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寻医问药专家网 > 医院 >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中医肾病科 > 科室介绍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中医肾病科
50分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肾病科介绍
中医肾病科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肾病学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肾脏病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肾脏组织生物学实验室;中医内科学天津市“重中之重”重点学科。
  中医肾病科创建于上世纪50年代,自1955年开始,经过津门名医柴彭年以及黄文政、曹式丽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科研团队的系列研究,创立了“疏利少阳、标本兼治”的治疗大法,逐步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和合理的研究梯队,历经“奠基—夯实—发展—壮大”的发展历程。在学科带头人杨洪涛教授的带领下,现已成为全国知名的中医肾脏病研究中心之一。
  中医肾病科是中医内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突出中医“肾”的特点,在系统整理古代医家治疗肾病的经验和理论的基础上,提炼出新的学术观点和思想,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从三焦辨识肾病的理论及疏利少阳法则的确立;常见肾脏疾病中医临床诊治规程及疗效评价方法学研究;中医药提高终末期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技术;慢性肾脏病的一体化管理及中药单元疗法的建立。
  中医肾病科在建设发展中着力解决中医肾病学科基础理论构架和临床诊疗方法等重要问题。充分利用现有的临床优势,尝试建立局部区域内切实可行的患者分级、分层管理体系,针对其多系统合并症,积极开展跨学科研究。从遏制肾功能进行性恶化的关键因素入手,使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诊治真正处于有效的监控之下,凸显中医药防控慢性肾脏病进展的特色。
  中医肾病科在系统整理古代医籍中肾病的治疗经验基础上,提炼出从三焦辨识肾病的理论;总结出“疏利少阳”的治法;临床疗效显著。开发了肾康宁等系列方药;建立了“慢性肾脏病单元”综合防治方案;建立中医药的疗效的评价体系;改善终末期肾病患者生存质量。本学科中医特色突出,注重发挥中医药治疗的优势,重视人才培养,并且学科建制健全,设有专病门诊、专科病房、慢性肾病一体化防治中心、名医研究室、三级实验室。相应的基础研究,获得多项国家级科研资助;成果多项奖励;每年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5年共承担国家级课题5项,省部级6项,总经费近300万元以支撑研究方向。

更新修改医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