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手颤
标签:医学科普

手颤

【概述】

手颤是指一手独发,或两手并发的手震颤动摇.

震颤作为一个病名,首见于清代《张氏医通》.但早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就有记载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其中掉就是指震颤,也称为颤动或振动.震颤包括头摇、手颤、身动摇等,本文仅对手颤进行论述.

手颤与瘼疲都有动摇症状,但瘼疚是指手足伸缩交替,抽动不已,手颤仅有振动而无抽搐.而手指挛急虽也为手部疾患,但手指挛急是指手指拘急难以伸直,活动受限,手颤则为动摇不已,难以停止,在其症状上可明显区别.

本症可见于现代医学中的震颤性麻痹、帕金森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

【常见证候】

(1)肝风内动:手震颤不已,伴有头晕头痛,心烦失眠,舌红少苔,脉弦数有力,或沉细数.

(2)风寒入络:手颤并有痛感,恶风寒,颈项不舒,有汗或无汗,苔薄白,脉浮或弦紧.

(3)风痰人络:手颤兼有麻木,胸胁满闷,恶心干呕,口黏,时有烦怒,苔白腻,脉弦滑.

(4)脾虚动风:手颤迟缓,握力减弱,四肢困倦,伴有腹胀泄泻,舌体胖大,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缓无力,或弦缓.

(5)血虚风袭:手颤发麻,面色苍白无华,头眩,心悸,不寐,唇舌淡白,苔薄白,脉细无力.

(6)阴虚动风:手指蠕动,心悸,神疲无力,咽干,形体消瘦,舌红绛,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症状分析与鉴别】

(1)肝风内动与阴虚动风者相鉴别,从病因上看,前者责于肝,属实证,多见于肝阳素旺者,肝主筋,肝阳亢盛,阳动生风,随风而动,故见手颤;后者责于肾, 属虚证,多见于素体阴虚内热或热邪久羁下焦者,肝肾之阴被灼,阴虚不能潜阳,阳动生风,也可出现手颤.两者在症状上鉴别在于实证手颤多骤然发作,且震颤较为剧烈,伴有头晕头痛,脉有力,舌体偏硬,舌质黯红;虚证手颤发生于热病后期者多见,震颤较缓,多伴有精神不振,心悸,咽于口燥,舌于绛少苔,脉细数.

(2)风痰入络与风寒袭络二者皆由外风侵袭所引起,不同的是风痰入络者其经络中多内有深伏之痰饮,可见多形体肥胖,面部虚浮,时而指端发麻,或四肢郁胀, 伸展不舒,或咽喉不爽,舌体肥大,苔白腻,发病后,手颤多兼有麻木,多见于老年人.风寒袭络者为营卫不和,风寒直接客于手部所致,一般有明显的外界气候因素,起病后兼有外感风寒的症状,手颤且伴有疼痛,多见于青年人.

(3)脾虚动风与风痰入络二者病机均为脾气虚馁.因为"脾为生痰之源",脾虚湿聚,则易于生痰,痰饮内伏,痰动生风,而见手颤.但脾虚动风系土虚风木动而手颤;风痰入络者是由于风痰互结,搏于经络,经脉失于约束所致.二者在症状上区别为脾虚动风手颤时颤时止,手握无力,不能持物,疲劳困乏,纳差,几淡等.

(5)血虚风袭与阴虚动风都是在阴血不足的基础上产生的,但两者相比,前者手颤较轻,后者手颤重.血虚风袭多发生于慢性亏损疾病,偏于心肝血虚,特点是手颤发麻,皮肤发痒,兼见头晕目眩,心悸失眠等血虚症状;阴虚动风多发生予热病后期,多为肝肾阴虚,特点是手颤伴有明显的内热证,如口咽发干,皮肤干燥,脉细数,舌红绛,甚而舌卷.

手颤多发生于成年人,但小儿也有发生,原因是由于惊恐伤肾,肾累及肝,筋脉失却任持,而发手颤.

临证可见手颤不止,平举更甚,尺脉虚,舌红无苔.

【针灸对症治疗】

主穴:风池、后溪、合谷、曲池、阳陵泉、太冲.

配穴:肝风内动加肝俞、行间;风寒入络加外关;风痰入络加丰隆、中脘;脾虚动风加脾俞、三阴交;血虚风袭加血海、膈俞;阴虚动风加太溪、肾俞.

操作:风池向对侧眼方向针刺1~1.2寸;余穴常规针刺,进针得气后肝风内动、风寒入络、风痰入络者针用泻法;脾虚动风、血虚风袭、阴虚动风者针用补法.

方义:风池祛风、宁神;后溪为手少阳小肠经的输穴,八脉交会穴通于督脉,为治疗手颤的常用腧穴;合谷、曲池为手阳明大肠经腧穴,阳明经多气多血,针刺此二穴可疏通经脉,行气活血;阳陵泉为八会穴之筋会,能柔养筋脉;太冲为足厥阴肝经之原穴,可疏肝熄风.肝风内动者加肝俞、行间以泻肝经实邪;风寒入络者加外关以疏风散寒;风痰入络者加丰隆中脘以温中祛痰;脾虚动风者加脾俞、三阴交以补益脾气;血虚风袭者加血海、膈俞以养血活血;阴虚动风者加太溪、肾俞以滋养肾阴.

【古代对症治疗文献】

(1)《扁鹊心书》手颤病-卷下:若手足颤摇,不能持物者,乃真元虚损也.常服金液丹五两,姜附汤,自愈.若灸关元三百壮,则病根永去矣.

(2)《针灸大全》卷四·窦文真公八法流注:手足俱颤,不能行步握物,后溪……,阳溪二穴、曲池二穴、腕骨二穴、阳陵泉二穴、绝骨二穴、公孙二穴、太冲二穴.

【临床应用举隅】

单刺百会穴治疗少年手颤案

张某,男,14岁.初诊日期:1994年12月4日.

主诉:双手不自主震颤半年.现病史:半年前患者发生一氧化碳中毒,当时神志不清,经当地县医院救治后基本康复.但时感头晕,记忆力减退.约2周后,患者发现每在用餐、写字时双手出现细微震颤,如果在劳累或受凉时则震颤加重.复到县医院求治,做脑电图检查及甲状腺素测定均正常.诊为一氧化碳中毒后震颤麻痹综合征.给予安坦、左旋多巴等药治疗,未见疗效,且日渐加重,尤以写字时手颤剧烈,故而不能正常学习,于2个月前休学在家.既往史:患者从小体质较弱,平素易感冒,否认患有其他系统疾病,查体:发育正常,面色无华,神清语利,双侧甲状腺无肿大,双手抬起时可出现细微震颤,拿笔写字时手颤剧烈,双手放下静止时震颤逐渐消失,双手握力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中医诊断:颤证.

治疗:采用单刺百会穴治疗,具体治法如下:选用1.5寸针,平刺,针尖朝前,进针后患者头顶有胀感,行平补平泻法,留针半小时,每日1次,每次行针时令患者拿笔写字.初诊:针刺后即可见到手颤消失,且字迹写得工整.二诊:留针时出现过2次轻度震颤,加长行针时间后震颧消失;如法治疗16次,并嘱其家属每日为其按摩百会穴2次,每次20分钟,同时配合深吸气及搓手疗法,震颤逐渐消失,即使在写字、用餐时也未出现,同时感觉记忆力有所增强,追访半年未再复发.

按:震颤属中医风动范畴.《内经》中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该患素体较弱,复受外来毒邪侵袭,而致体内气血亏虚,肝藏血功能受损,肝失疏泄,肝风内动而发震颤.百会穴为督脉之经穴,总督诸阳之脉,与足厥阴经交会,为气血出入之要穴,具有补虚损,疗诸风,定惊醒神之功效.针刺过程中配合写字,一方面可以检验针刺的治疗效果,另一方面也可消除患者对写字时手颤的恐惧感,增强其治愈的信心.配合深吸气及搓手治疗可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同时又能通畅双手的经脉气血,而使震颧消失.[罗燕楠.单刺百会穴治疗少年手颤案.中国针灸,1999,(2):109]

【按语】

手颤虽然局限于手部,但往往是内脏病变的征象,特别是肝风内动与风痰入络相搏的手颤,多为中风先兆.针灸治疗本症有一定的疗效,但对手颤一症患者要积极治疗,防微杜渐,以防中风的发生.常饮酒贪杯之人多见手颤,较为难治,应戒酒或尽量少饮酒.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X

打开微信扫一扫

相关文章
  • 帕金森病(PD)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近期,TheLancet杂志发表了一篇由加拿大学者Lang教授撰写的综述,回 ...
    黄世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副主任医师神经内科
  • 多系统萎缩是成年期发病、散发性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对左旋多巴类药物反应不良的帕金 ...
    张捷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主任医师神经外科
  • 有的帕金森病人站立时会出现头晕、晕厥,甚至导致摔倒,这是由于出现了直立性低血压的问题。直立性低血压,也叫直立性低血压, ...
    龚新宇中日友好医院副主任医师普通内科
  • 帕金森病是一种越来越常见的老年病。主要的帕金森症状是震颤与僵直,另外会伴发一系列的并发症状,比如失眠和抑郁。帕金森症状 ...
    张捷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主任医师神经外科
  • 今年72高龄的林大爷,从03年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肢僵硬、无力,活动不灵活,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帕金森病”,给予美多巴口服 ...
    吕志勤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主任医师神经内科
  • 便秘是帕金森患病因素之一,帕金森症状是在不知不觉中缓慢出现。帕金森病曾被称为“沉默的杀手”、“慢性癌症”,是一种常见的 ...
    黄世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副主任医师神经内科
洪杰教授
主任医师针灸科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X
温馨提示:
感谢您对洪杰专家的投票,若您是洪杰专家的患者,希望您分享就医经验,帮助其他患友选择就医;若您不是洪杰专家的患者,请忽略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好!咨询服务必须以患者身份登录才能使用。
X
请务必在就医后进行投票,以保证结果的公平、公正。
所患疾病:
治疗效果:
态   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