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人易得糖尿病?(转载)
标签:医学科普

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谨以此文献给关爱生命,积极预防糖尿病的朋友,权当为中国百姓的糖尿病预防教育做一点贡献。祝愿有幸的读者健康长寿,享受老年良好美满的生活质量。

如果人类没有尽力去与环境相匹配,作为一个物种就不会存活到今天。但是,如今我们已经改变了环境的很多方面,而且改变的速度非常快。我们的身体已不再适应我们自己建造的这个世界。经过历史变迁和环境进化选择而沉淀下来的基因,限制了我们适应现代城市生活方式的能力。而我们患上的糖尿病、心脏病与肥胖症,都体现了这种错位。新西兰医学家彼得·格鲁克曼在《错位——为什么我们的身体不再适应这个世界》(以下简称“错位”)一书所描述的正是全世界三十年糖尿病演变的轨迹。

一、中国目前糖尿病流行的状况

1、糖尿病快速增长的趋势及世界总量排位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贾雷德·戴蒙德教授,1992年在《自然》杂志上撰文说,“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正在改变,糖尿病将引发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现在“戴蒙德预言”已经变成了现实——中国成为糖尿病第一大国。由我国研究人员完成的《中国成人糖尿病流行与控制现状》(以下简称“流行与控制”)的调查研究报告,发表在国际顶尖学术刊物《美国医学会杂志》上。该调查结论指出:中国18岁及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达11.6%,糖尿病前期率为50.1%。根据研究样本的权重估测,中国18岁及以上成人中约有1.139亿名糖尿病患者,同时还有4.934亿糖尿病前期人群。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对国人糖尿病患病率统计:1980年1%、1994年2.5%、2001年5.5%、2007年9.7%、 2010年11.6%。30年间,中国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从不到1%飙升到11.6%,而且还有超过50%的人为糖尿病前期。所以中国已经名副其实的成为世界糖尿病发病第一重灾区。

2、发病年龄段前移,中年人患病位居前列

国际糖尿病联盟名誉主席保罗·齐梅特指出,糖尿病正演变为中国的一场灾难。目前,世界上3个糖尿病患者有1个就是中国人,而且在加入糖尿病大军的人群中,年轻患者和农村患者激增。

国内糖尿病医学专家分析临床统计数据后也指出:我国糖尿病发病年龄已经发生前移,以前的情况,患病率随年龄增加缓慢上升,60岁以后达到高峰,即到了老年的人群中,糖尿病患者才会明显增多;现在的情况,患病率从20岁开始,就呈加速上升趋势,中青年人的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增长迅猛。这么庞大基数的一个人群,已经成为糖尿病患者或糖尿病前期人群,将来糖尿病患病的总人数将会成倍增长,发生并发症的时间也会大大提前。

20世纪80年代以前,国人的体重一直偏瘦。当社会发展带来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以后,特别是近20年以来,国人的肥胖率和超重率则大幅增长。“过去10 年,中国人平均增长的体重几乎等于西方人在过去30年平均增长的体重”。这行成了中青年人群,由肥胖而发展成糖尿病大幅度上升的趋势。

3、处在糖尿病前期人群的基数庞大

《流行与控制》的调查显示:我国10人中就有1位糖尿病患者,还有近5亿成年人成为前期糖尿病患者,其人数已超过美国的总人口数量。目前,中国是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的国家,占全球糖尿病患者总数的1/3。医学专家对调查报告进行分析后做出诠释:目前国内已有1.14亿的糖尿病患者;有三分之二的糖尿病患者未被诊断;只有四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接受治疗;接受治疗的患者中,不到40%的人能有效控制血糖;超过半数的中国成人有前期糖尿病。

医学研究表明,体重超过正常值20%,糖尿病发病率为2%;体重超过正常值50%,其发病率可高达10%。显然糖尿病的危险与肥胖持续时间以及肥胖程度有关,中度肥胖者的糖尿病发病率约增加4倍,而极度肥胖者则增加30倍。而在2型糖尿病人中80%是肥胖者,60%肥胖患者有糖耐量低减。根据2010年全国疾病监测地区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主要结果显示:按照中国成人超重与肥胖判定标准,2010年,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30.6%,肥胖率12%。由此可见未来的10年里,糖尿病的发病率和糖尿病发病总人数有可能成倍增长。查阅更多的相关文章,请搜索“乐不思蜀0538”新浪博客

二、为什么现在的中国人容易患糖尿病

1、人类进化的进程与环境改变的速度不匹配

正如《错位》一书中所写得那样:在发展中国家,“营养转变”几乎是瞬间发生的。仅仅在60或90年前,很多这样的社会中的人们仍在食用工业革命前维持生命所需要的、最小限度的农业食品。现在这些人们接触到越来越多的西式食物,糖尿病在这些国家蔓延开来,快速的营养转变在其中起到了主要作用。

三十年前,国内很少有人得肥胖症和糖尿病,为何今天迅速泛滥成灾?一个种群的基因不可能在几十年内发生根本变化,一般至少也要3-5代人的时间,也就是说需要100年以上。事实上糖尿病之所以在现今流行,主要是我们的生活方式改变了。肥胖症和糖尿病基本上是生活方式病,即饮食方式形成的营养过剩造成了糖尿病的泛滥!体重每增加1公斤,患糖尿病的风险就增加至少5%。肥胖人群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是正常体重人群的3倍。肥胖人群中有大约50%的人会患上糖尿病。80%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接受诊断时都有超重问题。

我们的身体伴随着进化逐渐形成,但是却无法同我们为自己建造的这个世界匹配。用进化的术语来说,我们一瞬间改变了我们的生存环境,但是我们身体与环境逐渐增大的错位使我们付出了昂贵的代价。我们患上的糖尿病、心脏病和肥胖症都体现了这种错位,我们今天所面临的种种健康问题也都来自这种错位。

(1)典型案例一

20世纪初,南太平洋岛国瑙鲁与世隔绝,岛上人祖祖辈辈靠以农业和渔业为生,过着原始但富有活力的生活。后来,英国人来到这里,发现岛上遍地都是珍贵的矿产,即一层厚厚的石化了的鸟粪。伴随着外来殖民者的经济开发与磷酸盐的开采,瑙鲁国一夜暴富。

西方人不仅给瑙鲁带来了财富,还带来了当时称其为美味而今天称其为垃圾的食品:可乐、炸鸡、汉堡包。很快岛上肥胖的人随处可见,以至于二十几年后,经常有肥胖的瑙鲁人乘飞机旅行时,一个人要占两个座位。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瑙鲁成为世界上糖尿病最流行的国家,其国民有一半人都有糖尿病。糖尿病成了当地人非意外事故死亡的主要原因,瑙鲁人也因此成为世界上寿命最短的有钱人——平均寿命只有50岁。可见生活方式的快速转化,是瑙鲁人得糖尿病的直接原因。

(2)典型案例二

20世纪80年代,国内还有很多地方尚未解决温饱问题,但有一个地方例外,黑龙江的大庆人却因当地盛产石油而提前进入了小康。那时候,大庆人顿顿有肉吃,每天吃完晚饭就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这种令人羡慕的生活,使当地很快就出现了很多营养过剩的胖子。时任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主任的潘孝仁就断言,用不了5 年,大庆就会进入糖尿病高发期,而大庆的境况,将预示着未来20年中国人的生活图景。专家的预言也不幸言中了,糖尿病在这个原本很少听说此病的地域内迅速膨胀起来。接踵而来的就是糖尿病在这个原本发病率很低的民族中,也广泛流行起来,以后来者居上的态势快速登上了全世界发病率的顶峰。

在所有的生活方式中,饮食是与糖尿病关系最密切的因素。瑙鲁人最先享受的这种高热量饮食与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被医学家们称为“可口可乐化的生活”。生活方式的快速转化,是瑙鲁人与大庆人得糖尿病的相同原因,同样这个结论也在其它糖尿病高发人群中得到了印证。

2、饮食习惯及日常食物的替换

糖尿病罪魁祸首是不合理的饮食——吃得多、吃得好、吃得精。富足的生活来得太突然,而饥馑的记忆还仍旧留在身体里。一种慢性疾病的蔓延,往往是生活方式与遗传素质交互作用的结果,也是几十年社会生活的巨大变迁,给我们身体留下的印痕。

(1)吃得多

2012年,《舌尖上的中国》电视片火起来了,正是由于它契合了中国二三十年来社会生活的急速改变,体现在它从一个吃饭需要粮票的国家膨胀为一个饕餮大国的进程。没有规律的吃饭,没完没了的应酬,使得相当多的一部分人,被裹挟在其中难以自主。整天在外陪人吃饭、喝酒、聊天、唱歌、熬夜,更有甚者一日三餐均是如此。过量的饮食导致营养失衡,内在循环系统发生紊乱,体重快速增加和抵抗力逐渐减小,这些在人们生活中广泛出现的现象都是引发糖尿病的直接原因。

(2)吃得好

中国疾控中心(CDC)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对1989年到2009年中国人膳食营养素摄入状况及变化趋势研究的结果显示,20年来,在居民饮食结构上,动物性食品及脂肪的摄入量迅速增加,而谷类食物消费量不断下降。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食品与粮食生产和供应也随之进入全球贸易体系,不仅各种含糖饮料、西式快餐大量涌入中国,而且食用油、糖类、肉类都变得廉价可得,精米、白面广泛地取代了粗粮。随着中西文化的融汇,中国的饮食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含糖量较高的西式饮食,成了中青年及少年的“家常便饭”,日常食用的精细类食品日渐增多。由于西式饮食广泛地取代了以粗粮、蔬菜为主的传统饮食,必然改变了人体吸收、消化食物的方式,使得国人体内的热量增高。瑙鲁人在过去没有糖尿病,但在二战结束时,引进可乐等食品后不到二十年,糖尿病大规模爆发,发病率曾高达60%。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粮食加工日益精细,并大量的引入高糖食品和包装饮料,到21世纪初糖尿病患者就层出不穷,呈现突飞猛进的态势。

(3)吃得精

《舌尖上的中国》电视片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舌尖上的感动,二是变化中的中国。它浓缩的描述了中国人由贫穷而温饱,继而富裕的社会发展过程。当人们从贫穷挨饿的年代快速进入富裕充盈的年代,大多数人都向往追求美满、舒适、安逸的现代生活方式。从远古时代赖以充饥的自然谷物到如今餐桌上丰盛并让人垂涎欲滴的美食,无不彰显了中国美味佳肴的色、香、味、形、器的特色。不同的食品材料,不同的调味品,不同的调制手法,不同的调味大师,引领食物到达更加美味的境界。咸鲜,甜咸,酸甜,酸辣,麻辣,香辣,苦香,鲜香等每一种美食,经过厨师的精心烹饪制作,均呈现了不同的味型与气质,吸引着人们尽情的品尝和享受。

中国人过去祖祖辈辈都比较清苦,膳食结构以低热能的植物性食物为主,肉食比例比较低,因此不容易患上糖尿病。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改善,膳食结构西化,热能摄入高,植物性食物大量减少,体力活动明显下降,就特别容易得肥胖症。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体的消化系统形成了与饮食行为相适应的规律。如果突然改变自己的饮食行为,短时间内吃太多的精制食物、喝大量的含糖饮料,超出了身体对食物消化的能力,往往会引起内分泌紊乱和胃肠功能失调。人在进入了青春期后,体内脂肪细胞的数量基本固定了下来,脂肪细胞变大以后,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减少,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出现胰岛素抵抗。为了保证血糖不升高,胰岛需要大量工作,以释放更多的胰岛素,结果产了高胰岛素血症。天长日久,胰岛在超负荷运转下就会不堪重负,功能衰竭,难以正常分泌胰岛素。结果是血液中的胰岛素水平降低,血糖持续升高,糖尿病就不请自到了。

3、活动量大幅度减少,生存环境日渐恶化

医学专家早已不厌其烦的提醒患者,久坐不动是现代生活方式疾病发生的一种病因。一个人长期久坐,缺少体能活动,再加上每天摄入高脂肪、高蛋白、高糖类的 “三高”食物后,会造成人体代谢等多种功能发生紊乱和改变。而且久坐便会生疾,日久天长便会导致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这些已经成为不可争辩的事实。

(1)运动量不足

高科技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系列的便利,同时也养成了人们久坐不动的习惯。研究人员发现,在电视机前面坐太久并缺乏运动的人,容易变成大胖子,而肥胖所带来的隐患最直接的就是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医学统计数据表明,每周平均看电视:0~1、2~10、11~20、21~40和40小时以上者,发生糖尿病的相对危险(RR)指数分别为:1.00、 1.64、1.66、2.16和2.87。结论就是:看电视的时间越长,患糖尿病的指数越高,在电视机前坐着的时间与罹患糖尿病的几率成正比。哈佛大学主持的始于1976年的“护士健康研究项目”以历时长、参与人数多而出名。该研究也发现,每天看电视两小时,可增加糖尿病的患病风险14%,看电视是所有静坐活动中健康风险最高的一种。

快速发展的办公设备和网络技术,已经并正在改变人们的办公模式,坐办公桌或操作电脑办公的人数也在大幅度增加。从网上查到一个统计数据显示,现在的上班族,久坐式工作人数已占总数的72%。另据一份中国健康与营养状况调查显示,自1991年至2006年,中国成年人每周体力活动水平下降了32%。另一项类似的调查说,15年间,中国人在职业场合的体力活动量下降了40%;每日锻炼、骑自行车、走路时间超过30分钟的人群比例,从1997年的 46%-51%下降到2006年的28%-33%。

久坐不动危害之一,机体对摄入的脂类、淀粉过多地转变为脂肪贮存体内,使人逐渐肥胖起来。久而久之,各大、小动脉管内壁将淤积下大量脂类,导致全身组织系统供血不足。久坐不动危害之二,心脏血液输出量就会减少,血液循环减弱,使人感觉老是浑身没劲儿。久坐不动导致的体重增加,会让心脏负担加重,这些都会间接促发高血压,加重冠心病。此外,久坐不动导致胰岛素抵抗,容易引发糖尿病。

(2)交通工具改变

近二十年来,中国百姓的消费水平一直在快速提升,例如汽车的销量就在大幅度增长。但同时,国人的糖尿病患病率也在逐年提高,现代人以车代步,节约了时间成本,但也付出了患上疾病的代价。许多人已习惯于驾车外出,或多或少的形成了汽车“依赖症”,甚至有人即使去离家不远的地方吃饭,也会选择驾车而不是徒步行走。

医学研究表明,人们体力活动的减少,致使体内富余的能量不能被及时的消耗排解掉,多余的能量转化为脂肪被囤积起来,便会让人慢慢发胖,而这些缺乏运动的人便成了糖尿病瞄准的“靶子”。工作环境舒适加上交通工具便捷的现状,令中国的白领阶层或上班族的体力活动明显减少,一个庞大的“久坐群体”的形成,是糖尿病广泛流行、发病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的重要因素。

(3)生活环境影响

中国的人口总数一直在持续增长,但是住房面积的增长却有限,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人均居住面积不断减小已是不争的事实。不管南方还是北方,无论城市还是农村,拥挤都成为每个人要面对外部环境的主旋律。城市化推进的加快,大中小城市的人口密度都在急速增加,人们每天守着只能望见四角天空的楼宇,过着“囚笼般”的现代城市化生活。由于活动面积的限制,人们终日处在抑郁情怀的压抑中,各种慢性疾病便会乘机接踵而来。

人们在享受社会发展带来物质成果的同时,也在承受着来自环境方面的种种负面影响。住房面积缩小了,家居环境的污染加大了,汽车尾气的排放增多了,不绝入耳的噪音越来越响了,这些都在不同程度地破坏着人体的器官。各种废气进入肺部,循环至血液,再通过心脏,从而为疾病的扎根发作提供了土壤和条件。外部环境的恶化也为糖尿病的流行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4、社会生存的压力加大

(1)激烈竞争的工作压力

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人们每天都处在快节奏的生活旋律中,大多数人的精神就像绷紧的弦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因为每时每刻都要面对工作的压力:创业的艰辛,市场的淘汰,同行的竞争,资金的掌控、资源的利用;老板意图的揣测,人际关系的沟通,新知识的掌握;工作的岗位,工资的提升,机遇的把握,职位的升迁等等。

(2)生活消费的经济压力

现在上班族的工资收入比起十几年以前提高了不少,但是社会消费水平远远超过了人们现在的支付能力。每天一睁眼就要面对经济的压力:买房或房租的平均月还款,水、电、气、柴、米、油、盐、服装、日用品;恋爱结婚,孩子养育教育;虚荣攀比带来的大额消费;社交圈建立,朋友交往等等。

一般涉及压力是指精神领域,即环境中的刺激所引起人体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即应激。外界压力造成的紧张状态,可促使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使血糖值升高。生活节奏的加快、精神的长期紧张、饮食结构的变化、活动量的减少为胰岛素抵抗的发生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所以现在的中国人也就身不由己的成了糖尿病的易发人群。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X

打开微信扫一扫

相关文章
  • 保持健康要清除体内废气、宿便、淤血、乳酸等毒素。1.体内废气:典型表现是经常腹胀,而且放屁很臭,可以适当吃红薯、富含乳酸 ...
    宋观礼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副主任医师中医科
  • 糖尿病吃玉米需注意:黏玉米更易升血糖很多人都认为玉米是一种比较不错的粗粮,吃玉米可以防止便秘、减肥,于是经常买新鲜的玉 ...
    孙香兰山东省立医院副主任医师内分泌科
  • 测定胰岛功能是糖尿病病人确诊后不可缺少的一项检查,检查结果可为临床医生提供诊疗的依据,从而为病人制定更为精细的治疗方 ...
    潘永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任医师内分泌科
  • 糖尿病对人的身体有很大的伤害,有研究显示糖尿病可致男性不育。糖尿病不仅会导致血糖、脂肪、蛋白质等体内多种物质代谢功能 ...
    孙香兰山东省立医院副主任医师内分泌科
  • 糖尿病一旦确诊,就需要终身药物治疗,同时随病史的延长无论吃药还是胰岛素治疗其药量会越来越大且血糖控制会愈来愈不理想, ...
    孙香兰山东省立医院副主任医师内分泌科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显微神经减压术治疗 中国糖尿病患者约一亿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其最常见并发症之一,主翼现 ...
    赵明亮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神经外科
李岩教授
主任医师中医科
天津市公安医院
X
温馨提示:
感谢您对李岩专家的投票,若您是李岩专家的患者,希望您分享就医经验,帮助其他患友选择就医;若您不是李岩专家的患者,请忽略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好!咨询服务必须以患者身份登录才能使用。
X
请务必在就医后进行投票,以保证结果的公平、公正。
所患疾病:
治疗效果:
态   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