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寻医问药专家网 > 医院 >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小儿呼吸内科 > 科室介绍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小儿呼吸内科
93分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小儿呼吸内科介绍
小儿呼吸内科是国务院首批硕士学位授予点,30年来一直把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和变态反应疾病作为学科的研究方向。学科主攻方向为:哮喘发病机理及防治研究;病毒性肺炎与哮喘发病关系的研究;小儿呼吸道感染与免疫关系研究;小儿睡眠障碍和呼吸功能研究等。
  小儿呼吸内科创立伊始由国内著名儿科专家黄达枢教授领衔对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特点进行调查研究,率先在全国提出“流行性喘憋性肺炎”的概念,同时对发病机理进行初步探讨,成果被全国各大医院采纳,并被写入《实用儿科学》。之后陆续开展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体液免疫功能、心功能的研究、细胞因子作用研究等,并先后用初乳提取的sIgA和IVIG等进行治疗收到较好的疗效,成果获省科技进步奖。近年来对毛细支气管炎和哮喘的关系、哮喘的发病机理、小儿睡眠呼吸障碍和哮喘的关系、中药对哮喘的疗效和机制、哮喘的防治和管理进行系列研究,成果居全国领先水平。目前正在国家和省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就基因调控、信号转导、细胞凋亡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间歇低氧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病毒性肺炎的基因多态性等领域开展更深层次的研究。
  小儿呼吸内科20世纪70年代开展小儿啼哭肺功能研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下成功开发了小儿肺功能仪,成果获省科技进步奖。之后陆续引进脉冲震荡(IOS)、潮气流速容量环等新技术,开展了膈肌疲劳、机械通气患儿呼吸功能监测等课题,居国内先进水平。本专业致力于推动全省范围小儿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规范化治疗,致力于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肺泡灌洗术的应用和推广。专业对哮喘患儿的规范化治疗和管理、慢性咳嗽的程序化诊治以及小儿呼吸系统影像学在临床的应用已居全国先进水平。专业承担的《儿童呼吸系统和变态反应性疾病诊治进展》课程被列为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技术辐射面已遍及全国。
  小儿呼吸内科目前由呼吸病房、重症监护病房、呼吸门诊及治疗室、呼吸研究室组成,拥有高级职称技术人员10位,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4人、省高校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省151工程人才3人次,市551工程人才7人次,是浙江省和温州医学院医学重点学科,浙江省小儿呼吸系统疾病诊疗研究中心和温州市重点实验室(儿科呼吸)设在本学科,是全国小儿呼吸学组副组长单位,浙江省儿科哮喘协作组组长单位、全国小儿睡眠呼吸障碍协作组副组长单位、全国小儿纤维支气管镜协作组副组长单位。
  小儿呼吸内科标准化抗原特异免疫疗法,又称脱敏疗法。基本方法为利用检测到的对病人有过敏反应的过敏原,制成不同浓度的提取液,反复给病人皮下注射,剂量由小到大,浓度由低到高,逐渐诱导病人耐受该过敏原而不产生过敏反应。是唯一能改变变应性疾病自然过程的治疗方法;并且能阻止新的变应性现象发生;SIT的治疗保护作用可以在停止治疗后,持续三年以上;特别在儿童过敏性鼻炎的治疗可防止进一步哮喘的发生;SIT虽不能取代药物治疗,但作为整体治疗的方法之一,早期治疗效果更好。主要适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和昆虫毒素过敏者。
  小儿呼吸内科脱敏疗法的疗效,大约为75%左右,经减敏疗法治疗后,可以减轻再次接触过敏原后的过敏反应,在某些病例,可达到长期缓解的疗效。标准化抗原特异免疫疗法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过敏性疾病综合治疗方案之一。
  小儿呼吸内科使用标准化变应原疫苗脱敏疗法,由钟南山院士负责的三年临床试验2003年结束,现正在我国推广过程。小儿呼吸内科及哮喘免疫治疗中心2005年正式挂牌,在此以前我科已经有多年开展此工作的经验,是浙江省最早开展此治疗项目的,并有经过专门培训医生和护士从事此项工作,已取得丰富的治疗经验。
  小儿呼吸内科SIT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患者,应用标准化的变应原疫苗,坚持足够疗程并与抗炎对症药物联合应用。年轻病人(儿童)对免疫治疗的反应比成年人更好。提示在疾病早期,即尚未进入慢性不可逆性状态的恶化期之前,就要干预疾病的自然过程。考虑到有0.006%~0.100%患者在SIT期间发生全身不良反应(包括哮喘发作、荨麻疹、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不少学者主张当患者的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或最大呼气流<预计值的70%时,应暂时停止SIT治疗。
  小儿呼吸内科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术是儿科呼吸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安全、有效、不可缺少的有力武器。纤维支气管镜可达段、亚段支气管以下的小支气管,清楚地进行粘膜、管腔、管壁等形态学改变等。通过摄影和录相可将观察到的情况展示和记录供临床医生上网会诊,教学和科研应用。此外在诊断方面能开展防污染病原学检测技术、组织活检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活检;在治疗方面能开展取气管异物、支气管肺局部治疗术、咯血的治疗和通过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
  小儿呼吸内科适应症包括:小儿的气管、支气管软化症,气管、支气管肺的先天畸形;肺不张,X线发现肺叶或段持续不张,应行支气管镜检查和治疗,甚至需多次灌洗治疗;咳血或痰中带血。咳血原因很多,如肺结核,支气管结核,肺部炎性病变(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肺脓肿及肉芽肿等)以及肿瘤。可通过支气管镜做病原学及病理学检查;慢性刺激性咳嗽,反复呼吸道感染;局限性喘鸣,此症提示大气管局部狭窄,可能是支气管内的炎症,结核,肿瘤,异物,亦可能是支气管旁肿大淋巴结,胸骨后甲状腺肿大,纵隔肿物压迫气管造成。需予以鉴别;肺部团块状阴影,需定位活检鉴别诊断的;肺部弥漫性阴影,间质性肺疾患、特发性肺纤维化等,结节病,嗜酸细胞性肺炎,肺泡蛋白沉着症等等慢性肺疾病需鉴别诊断的;取异物,支气管镜取较大的异物不如硬支气管镜方便,但对确定异物位置,以及深部的异物的取出很有帮助;气管插管:对于有颈部疾患后仰困难,不能应用直接喉镜插管的病人。可应用支气管镜导引行气管插管;胸部外科手术前的诊断及辅助诊断;支气管镜的适应症正在逐步扩大,特别是支气管镜的治疗作用近年来进步很快,如通过支气管镜可进行手术切除等。
  小儿呼吸内科肺功能测定是临床检测与生理研究的重要手段,是临床肺部疾病四大诊断手段之一。肺功能对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考核治疗效果有较高价值。常规的肺通气功能检测需受检者主动配合而难以用于婴幼儿,即往婴幼儿检测采用“啼哭”或“胸腹挤压”技术,但因种种原因亦难以用于临床。随着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查和分析技术以及阻断技术的成熟,国外在临床及有关研究中多采用此法进行婴幼儿肺功能测定。我科自2003年始引进德国JEAGER公司生产的Master Screen Paed肺功能仪开展婴幼儿潮气肺功能检查和阻断法测定阻力,是我省最早开展此项技术的单位。同时我科于2005年始引进德国JEAGER公司生产的脉冲振荡和常规肺功能仪,使肺功能测定可以应用于儿童任何年龄阶段,并获得可靠数据。2009年购置意大利科时迈COSMED microQuark肺功能仪开展支气管激发试验。
  小儿呼吸内科门诊治疗室是呼吸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的主要服务项目有儿童免疫治疗、变应原皮试测定、哮喘患儿的管理和用药指导、呼吸道疾病的雾化治疗等。
  小儿呼吸内科变应原皮试测定是利用皮肤点刺试验诊断病人可能的过敏原,是诊断Ⅰ型过敏反应性疾病(如哮喘、过敏性鼻炎等)最常用的方法,简便而又具有高特异性,其优点有: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容易判断;对皮肤几乎无痛苦,适用于4岁以上各年龄段;特异性高,对皮肤刺激极微,很少出现假阳性;可同时进行多至数十种变应原的点刺测定;较少出现全身性反应。皮肤点刺试验的缺点有:需用高浓度的变应原,有时可出现假阴性。糖皮质激素和抗组胺药可能影响皮试结果,要视具体情况停药3-10天后才能检查。对于年幼儿或不配合作皮试者,可采血测定特异性IgE,该项检查不受药物影响,但费用相对较大。
  小儿呼吸内科哮喘患儿的管理和教育对哮喘控制非常重要,呼吸治疗室为哮喘患儿提供以下服务:1)哮喘的科普教育,内容包括哮喘的概念、诱发因素、临床表现、常用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护理要点及预防哮喘复发的措施等;2)建立资料档案;3)指导病人用药和监测病情主要是指导各种吸入装置和峰流速仪的用法;4)组织哮喘患儿和家长参加哮喘之家活动;5)协助哮喘患儿建立自我管理的方案,以便保证长期治疗和应急的处理。此外,呼吸治疗室还为各种急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毛细支气管炎、肺炎、喉炎等患儿提供局部雾化治疗。
  小儿呼吸内科为了明确呼吸暂停及缺氧的严重程度并且指导进一步治疗,儿童应到医院呼吸科或耳鼻喉科体检,鼻咽部核磁共振、鼻咽部内窥镜及多道睡眠呼吸监测(PSG)等检查。PSG检查是目前诊断“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金标准”。一般要求患儿在监测室进行7小时的睡眠监测,通过在身体不同部位连接电极,同步记录脑电波、鼾声、胸腹呼吸、血氧饱和度等十余项指标,最后通过计算机对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结论。大多通过手术矫正。

更新修改医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