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好肛肠病的预防保健
标签:医学科普

肛肠病的预防保健

中医认为自然界万物与人之间及人体各脏腑、组织、功能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双方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这样人体才不会生病,即如《内经》所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因此,肛肠疾患的预防保健也同样强调天人合一的重要性,既要重视强身健体、怡心养性,又要重视对膳食纤维的合理摄取以及维持结肠内微生态环境的动态平衡。

第一节 预防保健措施

一、一般措施

(一)积极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肛肠疾病的发生与人体的脏腑气血盛衰密切相关,积极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是根本措施。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锻炼身体可根据各人的具体情况参加一些体育活动,如做操、打拳、散步、打球、游泳、爬山等,有条件者可借用体育器材锻炼。

(二)避免情志刺激,保持精神愉快 人处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许多外来事件均可引起情志变化而发病,所以善于养生者十分重视心理修养和情志调节。要使肛肠功能处于正常状态也应注意避免或淡化情志刺激,戒怒少思,心胸开阔,顺其自然,加强心理承受能力,使精神处于最佳状态,防病于未然。

(三)饮食调理 我国伟大的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记载:“饮食不节,醉饱无时,恣食肥腻,胡椒辛辣……乃生五痔。”所以平时饮食要有规律,多吃蔬菜,多吃水果,多喝水,不可偏食或暴饮暴食。便秘腹泻时也要注重饮食疗法的调理。还应特别注意的是吃饭时要细嚼慢咽,少说话,防止异物吞入,临床上可遇到咽下鱼刺等异物嵌刺在肛门直肠部引起感染的病例。总之,要预防肛肠病首先应注意饮食调摄。

(四)注意劳逸结合和起居调摄 劳倦负重可诱发痔疮、肛周脓肿等肛肠疾患,所以预防肛门疾病要适当休息,注意劳逸结合。经常站立劳动者,适当坐卧休息;久坐久蹲者,要注意增加站立、行走等活动。另外,房事不可过度,患病治疗期间要杜绝房事。

(五)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首先大便要有规律,粪便软易排出;其次,当排便感明显时立即赴厕,不要人为地抑制便意感;再者排便时不要看书报、吸烟等,精力要集中。早晨起床后因身体直立可引起结肠运动,早饭后由于食物的刺激可加速胃肠蠕动,亦可产生便意,所以晨起和早餐后的排便较符合人体生理要求。

二、体育疗法

针对肛肠功能有益的的体育疗法有多种,患者可依据不同情况进行选择。

(一)松身提肛法 仰卧,两腿交叉,全身各部尽量松弛,不要紧张用力。接着臀部和大腿用力夹紧,同时肛门如忍大便状,缓缓用力上提,两腰眼亦做成向下与床相接触状弯腰,这样全身放松与提肛交替进行。根据健康状况可做10~30次,然后可配合呼吸运动,提肛时吸气,全身放松时呼气。本法适宜于内痔、脱肛、肛门括约肌收缩无力的患者。

(二)骨盆高举法 仰卧,屈膝,使脚跟靠近臀部,两手放在头下,以脚掌和肩部做支点,使骨盆举起,同时收提肛门,放松时骨盆下放,熟练后亦可配合呼吸,提肛时吸气,放松时呼气。本法适宜于内脏下垂患者。

(三)叉腿站坐法 两腿交叉坐于床边或椅上,全身放松,两腿保持交叉站立,同时收臀、夹腿、提肛,坐下还原时全身放松,可连续做20~30次。此法有利于肛门括约肌的收缩功能。

(四)站式交腿法 站式两腿交叉,收臀、夹腿、提肛,两腿仍保持交叉,全身尽可能放松,如此反复,一般20~50次。本法适宜于锻炼肛门括约肌的收缩功能。

(五)收臀击腹法 站式两腿交叉,收臀、夹腿、提肛,同时吸气,待气吸满后,两拳轻握轻击小腹部,同时呼气,如此击腹20~40次。注意击腹的力量一定由轻开始,慢慢加重,切不可在开始几天时间用力扣击。扣击时如果腹部感到不适,说明用力过大,要减轻些,孕妇禁用此法。此法适宜于便秘患者。

(六)握拳鞠躬法 两腿并拢,两拳轻握,自胸前两侧上提至乳部,同时抬头挺胸吸气,气吸满后,上体成鞠躬状前俯,同时两拳变紧握,沿两腋旁向身体后下方伸出,并随势作深呼吸,如此连续做6次。此法适宜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

(七)举臂呼吸法 两腿并拢,两臂自左右侧上举至头上方,同时两脚提起做深长呼吸,两臂在体前自然落下,脚跟亦随之下落踏实,并做深长呼吸,此势可连续做6次。此法适宜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

三、肛门功能锻炼的方法

肛门功能锻炼是维护肛门直肠良好功能的有效方法。

(一)缩肛运动锻炼 缩肛运动锻炼对痔出血和脱垂有减轻症状、防止发作的作用。方法是患者自行收缩肛门5秒钟,再舒张5秒钟,收缩肛门时深吸气、舒张肛门时深呼气,如此连续进行5分钟,每日3~5次。

(二)提肛运动锻炼 提肛运动锻炼可以增强肛门括约肌紧张力。方法是让病人连续而有节奏地做下蹲—站立—下蹲动作,下蹲时呼气,肛门放松;站立时吸气,肛门收缩。每次1~2分钟,每日2~3次。

四、气功与导引

(一)内养功 气功是将意念与肢体动作相配合而达到修身养性的传统健身方法。内养功重在调理脾胃大肠的功能,其方法是:取右侧卧位,略前俯,右臂屈曲在身旁,手放在离头6cm处的枕头上,掌心朝上。左臂自然舒展,手放在髋上,掌心朝下。两腿自然屈曲,两眼轻轻闭合,口唇合拢,上下牙齿轻轻接触,舌自然放平。要求全身放松,姿势自然。然后闭口行腹式呼吸,先缓慢而细深地吸气,接着呼气,然后停顿暂不呼吸,但不使劲闭气,将意念守在小腹的丹田,同时将舌头轻轻抬起并默默念字,然后将舌落下,又开始第二次吸气。整个过程即:吸气—呼气—停顿(抬舌、默念)—落舌—吸气,如此往复循环进行,停顿时间为3~7秒。每次20~30分钟,每日1~2次。

(二)导引法 导引法是古代沿袭的一种健身方法,以肢体运动、呼吸运动和自我按摩相结合为特点。其做法是:左足踏地,右下肢屈膝,两手抱住右膝关节下方犊鼻至足三里部位,然后两手及双上肢用力使右腿膝部尽量向身躯牵拉,稍停片刻后进行调换,右足踏地,左下肢屈膝,连续操作28次。此法如能坚持每日作1~2遍,可预防痔疮的发生,亦可疗虚损劳伤之病。

五、保健操

简便易行的医疗保健操坚持锻炼有防病健体的作用。做操时注意排除杂念,注意力集中,保持呼吸均匀,动作均匀有节律。

(一)早晚操 清晨起床和晚上睡觉之前,仰卧,双腿伸直,双手交叉放置于脐上,然后均匀用力收缩肛门30次,每次收缩2秒钟。

(二)便后操 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肛门,以右手食指向上轻揉肛门60次,然后收腹做深吸气,同时用力收缩肛门30次。若患者有脱肛、肛门松弛或因肛门瘢痕等原因引起不完全失禁时,可在作操后再以食指压长强穴(肛门至尾骨尖的中点),由弱到强顺时针按摩60次,然后以中指及食指沿肛门至会阴部位顺时针按摩60次。

(三)排便操 肠胃功能减弱,排便不畅时,坚持做排便操可有利排便。

第一节①两臂前伸,掌心向下。②两臂侧伸左右分开,掌心向上。③拇指与食指尽力分开,反复做20次。

第二节①两臂侧上举,掌心向上。②手掌至头顶时反掌向下。③两臂微屈,掌心向下,由前额、胸、腹慢慢下放,感觉有排便之感,反复做20次。

第三节①两手握拳,由侧上腹向下扣按腹壁20次,②手揉两肋部,拇指在前腹壁,四指在侧腹及背部撑压20次。③两拳顶住两侧腹下部,拳随腹部呼吸上下按压。如未排便可少休息1~2分钟后,再重复做一遍,④当欲排便时两拳

要稍用力顶住下腹部则更利于排便。

第二节 膳食纤维的合理摄取

食物纤维是指植物性食物中含有的一些不能为人体消化酶所分解的物质。它们虽不能被人体吸收,但却是维持人体健康所必需的物质,营养学上统称为膳食纤维。国际营养学界已将食物中膳食纤维的含量作为衡量食品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志,并把它看作继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水之后的第七营养素。

一、膳食纤维的种类

按溶解度分类可将膳食纤维分为水溶性膳食纤维和非水溶性膳食纤维。水溶性膳食纤维主要是树胶、果胶、种子胶、琼脂等,它主要是植物细胞的储存物质和分泌物、微生物多糖和合成多糖。非水溶性膳食纤维主要指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它们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存在于谷类和豆类种子的外皮及植物的茎叶中,具有吸收水分的特性。

膳食纤维以多种形式广泛存在于粗粮、豆类、蔬菜、水果、海藻、食用菌等天然植物中。不同食物来源的膳食纤维其组成部分及其比例有较大差异,蔬菜及食用菌中纤维素含量较高,如油菜、菠菜、马铃薯、萝卜、番茄、黄瓜、香菇、木耳等,谷物中半纤维素含量较高,如高粱、小米、荞麦、青稞、玉米、大米、小麦等,而水果中则富含果胶,如苹果、梨、杏、山楂、杨梅、枣、香蕉等,豆类中富含膳食纤维的有大豆、赤豆、绿豆、蚕豆、青豆等。

二、膳食纤维的功能

膳食纤维具有多种理化特性和生理功能,在维护机体健康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完善胃肠功能 水溶性膳食纤维如果胶、树胶等,经结肠细菌酵解后,可产生短链脂肪酸,提供结肠粘膜所需能量的70%,并可调节神经系统功能,平衡激素水平,刺激消化酶分泌等。此外,它还可直接扩张血管,促进结肠血液循环,这些综合性作用的结果,可维持胃肠道的正常结构与功能。如果饮食中缺乏膳食纤维,则可引起胃肠道结构损害和功能障碍,导致溃疡性结肠炎等结肠疾患的发病危险性显著增加。

(二)平衡肠道菌群 肠道正常菌群彼此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可溶性膳食纤维可为肠内菌群提供理想的繁殖场所,使肠内细菌在数量上得以增加;但当肠内细菌繁殖过度时,膳食纤维则能通过促进肠蠕动而加速其排出,由此维持了肠内菌群的动态平衡。此外,膳食纤维也参与维持肠粘膜的完整性,可防止肠内细菌透过肠壁向肠外移动而致病,从而有效保护人体。

(三)防治便秘 便秘的原因十分复杂,但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因生活习惯不良造成的,饮食中缺乏膳食纤维即为重要原因之一。食物中的膳食纤维在肠道内吸收水分后充分膨胀,增加了粪便的体积并使其变软,同时促进肠壁的有效蠕动,使肠内容物迅速通过肠道而排出体外,客观上起到了通便的作用。

(四)清“毒”排“废” 膳食纤维在发挥防治便秘作用的同时,可协助人体清除肠道内毒性物质。肠道内细菌产生的各种酶,可分解食物残渣,产生一些有毒物质,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如蛋白质经细菌分解后,产生有臭味的吲哚、胺类、氨、硫化氢等,在正常情况下被人少量吸收入血后,可在肝内转化、解毒,对健康并无影响。但是,如果长期便秘,则可使大量毒性物质在人体内积聚,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出现一定的症状,如口苦、口臭、恶心、腹痛、腹胀等。膳食纤维可将各种毒素吸附、稀释、包裹,并促使其迅速排出体外。

(五)防治大肠癌 人体肠道内经常会有一些致癌物质,有些是内源性的,如大肠内细菌产生的亚硝酸、胆汁酸代谢中产物石胆酸等;有些是外源性的,随饮食进入人体,如烤炙或油炸食品产生的杂环类化合物等。如果致癌物质长期积聚于肠道,就会大大增加致癌的机率。非水溶性膳食纤维可吸收水分,稀释致癌物质,并使肠道中的粪便膨胀变软,促进肠道蠕动,加速排便,由此减少了致癌物质与肠壁接触的机会,能有效预防大肠癌的发生。

三、膳食纤维日摄入量

膳食纤维一方面有益于人体健康,另一方面,若摄入过多,则将影响人体对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吸收,因此,营养学家对其日摄入量有所规定。各国的营养学家对膳食纤维的日摄入量有不同的建议,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建议每人每天应摄入20~35g;英国营养学家建议每人每天的摄入量为25~30g;中国营养学会2000年最新颁布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为每人每天30.2g。这些推荐量的下限是有利于保持膳食纤维对人体肠道功能起到其应有作用的量,而上限是为限制纤维摄入过多而对人体产生有害作用。对2~18岁的儿童和青少年来说,由于生长发育的需要,对膳食纤维的需要量相对少些,其适宜摄入量为年龄数加上5g,营养学家认为这样有利于他们保持大便通畅,有助于预防高脂血症、心脑血管疾病等的发生。

第三节 结肠内微生态环境动态平衡

一、肠腔内的细菌

肠道是人体内最大的细菌和毒素库。大肠中有400多种细菌,正常菌群有几百万亿个,总重量约有1公斤多。胎儿的胃肠道是无菌的,当新生儿出生后细菌自口腔向下往肠道移居,并在肠道中迅速繁殖,厌氧乳酸杆菌和肠球菌在24小时左右开始出现。出生数周后肠道正常菌群建立,并与成人相似,细菌浓度可达1011~1012个/ml。细菌的来源主要是由口腔摄入,污染源来自母亲。另外,由于喂养方式的不同,可以造成肠道细菌种类的不同。如为母乳喂养,肠道中细菌主要为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占所有细菌的90%;如为人工喂养,则肠道中的细菌以嗜酸性杆菌、非特异性厌氧菌和肠球菌为主。一旦人体内环境发育成熟、稳定,细菌的数量和种类即稳定下来,并根据各人差异,肠道内正常菌群的稳定状态可保持终生。

特定的细菌常常生活在胃肠道的特定部位,这与细菌生长需要复杂的微生态环境有关。细菌的数量、种类与肠腔中粪便的性质及粪便在肠腔中运输时间密切相关。胃和小肠中常见菌是乳酸杆菌和厌氧链球菌,而大肠中常见菌是类杆菌、大肠杆菌。细菌生活在特定的肠腔内,它不仅存在于肠腔的大便中,而且覆盖于肠粘膜的表面。结肠粘膜表面布满了细菌,随着粘膜细胞的更新,覆盖于粘膜表面的细菌随同肠粘膜一同脱落,进入肠腔;每克肠粘膜所含细菌数与每克大便中所含细菌数量相同。因此,肠粘膜和肠粘液是重要污染源,这就要求手术中注意肠腔的消毒。

二、结肠中细菌的作用

结肠中的细菌包括需氧菌和厌氧菌,厌氧菌量超过需氧菌100~10000倍,占整个细菌总数的90%。这些细菌在结肠内分三层构成了“菌群屏障”:近肠壁一层为固有层,由大量的厌氧菌构成,主要是双歧杆菌,这一层最为致密,成为营养大肠和抵抗损害的屏障,又称保护层;其外一层是间层,多数由厌氧菌如类杆菌和真杆菌构成,另外还有少量的大肠杆菌;最外一层称为外层,主要是大肠杆菌等需氧菌构成。

结肠内的微生态之间是相互作用的:①兼性厌氧菌可利用氧,从而有利于专性厌氧菌的生长;②许多细菌能产生细菌素来抑制异种菌;③厌氧菌可产生短链脂肪酸,抑制其他细菌的生长;④正常菌群吸附在肠道粘膜上,使外来细菌无吸附之处而被排出。

大肠内的细菌来自食物和空气。人类的大肠并没有重要的消化功能,大肠的主要机能在于吸收水分以及为消化后的残余物质提供暂时贮存场地。在大肠中起消化作用的,不是大肠的分泌物,而是在大肠中生存的细菌。空气和食物中的细菌,经口腔进入消化道,由于结肠运动缓慢,温度和pH值适合等,使细菌得以在这里大量繁殖。细菌中含有酶,能使纤维素和糖类分解或发酵,产生乳酸、醋酸、二氧化碳和甲烷等;还可以使脂肪分解成脂肪酸、甘油和胆碱等;有些细菌能使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肽、氨、硫化氢、组织胺和吲哚等,使粪便有臭味。结肠中的细菌,还能合成微量的维生素,主要是维生素B族复合物和维生素K,长期或不适当的使用抗生素,就会造成维生素的合成和吸收不良,引起维生素缺乏。

大肠内的菌群组成在正常情况下是稳定的。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调节结肠固有菌群的重要因素,因此任何抗生素都可导致结肠菌群的改变,其改变取决于药物的抗菌谱及其在肠腔内的浓度。另外,偏食、暴饮暴食、过度劳累、气候、年龄增长、疾病均可导致结肠菌群的改变。

三、微生态调节剂及意义

结肠内微生态环境的改变可产生肠内或肠外的不同疾病,随着微生态学的发展,人们更加重视维护结肠内微生态环境的动态平衡,而微生态调节剂的产生对维持结肠内微生态环境的动态平衡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微生态调节剂是在微生态学原理指导下调节微生态失衡,保持微生态平衡,提高宿主(人)的健康水平,促进健康状态的益生菌及其代谢产物和生长促进物质的制品,它包括:益生菌、益生元、合生素三部分。

(一)益生菌 益生菌是含有生理性活菌或死菌(包括其组成成分和代谢产物),经口服或其他途径摄入,旨在改善粘膜表面的微生物群或酶的平衡,或刺激机体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机制,提高机体定植能力或免疫力的微生物制剂。益生菌的功能作用主要包括:①减少肠道致癌物和癌症诱变物质的产生;②抗肿瘤作用;③降低胆固醇;④缓解便秘;⑤刺激机体的免疫活性;⑥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活力;⑦促进肠蠕动;⑧防治肠道感染性疾病等。

(二)益生元 益生元是一种不被宿主消化的食物成分或制剂,它能选择性地刺激一种或几种结肠内常驻菌的活性或生长繁殖,起到增进宿主健康的作用。它的生理功能包括:①选择性促进有益菌生长;②通过双歧杆菌发酵益生元产生大量短链脂肪酸;③预防龋齿;④降低血氨;⑤防止腹泻与便秘;⑥降低血清胆固醇;⑦营养吸收的促进作用和产生营养素;⑧改善血糖作用。益生元较益生菌更具优越性,不存在活菌被胃肠道灭活技术难关,稳定性强,有效期长。

益生元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双歧因子。所谓双歧因子是指一类能促进人体肠道有益菌—双歧杆菌增殖的物质,主要指功能性低聚糖,如异麦芽低聚糖、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低聚木糖等。功能性低聚糖不能被人体的消化酶所消化,但可被肠道有益菌如双歧杆菌等利用,促进有益菌双歧杆菌的增殖,双歧杆菌增殖有以下功能:①通过菌群优势和产生抗菌类物质抑制有害菌的生长;②产生乳酸、醋酸等短链脂肪酸,使肠道pH值降低,既抑制了有害菌的生长,又刺激肠道蠕动,缩短粪便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防止便秘的发生,大大减少了其中有害成分被肠道吸收的机会,改善了大肠对钙、镁等矿物质元素的吸收;③在抑制有害菌的同时也减少了其有毒代谢产物的产生,如氨、吲哚、对位甲酚等。由于双歧杆菌对氧、热、酸等的敏感性,以及外源性双歧杆菌和内源性双歧杆菌的性质和功能存在本质差别,加之经胃酸和胆汁的破坏,服用的双歧杆菌到达肠道存活者也会大大减少。服用低聚糖类制剂,会使肠道内原有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增殖,这对恢复其在肠道的优势地位,具有良好效果。

除了用蔗糖、乳糖、淀粉等利用化学或酶法生产低聚糖以外,在某些蔬菜、水果中含有天然的低聚糖,如大豆及一些豆类含水苏糖,甜菜含种子棉,魔芋含低聚甘露糖等。合理地多食用这些食物,有益于增加肠内双歧杆菌的数量,抑制有害细菌的繁殖,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

(三)合生素 合生素是指益生菌和益生元同时并用的制剂,例如,将双歧杆菌和低聚果糖结合在一起使用,将乳酸杆菌和乳糖醇结合在一起使用等。这类制品优点显著,既可发挥益生菌的生理性细菌的活性,又可使选择性地增加这种菌数量的益生元作用更显著持久。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X

打开微信扫一扫

相关文章
  • 粪嵌塞是指干燥的粪块堵塞直肠不能排出,引起严重的便秘症状和会阴部疼痛。粪嵌塞要及时处理,如持续时间过长,会出现直肠、肛 ...
    姜金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副主任医师肛肠科
  • 老年人便秘,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体内缺水。老年人口渴感觉功能下降,在体内缺水时也不感到口渴,这使得老年人肠道中 ...
    王雪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消化内科
  • 针灸对症治疗方法主穴:长强、百会、足三里、八露.配穴:热毒炽盛加合谷、曲池;寒邪伤中灸关元、神阙;气虚下陷灸气海、百会; ...
    宋观礼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副主任医师中医科
  • 秋来了,也带来了早晚的寒意,我们一起来谈谈秋天的衣食住行,让我们健康地度过秋季。 ...
    范岗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胸外科
  • 老年人肠胃功能逐渐减弱,容易便秘,在 60 岁以上的老人中约占 20~58%。一般每周大便少于 2 次, 大便量少干硬、排便困难 ...
    孙全新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放疗科
  • 大家好!我是许医生,目前在祁门县人民医院和红十字医院皮肤科专家门诊坐诊。 昨天我给大家介绍黄褐斑的中成药治疗选 ...
    许柳田黄山市祁门县红十字医院主任医师皮肤科
主治医师中医肛肠科
太原市中心医院
X
温馨提示:
感谢您对张建华专家的投票,若您是张建华专家的患者,希望您分享就医经验,帮助其他患友选择就医;若您不是张建华专家的患者,请忽略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好!咨询服务必须以患者身份登录才能使用。
X
请务必在就医后进行投票,以保证结果的公平、公正。
所患疾病:
治疗效果:
态   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