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行毁损术的特发性震颤患者还能安装脑起搏器吗
标签:特发性震颤

栾先生13岁就得上了怪病,那时的他才小学毕业,就发现自己右手活动不灵活,不听使唤,写字总写不好,后来右手出现发抖情况,感觉紧张僵硬。

数年后,栾先生17岁时震颤累及左手,无明显僵硬感,饮酒后震颤好转。曾在北京某医院诊断为特发性震颤,行左侧丘脑毁损术,效果明显。其后开始间断服用心得安、阿尔马起初有效,但后来效果越来越差。

现栾先生已经31岁,右手无明显震颤,但感僵硬较前较重,左上肢在持物及用力时出现轻度震颤,左手指活动不灵活。为了进一步治疗,栾先生来到了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功能神经外科。

大多数和栾先生一样,一般会选择毁损术进行治疗,毁损术能使80%的病人术后获得中等以上疗效,部分病人首次治疗效果不理想,手术并发症包括颅内出血、脑膜炎、感觉异常以及锥体外系损害。术后可能发生短暂的智能缺损、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和轻瘫。

但这只针对单侧毁损术而言,如果患者双侧都存在特发性震颤症状,利用毁损术治疗就是一件很危险的事。双侧手术可有超过25%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言语障碍、精神改变和不自主运动永久存在,因此不主张行双侧毁损术。如果患者症状严重,可以考虑进行脑起搏器植入术治疗。

脑起搏器治疗特发性震颤的手术方法与治疗帕金森病几乎相同。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体外弱电流的程控达到控制震颤,也是目前国际上最为先进的治疗方式。而且脑起搏器的安装与之前的毁损术不冲突,而毁损术是一次性手术,不能进行二次手术。

脑起搏器是可逆的和可调节的。手术不毁损神经核团,只是使其暂时处于电麻痹状态,改善神经功能,神经核团麻痹的程度、范围可通过设定脑深部电极的电流、电压、频率及电极位置等多个因素来调节。术后可根据患者的症状的变化调整电极参数,使疾病得到最好的控制,让患者过上正常人的生活质量。

2014年12月,栾先生顺利地在唐都医院功能神经外科进行了脑起搏器植入术,由王学廉教授主刀,术后留院观察一周后顺利出院,一个月后来院进行开机程控,栾先生的肢体震颤消失了,僵硬感也不存在了,现在他不需要服药就能跟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家务、甚至开车、写字都不耽误。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X

打开微信扫一扫

相关文章
  • 特发性震颤是最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主要为手、头部及身体其他部位的姿位性和运动性震颤。特发性震颤具有相互矛盾的临床 ...
    王学廉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主任医师神经外科
  • 患者情况 患者栾某,男,现年40岁,13岁时无明显诱因的开始出现右手活动欠灵活,不听使唤,右手写字不好,后逐渐发抖 ...
    王学廉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主任医师神经外科
  • 【概述】 特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ET)亦称原发性震颤,是以震颤为唯一表现的常见的运动障碍疾病,普通人群的患 ...
    王林航空总医院主任医师神经外科
  • 特发性震颤(essential tremor,ET)是最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主要为手、头部及身体其他部位的姿位性和运动性震颤。特发性震 ...
    陈涛海军总医院副主任医师神经外科
  • 西安市的齐某今年48岁,他的父亲、哥哥、女儿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抖动的情况,其中齐某的症状最重。据唐都医院神经外科王学廉 ...
    王学廉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主任医师神经外科
  • 生活中有一部分身体颤抖的患者常被当成帕金森病误诊误治,但颤抖不一定就是帕金森病,会导致身体颤抖的疾病很多,需要鉴别, ...
    王学廉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主任医师神经外科
王学廉教授
主任医师神经外科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X
温馨提示:
感谢您对王学廉专家的投票,若您是王学廉专家的患者,希望您分享就医经验,帮助其他患友选择就医;若您不是王学廉专家的患者,请忽略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好!咨询服务必须以患者身份登录才能使用。
X
请务必在就医后进行投票,以保证结果的公平、公正。
所患疾病:
治疗效果:
态   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