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自杀---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
标签:医学科普

官员自杀---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

2014年7月7日、8日和9日先后有广东河源市东源县人民法院院长钟俊斌、河南信阳市平桥区卫生局局长张柏成、湖北孝感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海华自杀身亡,再次引起人们对官员自杀的关注。

据中国青年报不完全统计,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4月10日期间,国内共有54名各级官员非正常死亡。其中23人是自杀身亡,占42.6%。

面对官员自杀,人们众说纷纭。有的当做茶余饭后的谈资,有的认为是反腐败的连锁反应。有人说官员心理太脆弱,任何能担当起改革的重任,有人说官员自身压力太大,值得关注。到底该如何认识官员的自杀现象呢?

大部分自杀是因为精神心理疾病

自杀是社会问题,也是医学问题,世界每年大约有100万人死于自杀!也就是说平均每四十秒就有一个人自杀身亡!中国每年约有20万人自杀,中国每两分钟就有一人自杀!世界卫生组织指出,自杀虽然是一个很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然而它也是一个可以预防的健康问题。

国外关于自杀的研究表明,所有自杀者当中,约95%存在各种各样精神心理问题,国内的研究虽然没有这么高,也有近70%的患者患有精神心理问题。官员作为一个群体,其自杀现象自然也脱离不开这样的规律,调查表明,除个别官员确实因涉及腐败而畏罪自杀外,多数以自杀来结束生命的官员是心理健康出了问题,其中很多是长期抑郁所致。

什么原因导致官员自杀频发?

有关自杀原因的研究表明,抑郁障碍的自杀率比一般人群高20倍。抑郁障碍因自杀身亡者约为15%-25%。自杀人群中约有45%-75%患有抑郁障碍。压力是诱发抑郁症最根本的因素,压力来自于对现状、工作、人际关系、个人发展、家庭、感情等等的不满。

在社会转型期,位居社会上层的官员群体更容易产生心理危机。他们面对着比普通人更加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困扰,如果缺乏应对技巧和能力,就很容易产生悲观失望情绪。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在这个不进则退的时代,领导干部们来自于个人发展方面的压力更大。他们可能会超时、超强度工作而没有足够的放松、休整时间。然而,由于社会普遍存在的歧视,许多人明明发现自己有问题,不敢承认,也不敢公开寻求帮助,或着由于知识的缺乏,没有意识到自己出现问题,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加重,导致自杀这样令人痛心的严重后果出现。另外,需要高度关注的是自杀还具有模仿效应。

大部分自杀发生之前有征兆

关于自杀的研究表明,自杀危险因素如下:抑郁情绪、

近期发生急性负性生活事件、近一个月生活质量差、长期的生活压力大、有既往自杀未遂史、亲友或熟人有过自杀行为。如果一个人近期有以上1个或多个危险因素,又出现以下表现,要高度警惕:(1)情绪低落,时常感到苦闷、愁眉不展;(2)对生活失去兴趣,整天无精打采;(3)思维反应变得迟钝,遇事难以决断;(4)以早醒为特征长期(数周或数月)失眠;(5)总自卑,常自责,悔恨过去,失去信心;(6)常感到空虚,觉得活着没有价值和意义;(7)常想到与死亡有关的话题。

凡自杀者在自杀前往往会出现言语方面的征兆,包括直接说出:“我希望我已死去”。“我再也不想活了”。或间接说出:“我所有的问题马上就要结束了”。“现在没人能帮的了我 ”。“没有我,别人会生活的更好 ”。“我再也受不了了 ”。“我的生活一点意义也没有 ”。

也可以有行为方面的征兆,包括无缘无故地与你诀别。将平时珍视的私人物品送人。明显的自伤行为。无意中服药过量等等。

如果一个人无故变得和原来不同,并经常流露出语言、行为上的征兆,周围的人就要给予高度关注。

自杀是可以预防的

自杀预防是一个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一个初步的国家预防自杀战略包括以下内容:

(1)改善对医务人员的培训,特别是提高初级卫生保健机构医务人员对抑郁症的关注、评估、治疗和管理;

(2)通过公众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抑郁症的了解;

(3)加强对自杀工具的管理;

(4)加强对急诊就诊的自杀未遂者的评估、治疗和随访服务;

(5)提高精神卫生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对重性精神障碍者的服务水平;

(6)为识别出的高危人群提供有针对性的预防项目;

(7)鼓励媒体更负责任地报道自杀;

(8)加强对酒精的控制;

(9)设立危机干预中心,提供危机干预咨询;

(10)鼓励在学校为年轻人提供培训项目,以培养能力,获得技能;

(11)为自杀者亲友提供有效的支持;

(12)鼓励开展旨在提升项目有效性的实证研究;评估国家计划的各个部分,并且对自杀和自杀未遂做出及时、准确的统计。

具体到领导干部,自杀预防策略的落脚点应该是培训、宣传、管理、服务和研究。自杀者往往将自杀看作是结束痛苦的一种方法,他们通常的看法是,面对痛苦:无法逃避的、无法忍受的、毫无止境的。预防自杀,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让他们感觉到总会找到其它更好的方法来摆脱痛苦,通过我们的工作,努力改变三个“无”中的一个或几个。改变他们的态度认识,提高他们的抗压能力,提倡劳逸结合,创造宽松的工作氛围,为他们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持。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X

打开微信扫一扫

相关文章
  • 脑立体定向手术指脑立体定向技术,目前一般不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该病通常建议采取药物治疗。脑立体定向技术通常是利用脑内标 ...
    杨乐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副主任医师心理咨询科
  • 精神病可能与遗传因素、精神刺激、个性因素、躯体因素等有关。1、遗传因素:精神病中如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家属中精神 ...
    宋观礼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副主任医师中医科
  • 据全国最新流行病学大调查数据证实,各类精神障碍终身患病率达17.5%,当中精神分裂症1%、抑郁症6.1%,焦虑最多。也就是说, ...
    刘强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精神科
  • 如果孩子问你死亡是什么 陈博衢化医院 摘自亲亲宝贝网 对于大多数人,第一次接触“死亡”应该是面对亲人的去世 ...
    陈博浙江衢化医院主治医师中医科
  • 当你怀疑自己是否有需要治疗的精神问题,例如:是否患有“抑郁症”、“老年痴呆早期”、“焦虑症”等精神疾病时,找正规的医 ...
    姜红燕云大医院副主任医师精神科
  • 家属要善于观察精神分裂症复发的“蛛丝马迹”,才能尽早识别精神病的复发。精神分裂症复发的预兆因人而异,多种多样,可以从 ...
    王晓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医院主任医师神经外科
X
温馨提示:
感谢您对王绍礼专家的投票,若您是王绍礼专家的患者,希望您分享就医经验,帮助其他患友选择就医;若您不是王绍礼专家的患者,请忽略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好!咨询服务必须以患者身份登录才能使用。
X
请务必在就医后进行投票,以保证结果的公平、公正。
所患疾病:
治疗效果:
态   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