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医学理论谈郁(二)
标签:论文精选

4 湿郁

三元医学中的湿郁,在古中医中称为湿阻,是湿为病因和病理因素给人造成的危害。

湿郁是指湿邪阻滞消化系统,肠胃运化功能减弱,以脘腹满闷,肢体困重,纳食呆滞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外感病。古代又称为“湿证”、“湿病”、“伤湿”。

湿阻之病,在江南、沿海等潮湿地区,尤其是在夏令梅雨季节较为常见,因其身困食少,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中医药对湿阻病的治疗有较强优势,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

湿除了困滞脾胃外,还可以湿困关节,湿困经络,感受风、湿引起的湿在体表引起的发热等症状。

症状

湿阻病起病缓慢,迁延时间较长。一般人夏天发病,至秋渐缓。典型的临床表现是重、闷、呆、腻、濡。常胖呕吐、腹痛、腹泻。重为肢体困重,闷为脘腹痞闷,呆指纳食乏味呆滞,腻指口粘苔腻。自觉口中粘腻不适,口淡无味,或口中有甜味,一般不渴,亦有口干口苦者,但必渴不欲饮,或但欲漱水而不欲咽。总见苔腻,或白腻,或黄腻,或黄白相兼而腻。濡为脉象濡。

【诊断】

1.发病于江南、沿海等潮湿地区,发病于夏令梅雨季节。

2.起病缓慢,病势缠绵,病程较长。病位固定不移。

3.以肢体困重,脘腹满闷,饮食呆滞,舌苔腻浊,脉濡等为主症。

4.实验室理化检查,各项指标数据大致在正常范围内,多无器质性改变依据。

5 . 湿毒引起的消化系统的感染性疾病,肝胆病,理化检查可有相应的结果。

【鉴别诊断】

湿郁和湿毒的鉴别:湿郁常无发热,湿毒常有身困重、伴发热。发热多不高,但发热不畅,常缠绵不去。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湿毒的辨证要点在于分清寒热,即寒湿证与湿热证。两者的共同表现有脘闷,身重,纳呆,苔腻,脉濡等,两者的鉴别则可从体温、口味、舌苔、脉象等方面进行比较。寒湿证身重而恶寒,脘腹痞闷,喜揉按,口中淡而无味,或有甜味,便溏,舌苔白腻,脉濡缓;湿热证身重而有热,脘痞似痛,不喜揉按,口中苦而粘腻,尿赤,舌苔黄腻,脉濡数。

湿郁无寒热的表现,但以脘闷,身重,纳呆,苔腻,脉濡为主证,常由湿毒变化而来或是湿毒的前奏。

5 食郁

食郁指食不消、体内郁滞引起的疾病。常见于食积、消化不良。

食积:因小儿喂养不当,饮食过多伤食,停积胃肠,脾运失司所引起的一种常见的脾胃病证。临床以不思乳食,腹胀嗳腐,大便酸臭或便秘为特征。食积又称积滞。与西医学消化不良相近。本病一年四季皆可发生,夏秋季节,暑天湿毒易于困遏脾气,发病率较高。小儿各年龄组皆可发病,但以婴幼儿多见。常在感冒、泄泻、疳证中合并出现。脾胃虚弱,先天不足以及人工喂养的婴幼儿容易反复发病。少数患儿食积日久,迁延失治,脾胃功能严重受损,导致小儿营养和生长发育障碍,形体日渐羸瘦,可转化成疳,故前人有“积为疳之母,无积不成疳”之说。

《保婴撮要•食积寒热》说:“小儿食积者,因脾胃虚寒,乳食不化,久而成积。”明确指出了小儿食积的发生原因。

[病因病机]

本病的病因主要是乳食内积,损伤脾胃。病机为乳食不化,停积胃肠,脾运失常,气滞不行。食积可分为伤乳和伤食。伤于乳者,多因乳哺不节,食乳过量或乳液变质,冷热不调,皆能停积脾胃,壅而不化,成为乳积。伤于食者,多因饮食喂养不当,偏食嗜食,饱食无度,杂食乱投,生冷不节;食物不化;或过食肥甘厚腻、柿子、大枣等不易捎化之物,停聚中焦而发病。正所谓“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乳食停积胃肠,胃失通降,则呕吐酸馒不消化之物;脾失运化,升降失常,气机不利,出现脘腹胀痛,大便不利,臭如败卵;或积滞壅塞,腑气不通,而见腹胀腹痛,大便秘结之症。此属乳食内积之实证。

食积日久,损伤脾胃,脾胃虚弱,运纳失常,复又生积,此乃因积致虚;亦有先天不足,病后失调,脾胃虚弱,•胃不腐熟,脾失运化,而致乳食停滞为积,此乃因虚致积。二者均为脾虚夹积、虚中夹实之候。

[临床诊断]

一、诊断要点

1.乳食不思或少思,脘腹胀痛,呕吐酸馊,大便溏泻,臭如败卵或便秘。

2.烦躁不安,夜间哭闹,或有发热等症。

3.有伤乳、伤食史。

4.大便检查,有不消化食物残渣或脂肪球。

二、鉴别诊断

厌食为喂养不当,脾运失健所致。除长期食欲不振,厌恶进食外,一般无嗳气酸腐,大便酸臭,脘腹胀痛之症。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伤乳、伤食母乳喂养或牛奶喂养的婴儿发病者为伤乳,呕吐或大便中可见较多的乳凝块;普通饮食的幼儿发病者为伤食,多有较明显饮食不节史,呕吐物或大便中可见较多的食物残渣。

2.辨虚实病程短,脘腹胀痛拒按,或伴低热,哭闹不安,多属实证;病程较长,脘腹胀满喜按,神疲形瘦,多属虚中夹实证。

二、治疗原则

乳食内积之实证以消食导滞为主。脾虚夹积之虚中夹实证以健脾消食,消补兼施为法,积重而脾虚轻者,宜消中兼补法;积轻而脾虚甚者,则用补中兼消法,扶正为主,消积为辅,正所谓:“养正而积自除”。

食积的治疗,除内服药外,推拿及外治疗法亦常运用。

消化不良

临床症状及诊断 症状表现为断断续续地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饱胀、烧心(反酸)、嗳气等。常因胸闷、早饱感、腹胀等不适而不愿进食或尽量少进食,夜里也不易安睡,睡后常有恶梦。到医院检查,除胃镜下能见到轻型胃炎外,其他检查如B超、X光造影及血液生化检查等,都不能检查出不正常的表现。消化不良,即是食郁,常会与情志有关,与气滞不消有关,也与饮食过饱、胃肠道的各种感染有关,也会因肝胆病等其它病引起。肠不运动,久积不去,食滞留在肠中过久,胃中干燥,会引起便秘。

治疗方法:当消食健胃。气虚无力者,应补脾气,胀满者,加行气,有湿毒者,解毒化湿。便秘者,应通下。

6 水郁

三元医学的水郁,通常指的是水肿。

水肿表现为手指按压皮下组织少的部位(如小腿前侧)时,有明显的凹陷。古中医称之为“水气”,亦称为“水肿”。水肿是一个常见的病理过程,其积聚的体液来自血浆,其钠与水的比例与血浆大致相同。习惯上,将过多的体液在体腔中积聚称为积水( hydrops )或积液,如胸腔积水、腹腔积水、心包积水等。

水肿是水气通行出现病变,在体内出现的郁滞。治疗当以利水为主。但要兼顾病因进行治疗。

因淋毒引起者,当解毒利水。因肝病气滞血瘀引起者,当行气活血利水。因心病气虚不化水气者,当补气(健脾)利水。肾病未期,阳虚寒水不化者,当温阳利水。

7 脂郁:

脂郁是一个新名词,是三元医学理论创始人武学文所立。脂郁指因血脂过高引起的一系列疾病。脂郁可见于肥胖、高血脂、高血粘度和脂肪肝。

脂郁常会引起肝硬化和心脑血管病(血管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心脏、大脑供血不足、血管栓塞、糖尿病等)。

脂郁的治疗方法当以降脂为主。根据气滞、血瘀的情况,可以配合治疗。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X

打开微信扫一扫

相关文章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通常不能治好,但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来缓解病情。1、药物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主要 ...
    龚新宇中日友好医院副主任医师普通内科
  • 当医生告诉你,你的心脏必须放支架,不然就会如何如何,你怎么办呢?凡正我的亲人朋友,遇到这情况找我,没有一个再放支架 ...
    武学文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主任医师中医科
  • 临床上,很多患者在就诊的时候都会询问一些基础的疾病知识,作为医生面对不同患者问出的语言组织不同,但是内容大同小异的问 ...
    晏怡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神经外科
  • 多少年来,临床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其狭窄程度更是确定安置冠脉支架的依据。根据病理学进展 ...
    王安宁宁县人民医院主治医师全科
  • 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 关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众说纷纭,就本人的看法提出几点: 一、在预防 ...
    周联生徐州市铜山区中医院主任医师神经内科
  • 动脉粥样硬化持续存在,为什么发病是突发的呢? 众所周知,动脉粥样硬化是持续存在,缓慢地、进行发展的慢性病变。那 ...
    周联生徐州市铜山区中医院主任医师神经内科
X
温馨提示:
感谢您对武学文专家的投票,若您是武学文专家的患者,希望您分享就医经验,帮助其他患友选择就医;若您不是武学文专家的患者,请忽略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好!咨询服务必须以患者身份登录才能使用。
X
请务必在就医后进行投票,以保证结果的公平、公正。
所患疾病:
治疗效果:
态   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