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与免疫
标签:论文精选

卒中是最常见的神经科疾患,是由各种血管性病因引起的脑部疾病的总称。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公布的最新数据,卒中是目前世界上导致人类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占总死亡人数的10.8%,每年因卒中而死亡的患者超过六百万人[1]。在我国,卫生部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发现,卒中已跃为我国第一位死亡原因[2]。卒中严重威胁了我国国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而绝大部分(80%以上)为缺血性脑卒中,由于各种原因未能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其中有10%的病人死亡,50%以上的病人留有永久性残疾,给患者本人、家庭和社会均造成沉重的负担。

治疗脑梗塞的关键是尽快恢复脑血管再通,保护缺血半暗带的脑细胞,预防再灌注损伤,减少神经细胞的坏死和凋亡。溶栓治疗是目前最重要的恢复血流措施,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和尿激酶是我国目前使用的主要静脉溶栓药,目前认为有效抢救半暗带组织的时间窗为脑梗塞发生之后的4.5小时内或6小时内[3]。在有条件的医院,动脉溶栓时间窗可以适当放宽,但动脉溶栓需严格筛选患者[4]。虽然溶栓治疗是有效可行的,但溶栓也有其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如颅内出血、再通不充分、血管再通后再堵塞等[5-8]。而且,在我国,大部分到达医院的患者都超过了溶栓治疗的时间窗,从而造成不能接受溶栓治疗。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可以减少脑梗塞的的发生率,在脑梗塞的预防当中占有重要作用。但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并不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塞的神经功能。同溶栓治疗一样,也存在脑出血的风险[9]。由于这些治疗措施的使用条件限制和风险,脑梗塞迫切需要新的治疗方法。神经保护是近年来脑梗塞治疗的热点,包括钙离子拮抗剂、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神经节苷脂等[10, 11]。这些神经保护剂虽然在动物实验上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临床实验的结果却令人失望[12-14]。我们需要继续寻找新的神经保护剂。

寻找新的神经保护剂,需要对脑梗塞的病理生理机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然而,脑梗塞的病理生理机制非常复杂,涉及多种途径,而且各种因素可以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其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酸中毒:早在1985年,许多学者,就发现脑缺血之后,脑组织会出现酸中毒的现象,PH值一般介于6.5-6.0之间,严重的脑缺血PH值可降到6.0以下[15, 16]。正常情况下,脑神经细胞能量代谢主要为有氧代谢。当脑梗塞时,缺血缺氧,线粒体能量代谢转为无氧代谢,最终产生大量的乳酸,引起酸中毒。酸中毒出现,可对胶质细胞和内皮细胞产生损害,再一步加重脑的缺血损伤[17, 18]。研究发现,酸中毒对脑的损伤与酸敏感性离子通道(acid-sensing ion channels, ASICs)有关[19, 20]。ASICs广泛表达于神经细胞,并在脑缺血缺氧的情况下接受H+的激活而活化。在基因敲除ASICs的脑梗塞动物模型中,脑梗塞的体积相对于野生型动物来说,减少了60%。使用药物拮抗ASICs,也取得了神经保护的作用。

细胞内钙离子超载:生理条件下,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升高,是暂时性的,仅持续数秒至数分钟,是神经细胞维持正常功能的重要条件。在病理状态下,如缺血缺氧,持续性的胞内钙离子升高,可以对神经细胞产生毒性作用。脑梗塞后钙超载的原因主要包括:ATP合成减少,钠-钾离子泵功能降低,细胞膜电位改变,导致电压依赖性钙离子通道开放;各种兴奋性氨基酸(excitatory amino acids,EAAs)受体活化导致,受体依赖性钙离子通道开放;胞内钙离子激活磷脂酶,使脑细胞内钙离子释放;自由基改变细胞膜通透性,钙离子内流。细胞内钙离子超载,可以激活钙依赖性的蛋白酶,而蛋白酶可以分解神经细胞组成成分,包括细胞骨架蛋白、细胞膜上的各种受体、代谢酶等[21]。过多的钙离子还可以激活氧合酶,干扰线粒体的能量代谢,产生过多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通过自由基途径损伤神经细胞[22]。另一方面,钙离子是神经细胞凋亡的扳机点[23],它能活化许多凋亡通路上游的蛋白,包括BAX、P53等,激活神经细胞的凋亡通路。

EAAs毒性:EAAs受体介导的神经兴奋传导,在神经细胞的发育、分化、突触可塑性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这些兴奋性受体过度活化,会对神经细胞产生毒性作用。谷氨酸是神经系统的主要EAAs。谷氨酸受体主要分三种类型,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ate,NMDA)受体,α-氨基-3羟基-5 甲基-1,4 异恶唑(α-amino-3-hydroxy-5-methyl-4-isoxazole propionate,AMPA)受体,海人藻酸(kainate,KA)受体[24, 25]。这些受体与配体门控离子通道结合。脑梗塞后,谷氨酸大量释放,与其受体结合,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开放,造成细胞内钙和钠离子的改变,从而对神经细胞造成一系列的负面影响。此外,EAAs的毒性作用还包括,改变细胞的功能,产生自由基,持续激活蛋白酶,促进凋亡基因的表达[26]。

氧化应激损害:脑缺血缺氧后,代谢紊乱,会产生大量的ROS,同时机体清除ROS也发生障碍,造成ROS大量积聚,对神经细胞产生氧化应激损害。ROS对神经细胞的损害主要通过以下途径[27]:脂质过氧化,破坏细胞膜结构;ROS使蛋白氧化变性;DNA断裂、破坏;改变细胞的正常通路。

炎症细胞因子的损害:许多研究表明,免疫因素参与了脑梗塞之后的脑损伤[28-30]。整个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炎症因子、趋化因子等,都参与脑梗塞之后病理生理,并对脑组织产生损害和影响[31, 32]。研究发现,巨噬细胞、中粒细胞等固有免疫细胞向中枢神经系统缺血区浸润,构成了脑梗塞之后免疫响应的第一批细胞[33]。这些细胞的数量,与脑梗塞动物模型的梗塞体积大小和神经功能评分情况密切相关。动物和临床的研究都表明,脑梗塞之后炎症因子浓度会发生改变[34, 35]。同时,脑梗塞之后,通过自主神经系统,会影响外周免疫器官,造成外周的免疫抑制状态,引起感染的发生率升高,最后造成脑梗塞死亡率的升高[36, 37]。针对免疫细胞和免疫因子的治疗,在动物模型当中,取得了良好的实验结果,减少了脑梗塞的体积[38-40]。免疫调节治疗可能是脑梗塞治疗的一个突破口[41, 42]。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X

打开微信扫一扫

相关文章
  • 脑中风后常会出现半身不遂,即俗称的偏瘫,主要是因为大脑半球皮层运动中枢受损的缘故。从人的大脑半球分工来讲,右侧大脑半 ...
    吕志勤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主任医师神经内科
  • 中国每年新发中风病人约250万,其中约有2/3的人最终残疾或死亡.究其主要原因,就是大多数人对中风缺乏认识,抢救不及时.脑中风 ...
    吕志勤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主任医师神经内科
  • 中风的患者需要定期的复查,今天我们就讲解一下中风的患者需要检查的内容有哪些。 1、血常规 2、出凝血时间测定 ...
    吕志勤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主任医师神经内科
  • 脑中风的概况与病因 脑血管疾病位居人类死亡原因的第三位,每年有超过200万人死于中风。无论世界不同地区或不同种族, ...
    金永健航空总医院主任医师神经外科
  •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外科手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大脑中动脉狭窄,烟雾病) 血性脑血管病的外科手术治疗 颈动脉内膜剥 ...
    金永健航空总医院主任医师神经外科
  • 中风以突然昏扑,半身不遂,语言謇涩或失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为主翼现,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善行数变的特点的疾 ...
    郭煌辉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主任医师针灸科
陆正齐教授
主任医师神经科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陆正齐专家最新文章
X
温馨提示:
感谢您对陆正齐专家的投票,若您是陆正齐专家的患者,希望您分享就医经验,帮助其他患友选择就医;若您不是陆正齐专家的患者,请忽略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好!咨询服务必须以患者身份登录才能使用。
X
请务必在就医后进行投票,以保证结果的公平、公正。
所患疾病:
治疗效果:
态   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