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医药的偏见影响中医发展
标签:论文精选

一、中医药理论尚未找到与之匹配的现代科学语言,这让现代人难以理解和掌握

1、中医学是科学,必须通过科学的手段来研究,但是中医理论的语言体系是古汉语,而现代科学的语言体系是数学,两者之间有着巨大的鸿沟。

2、中医理论中存在着西医所没有的本体论知识,如气血经络,还有特殊的宏观规律,如经络体表联系规律、经络脏腑联系规律等等,这些内容都没有被现代科学阐述清楚。

二、现行某些中医政策和管理体制不利于中医的发展,需要调整

1、在临床方面,医院管理、医师资格准入,甚至论文评选、医疗事故鉴定上,用现代医学的标准评判中医学,使原本颇成体系的中医学理论和诊疗经验被肢解破碎,丢掉的恰恰是中医药学的特长。

2、在科研方面,由于中医学和现代医学认识事物的方法不同,用研究现代医学的方法和标准而不是按照中医学自身的规律去研究中医,脱离了中医学的本 质,阻碍了中医学按其自身规律发展,导致了中医特色丧失。

3、在教育方面,用培养现代医学人才的方法培养中医人才,使得真正能够按照中医学的思维方式,把中医理论应用于临床的中医人员越来越少,中医学术后继乏人的形势已经显露。目前国内中医院校和西医院校数量比例悬殊,而且中医院校的课程是一半中医、一半西医,或是6:4,西医院校的中医课程只有几十个学时。学院为了使学生适应工作需要,满足医疗需求,系统学习和掌握现代医学知识也无可非议。中医院校毕业的学生进入医院工作,为了完成工作任务和适应病人的临床需要,还要再学习西医,以适应急诊救护和抢救危重病人的需要,使本来掌握的很少的中医知识和技能又不断丢失。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不在学生或医生,也不在医院和学校,而是管理体制、机制造成的。院校教育和现行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政策导向一起成为中医西化的推动力。

三、对中医药的偏见影响中医发展

1、传统文化传承的弱化和现代医学的冲击

中医药数千年来生存发展的传统文化背景由于传承的弱化而逐渐消失,影响了对中医药理论的继承和理解,而中医药理论与现代科技又结合得不够,在历史上曾先进的中医诊疗技术手段远远落后于时代,无法保证中医理论的有效运用。而现代医学由于大量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临床诊疗手段日新月异,显得如鱼得水。在临床实践中,中医药受到现代医学的巨大冲击。

2、偏见之害

在世界范围内,虽然每年因西药毒副作用受到伤害的有几百万人,但人们熟视无睹;而由于诸如龙胆泻肝丸等中成药的不正确使用而造成的不良反应却宣传得沸沸扬扬。事实是像龙胆泻肝丸之类的中药的滥用大多出于没有掌握中医学术的医生之手,他们违反中医基本理论,不进行辨证论治,错误地使用龙胆泻肝汤(丸),造成了不良后果,却将其归于药物的不良反应,强行安置在中医头上,认为中医不科学,中药有药害,其实是中药之害在人不在药。不是中医不行,而是使用中医药的人不行。

四、对中医药发展的几点认识

1、改变思想认识,普及中医药知识,消除对中医的偏见

对于中医学,应本着不勉强下结论,也不轻易否定,只要是客观存在,就给予承认的态度,要承认宏观知识和微观知识两大类知识的存在,对于非现代认知体系外的思维方式和知识给予充分的尊重和研究,不能因现代科学无法解释就轻易否定中医药理论的科学性。

中医药如果运用得当,很多疾病的诊疗水平能大幅度甚至成倍提高,许多现代医学无法解决的疾病用中医疗法能够解决。尤其是在目前现代医学对许多疾病束手无策的情况下,中医药的优势更不应忽视。因此当前应重视并下大力气宣传普及中医药知识,消除对中医的偏见,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认识和认可程度。

2、、传统中医的继承与发扬

中医的继承和发扬既要重视运用现代科学研究方法、重视中医药的标准化,但也不能单纯用现代医学标准和研究方法套用中医的理论和临床病证,不能完全用西医、西药的标准来衡量中医、中药,不能完全用西医的管理方法来管理中医。中医应按照自身规律去发展,在医疗实践中必须坚持中医中药的密切结合,研究和发展具有中医特色的现代诊疗手段;在人才培养上必须重视师承教育,探索师承教育和院校教育的结合方式。

3、中医药的现代化

中医学原有的科技平台已经老化,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了跟上时代的发展,中医学需要在继承和发扬古典中医思想的基础上,与现代科技紧密结合,从古代的科技平台转移到现代的科技平台上去,建立现代中医学理论体系。

现代中医学需要结合多学科的力量打造一个科技平台,要包含现代医学知识和现代数学、天文学、地理学等知识,将"天人合一"、"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理念等运用现代科学语言进行表述,从而更容易被现代人所理解和掌握,利用现代科技研究和发展中医的现代诊疗手段,将传统中医学发展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船坚炮利"的现代中医学,只有这样,中医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空间,真正地福泽苍生。

各种现代医学诊疗手段、实验技术和各种研究成果,中医都可以大胆采用。现代医学的检测手段拓展了中医的视野,给中医的望、闻、问、切更大的空间,中医在检查人体疾病时,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现代科技手段检查收集各种病情资料;中医在给病人实施具体治疗的环节上,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医学科技手段。其中的关键是:对收集到的所有检查资料,要按中医理论进行辨证分析,运用现代治疗手段时也必须用中医理论来指导,体现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

四、政府主导,政策支持

政策可以决定一个产业的存亡,一个学科的存亡,甚至一个文化的存亡。中医药在中国受到宪法这部国家根本大法的保护,并且在2003年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表明了党和国家对中医药鲜明的支持态度,这是中国中医药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保证。当前中华民族正处在伟大复兴的历程中,中医药作为中华文化的精粹之一,她的继承与发展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当前的当务之急是,修正现行政策中不符合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的部分,在教育、临床管理体制、人才培养、中药及制剂、科研等方面按照中医药自身的特点制定发展政策,使中医药的发展摆脱违背中医发展规律的阴影,走上健康发展良性循环的道路。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X

打开微信扫一扫

热点文章
  • 男性在一些特定情况下是可以服用大补阴丸的。大补阴丸(浓缩丸)是一种利用传统中医理论指导研制的中药制剂,对于治疗阴虚火旺 ...
    陈秀敏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副主任医师儿科
  • 胡庆余堂大补阴丸通用名为大补阴丸(浓缩丸),该药物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制剂,其由五味中药材组方配制而成,对治疗阴虚火旺引起 ...
    陈秀敏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副主任医师儿科
  • 性早熟是指女童在8岁或男童在9岁前呈现性发育征象,一般可分为真性、假性和部分性性早熟这三种情况。孩子性早熟的原因可从现代 ...
    陈秀敏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副主任医师儿科
  • 大补阴丸(浓缩丸)是滋阴降火的常用方,以金元名医朱丹溪据“阴常有余,阳常不足,宜常养其阴”的理论制定,可用于阴虚火旺证 ...
    陈秀敏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副主任医师儿科
  • 一般来说,判断孩子是否为性早熟,通常基于孩子的年龄、身体发育情况以及第二性征的出现时间。首先,性早熟的判断需要结合孩子 ...
    陈秀敏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副主任医师儿科
  • 阴虚火旺是中医理论中的一个概念,主要指的是人体内阴液亏损,无法制约阳气,导致虚火亢盛的病理状态。这种病理状态通常与不良 ...
    陈秀敏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副主任医师儿科
X
温馨提示:
感谢您对李宗强专家的投票,若您是李宗强专家的患者,希望您分享就医经验,帮助其他患友选择就医;若您不是李宗强专家的患者,请忽略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好!咨询服务必须以患者身份登录才能使用。
X
请务必在就医后进行投票,以保证结果的公平、公正。
所患疾病:
治疗效果:
态   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