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电视台 天天养生 肝病 从内经谈养肝
标签:共享链接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又曰:“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这段话可以说是讲述了养生的真谛,在这里我仅仅谈一下自己的见解。

“法于阴阳”,“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起居有常”,是指顺应自然界的寒暑日夜变化。换句话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随四季的变化而适当增减衣被等。《说文解字》曰:“阴,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 “阳,高明也”。后代逐渐引申为自然界中一切事物和现象的产生和变化基础。《管子•乘马》说:“春秋冬夏,阴阳之推移也;时之长短,阴阳之利用也;日夜之易,阴阳之化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人作为万物之一,生活在天地间,活动很容易受自然变化规律的影响,所以养生之道当顺应自然界的四时变化。这里以“冬至”为例说明一下。古有:“斗指戊,斯时阴气始至明,阳气之至,日行南至,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也”,指出了冬至是阴气极盛而衰,阳气开始萌芽,故民间有民谣:“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在此时阴气极盛,阳气初生之时,当要避寒保暖,顾护阳气。还有一个有关于冬至的典故和大家分享一下。东汉时,人民的生活条件有限。医圣张仲景在返乡途中,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伤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 “娇耳”医治冻疮。他把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所以现在才有“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而且要吃羊肉馅的,这是因为羊肉辛温,可以驱散寒邪,可以预防受寒。再如俗话讲:“春捂秋冻”,春天的时候,冰河解冻,万物复苏,人体的阳气也开始欲动,但是刚刚唤醒的阳气就如刚萌芽禾苗,还难以抵御早春的严寒,所以为保护阳气,应该“春捂”;秋天的时候,天气转凉,万物收藏,多生燥邪,人体的阳气也要内敛,若过早添衣,则易内生“燥邪”,所以要“秋冻”。以上的例子均表明养生当循四季阴阳之变化,避四季之寒暑,保护人体之正气,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养生也要循昼夜之阴阳变化,起居有常。《素问•金匮真言论》:“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其讲述了一昼夜的阴阳变化。而人体的气血运行规律正如《灵枢•营卫生会》所讲:“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至阴而止”,与昼夜的阴阳变化相一致,所以保持良好的起居习惯,有助于气血运行,“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而不注重起居,就会是阴阳失衡,气血运行失常,不利于机体功能恢复。故古人的春季应“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夏季应“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成秀”;秋季应“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冬季应“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有所得”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饮食要有“洁”。这里是说注意饮食卫生,谨防“病从口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很多细菌病毒,所以“吃饭前要洗手,防止病从口入”,这是很重要的。这里我要特别说一下中老年人。中医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如正气虚弱,各种邪气就会趁虚而入。中老年人免疫力降低,容易被感染各种细菌病毒,所以要特别注意。而针对肝脏来说,最容易感染的就是戊肝病毒。戊肝病毒是已发现的嗜肝病毒中的一种,其传播途径主要是消化道传播,所以中老年人要小心“病从口入”,把好病毒侵入的第一关。其有效的预防措施是注意手卫生,注意饮食卫生。

二是饮食应定时。“不时,不食”,这是孔子的饮食习惯,即不到该吃饭的时候,就不吃东西,所以孔子享年72岁,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非常高寿的了。一日三餐,食之有时,脾胃适应了这种进食规律,到时候便会作好消化食物的准备,实际上这就是平时大家常谈起的条件反射。而常吃零食的人,到了该吃饭的时候,就会没有饥饿感,勉强塞进些食物,食不知味,而且难以消化。《尚书》中早就指出了“食哉惟时”,意思是,人们每餐进食应有较为固定的时间,这样才可以保证消化、吸收正常地进行,脾胃活动时能够协调配合,有张有弛。

三是饮食要适量。《黄帝内经》中说:“饮食有节……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管子》中亦云:“饮食节……则身体利而寿命益;饮食不节……则形累而寿命损”,这是说人们吃东西不要太多,也不要太少,要恰到好处,饥饱适中。《黄帝内经》中就记载着:“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明•敖英在《东谷赘言》中更明确指出饮食过量对人的具体危害:“多食之人有五患,一者大便数,二者小便数,三者扰睡眠,四者身重不堪修养,五者多患食不消化”。《博物志》中亦云:“所食逾多,心逾塞,年逾损焉。”《千金要方》里也有:“饮食过多则聚积,渴饮过多则成痰”。人体对饮食的消化、吸收、输布、贮存,主要依靠脾胃的运化和肝的疏泄功能,若饮食过度,超过了脾胃肝的正常运化功能,就会产生许多疾病,比如非酒精性脂肪肝。每一台机器都有额定功率,它正常工作时的功率应该为额定功率,但是你若超出额定功率,叫他高负荷的运作,机器一会儿就会冒烟着火了。人体的肝脏和机器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他也有自己的额定功率,当你吃进来的东西过多时,工作量超过了肝脏的负荷,多余的物质就会堆积在肝脏,这样就会形成脂肪肝,时间久了,肝脏也会“出问题”,这个就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过饱不利于健康,但食之太少亦有损于健康。有些人片面认为吃得越少越好,结果强迫自己挨饿,由于身体得不到足够的营养,使之受损。所以“量腹节所受” 即根据自己平时的饭量来决定每餐该吃多少,这是十分重要的。清•马齐《陆地仙经》中提到:早饭淡而早,午饭厚而饱,晚饭须要少,若能常如此,无病直到老。正所谓“凡食之道,无饥无饱———是之谓五脏之葆”。这无饥无饱,就是进食适量的原则。只有这样,才不致因饥饱而伤及五脏。

四是饮食勿偏嗜。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多食肉可增劲儿强身,多食鱼虾可补钙,多饮酒活血脉,常饮茶可提神,多食糖增热量等。如果摄取超量,就会显出负面效应。“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正如元•朱丹溪所说:“五味之过,疾病蜂起”。这里逸偏嗜酒为例。古人认为“酒为水谷之气,味辛甘,性热,入心、肝二经”, “虽为辛辣之味,却具湿热之性;酒为水液之状,为湿,却能燃烧,故热”。明末•李中梓亦云“酒者,熟谷之液,其气悍疾,为阳,故先充络脉”。酒入于胃中,酒气与谷气相搏,损伤脾胃,湿浊内停,日久就会因湿生热,热盛于中,阻碍中焦气机,而肝主疏泄,古人云:肝主左升,胃右降,中焦气机不畅,就像箱子中间放了一个夹层,肝不得左升,胃不能右降,肝脏疏泄功能受影响。现代医学指出酒是通过胃肠吸收入血,经血液循环进入肝脏,有90%-95%的乙醇在肝脏代谢,其余的在肾脏、肌肉及其其他组织器官中代谢,仅有2%~10%的乙醇通过肾脏、肺和汗液等以原形排出体外。有报道,70Kg体重的成人可以在1小时代谢掉 7g的乙醇。通俗地讲,本来吹的鼓起来就刚刚好的气球,如果继续吹,皮就会越变越薄,最后就会突然“嘭”的一声爆炸掉了。肝脏也是如此。肝脏的每个细胞都会“吃”酒精,当每个细胞都吃饱了,你继续喂它酒精,在不知不觉间它也会像气球一样“嘭”地一声爆了,这就是“酒精性肝病”了。针对我国目前的形式,专家已经提出警告:随着嗜酒人口的逐年增加,酒精性肝病已经成为肝病中的第二号角色,仅次于乙肝、丙肝等病毒性肝炎。所以不要嗜酒,以免被其偏性所伤。我们生活中的食物都是具有四气五味的,所以在用法上都很有讲究。桂皮、花椒一般用量都比较小,而山药确可以用来做菜。在四川饮食口味多麻辣,而北方饮食却不然。这是因为桂皮、花椒等味辛甘温,容易化热伤气,换句话说就是容易“上火”,所以食用量要小;而山药甘平,平补平泻,可以大量食用。而四川地处盆地,盆地怎么样就会空气流通障碍,使湿气不能够蒸发顺畅,生活在这里的人每天浸润在这种湿气中湿气就会重,常吃辛辣之品,会发散湿气,有助于身体健康;北方干燥,若要食用过多辛辣之品,则会生内热,容易得口疮、溃疡等。总之,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偏嗜,谨和五味,如此才能“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另外,我国著名养生学家陶弘景也指出:“不渴强饮则胃胀,不饥强食则脾劳。”意思是,人若不渴而勉强饮水,会使胃部胀满,若不饿时而勉强进食,则会影响脾的消化吸收,使脾胃功能受损。这段话又提出在饮食上要“按需进食”,以适应生理、心理和环境的变化而采取的一种饮食方式。但它不是绝对地“随心所欲”,零食不离口;也不是毫无规律地随意进食,而是于外适应变化的环境,于内适应变化的需要,使饮食活动更符合内在规律。

五是“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还说:“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这说明人的情志变化虽是人体正常的情感表现,但亦须有度。过之,则易伤五脏,致人以病。这就像你向杯子里倒热水,如果你正常的操作,当合适的水位就停止继续注水,杯子里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你要是一直倒,不停止,就会有热水溢出来,可能就会伤害到你的手了。所以说调节情志是非常重要的。生活中常常见到有些人因情志过极而导致一病不起,所以中医有“百病生于气”之说,认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生活中有一句话“气的我肝疼”,就是反映生气对肝脏的影响。生气当归属为怒,“肝在志为怒”,怒必伤肝。肝具有疏泄的功能,疏者通也。肝可调畅气血运行,应该升的升,应该降的降,各脏腑才能得到充分营养,发挥正常生理机能。其实肝脏就像一个站在十字路口的交警,指挥得当,每个行人、司机在应当上行时上行,应该下行的下行,每个人都遵守交通规则,交通就会畅通无阻。所以《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而“怒则气上”,使肝疏泄太过,肝气上逆,就好像十字路口只有上行的车,下行的车就无法正常通行,导致交通瘫痪,这就是肝气的郁结。中医讲“不通则痛”,所以才会有肝区疼痛,也就是大家说的“肝痛”。另外抑郁寡欢,郁闷不乐,也会造成肝脏疏泄不及,也会引起肝气郁滞,“不通则痛”,会有肝区的疼痛。也用十字路口的交警来解释,这次是说交警不干活了,行人和汽车乱跑,肯定交通也不会通畅。这两种过激的情志,临床上常常与自免性肝炎有关。

免疫大家肯定不会陌生,像系统性红斑狼疮,我们常说的过敏都属于免疫的范畴。但是自身免疫是指什么,其实就是人体细胞“同室操戈”,这个“操戈”的战场,就是肝脏。打个比方说,自身免疫性肝病其实就是免疫功能紊乱,在肝脏上演的一场自己人打自己人的悲剧。自身免疫性肝病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或者是这三种疾病中任意两者之间的重叠综合征。其中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本病的典型多发病。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多发生在白种人,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2:1。而自身免疫性肝炎主要见于青少年.绝大多数为10-30岁.以10-20岁为发病高峰期,另一个高峰期年龄为绝经期妇女,本病以女性多见,男女之比为1: 4-8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以女性多见,男性比例仅占10%。发病年龄为20-90岁,平均发病年龄50岁。自身免疫性肝炎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以绝经期女性多发,我认为原因是由体质和情志两方面所决定的。(老师这个是不是要说明一下是自己的意见,我没有查到相关的文献,也许我们可以做一下这方面的临床观察)可以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这样论述:“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认为在此阶段肾气渐衰,冲任亏虚,气血不足,月经渐止而丧失生育能力。而肝主藏血,气血不足,肝脏无以藏,无以用,则可表现为阴虚阳亢,故易急躁易怒。这种情志的变化是内在脏器功能下降的表现,但是由于情志变化,自己不能够很好调节,这种过激的情志变化,反而会更伤肝脏。

现代医学认为女性进入绝经期后,由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雌激素分泌减少,不足以引起子宫内膜的增值,故月经开始紊乱以致绝经,同时雌激素分泌减少及垂体促性腺激素增多,造成内分泌失调,以及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性腺轴﹞反馈系统失调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而此时体内的免疫活性细胞功能下降,细胞内雌激素受体含量降低也进一步导致了免疫功能的紊乱。

再比如周瑜,三国时著名的人物。他志向远大,自幼刻苦读书,尤喜兵法,颇有作为。但他碰上了孔明后,先被孔明抢先夺取了荆州,后又陪了夫人再折兵,接着向刘备讨还荆州再次不利,然后率兵攻打又失败,然后吐血而亡,临死前,他说:“既生瑜,何生亮!”,这就是诸葛亮三气周瑜的典故。还有《范进中举》中的范进穷其一生考取功名,而当他真正中举时却喜极而疯了。举这两个例子我必须要说明一下,周瑜和范进两个人物都是来源自小说,为了文学表达肯定还有夸张成分,但是小说等文学作品是不能够脱离生活而存在的,所以说这两个例子都能够反映情志致病这个问题的。

可见调节情志对身体特别重要,故《素问•上古天真论》云:“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六是“和于术数”,“不妄作劳”。93 岁的国医大师朱良春讲:“乐则延年,动则长寿”,俗话我们也常说:“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均指出了运动对人体的重要性。早在东汉末年,名医华佗就曾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来告诫人们经常活动可以防病养生。唐代名医孙思邈指出:“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及“养生之道,常欲小劳”。生命在于运动,平时多做运动,会使疾病对你无计可施。

1、把握运动量。在进行运动时—定要把握好运动量的大小,运动量太小达不到锻炼的目的,太大则超过了机体的耐受限度,又会使身体因过度疲劳而受损。因此,运动养生强调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2、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锻炼身体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的是长期性的坚持,不能间断。名医华佗那句“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一方面指出了“动则不衰”的道理,另一方面也强调子经常、不间断锻炼的重要性。因此,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进行锻炼,才能真正起到强身健体的功效。

3、要松弛有度。运动养生,并不是说要长时间地不停做运动,而是要有张有弛、有劳有逸,才能达到养生的目的。紧张有力的运动,要与放松、调息等休息运动相交替。进行长时间的运动后,一定要注意适当地休息一会儿,否则必然会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造成精神疲惫,影响到养生健身初衷。这里特别指出一下,对于肝炎病人,不能够剧烈运动,建议选择有氧运动。比如:太极拳和跳舞均是两项比较好的锻炼方式。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X

打开微信扫一扫

相关文章
  • 现代社会人的压力越来越大,脾气也越来越大,控制不住情绪做出过激行为的报道也越来越多。坏心情得不到疏导, ...
    王笑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主任医师肝病科
  • [关键词] AIH;PBC;重叠综合征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都属于自身免疫性肝病 ...
    苏立稳天津市解放军464医院主任医师消化内科
  •       10月22日下午15:00到17:00,我科张莉芸主任在山西省中医研究所,进行《自身抗体的基础和 ...
    张莉芸山西大医院主任医师免疫科
  • 10月20日下午,我科邀请北医三院风湿科刘湘源主任进行学术交流,主讲:《风湿病围手术期的处理》,姚中强副主任讲:《揭开自 ...
    张莉芸山西大医院主任医师免疫科
  • 时间:2017-08-28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周信有 编者按:《内经》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集大成之作 ...
    陈博浙江衢化医院主治医师中医科
  • 一年之计在于春,四季养生从春天开始。中医认为肝属木,肝藏血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与四时之春相应。春季草木萌发, ...
    孙凤霞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中医感染内科
贾建伟教授
主任医师中医、中西医结合科
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
X
温馨提示:
感谢您对贾建伟专家的投票,若您是贾建伟专家的患者,希望您分享就医经验,帮助其他患友选择就医;若您不是贾建伟专家的患者,请忽略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好!咨询服务必须以患者身份登录才能使用。
X
请务必在就医后进行投票,以保证结果的公平、公正。
所患疾病:
治疗效果:
态   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