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颅压综合症
标签:论文精选

低颅压综合症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侧卧位腰部蛛网膜下腔的脑脊液压力在0.59 kPa(60mmH2O)以下,以体位性头痛为特征的临床综合症。低颅压综合症一般是由于脑体积的减少、脑脊液的减少或脑内血液量的减少形成颅内总的体积减少而使颅压下降,并且造成一系列的临床表现,其独特的临床表现近来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有许多问题至今还未阐明。临床上此综合症并不太少见,常见于未能认识而误

病因(一)脑体积减少 失水或恶病质状态如脑实质水分的丧失、脑体积缩小、脑脊液生成减少、血液浓缩、血液渗透压增加、脑萎缩等。 (二)脑脊液减少 1. 脑脊液漏出:腰穿或脊膜术后,由于脑脊液从针孔漏出、局部脉络丛血管反射性痉挛和控制脊液产生的下丘脑中械的紊乱,颅脑外伤或颅脑术后手术或外伤导致脑循环量减少,或颅底骨折形成脑脊液外漏和局部脑脉丛血管的反射性痉挛脊膜膨出伴有脑脊液漏的患者。 2. 其他:有报道巴比妥类慢性中毒可出现低颅压综合症。 颅内低压常由以下三方面原因引起: (一)体积减小 失水或恶病质状态:此时颅内低压是由以下三种因素形成:①脑实质水分的丧失、脑体积缩小;②脑脊液生成减小;③血液浓缩、血液渗透压增加因而对脑脊液的吸收增加。 (二)脑脊液减少 1. 脑脊液漏出:腰穿后由于脑脊液从针孔连续漏出、局部脉络丛血管反射性痉挛和控制脑脊液产生的下丘脑中枢的紊乱,可以产生低颅压 2. 颅脑外伤或颅脑术后:由于手术或外伤导致脑循环量减少和局部脉络丛血管的反射性痉挛引起颅内低压,常伴有意识障碍。此外脑外伤可致脉络丛绒毛基质出血继后,在绒毛基质纤维化阶段则出现颅内低压,因此脑外伤后的低颅压综合症往往是脑外伤后期的主要症状之一。 3. 感染或感染变态反庆性慢性软脑膜炎和脑脉络膜室管膜炎:由于患者脑室脉络丛绒毛基质发生纤维化,脉络丛上层常萎缩在绒毛基质中,胶原纤维和嗜银纤维增生,胶原纤维和绑毛小动脉发生透明性变,因而绒毛小动脉管腔常狭窄或闭塞,绒毛血管之外有纤维被膜形成。由于上述病理改变使脑脊液的生成减少而造成颅内低压。 4. 中毒:有报道慢性巴比妥类中毒出现了低颅压综合症,其发病机理不明。 5. 原发性颅内低压:原发性低颅压的病因和发病机理不甚明确据文献报道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脉络丛脑脊液生成减少或吸收过度、神经根解剖异常、脉络丛血管痉挛、下丘脑功能紊乱等。 6. 休克状态:任何原因引起的休克状态都可减少脑血流量,从而造成脑脊液压力降低。 (三)脑血管床的体积减少 血液中二氧化碳分压降低时,脑血管床体积就减少,颅内压显著降低,患者常有精神迟钝。这是由于脑血循环比较快地受到抑制或供血不足所致。患者吸入二氧化碳后,血中二氧化碳分压增高则脑血管扩张,颅内压增加,病情显著改善。 诊断(一)体格检查对于低颅压综合症患者,应注意部分头痛与体位的关系;头痛与咳嗽增加腹压时的关系;卧位与直立时脉搏、血压、瞳孔大小两侧是否等大及对光反应;眼球活动;眼底有无眼底视乳头模糊或视乳头水肿出血和渗出;脑神经和脊神经的运动感觉和反射尤其应注意双侧外展神经;脑膜刺征及颈部肌肉压痛及时对病情作出正确的判断选择最为合适的辅助检查对于诊断和治疗都有极大的帮助。(二) 辅助检查除常规、血尿便、心电图、胸大片等检查外,对于有颅内压增高患者还应根据病史和体格检查有选择地选用辅助检查。 1. 腰穿:侧卧位腰穿脊液压力低于0.59kPa(60mmH2O)或无法测得,负压者无脑脊液流出,压腹仍无脑脊液流出,用空针抽吸才有少量脑脊液,坐位时脑脊液压力则低于3.432kPa,脑脊液蛋白含量可轻度增加,红细胞数略增多,是因为脑脊液低压状态导致脑膜高度水肿,随后红细胞轻度增多可能是脑脊液漏出部位存在一种炎症反应或对红细胞外渗的反应。 2. 头颅CT或MRI可显示脑室脑池变小,脑沟变窄及广泛性弥漫性脑膜增厚,并且能够排除小脑扁桃体疝阻塞导致腰穿时脑脊液压力降低等。 低颅压综合症 鉴别诊断一、低颅压综合症的诊断(一)临床表现 颅内低压起病可很急骤,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其临床特点是头痛剧烈,呈全头痛或枕颈额颞持续性胀痛或无固定位置痛,可向项肩放射。坐起站立及活动时头痛加剧,多在平卧或头低脚高位时头痛减轻或消失。常伴有恶心、呕吐、耳鸣、畏光、眩晕、步态不稳,少数有短暂的晕厥发作、精神障碍、抽搐、心悸、出汗,站立时头痛加剧可能与脑脊液压力降低本身以及站立时脑穹窿面的疼痛敏感结构移位有关。老年患者则表现为眩晕,并伴以头重或头昏感。偶有头痛其眩晕可能与基底动脉局限性供血不足有关,即可能为脉络丛血管痉挛而致脑脊液产生减少所致。体格检查部分有直立时脉搏徐缓、颈强直、颈部肌肉压痛克氏症阳性、双侧或一侧外展神经不全麻痹眼底视乳头模糊神经系统亦可无阳性体征。颅内低压颈部抵抗较真性脑膜刺激症出现的颈部抵抗轻。 (二)辅助检查 1. 腰穿:侧卧位腰穿脑脊液压力低于0.59kPa (60mmH2O)或无法测得,负压者无脑脊液流出,压腹仍无脑脊液流出,用空针抽吸才有少量脑脊液。坐位时脑脊液压力则低于3.432kPa,脑脊液蛋白含量可轻度增加。红细胞数略增多是因为脑脊液低压状态导致脑膜高度水肿,随后红细胞及血浆蛋白渗出到蛛网膜下腔;淋巴细胞轻度增多可能是脑脊液漏出部位存在一种炎症反应或对红细胞外渗的反应。 2. 头颅CT:可显示脑室脑池变小脑沟变窄。 3. 头颅MRI 增强:显示广泛性弥漫性脑膜增厚。 (三)诊断低颅压综合症可靠依据 1. 随体位变化的头痛:即坐立时头痛加剧平卧时减轻;头痛常局限于枕颈部常伴有恶心呕吐和眩晕等症状。 2. 直立时位心搏徐缓(每分钟较平时心率减慢10次以上)。 3. 在正常呼吸下侧卧位腰穿脑脊液压力低于0.59kPa(60mmH2O),腰穿后症状加重。 4. 临床上排除因小脑扁桃体疝阻塞、枕骨大孔或椎管阻塞导致腰穿时脑脊液压力减低。 5. 除颈抵抗外神经系统及眼底常无异常。 6. 有腰穿、脑外伤手术感染、中毒、失水、低血压脊膜膨出伴脑脊液漏等原因造成颅内低压,则诊为症状性颅内低压;无原因则为原发性颅内低压。二、鉴别诊断1. 高颅内压综合症:颅内压增高时可导致头痛、呕吐,多在活动站立后减轻,久卧后加重。常有眼底视神经乳头水肿、腰穿脑脊液压力高于正常。有时头颅X线或CT 可见颅内高压的特殊改变。 2. 蛛网膜下腔出血:由于低颅压综合症也可突然发病,表现出头痛、呕吐、颈强直及畏光等症状和体征,特别是在腰穿脑脊液压力为零时易误认为穿刺未成功因而反复穿刺造成出血而误诊。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更为突然,病前常有诱因,头痛与体位关系多不明显且常伴有意识障碍,有时伴有脑神经麻痹特别是动眼神经麻痹,眼底检查有时有玻璃体下出血、脑脊液压力高为均匀一致血性脑脊液放置使红细胞沉淀后脑脊液呈草黄色。 3. 癫痫小发作:应与颅内低压时的晕厥发作相鉴别,一般癫痫小发作发作频繁发生与终止均较快,脑电图常有特殊改变。 4. 前庭疾病:特别是在老年患者应与原发性颅内低压相鉴别,有时须借助腰穿测脑脊液压力才能判断。 低颅压综合症 预防和治疗(1)严格掌握脱水剂、利尿剂的应用指征,最好应用颅内压监护仪指导应用的时间和剂量,一旦有所好转应及时减用和停用。 (2)严格掌握腰穿指征。 (3)对于多发性损伤休克的患者应及时纠正低血压休克,及时恢复灌注压和脑血流量。 (4)长期脑脊液漏应及时行脑脊液漏修补术。本病一旦确诊,应使病人去枕平卧,对于较重的病人床尾抬高 10°~30°,适当增加液体入量,必要时行鞘内注射生理盐水和过滤空气,促进脑脊液的分泌,提高颅内压。本病的预后较好,确诊后及时治疗均能痊愈。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X

打开微信扫一扫

热点文章
  • 手指关节肿胀疼痛变粗是许多患者常遇到的问题,不仅会给生活带来不便,还会影响个人的工作与生活质量。那么,面对这样的情况, ...
    陈坚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主任医师骨关节科
  • 关节炎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多种方法。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的疼痛、肿胀、僵硬和功能受限为表现的关节 ...
    陈坚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主任医师骨关节科
  • 膝关节骨关节炎,是中老年群体中比较常见的慢性退行性疾病,临床目前尚无根治之法。但是,通过科学的治疗和合理的预防措施,可 ...
    陈坚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主任医师骨关节科
  • 盐酸氨基葡萄糖有轻微的抗炎作用,能抑制超氧化自由基和炎症介质产生,但单用不足以快速缓解关节的炎症反应。建议遵医嘱联合服 ...
    陈坚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主任医师骨关节科
  • 关节炎疼痛如何治疗,需根据患者的症状以及具体病因来针对性进行,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一、对症治疗主要是缓解疼痛和改善关 ...
    陈坚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主任医师骨关节科
  • 膝盖有支撑身体重量和活动的重要作用,老年人作为骨关节疾病的高发群体,当出现膝盖疼痛、肿痛等症状时,应适度减少活动量,避 ...
    陈坚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主任医师骨关节科
田培超副教授
副主任医师小儿内科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田培超专家最新文章
X
温馨提示:
感谢您对田培超专家的投票,若您是田培超专家的患者,希望您分享就医经验,帮助其他患友选择就医;若您不是田培超专家的患者,请忽略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好!咨询服务必须以患者身份登录才能使用。
X
请务必在就医后进行投票,以保证结果的公平、公正。
所患疾病:
治疗效果:
态   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