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耳鸣的中医治疗
标签:耳科病

中医临床优势病种论著

湖南中医药大学耳鼻咽喉科教授 博士导师 李凡成

神经性耳鸣属于主观性耳鸣,是指引起耳鸣的病变部位在听神经、耳蜗,或听觉中枢,亦称感音神经性耳鸣。耳鸣是多种疾病的信号,其发病率约15%~20%,在 55岁以上人群甚至高达20%~30%,有人推测我国至少有耳鸣患者9000万。随着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增加、人口老龄化以及工业、环境噪声的增加,耳鸣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耳鸣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存质量。耳鸣目前尚无客观检查方法,更没有特效药物和特效治疗方法,属于临床上迫切需要解决的医学难题。

中医古代文献对耳鸣的论述颇多,其中包括了各种耳鸣,而不单纯地指神经性耳鸣,但无论是关于外感六淫,或脏腑失调,或气机升降失调所致耳鸣,对于神经性耳鸣的认识与辨证论治的指导都有一定参考价值。

【中医病因病机】

耳属清空之窍,凡六淫侵袭、七情失调、脏气不平,皆可成为耳鸣的发生原因。耳鸣发生的病理机制主要有风、火、痰、虚、瘀。

1、风邪外袭:素有正气不足,卫外不固,复感风寒、风热之邪侵袭,入于耳窍经脉,风邪与气相击,发为耳鸣。如《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卷四十八说:“手太阳之经脉入于耳内,小儿头脑有风者,风入乘其脉,与气相击,故令耳鸣。”

2、肝火上扰:肝胆主疏泄。情志不畅,久郁化火;或暴怒伤肝,肝火内生,上盛而跃,发为耳鸣。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木郁之发……耳鸣眩转。”《金匮钩玄·耳聋》亦说:“少阳厥阴热多,皆属于热,耳鸣者是。”

3、痰火上壅:饮食不节,炙煿厚味,致脾胃受损,痰浊内生,火热内藴,痰火互结,上壅清窍,与气相击,发为耳鸣。如《明医杂著·耳鸣如蝉》卷三说:“耳鸣证,或鸣甚如蝉……殊不知此是痰火上升,郁于耳中而为鸣,郁甚则壅闭矣。”

4、脾胃亏虚:素体虚弱,久病失养,劳倦过度,脾胃亏虚,气血生化泛源,宗脉不足,或风邪乘虚入于耳窍脉络,与气相击,发为耳鸣。如《素问·口问》说:“邪之所在,皆为不足。故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又说:“耳者宗脉之所聚也,故胃中空则宗脉虚,虚则下溜,脉有所竭者,故耳鸣也。”

5、心脾两亏:素体虚弱,久病失养,劳心过度,心虚血耗,风邪乘虚入于少阴之络扰耳,或血虚阴不涵阳,心火上扰,发为耳鸣。如《古今医统大全·耳病门》卷六十二说:“心虚血耗必致耳聋、耳鸣。”

6、肝肾阴虚:病后失养,劳累过度,年老体衰,阴液内耗,肝肾阴亏,髓海不足,虚火内生,或阴虚阳浮,上扰清窍,发为耳鸣。如《素问·海论》说:“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景岳全书》卷二十七说:“若精气调和,肾气充足,则耳目聪明。若劳伤血气,精脱肾惫,必致聋聩。故人于中年之后,每多耳鸣,如风雨,如蝉鸣,如潮声者,是皆阴衰肾亏而然。经曰: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半即衰之谓也。”

7、肾阳亏虚:病后失养,劳累过度,年老体衰,肾阳亏虚,或阳不化阴,以致阴阳两虚,风邪乘虚随脉入耳,与气相击,发为耳鸣。如《圣济总录·耳虚鸣》卷一百一十四说:“肾气既虚,风邪干之,复以思虑劳心,气脉内结,不得疏通,则耳内浑焞与气相击而鸣,或如钟磬雷鼓,或如蝉噪,皆肾虚所致也。”

8、气滞血瘀:因头部外伤,或久病失于调理,以致气滞血瘀,耳窍脉络痹阻,风邪内郁,与气相击,发为耳鸣。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心脉......微涩为血溢、维厥、耳鸣、癫疾。”

【诊断要点】

1、病史:或有头部外伤、爆震、接触噪声、使用耳毒性药物、心血管病、颈椎病、内分泌疾病、贫血等病史。

2、症状:①以单侧或双侧自觉性耳鸣为主要症状,耳鸣突发或渐发。或伴有耳内闷塞感,自行触摸头面、耳部可有异常感或引起耳内作响。②耳鸣可以呈不同音调、不同响度。一般在白天耳鸣较轻或不明显,晚上耳鸣明显或更显著。根据耳鸣频率不同,患者对耳鸣声可以有不同的象声描述。如蝉鸣、虫鸣者,多属高频;如风吹(呼呼声)、轰轰声,多属低频。③耳鸣病程在3个月内为急性耳鸣,超过3个月为亚急性耳鸣,超过1年为慢性耳鸣。

3、耳科检查:

(1)一般检查:外耳道、鼓膜一般正常。

(2)听力检查:电测听检查听力正常,或有感音神经性聋、混合性聋;声阻抗检查鼓室压正常。

(3)耳鸣测试:耳鸣音调及响度匹配、耳鸣掩蔽曲线测试、耳鸣残余抑制试验,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4、耳鸣自我评估检测:由患者本人自行评估。

(1)耳鸣音调评估:一般分为低频、中频、高频。

(2)耳鸣响度评估:0级:无耳鸣;1级:耳鸣响度极微,似有似无:2级:耳鸣响度轻微,但肯定能听到;3级:耳鸣较响;4级:任何环境中均能听到耳鸣,并且影响睡眠,注意力不集中,对工作有轻度干扰;5级:耳鸣很响,有吵闹的感觉;6级:耳鸣极响,无法睡眠,完全不能工作,并出现明显的烦躁不安、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

(3)耳鸣严重度评估:轻度:间歇发作,或仅在夜间或安静环境下出现轻微耳鸣,偶尔心烦;中度:持续耳鸣,在嘈杂环境中仍感受到耳鸣,中度心烦;重度:持续耳鸣,严重影响听力、情绪、睡眠、工作和社交活动;极重度:长期持续耳鸣,难以忍受耳鸣带来的极度痛苦。轻度与中度耳鸣属于代尝性耳鸣,重度与极重度耳鸣属于失代尝性耳鸣。

5、耳鸣量表测定:常用的有视觉模拟标尺VAS、耳鸣残疾量表THQ、焦虑抑郁量表等。

6、其他检查:

(1)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PET)、单光子发射断层显像(SPECT)、功能性核磁共振显像(fMRI):条件允许者可以选择性进行,有助于了解耳鸣的中枢病理变化。

(2)必要时可进行CT、MRI等检查,以排除某些严重的器质性疾病。

【鉴别诊断要点】

1、幻听:幻听属于精神症状,是指在无声源情况下自觉听到有意义的声音,如语言、唱歌或音乐的声音;而耳鸣属于单调、无任何意义的鸣响声。

2、他觉性耳鸣:常见的有血管性耳鸣、肌源性与呼吸源性耳鸣,存在有规律性的客观耳鸣声音。其中血管性耳鸣是由血管病变引起的,检查可以发现阳性病变,如颈静脉球体瘤、颈动脉体瘤、血管瘤、动静脉痿、血管畸形等病变;肌源性耳鸣多因耳邻近部位或耳内肌肉阵挛所致,如咽鼓管肌群、腭帆肌群或中耳内的肌群如镫骨肌等出现肌阵挛,可听见耳内“咔嗒”声,这种声响有时可为患者意识暂时控制,针灸治疗有时也产生这种效果,弹响性颞颌关节病变及其声响有时也可传入耳内,形成他觉性耳鸣。呼吸源性耳鸣,主要是由于咽鼓管异常开放时,呼吸气压变化引起鼓膜扇动而出现鸣响。

3、外耳与中耳病变:耳鸣而伴有耵聍、非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耳内流脓等症状。

4、颅内占位性病变:可以耳鸣为先兆症状,亦可出现头痛,或行走不稳感,并进行性加重。CT检查、MRI检查有助于确诊。

5、脑血管病变:可以耳鸣为先兆症状。CT检查、MRI检查有助于确诊。

【辨证论治】

1、风邪外袭证

主证:新病耳鸣,有近期外感邪毒侵袭,如感冒或耳部带状疱疹等病史。耳鸣多呈高音调,或伴听力减退、耳痛,用手触摸头面、耳部时有异常感或引起耳内作响。舌质正,苔薄,脉弦。

病机分析:因外感风邪侵袭,邪入耳之脉络,与气相击,故有外感病史,引起新病耳鸣,或伴耳聋;风邪外感,入于阳经,脉络不畅,则气血失和,故触摸头面、耳部则有异常感或引起耳内作响。

治法:疏风通络,祛风止鸣。

方剂:清神散(《和剂局方》)加减。

药物组成:檀香10g,党参10g,羌活10g,薄荷15g,荆芥穗15g,甘草15g,石膏30g,细辛3g。

加减:可酌加蝉蜕、路路通。若舌苔薄黄,或有耳痛,酌加黄芩、夏枯草、连翘、板兰根、蔓荆子、木通之类,轻可祛实,轻清泄降,亦可改用银翘散(银花、连翘、桔梗、薄荷、淡竹叶、甘草、荆芥、豆豉、牛蒡子、芦根)加减;舌苔薄腻、脉濡细,酌去石膏,加石菖蒲、苍术、法夏、茯苓之类以助化湿通窍。

2、肝火上扰证

主证:耳鸣暴发,鸣声如潮,日夜不歇。伴烦躁易怒,或有头痛、眩晕、耳聋,胸胁不适,口苦咽干,夜寐不宁。小便黄,大硬干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或弦滑数。

病机分析:肝性劲急,肝火上扰,盛上而跃,故耳鸣暴发,声宏如潮,日夜不歇,或多见于急性或亚急性耳鸣;肝火化风上扰,则兼头痛、眩晕;耳窍不利,功能失司,则听力失聪。全身及舌脉所见,为肝火内盛之证。

治法:清肝泻火,安神止鸣。

方剂:龙胆泻肝汤(《医宗金鉴》)加减。

药物组成:龙胆草12g,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柴胡各10g,甘草6g,生地黄20g。

加减:伴头痛、眩晕者,酌加石决明、钩藤、蝉蜕之类熄风止鸣;夜寐不宁,酌加龙齿、牡蛎、酸枣仁之类安神止鸣。病程较长,酌加地龙、全蝎之类,搜风通络。

若耳鸣啃杂,鸣声较大,心烦失眠,性情急躁,口舌生疮,小便黄赤,舌尖红,苔黄,脉实有力,寸脉大,多由心火上扰,治宜清心泻火,用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生地黄、木通、甘草梢、淡竹叶),酌加栀子、黄连、磁石、丹参、牡丹皮之类,以助清心降火。

证见胁胁不适,神情不畅,心事重重,饮食不香,情志抑郁,耳鸣以致心烦,睡眠难入,多因肝气郁结,气郁化火扰心,宜治疏肝解郁,清心安神,可用丹栀逍遥散,酌加莲心、合欢花、合欢皮、丹参郁金之类。

3、痰火上壅证

主证:耳鸣声粗而宏,或有头重如裹,耳中胀闷,耳聋,或伴胸脘满闷,咳嗽痰多,口苦或口淡,大便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病机分析:痰火上壅,火性劲急,故耳鸣声粗而宏;痰为阴邪,其性重浊,故头重如裹,耳中胀闷,或有耳聋。全身及舌脉所见,为脾虚,痰热内盛之证。

治法:清热化痰,降火止鸣。

主方:清气化痰丸(《医方考》)加减。

药物组成:陈皮、杏仁、枳实、黄芩、瓜蒌仁、茯苓各10g,胆南星、法夏各15g,生姜6g。

加减:酌加石菖蒲芳香化浊,通窍止鸣;苔黄酌加黄柏降火止鸣;头重、苔腻酌加苍术以助燥湿;口苦酌加龙胆草降火止鸣;耳内闭塞感,酌加木香、郁金、青皮之类以助行气破滞;睡眠难安者,酌加黄连清心;舌质胖,酌加瞿麦、萹蓄、木通之类利湿以助降火止鸣。病程久者,酌加全蝎搜风止鸣。

临床上,若耳鸣声粗而宏,头晕胀痛,或有低热不扬,伴口苦心烦,苔腻黄白,脉滑数或滑数,多属湿热内藴,可用甘露消毒丹(《温热经纬》:滑石、茵陈、黄芩、石菖蒲、木通、川贝母、射干、连翘、白豆蔻、藿香、薄荷),酌加连翘、柴胡、蝉蜕之类以助疏风止鸣。

4、脾胃亏虚证

主证:耳鸣,鸣声尖细,劳则加重,入夜明显,或蹲位起立时加重。伴倦怠乏力,少气懒言,面色不华,食欲差,食后腹胀,便溏。舌质淡,或淡胖有齿痕,苔白,脉细弱。

病机分析:脾主运化,升发清阳。脾胃虚者,气血生化泛源,清阳不升,或宗脉不足,风邪乘虚入于耳窍脉络,与气相击,故见耳鸣;以其气虚,则鸣声尖细,劳则加重,蹲位起立时加重。全身及舌脉所见为脾胃气虚之证。

治法:健脾益气,升清利窍。

方剂:益气聪明汤(《证治准绳》)加减。

药物组成:黄芪20g,党参15g,葛根15g,黄柏6g,白芍药10g,川芎6g,炙甘草10g,蔓荆子10g。

加减:酌加石菖蒲芳香通窍;耳内胀闷感者,酌加木香、郁金以助行气活血;纳差腹胀者,酌加白术、枳壳、砂仁理气健脾;苔腻或便溏者,酌加法夏、茯苓、薏苡仁、白豆蔻之类健脾化湿,或用六君子汤加减。病程久或舌见瘀滞,酌加檀香、丹参、全蝎、蜈蚣之类行气活血,搜风止鸣。

5、心脾两亏证

主证:耳鸣,鸣声尖细,入夜为著。面色萎黄不华,倦怠乏力,心悸怔忡,夜寐不宁,梦多。舌质淡,脉细。

病机分析:心脾两亏者气血不足,耳窍失养,或心血亏而虚火内生,上扰清窍,故见耳鸣;以其虚,则鸣声尖细,入夜为著;气血不荣于面,则面萎黄不华;脾虚故倦怠乏力,血虚心神失养,故心悸怔忡,夜寐不宁,梦多。

治法:补益心脾,安神止鸣。

方剂:归脾汤《校注妇人良方》)加减。

药物组成:黄芪20g,党参15g,当归10g,白术10g,茯苓10g,炙甘草10g,龙眼肉10g,酸枣仁10g,木香6g,远志10g。

加减:酌加磁石聪耳止鸣,五味子养心安神。伴心烦少寐者,酌加栀子、莲子心、丹参之类清心除烦以助安神;兼苔腻,酌加法夏、陈皮以助燥湿化痰;病程久或舌见瘀滞,酌加丹参、三七、水蛭、全蝎之类活血化瘀,搜风止鸣。

6、肝肾阴虚证

主证:耳鸣,入夜明显,或有头晕眼花,腰膝酸软,性功能减退,心烦少寐,潮热盗汗。舌质偏干红少苔,脉细数。

病机分析:肝肾阴虚,耳窍失养,或虚火内生,上扰清窍,故见耳鸣;以其属虚,故入夜明显。全身及舌脉所见为肝肾阴虚,虚火内盛之证。

治法:滋补肝肾,降火止鸣。

方剂:耳聋左慈丸(《重订广温热论》)加减。

药物组成:熟地黄20g,山药20g,山茱萸15g,牡丹皮10g,泽泻10g,茯苓10g,磁石30g,石菖蒲6g,五味子6g。

加减:酌加龟板、鳖甲或龙骨、牡蛎之类以平肝潜阳;头晕眼花,眼睛干涩者,酌加枸杞、白菊花,以助养肝;五心烦热,或潮热盗汗,酌加知母、黄柏坚阴降火,心烦失眠者,酌加黄连、酸枣仁清心安神,以助交通心肾;腰膝酸软,性功能减退者,酌加菟丝子、骨碎补、怀牛膝、龟板之类补肾强腰;兼头晕者,酌加天麻、钩藤之类平肝熄风;舌苔腻者酌加陈皮、法夏、菖蒲之类燥湿化痰;大便干结,酌加火麻仁、瓜蒌仁、枳壳之类以助通便;兼气血不足,酌加黄芪、党参、白术、当归之类补益气血;病程久或兼舌瘀点,酌加丹参、三七、水蛭、全蝎之类活血化瘀,搜风止鸣。

7、肾阳亏虚证

主证:耳鸣,入夜明显,或有头晕眼花,发脱或齿摇,腰膝酸软,畏寒肢冷,性功能减退,小便余沥,夜尿多。舌质淡,脉沉迟弱。

病机分析:肾主耳。肾阳亏虚,耳失温养,虚阳上扰,则为耳鸣,入夜明显;肾阳虚者精血不足,故见头晕眼花、发脱;肾主骨,腰为肾之府,阳虚髓少,故牙齿不固,腰膝酸软。其他证候及舌脉所见亦为肾阳亏虚之证。

治法:温肾壮阳,引火归原。

方剂:右归丸(《景岳全书》)加减。

药物组成:熟地黄20g,山茱萸15g,山药20g,枸杞10g,菟丝子10g,杜仲10g,当归10g,炙甘草6g,肉桂5g,附片6g,鹿角胶10g。

加减:酌佐石菖蒲通窍。兼气血不足,酌加黄芪、党参、白术、黄精之类补益气血。病程久或舌兼暗滞,酌加郁金、丹参、三七、全蝎之类活血化瘀,搜风止鸣。

若耳鸣夜甚,并见腰膝酸软,性欲减退,齿摇发脱,五心烦热,畏冷肢凉,脉沉弱无力,多属阴阳两虚之证,治宜滋阴壮阳,补肾通窍,用肾气丸加减,酌加川牛膝、磁石、五味子、丹参之类。

8、气滞血瘀证

主证:耳鸣,持续不已,病程或长或短,或因外伤所致,全身无明显其他证候。舌质有瘀点或暗滞,脉或涩。

病机分析:气滞血瘀,经脉不畅,耳窍功能失利,或风邪相乘,与气相击,以致耳鸣;病因于血瘀阻络为主,故全身无明显证候可见;心主血脉,舌属内脏,为心之苗,故血瘀之证多见征于舌、脉有瘀点或暗滞。

治法:活血化瘀,搜风止鸣。

方剂: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加减。

药物组成: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0g,赤芍10g,川芎10g,地生黄15g。

加减:酌加石菖蒲、全蝎。若舌质偏淡者,酌加黄芪、白术以助益气活血;病程久者,酌加地龙、丹参、水蛭之类以助化瘀通络;耳部胀闷感者,酌加木香、檀香、青皮、枳实之类以助行气活血。

【针推按摩理疗】

一、体针

主穴:取耳门、听宫、听会、翳风。

配穴:外感风邪配风池、合谷;肝胆火盛配太冲、外关、中渚;痰火上壅配丰隆;脾胃虚弱配胃俞、足三里;肾虚配肾俞、太溪;肾阳亏虚配百会。

治法:针刺,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百会可用灸法。每日1次。

二、电针

取穴:同体针。

治法:针刺得气后,加用电针,实证一般用连续波,虚证可用疏密波。

三、水针

取穴:同体针。每次主、配穴各取1~2个。

治法:进针得气后,注入药物,每穴注入0.3~0.5mL。所用药物可选川芎嗪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黄芪注射液、维生素B1、维生素B12、弥可保注射液等,任选1种。亦可取主穴一个,注入2%利多卡因注射液(或加用维生素B1、维生素B12)每穴0.5mL。每日1次.

四、耳针

主穴::耳、内耳、神门、内分泌、屏间。

配穴:根据证候所属脏腑病机,分别取肾、心、肝、胆、脾、三焦、交感等。

治法:针刺,中等刺激,留针15分钟,每天1次;或穴位贴压,或穴位埋线。

五、头皮针

取穴:晕听区。

治法:毫针刺,间歇运针,留针20分钟,每日1次。

六、灸法

1、直接灸:

取穴:听宫、听会、完骨、天柱。

治法:直接灸,每穴6壮。

2、隔苇管器灸

材料:苇管一段,长5cm,直径0.8cm左右。先用冷水浸泡透。

方法:将苇管一端插入外耳道口并固定,在苇管鸭嘴形外端上点燃艾炷,用嘴轻轻吹向外耳道方向(泻法),或让艾炷自然燃尽(补法),使外耳道内有温热感为宜。每次5~9壮(黄豆大小)。每日1次。

七、按摩导引法

1、鸣天鼓法:两掌搓热,用两掌心分别贴住左右两耳,手指托住后脑部,食指压在中指上,使食指从中指上重重地滑落,以此弹击后颈发际处,可听到“咚咚”之声,如击天鼓,共击108次。每日1次。

2、穴位按摩:①取耳门、翳风、医聋(翳风穴上0.5寸凹陷处)、听宫、听会;每穴点、按、揉、摩(泻法)交替使用3分钟。②取中诸、天容、上关;每穴交替点、按、揉摩(平补平泻)使用3分钟。③取肾俞、足三里、下关穴;每穴(补法)点、按、揉、摩交替使用4分钟。以上方法每日早、中、晚各1次,15天为1 个疗程。

3、自行鼓膜按摩法:每日数次,每次1分钟以上。对各种耳鸣均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

4、自行咽鼓管吹张张法:每日数次。对各种耳鸣均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

八、引火归原法

1、以代温灸膏贴敷涌泉穴,每晚1次,次晨取去。可用于各证,虚证尤宜。

2、晚上睡前,以温水浸足15分钟。或再用代温灸贴涌泉穴。

九、微波治疗

用耳鼻喉微波综合治疗仪,将专用耳辐射器置入外耳道,固定,每次辐射时间20分钟,输出频率245MHz.输出功率5~20w,剂量参照患者的主观感觉,以耳温热感(有舒适的温度)为度,1次/日,10日为1疗程。

【名医经验】

一、干祖望(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全国名老中医):强调辨证论治

干氏提出对耳鸣分实证,如风热上扰、痰浊蒙窍、气滞清窍;半虚半实证,如清阳不升、肝阳上亢;虚证,如脾气下陷、荣虚血枯、气血双亏、耳聋预兆,共九亇证。其立法用方,风热上扰证,疏风清热法,银翘散之类;痰浊蒙窍证,化浊消痰法,平胃散会二陈汤,加藿香、佩兰加强化浊,加菖蒲、路路通以开窍;气滞清窍证,理气通窍法,升清流气饮;清阳不升证,化湿升清或益气升清,五苓散加升麻、柴胡,或补中益气汤;脾气下陷证,补土升阳法,参苓白术散加升麻、葛根;营虚血枯证,养营生血法,四物汤;气血双亏证,气血双补,八珍汤或十全大补汤;耳聋预兆证,补益法,补脾补肾、气血双补,因证取治。

二、蔡福养(河南中医学院耳鼻咽喉科教授):耳鸣证分虚实,辨证论治

蔡氏认为耳鸣可分为虚实两大类,实证者多因外感邪气,脏腑实火上扰耳窍所致;虚证者多为脏腑虚损而致。辨证治疗时,实证分风邪外袭,肝火上扰及痰火壅结三型。虚证分脾气虚弱,心血不足,肾精不足,肾元亏虚四型。分别提出代表方银翘散、龙荟丸、加味二陈汤、益气聪敏汤、归脾汤、益水平火汤、右归钦。

三、王士贞(广州中医药大学耳鼻咽喉科博士导师):擅长从肝论治耳鸣

王氏认为,在生理方面,肝胆与耳关系密切。肝胆经脉入耳,肝藏血,主疏泄,耳的功能有赖于肝血充沛与肝气调达。在病理方面,情志因素可导致耳鸣,耳鸣反过来又影响情志,从而使该病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故多数耳鸣责之于肝,从肝论治耳鸣,在源头上入手,打破该病形成的恶性循环。肝病耳鸣以兼证为主,或为主证,主要病机、治法有:

1、肝火上炎,耳窍失和:因气郁、食郁、痰郁,郁而化火,或素体阳盛,或为感受热邪,导致阳热亢于上,出现耳鸣,鸣如闻潮,或如风雷,此类响声音调较高,每于郁怒或情绪激动之后加重,兼有耳胀耳痛感,因肝火上犯,元神被扰,多伴有口苦、心烦、头痛、眩晕、夜寐不安、烦躁不宁等症状,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治宜疏肝解郁,泻火通窍。常以主方加杭菊、蔓荆子、栀子等,或合柴胡清肝饮加减;若患者出现舌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数等肝胆湿热证候,酌用土茯苓、黄芩、夏枯草、栀子、鱼腥草等。

2、肝郁气滞,瘀阻耳窍:气郁血滞,脉络之气血无以上荣清窍,则出现耳鸣。其病程或长或短,声调或高或低,鸣声或大或小,或随情志与身体状况的变化而变化,多伴情志不宁,夜眠欠佳甚至失眠,或可兼见口干口苦,胸胁胀痛、善太息,头痛或眩晕,舌暗红或有瘀点,脉弦细涩。治宜疏肝理气,化瘀通窍。可在主方上加郁金、合欢皮、远志等,或合柴胡疏肝散加减,加强解郁宁神的作用。

3、肝脾不和,清气不升:若肝郁犯脾,致清气不升,经脉空虚,则出现耳鸣,每天劳累后加重,耳鸣多为持续性,鸣响音调平和,病程较长,且声响长期未见明显变化,或兼口淡,纳少便溏,四肢困倦,恶心欲呕,少气懒言,胸胁胀痛,头痛或眩晕等症,结合舌脉,舌多淡或虚胖边有齿印、苔多薄白或白腻,脉弦脉滑或缓而无力。治疗宜疏肝健脾,行气通窍。可在主方上加用痛泻要方以调和肝脾,气虚甚者加用大剂量的黄芪、党参。

4、肝血不足,耳窍失养:若肝血不足,耳窍失养则导致耳鸣。耳鸣声低微,或响或止,每遇疲劳之后加重,可兼见面色少华,胁下隐痛,偏侧头痛,或巅顶痛,两目干涩,失眠多梦,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弱。治宜补肝养血,活血通窍。可在主方加用何首乌、鸡血藤、桑椹子、熟地黄、黄精等,以加强补肝养血之力。

5、阴虚阳亢,上扰清窍:多因病后精血衰少,思虑烦劳或恣情纵欲,耗伤肾精,髓海空虚,无根之火上浮,引起耳鸣。耳鸣如蝉,昼夜不息,安静时尤甚,听力逐渐下降,或见头昏眼花,腰膝酸软,虚烦失眠,夜尿频多。舌红苔少,脉弦细弱或细数。治以平肝熄风,育阴潜阳。宜在主方加益智仁、淮牛膝、桑寄生、山茱萸等。

此外,王氏认为,凡耳鸣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出现善太息、烦燥、口苦,胸胁胀痛等肝郁气滞的症状,均宜在主方基础上加柴胡、白芍、香附等疏肝解郁的药物。如出现夜寐不安、烦躁不宁等症状,则酌加夜交藤、合欢皮、何首乌或合甘麦大枣汤加减。如耳鸣治疗后,症状明显减轻,患者情况稳定,此时仍需养肝血以资巩固疗效,可在合用四物汤加减。

四、王永钦(香港浸会大学耳鼻咽喉科教授):擅长从心论治耳鸣

王氏认为,在生理上,耳与心有相似的生理特性,如心藏神,耳司听觉、位觉,均属于神的活动范畴,其功能的发挥亦是在心神的主持下而产生的。在病理方面,耳鸣是神不内守的表现,耳鸣发生多数与精神、情志失调或思虑劳神过度等因素有关,其病机往往是先伤心神,致心神失守,再病及耳神,使耳失静谧而发生耳鸣,故耳鸣发生与心神失守有关,是“神不内守”在耳窍的表现。如心神内守,则耳聪不鸣,心神失守,躁动不宁,则听神易难安宁而发为耳鸣。耳鸣治心主要方法有:

1、清心安神:用于七情失调或过激,气郁化火,心火上炎,扰乱听神所致之耳鸣。表现为耳鸣嘈杂,鸣声较大,心烦失眠,性情急躁,心烦时耳鸣尤甚,口苦,或口舌生疮,小便黄赤,舌尖红,苔黄,脉实有力等。此证之发,因由心火,治宜清心泻火,俾使火清心静神宁而鸣自息矣。清心熄鸣汤(经验方:栀子,黄连,竹叶,莲子心,生地黄,水牛角,合欢皮,甘草)或黄连泻心汤、朱砂安神丸(《内外伤辨惑论》:朱砂、甘草、黄连、当归、生地黄)加减。

2、养血安神:用于思虑用脑、劳神过度,耗伤心血,心血亏虚,不能上奉,则心神、听神失养所致耳鸣。其证多见鸣声细小,昼轻夜甚,日久不愈,面色不华,心悸,健忘,失眠多梦,舌淡,苔薄白,脉细弱等,治宜养血补心,安神熄鸣。四物汤合酸枣仁汤(《金匮要略》:酸枣仁、甘草、知母、茯苓、川芎)加减。

3、滋阴安神:用于素体阴虚七情失调,心血亏虚失治等日久耗及心阴,致使心阴亏虚,阴不制阳虚火扰心所致之耳鸣。表现为耳鸣声细而尖,入夜尤甚,虚烦失眠,手足心热,或午后潮热,口干,心悸不安,舌红少苔,脉沉细或细数等,治宜滋养心阴,降火安神,天王补心丹(《仁斋直指》:熟地黄、白茯苓、人参、远志、石菖蒲、玄参、柏子仁、桔梗、天冬、丹参、酸枣仁、麦冬、炙甘草、百部、五味子、茯神、当归、杜仲)加减。

4、交通心肾:用于肾阴亏虚,心火旺盛,阴阳不济,水火失调,心肾不交所致之耳鸣。常表现为耳鸣较甚,经久不愈,或有听力减退,长期失眠,口舌干燥,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多梦遗精,头晕头痛,小便短赤涩少,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育阴清心,交通心肾。黄连阿胶汤合交泰丸(《韩氏医通》:黄连、肉桂)加减。

5、清心疏肝:用于七情所伤,肝气郁结,气郁化火,肝火扰心,致使心肝郁热,上扰耳窍而发生耳鸣。证见心烦,急躁易怒,或抑郁寡欢,闷闷不乐,耳鸣遇心情烦躁或心情欠佳时加重,夜卧不安,胸胁闷胀,舌边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治宜清心疏肝,解郁安神,丹栀逍遥散加减。

6、补益心脾:用于思虑过度,耗伤心血,或劳倦过度,损伤脾气所致之心脾两虚者。证见耳鸣不止,鸣声细小,思虑劳倦则加重或蹲下站立时自觉头空耳虚,耳鸣加重,身倦乏力,心悸,健忘,失眠纳差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缓弱或细弱。治宜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归脾汤加减。

7、活血通脉:心主血脉,耳为宗脉之所聚,若七情失调,气郁血瘀,或耳鸣久治不愈,久病人络生瘀,或外伤伤脉,瘀阻气血,均可致心脉瘀阻,耳脉不畅而引发耳鸣。表现为耳鸣久治不愈,胸闷胁痛,时有心悸、头痛,或耳内刺痛,夜间易发,或外伤后耳鸣不止,耳聋失聪,舌质暗红,或有瘀点,或舌下青筋紫暗怒张,脉细或细涩。治宜活血化瘀,通脉熄鸣。通窍活血汤或血府逐瘀汤加减。

8、重镇安神:用于惊恐所伤,七情过激,致使神不守舍,心神不宁所致之惊悸不安,烦躁失眠耳鸣嘈杂,夜卧惊起,胸中烦热,舌红苔黄,脉弦或结代者。治宜镇心安神,琥珀安神丸(琥珀、生地黄、玄参、天冬、丹参、当归、龙骨、人参、茯苓、大枣、甘草、柏子仁、五味子、酸枣仁、远志、合欢、桔梗)加减,或朱砂安神丸合磁朱丸加减。惊悸不安者,加龙齿、酸枣仁以助镇心安神之力。

9、清心化痰:用于痰热或痰火扰心所致之耳鸣。证见心烦失眠,口苦,神情亢奋,或有咯痰黄稠,大便干燥,小便黄浊,舌红或舌尖红,苔黄腻,脉滑数等。治宜清心化痰,安神息鸣。黄连温胆汤,或牛黄清心丸加减。若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者,可先服礞石滚痰丸6~9g下其痰热,便通即止。尔后再以黄连温胆汤调治。痰火扰心,烦躁失眠明显,耳鸣夜甚者,可加服牛黄清心丸1丸,以助清心化痰,安神息鸣之力。

10、益气养心:用于久病体弱心气、心阳虚弱,耳失温煦所致之耳鸣。表现为耳鸣细小,久鸣不止,神倦乏力,神情不振,面色晄白或灰暗不华,怕冷,舌淡或淡暗,苔白,脉细弱。治宜益气养心,温阳通脉。方药用养心汤(《仁斋直指》:黄芪、茯苓、茯神、人参、当归、川芎、肉桂、远志、五味子、炙甘草、酸枣仁、柏子仁、半夏)加减。心阳虚弱者,可合用真武汤加减。

参考文献

1、林友平,戴桂林,易新林.耳鸣的中西医发病机制.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8年第l6卷第6期P532-535

2、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咽喉科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3、郑中立主编。耳鼻咽喉科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4、杨宝琦主编:耳鼻咽喉科学新进展。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5、陈娟,张劲.耳鸣的研究现状及展望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8,22(13):617

6、余力生,王洪田.耳鸣概[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4,12(6):368-370

7、童钟宋海燕施建蓉.耳鸣的神经生理机制[J].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7,31(6):341~343

8、王洪田.耳鸣的诊断治疗新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05,2l(2):114-116

9、吴敏曼,周家璇,尹文艳,等.耳鸣的治疗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18):2215

10、车翔.耳鸣的诊治现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5(2):医学93-96

11、程燕,赵荣祥,徐翔.针灸治疗耳鸣的临床研究进展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8,16(4):309~311

12、袁志太.针刺加隔苇管灸治疗耳鸣180例上海针灸杂志2009,28(2):03

13、李石良.寰枢椎不稳与耳鸣及其针刀治疗科学之友2007,(4):277~278

14、李泽华.穴位封闭治疗耳鸣100例[J].医学创新研究2006,3(10):82

15、陈群陈晓平任明中,等.微波治疗耳鸣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7):1016

16、阎逆修.点按揉摩法治疗耳鸣耳聋16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9):2124

17、王永钦.论耳鸣治心中医药通报2008年2月第7卷第1期20~23

18.王士贞,龚慧涵.从肝辨治耳鸣经验介绍.全国中医耳鼻咽喉科学术会议资料(杭州),2009

19、刘蓬.耳鸣诊疗新概念.全国中医耳鼻咽喉科学术会议资料(杭州),2009

20、朱祥成.耳鸣的中医对策.全国中医耳鼻咽喉科学术会议资料(杭州),2009

21、龚慧涵,郑身宏,王晓萍.风药在中医耳鸣治疗中的意义[J].江苏中医药2008,40(11):88~89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X

打开微信扫一扫

相关文章
  • 出现老年期抑郁症通常与本人的性格、生活方式、躯体或大脑的严重疾患等因素有关。1、本人的性格:患有老年期抑郁症的患者大多数 ...
    刘强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精神科
  • 抑郁症的发生主要与心理和社会因素、人格因素、神经内分泌失调、遗传因素、生物化学因素、躯体疾病、其他因素等有关。1、心理和 ...
    刘强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精神科
  • 抑郁症的治疗原则如下:治疗力求系统、充分,以求得稳定的疗效。治疗目标:首先是提高临床的显效率和治愈率,最大限度减少病残 ...
    刘强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精神科
  •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可由各种原因引起,以长期显著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且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严重者可出 ...
    刘强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精神科
  • 服用治疗抑郁症的药物,包括抗抑郁药物、情感稳定剂、抗精神病药物和安定类药物都有可能导致脱发。但抑郁症药物所致的脱发并不 ...
    聂小娟山东省立医院副主任医师皮肤科
  • 现代人的工作和生活压力都很大,患抑郁症的人可以说是越来越多,这里有位患者曾问我这样一个问题,患者的情况:患者女,年龄 ...
    刘强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精神科
李凡成教授
主任医师耳鼻咽喉科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X
温馨提示:
感谢您对李凡成专家的投票,若您是李凡成专家的患者,希望您分享就医经验,帮助其他患友选择就医;若您不是李凡成专家的患者,请忽略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好!咨询服务必须以患者身份登录才能使用。
X
请务必在就医后进行投票,以保证结果的公平、公正。
所患疾病:
治疗效果:
态   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