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一下你有强迫症吗
标签:强迫症

案例分析--我的强迫倾向

现在的人们都活在压力之下,大部分人都患有强迫症,强迫症可大可小,有人说:我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总怀疑水笼头没关好,煤气没关好或钥匙没带,反复检查还是不放心。朋友说我是强迫倾向,我该怎样摆脱这种心理?人的内心有一种对现实的建构能力,你一个人独处,安全是你最关心的,因此,你会常常体验到莫名的紧张。当你关注这样的感觉时,你的内心就有了很强的无中生有的创造力。至于是不是强迫症要看你检查后是否就放下心来,是否妨碍了你的正常生活,如果只是内心的紧张,这种强迫是你的情绪需要而不是问题。

要理解强迫的观念,就要想到人在觉醒的时候,都会有很多散乱的、无序的念头一闪而过,这是大脑为了保持清晰而需要的信息流。很多人注意不到自己已经有过什么担心,没有关注就没有存在。强迫的人善于抓住一闪而过的念头,并由逻辑去分析、批判、强化它们,结果类似的念头就越来越多,好像是自己挖坑再往下跳的样子。

强迫的人俨然像个哲学家,对人的思维过程感兴趣,所以很多微小的念头在他那儿被津津乐道地阐述和重复。说强迫的人痛苦是假的,说他们随时优越地对人显示自己思维过程的逻辑性与精确性,并以此沾沾自喜才是真的。那么,他们为什么不快乐?是文化没有标签这样的能力是人类高智力的表现,而把这样的思维看成是病的结果。仔细想想,很多杰出的人都曾有一段强迫性的生活,在强迫的思维中操练了自己掌控科学、社会、宗教、文化事业的心理能力。

强迫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词,意味着不自由。那么是什么让我们的内心不自由呢?自由是需要代价的,比如冒险、责任、恐惧、失控;强迫是一种对规则的服从——安全的规则、干净的规则、正确的规则,以此我们可以逃避不洁感、不安全感和犯错。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寻求干净、整洁和一丝不苟呢?因为这些是我们喜欢的文化。文化告诉我们你必须永远正确、不犯错、有条不紊,人就这样去做了。结果发现,绝对正确的东西简直是恶魔,它让你寸步难行。

其实,规则对强迫的内心还不是致命的。致命的是预兆式的恐惧和行为后的自责。这两者非常矛盾,前者说你不这样做就不行,天会塌的;后者说你怎么能这样做呢,天都塌下来了!其实反正天都要塌了,就让它塌好了。当然,强迫的人要这样想就不强迫了。我觉得强迫性思维是科学的产物,科学排斥、也不能忍受不确定,科学喜欢逻辑与线形规则。强迫的人也害怕不确定的东西,喜欢线性的思维和对规则无条件的屈从。所以,大多数前一百年的伟大的数学家和物理学家都是有强迫的人。不过,后一百年的科学家都是混沌理论、超弦、存在、复杂思维者,强迫的人不再可能在科学界成名。

要解决你的强迫,根本是要解读你内心的文化规则,不要相信心理学说的洁癖是对往事性创伤的压抑或处理,反复检查是缺少安全感或超我的霸道,因为很多解释不是导向问题的松解,反而促进问题的固化和你的无力感。相信强迫是你在训练一种科学的、绝对正确和一丝不苟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解决起来就容易多了。首先阅读混沌学,学习复杂思维,然后接受新物理学的定义,把牛顿、爱因斯坦、马克思、弗洛伊德放进旧纸箱。容许世界的不可知与混乱,你才可以接受内心的不安、不确定感和无序。

解决强迫的技术最有意义的就是反其道而行之。每天给自己定下来清晨四点起来,要检查二十遍门窗、煤气,洗三十遍手,请一个人给你计数,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结果怎样,你差不多会变疯了。疯子是不会强迫的,清醒的人才强迫呢!当你变得有点疯的时候,思维就自由了。

另一个技术是道家思想,要摆脱某种状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试着不去摆脱它,与它和平相处,甚至喜欢它。因为强迫状态是一种双向的循环冲突:一件事你不愿意去做,又控制不住自己要去做,做后又倍加后悔和懊恼,并体验强烈的矛盾与痛苦。对这种内心悖论情景的解构就是:想做就去做了,别跟自己较劲,也不去评价,像一种禅的境界:“人在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X

打开微信扫一扫

相关文章
  • 近日,唐都医院神经外科王学廉教授接诊了这样一位病例:33岁的李蓉(化名)有个难言的怪癖,她不愿意 ...
    王学廉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主任医师神经外科
  • 强迫症是一种精神疾病,好发生在20岁左右的青少年身上,此病的特点为有意识的强迫和反强迫并存,那么,人为什么在青春期容易 ...
    林伟成广州市惠爱医院副主任医师精神科
  • 强迫症是一种在现实生活中,很容易常见到的疾病。得了强迫症的患者常会出现一定的典型症状,这些典型症状的出现不仅会干扰患 ...
    许二鹏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主任医师精神科
  • 强迫症作为一种心理疾病,其发生机制非常复杂,具有相似症状的患者其心理机制可能千差万别。在心理治疗中,治疗师通过和患者 ...
    林伟成广州市惠爱医院副主任医师精神科
  • 强迫症的症状主要可归纳为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强迫思维又可以分为强迫观念、强迫情绪及强迫意向。内容多种多样,如反复怀疑 ...
    林伟成广州市惠爱医院副主任医师精神科
  • 本文为译文,原文作者:Ann Griswold,Spectrum。 孤独症、强迫症(以下简称OCD)、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以下简称ADHD)三 ...
    张萍未收录医院主治医师心理咨询科
X
温馨提示:
感谢您对张庆彬专家的投票,若您是张庆彬专家的患者,希望您分享就医经验,帮助其他患友选择就医;若您不是张庆彬专家的患者,请忽略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好!咨询服务必须以患者身份登录才能使用。
X
请务必在就医后进行投票,以保证结果的公平、公正。
所患疾病:
治疗效果:
态   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