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气的针灸治疗
标签:医学科普

I概述】

短气,是指呼吸急促,甚至不能接续的病症.本症的病因多与气滞、痰阻、血瘀以及心脾两虚、脾肾两虚等有关.《医宗必读》谓:"短气者,呼吸虽急而不能接续,似喘而无痰声,亦不抬肩,但肺壅而不下".其实证常兼见胸腹胀满,呼吸声粗,心胸窒闷等.虚症常兼见形瘦神疲,声低息微,头眩乏力等.在古代医学文献中,"短气"与"气短"、"少气"三者虽同为气息不足,但又不完全相同.短气可见丁多种疾病,有虚实之分.而"气短"或"少气"则属虚症,是指呼吸气短, 言语无力.《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短气者,气短不能续息也;少气者,气少而不能称形也."本症常见于现代医学的肺系疾病及肺源性心脏病等疾病过程中.

I常见证候】

(1)气滞血瘀:短气胸闷,胁肋胀满,善太息,甚则胸痛彻背,每于情绪波动而诱发或加重,舌黯红或紫黯,苜白,脉弦.

(2)痰饮中阻:短气急促,气不得续,胸脘胀满,咳喘痰涎,呕恶纳差,苔白厚腻,脉弦滑.

(3)心脾两虚:短气乏力,神疲懒言,失眠多梦,汗山,面白无华,舌质淡,苔白,脉细而沉.

(4)脾肾两虚:短气神疲,声低息微,体质消瘦,畏寒肢冷,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脉沉细弱.

【症状分析与鉴别】

(1)气滞血瘀短气与痰饮中阻短气:二者同属实证,由于病邪阻遏气机,升降失常,气逆于上,故见呼吸急促,声高息粗,心胸窒闷等症.气滞血瘀短气,则病位在肝,乃因肝郁气滞,失于条达,由气及血,血脉不利而致.故见胸胁胀满,善太息,甚则胸痛彻背.痰饮中阻短气其患者多为痰湿之体,或嗜食膏梁厚味,生湿化痰,阻遏气机升降,病位在肺,兼有苔腻脉滑的痰湿之象.

(2)心脾两虚短气与脾肾两虚短气:二者同属虚证,均为正气不支,气不得续.心脾两虚短气病在心脾二脏.心主血脉,脾为营血化生之源,以血亏气少为主要病机.心为君主之官,脾为后天之本,以火不生土,土失健运,而致血虚气弱不能充养心脉,益于宗气.症见短气乏力,神疲懒言,面白无华.脾肾两虚短气,病在脾肾.脾为后天之本,主水谷精微之气,肾为先天之本,主纳气,为元气之根.先天不足,后天失养,故见短气神疲,声低息微,体质消瘦等虚衰表现.

【针灸对症治疗】

主穴:气海、膻中、足三里.

配穴:气滞血瘀加膈俞、太冲;痰饮中阻加丰隆、中脘;心脾两虚加心俞、脾俞;脾肾两虚加太白、太溪.

操作:气海直刺1~1.5寸,膻中向下平刺0.5~1寸,足三里直刺0. 8~1.5寸,均采用补法.其他配穴均采用虚补实泻的方法针刺,留针30分钟.

方义:气海补气培元;膻中为八会穴之一,是宗气聚会处,可宽胸膈,降气通络;足三里为胃之合穴,脾胃为后天气血生化之源,补足三里可补益气血;气滞血瘀加膈俞、太冲行气活血,祛瘀通络;痰饮中阻加丰隆可健脾化痰,和胃降逆;心脾两虚加内关、脾俞可养血补气,调理心脾;脾肾两虚加太白、太溪可补益脾肾,充养气血.

【古代对症治疗文献】

(1)《灵枢>癫狂篇;短气息短,不属,动作气索,补足少阴,去血络也.

(2)《神应经》诸般积聚部:短气,大陵、尺泽.

(3)《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七:少年多房短气,灸鸠尾头五十壮.又灸脐中二七壮.短气不得语,灸天井百壮,穴在肘后两筋间.双灸大椎随年壮.又灸肺俞百壮.又灸肝俞百壮.又灸尺泽百壮,又灸小指第四指间交脉上七壮.又灸手十指头各十壮.

(4)《针灸大成》:膻中……主上气短气,咳逆,噎气,膈气,喉鸣喘嗽,不下食,胸中如塞,心胸痛,风痈,咳嗽、肺痈唾脓,呕吐涎沫,妇人乳汁少.

(5)《类经图翼》十一卷:气短,大椎、肺俞、肝俞(三穴具治不语),天突、肩井、气海(气短阳脱)、内关、尺泽(气短不语)、足三里、太冲.

【临床应用举隅】

灸治疗心悸心绞痛案

张某,女,57岁.平时心悸已3年多,但不影响工作及正常生活,近因劳累突然心悸加重,有时伴有心前区疼痛,几秒钟后缓解.但心前区疼痛频频发作.

开始lO分钟发作1次,继而3~5分钟发作1次.患者自觉心跳过速,动则尤甚,不敢移动,心电图ST波改变,电轴左倾,心肌供血不足,心动过速,心率每分钟113次.经医大诊断冠心病、心绞痛.来诊时主诉:心慌、心悸.伴有胸闷气短,心前区疼痛,面色无华而微青,唇微紫,舌质黯紫,舌有瘀斑.脉沉涩而疾, 一息6~8次.诊断:心悸、心绞痛.治宜补气养血,化瘀通络.处方:主穴:内关、郄门、膈俞、关元、三阴交.配穴:极泉、足三里.手法:平补平泻,5分钟后运针1次,极泉穴进针时避开腋动脉.进针1~1.5寸,用补法(烧山火).后用艾条灸针及穴位,以左侧为主.患者自觉左胸有温热感,心胸豁达.疼痛减轻.心悸缓解.心率:80次/分钟,灸IO分钟后.基本恢复正常.连针10天,症状如常人.但活动过多或劳累时偶发l~2次心悸,每次3~5秒钟,连针 20次痊愈.5年后随访未复发.

按:心悸、心绞痛是囚夹寒、夹疾、夹气滞、夹热等因素造成心脉瘀阻.心失所养.故出现心慌、心悸、心绞痛.针灸有运行阴阳调解气血、行气化瘀之功.方中取心之募穴巨阙以通阳调气穴痹;膈俞理气行血化瘀,宽胸利膈以通心脉之瘀阻,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络穴,八会穴之一;郄门是厥阴肝经郄穴,是心包经经气深聚的地方,有调畅心经之气机宽胸理气止痛之功;极泉系少阴心经之首穴,针加灸可以温阳通络,化气行水除湿,温养心脾肾之阳气,心悸疼痛自然解除.

【按语】

针灸治疗本症效果较好,平时还注意让患者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注意防止感冒以减少发病;戒烟酒;病情发作严重时,可配合现代医学的其他方法积极救治.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X

打开微信扫一扫

相关文章
  • 癔病是一种神经官能症,患者以女性较多。其临床症状多样,在文献中有“奔啄气”、梅核气、以及厥症、郁证等,均尉病类型。 ...
    杨永盛临汾市人民医院主治医师针灸科
  • 相信大家对于面瘫并不陌生,面瘫,就是所谓的面神经麻痹。中医学称为“口眼歪斜”,春秋两季发病率高。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多 ...
    杨永盛临汾市人民医院主治医师针灸科
  • [作者简介:朱汉章,针刀医学创始人,生前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针刀医学中心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主任委员, ...
    郭煌辉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主任医师针灸科
  • 颈椎病的研究的新进展. 开展科普宣传、关注人类健康 颈椎病的研究的新进展 针刀人--郭煌辉 由于人 ...
    郭煌辉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主任医师针灸科
  • 有些女性只要工作一紧张、劳累,就会发生排尿不适,出现尿频、尿急、排尿不畅、下腹和腰骶部不适甚至排尿困难、遗尿、尿失禁 ...
    汪司右上海针灸经络研究所主任医师针灸科
  • 压力性尿失禁是指平时无尿失禁状态下,当腹压骤增时(如咳嗽、打喷嚏、大笑、奔跑、剧烈活动)尿液不自主从尿道口流出。临床多 ...
    汪司右上海针灸经络研究所主任医师针灸科
洪杰教授
主任医师针灸科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X
温馨提示:
感谢您对洪杰专家的投票,若您是洪杰专家的患者,希望您分享就医经验,帮助其他患友选择就医;若您不是洪杰专家的患者,请忽略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好!咨询服务必须以患者身份登录才能使用。
X
请务必在就医后进行投票,以保证结果的公平、公正。
所患疾病:
治疗效果:
态   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