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帕金森病认识的4误区(胡小吾 杨春晖)
标签:医学科普

(摘自家庭用药2016年8月)

据统计,目前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帕金森发病率为1.7%,我国至少有200万帕金森病患者。得了帕金森病并不可怕,最怕的是对帕金森病认识及治疗方法上存在偏差和误区。

误区一:不遵医嘱,自行增加用药剂量

临床工作中常遇到这样的帕金森病患者,他们或是不堪痛苦,或是工作需要,总要强烈地希望“根治”疾病或“控制”病情,感觉症状不好就自行增加用药剂量或频次,这样无休止地加药,有的患者服药量往往高得吓人。

在长期较大剂量药物治疗后,出现运动障碍并发症在所难免,并成为帕金森病患者主要临床表现和致残的重要原因。运动障碍并发症包括症状波动、异动症、开关现象和冻结现象。

症状波动是最常见的一种临床现象,又称为“剂末现象”。发生在两次服药之间,其特点是“剂末”帕金森病症状恶化,随着治疗时机的延长,“剂末现象”帕金森病症状恶化,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剂末现象”出现的时间越来越早。

异动症表现为不自主的乱动,头面部、四肢或躯干的不自主舞蹈症样、投掷样运动以及肌张力障碍样动作。一般在多巴丝肼片或卡比多巴-左旋多巴控释片治疗5年后出现,与药物剂量有关。用药剂量达到3片以上者约20%出现该并发症。

开关现象是患者服用左旋多巴后期出现的症状波动,突然在不可预料的“开”及“关”状态之间转换,突然不能活动和突然行动自如,患者形容病情的变化就像是电源的开关一样,所以称这种现象为“开关现象”。

冻结现象是指患者按时按量用药,但仍会出现突然僵住、完全不能活动、数分钟后缓解的现象。

帕金森病中晚期症状愈来愈重,药物治疗效果和毒副作用的矛盾越来越冲突,即使加大用药剂量,疗效持续时间也很短,患者大部分时间处于无药物作用状态,十分痛苦。这时患者需要借助外科脑深部刺激术(DBS,俗称脑起搏器)消除神经核团异常兴奋,以减少用药量、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减少异动等药物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的各种症状,提高生命质量。

【正确方法】首先,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抗帕金森病药物有很多种,同一类药物也有很多,道听途说自己选择药物,很可能药吃重复了也不自知,不仅浪费财力,对控制病情也不利。其次,要树立正确的的服药理念。帕金森病目前没有治愈的方法,药物只能控制疾病症状,过量、过频服药会造成药效加速下降、“蜜月期”缩短,过早出现运动障碍症状并发症。

帕金森病带来的不适是不可避免的,作为患者要有意识地克服和忍耐,适当控制药量,这样才能延缓病情的进展。

误区二:病程晚期才选择手术

很多患者知道帕金森病不能根治,对“脑起搏器” 治疗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把它当作“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但是因为担心手术后时间长了“失效”,就再没治疗手段了,所以,一直忍着各种痛苦,等病情发展到晚期,药物治疗晚完全失去效果,出现很多运动障碍并发症甚至瘫痪时,再去做手术。其实,这样的想法和做法大错特错。

【正确方法】目前的观点是,帕金森早中期,在“蜜月期”后出现药效下降、“开关现象”“异动症”等并发症时就应该考虑手术治疗。“脑起搏器”手术后,电刺激发挥“电子药物”的作用,可相应减少化学药物用量,可同时有效控制帕金森药物症状和药物引起的并发症。

“脑起搏器”手术是微创手术,恢复快,风险低。但是若错过了手术最佳时机,不仅手术风险提高,术后恢复慢,手术引起的副作用,如嗜睡、幻觉等也较重,甚至失去手术机会。帕金森病晚期即使施行了手术,之前已经形成的并发症也很难扭转,“脑起搏器”有效应用时间也相应缩短。

误区三:认为进口机器效果优于国产机器

“脑起搏器”设备有进口和国产两种,脉冲发射器也有不可充电和可充电两种。在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决定做手术的患者一入院就提出,“要用最好的”  “用进口的才能保证术后效果好”,也有患者很纠结,“想做进口的价格太贵”“想做国产的怕效果不好” ,等等。

【正确方法】“脑起搏器”手术的效果并不完全由“进口机器”“国产机器”,或者使用什么型号机器决定,而是由患者本身病情和手术医生的技术及经验决定的,如术中电极是否准确植入目标位置,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因为电刺激的神经核团非常微小,手术位置差2毫米,熟手效果完全不同,好坏就在1~2毫米的差别。位置植入的准,术后效果就好。

“国产”与“进口”机器有一定的区别,主要是在价格上:进口“脑起搏器”系统研发起步早,已经有50余年的生产历史,但价格昂贵,而国产设备有价格优势。因此,患者应与医生充分沟通,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以及经济的承受能力,选择合适的型号。

误区四:做好手术就“万事大吉”了

“脑起搏器”只能缓解帕金森病症状,随着时间的进展,帕金森病的病情仍然会进行性加重。虽然帕金森病的确切病因不明,但与很多因素密切相关,千万不能认为帕金森病手术之后就“天下太平”“万事大吉”了。我们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发现,帕金森病患者群与所从事的工作、个人性格都有一定相关性,教师、工程师、会计、领导等长期从事脑力活动或承受较大精神压力的人群发病较多,而性格内向、整天过分担心的人不仅容易罹患帕金森病,往往病情进展也比较快。

【正确方法】“脑起搏器” 手术治疗不是帕金森病的终点而是起点。术后应该定时复诊,尽量脱离不良的工作或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体能锻炼,劳逸结合,放下心理包袱,轻松生活,这样才能战胜帕金森病病魔。

(胡小吾教授每周四全天有专家门诊)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X

打开微信扫一扫

相关文章
  • 帕金森病(PD)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近期,TheLancet杂志发表了一篇由加拿大学者Lang教授撰写的综述,回 ...
    黄世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副主任医师神经内科
  • 多系统萎缩是成年期发病、散发性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对左旋多巴类药物反应不良的帕金 ...
    张捷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主任医师神经外科
  • 有的帕金森病人站立时会出现头晕、晕厥,甚至导致摔倒,这是由于出现了直立性低血压的问题。直立性低血压,也叫直立性低血压, ...
    龚新宇中日友好医院副主任医师普通内科
  • 帕金森病是一种越来越常见的老年病。主要的帕金森症状是震颤与僵直,另外会伴发一系列的并发症状,比如失眠和抑郁。帕金森症状 ...
    张捷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主任医师神经外科
  • 今年72高龄的林大爷,从03年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肢僵硬、无力,活动不灵活,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帕金森病”,给予美多巴口服 ...
    吕志勤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主任医师神经内科
  • 便秘是帕金森患病因素之一,帕金森症状是在不知不觉中缓慢出现。帕金森病曾被称为“沉默的杀手”、“慢性癌症”,是一种常见的 ...
    黄世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副主任医师神经内科
胡小吾教授
主任医师神经外科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X
温馨提示:
感谢您对胡小吾专家的投票,若您是胡小吾专家的患者,希望您分享就医经验,帮助其他患友选择就医;若您不是胡小吾专家的患者,请忽略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好!咨询服务必须以患者身份登录才能使用。
X
请务必在就医后进行投票,以保证结果的公平、公正。
所患疾病:
治疗效果:
态   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