药物治疗,出现严重的脱发,她的医生也没有想到这是抗抑郁药物的副作用,病人自已认为是“肾亏”,服了很多补药,不但无效,脱发反而越来越多。她找我看病时,带来一大包她脱落的头发,停用抗抑郁药物后,脱发不治自愈。

很多人知道药物有安慰剂效应,指的是由于暗示等因素产生的治疗作用。药物还有反安慰剂效应,指的是由于暗示等因素产生的药物副作用。如某病人服用百优解2个月,没有发现任何副作用,有一天病人看了百优解的药物使用说明,原来该药有头痛、手抖和失眠等副作用。病人很快就出现头痛、手抖和失眠等症状。

病人长期在医院诊治,医生能想到的检查项目都已做了,甚至是多次重复检查,可能有效的治疗方案也都试过了,始终查不出问题,治疗也无效,病人当然不满意,最后医生无计可施了,也就只能反复给予保证。反复保证只能暂时缓解病人的焦虑情绪,但并未解决病人的心理问题,从长远来看,医生滥用保证也会导致症状维持。反复保证还会强化病人疾病相关的信念,如“我是虚弱的,我容易生病”。

现在的媒体,如报纸、杂志、电视和医学网站等,提供大量关于疾病和健康的知识,这一方面产生了积极作用,如早发现,早治疗;但另一方面也产生了消极作用,因为这些媒体提供的疾病知识通常是不全面的,有些是不科学的,还有些赢利网站的宣传是不恰当的。查阅这些信息的人大多没受过正规医学训练,很难对多如牛毛的关于疾病和健康的信息作出正确的辨别和判断,具有疑病心理素质的人容易作出有病的自我诊断,这种现象近年来呈明显上升态势。

上述导致疑病症的医源性因素,也可导致焦虑症、躯体化障碍、神经衰弱、慢性疲劳综合症等精神疾病。

(余金龙)

注:以上个人观点,未必正确,仅供参考,若转发此文,请注明出处,谢谢。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X

打开微信扫一扫

相关文章
  • 一、治疗癔症的原则1.远离心理刺激源。2.解释支持性心理治疗。3.暗示及催眠治疗。4.药物控制兴奋躁动。二、治疗癔症的用药原则 ...
    刘强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精神科
  • “农历每月心身养生系列十二讲”第三讲 ——农历十二月心身养生(小寒与大寒) 时间:2014年1月14日(农历十二月十 ...
    赵志付广安门中医院主任医师心理咨询科
  • 癔症这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类的疾病了,也是困扰着很多的患者的疾病,该病发生以后患者对于任何的事情总是特别的极端,而且处事 ...
    林伟成广州市惠爱医院副主任医师精神科
  • 癔症的诊断过程中癔症主要表现为分离症状和转换症状两种。分离是指对过去经历与当今环境和自我身份认知完全或部分不相符。生 ...
    林伟成广州市惠爱医院副主任医师精神科
  • 癔病的主要表现形式主要有分离症状和转换症状这两种。分离,是指对过去的经历与当今的环境和自我的身份的认知完全或者是部分 ...
    林伟成广州市惠爱医院副主任医师精神科
  • 我们平时所说的癔症这种心理疾病,它主要是由于患者在某一时期精神上受到了严重的刺激所导致其出现的怪异的行为表现。精神癔 ...
    林伟成广州市惠爱医院副主任医师精神科
余金龙副教授
副主任医师临床心理科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X
温馨提示:
感谢您对余金龙专家的投票,若您是余金龙专家的患者,希望您分享就医经验,帮助其他患友选择就医;若您不是余金龙专家的患者,请忽略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好!咨询服务必须以患者身份登录才能使用。
X
请务必在就医后进行投票,以保证结果的公平、公正。
所患疾病:
治疗效果:
态   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