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药物蜜月期”过后可进行脑起搏器手术
标签:帕金森
今年53岁的郑先生,患帕金森病已经近10年,肢体颤抖、身体僵硬、行动迟缓、情绪抑郁,带给他的是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折磨。

郑先生说,08年他的小拇指关节变得僵硬,初期以为只是工作劳累的缘故,并未在意,后来症状由左侧肢体颤抖发展到双侧,最终于2009年被确诊为“帕金森病”,在医生指导下开始服用美多芭、安坦等药物。服药初期症状控制较好,2014年后病程发展加快,药物有效时间大幅缩短,出现比较严重的异动症和开关现象。

今年8月,郑先生前往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经过详细的术前检查与评估后进行了脑起搏器手术,起搏器开机后,郑先生原本震颤僵硬的肢体变得灵活,“我现在感觉很好,身体一下子自由了,动作麻利了,也不像之前那么抖了,感觉重新活过来了……”郑先生激动的说。

“脑起搏器手术效果好不好,需要明确的帕金森病诊断、正确的靶点选择、精确的电极置放、合适的程控参数组合、合理的帕金森病药物联合治疗以及恰当的脑起搏器手术时机这些因素来共同作用。”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王学廉教授说。

王学廉教授告诉记者,帕金森病按症状进展可以分为五期:

一期:仅单侧病变,单侧手抖、脚抖或有僵硬感,走路不如平时利索,拿东西不稳;

二期:双侧轻度病变,由单侧病变发展到双侧,双手抖,甚至全身抖,僵直加重,扣纽扣、拿筷子等日常活动变得困难,平衡感差;

三期:双侧病变伴早期平衡障碍。抬腿困难,走路小碎步、易跌倒。吃饭端不稳碗,夜翻身、洗澡等日常活动需要家人帮助;

四期:严重病变,常不自觉地流口水,吞咽困难,进食缓慢。言语不清,表情呆板,脸上无表情,运动艰难,日常生活离不开家人的护理;

五期:患者局限于床上或轮椅中,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部分患者只有长期卧床,卧床后不能自行翻身,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王学廉教授解释说,帕金森病是一个慢性进行性疾病,手术时机尤为重要。一般在药物的蜜月期过后,出现运动并发症时最适合手术,也就是病情发展到“第三期”时最好能进行手术治疗。在专业医师团队对患者的利弊做出充分的衡量之后,慎重地选择病程较为早期的、刚出现运动并发症的帕金森病患者进行脑起搏器手术,有助于充分发挥脑起搏器疗法的长期疗效。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X

打开微信扫一扫

相关文章
  • 帕金森病(PD)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近期,TheLancet杂志发表了一篇由加拿大学者Lang教授撰写的综述,回 ...
    黄世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副主任医师神经内科
  • 多系统萎缩是成年期发病、散发性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对左旋多巴类药物反应不良的帕金 ...
    张捷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主任医师神经外科
  • 有的帕金森病人站立时会出现头晕、晕厥,甚至导致摔倒,这是由于出现了直立性低血压的问题。直立性低血压,也叫直立性低血压, ...
    龚新宇中日友好医院副主任医师普通内科
  • 帕金森病是一种越来越常见的老年病。主要的帕金森症状是震颤与僵直,另外会伴发一系列的并发症状,比如失眠和抑郁。帕金森症状 ...
    张捷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主任医师神经外科
  • 今年72高龄的林大爷,从03年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肢僵硬、无力,活动不灵活,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帕金森病”,给予美多巴口服 ...
    吕志勤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主任医师神经内科
  • 便秘是帕金森患病因素之一,帕金森症状是在不知不觉中缓慢出现。帕金森病曾被称为“沉默的杀手”、“慢性癌症”,是一种常见的 ...
    黄世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副主任医师神经内科
王学廉教授
主任医师神经外科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X
温馨提示:
感谢您对王学廉专家的投票,若您是王学廉专家的患者,希望您分享就医经验,帮助其他患友选择就医;若您不是王学廉专家的患者,请忽略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好!咨询服务必须以患者身份登录才能使用。
X
请务必在就医后进行投票,以保证结果的公平、公正。
所患疾病:
治疗效果:
态   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