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汗症
标签:医学科普

多汗症是指皮肤出汗异常过多的现象,是机体的某些疾病或其他原因引起身体大量出汗。分全身性和局限性两种。属于中医“汗症”的范畴。

【病因病机】

一、中医 由脾胃湿热,蕴蒸肌肤,迫津外泄,或先天不足,阳气偏虚,腠理不固,津液外溢所致。

二、西医

正常人在剧烈运动、天气炎热及高温下工作,可以大量出汗,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多汗症则多是由于精神紧张、恐惧、焦虑所引起。主要由于神经损伤或感情冲动使神经冲动增加,乙酰胆碱分泌量增加而产生多汗,以及汗腺神经紧张性增加,对正常强度的神经性和非神经性刺激出汗反应增强所致。

1?精神性多汗症 由于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恐惧、焦虑、愤怒等精神因素引起。

2?疾病性多汗症 是机体患有某种疾病引起的多汗症,如甲亢,结核,疟疾,以及酒精、铅、砷的慢性中毒,都能促进全身汗液分泌。

3?神经性多汗症 是指神经系统有某些器质性病变,如脑外伤,周围神经炎,及某些交感神经疾病,引起全身性多汗。而中风,偏瘫等病变会引起一侧肢体局限性多汗。

4?癔病性多汗症 某些神经官能症患者常会出现身体一侧出汗过多。

5?味觉性多汗症 与饮食有关的多汗症,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即吃了某些辛辣刺激的食物或暴饮暴食后引起的多汗。

6?特发性的多汗症 指原因不明的局部或全身性的多汗。多汗症也可发生在一些遗传综合征,如Spanlang-Tappeiner 综合征,Riley-Day综合征,Schafer综合征等。

【临床表现】

多汗症可分为局限性多汗症和全身性多汗症。

1?局限性多汗症 常始于儿童或青春期,男女两性均可发生,部分有家族史,可以持续数年,25岁后有自然减轻的倾向。局限性的多汗症常对称发生于掌跖、前额、腋下、腹股沟、会阴部,掌跖最常见。汗液可呈滴状不停地滴流,患者手足皮肤青紫,湿冷,往往影响工作。发生于足部者,跖部角质层膨胀软化,趾缝浸渍,严重者可引起水疱、糜烂及角化过度,造成行走困难,且可因汗液分解,散发臭气。病程中易引起真菌感染如足癣,发生在腋部者易继发擦烂红斑、毛囊炎等。此外,交感神经任何部位的损伤均可引起局限性的多汗症,此种多汗症多为一侧或局限于某一小片部位。发生在遗传性综合征的多汗症常合并有其他的先天性异常。

2?全身性多汗症 主要由其他疾病引起的全身广泛性多汗,如感染性高热,由于神经系统的调节或口服退热剂,通过出汗进行散热。其他如中枢神经系统包括皮质及基底神经节、脊髓或周围神经的损害可以造成全身多汗。

【治疗】

一、中医治疗

多汗症有虚、实之分,虚证者多为阴虚内热或阳(表)虚,腠理不固;实证者多为肠胃湿热或肝胆湿热。治疗方法应以内治为主,配合外治。

(一)内治法

1?湿热蕴阻

主证:皮肤潮湿多汗,口淡乏味而粘,四肢沉重或有关节疼痛,或见有腹胀饱满,小便短少,大便不干,女子带下粘稠,苔腻,脉弦滑或沉缓。

治法:健脾除湿止汗。

方药:茯苓15g,白术、黄芩、萆?、厚朴、枳壳、泽泻、赤石脂各10g,茵陈20g,首乌藤30g,薏苡仁15g。

方解:茯苓、白术、萆?、泽泻、薏苡仁健脾利湿固表;厚朴、枳壳,宽胸利气;黄芩、茵陈清热利湿;赤石脂收敛止汗。

2?阳气不足

主证:证见畏寒肢冷,食少,自汗,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益气固表止汗。

方药:玉屏风散合参苓白术散加减。黄芪30g,党参、白术、茯苓、薏苡仁、当归、白芍、熟地、桂枝、防风、扁豆各10g,甘草6g。

方解:黄芪、党参、白术、茯苓、薏苡仁、扁豆益气健脾渗湿;白芍、桂枝调和营卫;当归、熟地补血活血;防风祛风固表,引药达表;甘草调和诸药。

(二)外治法

1?外洗 手足多汗症用明矾或枯矾各25g、五倍子30g,干葛25g,防风15g,荆芥20g,水煎至1500mL,浸泡30分钟,每天1次。

2?外涂 局部外涂5%明矾溶液,每天3次。

3?药袋外扑 全身性多汗症可用麻黄根20g,枯矾20g,龙骨20g,赤石脂15g,共研细末装在布袋内,每天1~2次外扑患处。

(三)其他疗法

1?脐疗 五倍子粉适量,温开水调成糊状敷于脐部,外盖纱布固定,每天上药1次。

2?针刺 上肢、头面部多汗取合谷、曲池、内关穴;躯干、下肢多汗取足三里、三阴交、肺俞、脾俞穴。

二、西医治疗

根据不同病因予以相应治疗,由于全身疾病引起者,应针对全身疾病进行治疗。因精神因素引起者应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避免精神紧张。注意个人卫生,勤换鞋袜内衣,保持清洁干燥及足部空气流通,避免潮湿,忌穿胶鞋或皮鞋。对足部多汗可于洗脚水中加入适量食盐、食醋或稀醋酸,洗后撒布扑粉,保持局部干燥。

1?内服药

(1) 镇静药 如溴剂、苯巴比妥、氯丙嗪、利血平、谷维素等对情绪性多汗症常有效。

(2) 抗胆碱能药物 如口服或皮下注射阿托品,每次0?2~0?5mg,每天1次;颠茄酊,每次0?3~1?0mg,口服,每天3次;东莨菪碱片,每次0?3~0?6mg,口服或皮下注射,每次0?3~0?5mg,每天2次。

2?外用药 治疗原则为抑制汗液分泌,干燥、收敛。局限性多汗症的治疗首先注意皮肤清洁,腋部可于清洁后扑粉以保持干燥。手足多汗可以5%的甲醛溶液外搽,每天2次。也可用1%甲醛溶液、0?5%的醋酸铝溶液、5%的明矾溶液或5%的鞣酸溶液浸泡或涂擦掌跖部。20%氯化铝无水酒精溶液睡时涂于手或足上,盖一层不透气的聚乙烯,手可戴手套固定4~8小时,次晨可以洗涤,连续两夜。以后可3~7日搽一次。在腋窝用6?25%氯化铝,搽后盖一层聚乙烯再固定,疗效较好。

3?其他疗法 包括物理疗法、手术疗法、直流电导入等方法对多汗症有一定疗效。

(1)物理疗法 对严重的掌跖多汗症可考虑用浅层X线照射,以抑制汗腺分泌。但汗腺存在于皮肤深层,对X线不敏感,若破坏过度,可引起皮肤过分干燥和萎缩,甚至引起放射性皮炎,所以除对严重的掌跖多汗症可考虑使用外,一般不用。

(2)手术疗法 腋部多汗症可在腋部汗腺最活跃部分做手术治疗。通过胸腔镜行第2、3肋交感神经切除,可有效治疗多汗症,但这种方法可造成无汗,故应慎用。

(3)直流电导入 有报道应用钙离子直流电导入治疗多汗症收到较好疗效,直流电水浴治疗手足多汗亦有作用。

【预后与转归】

局限性多汗症较泛发性多汗症预后好。

【预防与调理】

1?饮食应节制,忌食辛辣之物及饮醇酒。

2?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绪波动,注意劳逸结合。

3?足部多汗者,应及时清洗,勤换鞋袜,注意鞋袜的通风透气。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X

打开微信扫一扫

相关文章
  • 民间老人有个说法,夏天天气炎热,容易出汗,吃进去的中药都随汗漏掉了…… 正因为有这个说法,很多老人夏天都不吃中 ...
    陈秀杉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副主任医师中医肛肠科
  • 学养深厚的人大多长寿,如科学家、书法家、画家、医生、老师等,平均寿命比较高。尤其堪称大师的,首先是长寿之人,比如季羡 ...
    陈博浙江衢化医院主治医师中医科
  • 问:我甚少流汗。已经去皮肤科就诊,也确定了汗量较少,但是医生没有建议什么解决方法,只给配了些润肤露。 我的皮肤 ...
    陈博浙江衢化医院主治医师中医科
  • 【概述】 无汗,指当汗出而汗不出者.正如《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记载:"阳气有余为身热无汗,……阴阳有余则无汗而寒". ...
    洪杰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针灸科
  • 【概述】 潮热是指发热犹如潮汛一般准确,盛衰起伏有定时. 本症又称"日晡潮热","午后潮热".临床表现不同于一般的 ...
    洪杰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针灸科
  • 大学一年级学生小苏激动地对他姐姐说:“今天是我最高兴的日子。太神奇了,一觉醒来,十几年的困扰消失了,手不出汗,脚也不 ...
    胡寿祥茂名市中医院副主任医师心血管外科
赵连皓副教授
主任医师皮肤性病科
陕西省中医医院
赵连皓专家最新文章
X
温馨提示:
感谢您对赵连皓专家的投票,若您是赵连皓专家的患者,希望您分享就医经验,帮助其他患友选择就医;若您不是赵连皓专家的患者,请忽略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好!咨询服务必须以患者身份登录才能使用。
X
请务必在就医后进行投票,以保证结果的公平、公正。
所患疾病:
治疗效果:
态   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