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起搏器是如何工作来改善帕金森病症状?
标签:典型病例

帕金森病10年缓慢进展病情逐渐加重

魏先生今年60岁,10年前发现右手轻微震颤,静止时明显,活动时减轻,2年后右手震颤加重,静止活动是都会颤抖,右臂活动不灵,抬起、落下较慢,走路时右臂不甩,右腿走路拖步,在当地医院诊断是帕金森病,给予安坦、美多巴治疗。

魏先生回家后按照医生的嘱咐服用美多巴、安坦,症状有效缓解,效果显著,药物起效期间跟正常人一样,刚开始药效能维持5~6个小时,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缓慢加重,累及左侧肢体震颤、僵硬,运动迟缓,起步困难,小碎步,停止转身困难。

随着病情每次进展都需要调整药物,服用过泰舒达,金刚烷胺、森福罗,因服用泰舒达副作用大而停用,金刚烷胺效果不佳而停用,现在服用美多巴、森福罗、息宁。一年前曾在王学廉教授门诊看过,调整了药物并增加了罗匹尼罗。

目前双侧肢体颤抖、僵硬明显,走路困难,睡觉翻身困难,服药后约半小时到1小时起效,药效仅能维持1~2小时,且异动症状明显,生活基本上不能自理,为求手术治疗,再次就诊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王学廉教授为其诊治。

帕金森病服药效果不理想选择脑起搏器治疗改善症状

一年前看诊时,王学廉教授已经建议可以考虑手术治疗了,魏先生的家属也详细咨询了脑起搏器手术治疗的相关事项,此次,要求住院评估脑起搏器的手术治疗。魏先生住院之后,积极查体,各项指标基本正常,王学廉教授为其行立体定向双侧脑深部电极植入术。

手术中局麻过程测试,肢体颤抖、僵硬明显缓解,测试效果良好,植入神经刺激器,术后经过积极治疗以及悉心照料,身体康复良好,术后服药效果较术前有所延长。

脑起搏器开机(一般一个月左右),经过参数调整测试,魏先生的肢体震颤、僵硬有效缓解,慢慢可以自己走路,起步正常,走路没有小碎步,后期还需要长期的康复锻炼,经过康复锻炼,肢体活动、走路会逐渐更好。

脑起搏器是如何刺激达到改善帕金森病症状的目的?

人脑中存在着控制运动和辅助运动的神经环路,而这些环路通过一些兴奋性或抑制性的神经递质发挥作用,一旦某些神经递质出现问题,就会导致神经环路的平衡障碍,从而出现症状。如黑质纹状体分泌多巴胺减少,可导致神经环路中的丘脑底核和苍白球外侧核的兴奋增加,继而产生对运动皮层的过度抑制,临床上就可产生肌僵直、运动迟缓等帕金森病症状。

脑起搏器治疗帕金森病,抑制局部神经核团的过度兴奋,刺激还能通过神经突触传递兴奋远端的神经核团,同时发挥协同作用,这也许可以部分解释为什么电刺激的疗效要优于毁损手术,另外,脑起搏器的微创、安全、可逆、可调的优势,目前已经代替了毁损术治疗。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X

打开微信扫一扫

相关文章
  • 帕金森病(PD)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近期,TheLancet杂志发表了一篇由加拿大学者Lang教授撰写的综述,回 ...
    黄世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副主任医师神经内科
  • 多系统萎缩是成年期发病、散发性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对左旋多巴类药物反应不良的帕金 ...
    张捷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主任医师神经外科
  • 有的帕金森病人站立时会出现头晕、晕厥,甚至导致摔倒,这是由于出现了直立性低血压的问题。直立性低血压,也叫直立性低血压, ...
    龚新宇中日友好医院副主任医师普通内科
  • 帕金森病是一种越来越常见的老年病。主要的帕金森症状是震颤与僵直,另外会伴发一系列的并发症状,比如失眠和抑郁。帕金森症状 ...
    张捷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主任医师神经外科
  • 今年72高龄的林大爷,从03年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肢僵硬、无力,活动不灵活,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帕金森病”,给予美多巴口服 ...
    吕志勤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主任医师神经内科
  • 便秘是帕金森患病因素之一,帕金森症状是在不知不觉中缓慢出现。帕金森病曾被称为“沉默的杀手”、“慢性癌症”,是一种常见的 ...
    黄世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副主任医师神经内科
王学廉教授
主任医师神经外科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X
温馨提示:
感谢您对王学廉专家的投票,若您是王学廉专家的患者,希望您分享就医经验,帮助其他患友选择就医;若您不是王学廉专家的患者,请忽略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好!咨询服务必须以患者身份登录才能使用。
X
请务必在就医后进行投票,以保证结果的公平、公正。
所患疾病:
治疗效果:
态   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