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危险因素
标签:医学科普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分三大类:不可改变的因素、可治的危险因素、可变的生活方式因素。有研究表明进行危险因素的管理可显著减少初发和复发卒中,但大多数处于最高脑卒中风险状态的患者既不了解危险因素也不了解卒中的先兆症状。因此,应当对具有最大风险的人群进行持续教育,提高他们对危险因素的意识,减少会增加风险的行为。

一、不可变的危险因素

1、年龄

年龄是重要的独立的脑卒中危险因素之一。脑卒中的风险随年龄增长而逐年增加,55岁以后每10年增加1倍,所有脑卒中大多数发生于65岁以上。脑卒中发生率: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

2、性别

男性比女性的脑卒中发生率高30%;男性的患病率是女性的1.25倍。

3、家族史

家族史是脑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父母双方直系亲属发生脑卒中时<60岁即为有家族史。可能由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因素和基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

4、种族

不同种族脑卒中的发生率不同,有色人种脑卒中发生率高于白色人种。黑人发病率最高。

二、可治的危险因素:

1、高血压

血压是脑卒中最危险并且可干预的危险因素,77%的初发脑卒中都与高血压有关。控制其他的危险因素以后,收缩压每升高10mmHg,脑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性增加49%,舒张压每增加5mmHg,脑卒中发病的相对危险性增加46%

如舒张压降低56mmHg,即可使脑卒中减少 42%。对单纯收缩压增高(>160mmHg)的60岁以上老人进行血压控制,可使脑卒中的总发生率降低36% 控制高血压确实可大大降低脑卒中发病的危险,长期控制血压稳定在正常范围最有益。 应注意降压切忌过快,因为血压的急剧降低可诱发心脑血管病。因此,个人及时检出和治疗高血压病是预防脑卒中的重要措施。

2、心脏病

各种类型的心脏病都与脑卒中密切相关,前瞻性研究发现无论在何种血压水平,有心脏病的人发生脑卒中(主要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都要比无心脏病者高2倍以上,缺血性脑卒中约有20%为心源性的。对于确诊的心脏病患者应积极专科治疗,适宜的抗血小板以及抗凝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有一定意义,但对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不明确。

3尿病

糖尿病被认为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使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增加3.6倍,出血性脑卒中的患病危险也随之增加。

不仅如此,脑血管病的病情轻重和预后与糖尿病的血糖水平以及疾病控制程度有关。通过饮食、运动或药物将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是预防的关键

4、高脂血症

近来研究结果显示血浆胆固醇水平与脑卒中的发病有一定关系,主要与脑卒中的致死率有关。治疗中度高胆固醇血症,可使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降低19%-31%。

美国胆固醇教育计划将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水平作为胆固醇治疗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推荐低脂饮食,增加运动量,使用他汀类药物或其他药物降低血脂。

5、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狭窄是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粥样硬化斑块使动脉狭窄超过70%时,卒中的风险是无颈动脉狭窄的人的2倍。对狭窄达70%以上有症状的患者施行动脉内膜切除术可在18个月内降低脑卒中的继发风险达17%

无论是治疗有症状的或无症状的颈动脉狭窄,其目标都是防止在现有的动脉硬化斑块上形成血栓,且通过扩大颈动脉的管腔来增加脑部的血流量。这一点可通过药物治疗、动脉内膜切除术或血管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来实现。药物有抗血小板凝聚药物、他汀类降脂药物等。

6、颅内血管狭窄

尤其是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大脑中动脉狭窄占比率较高。

7、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TIA是局部神经功能障碍的可逆性发作,每次发病时间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是脑卒中风险的一个重要指标。大约20-30%被诊断为TIA患者在90天内发生脑卒中。大于1小时的局部神经功能障碍患者应按急性卒中处理。

8、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卒中的一个新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合理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能有效降低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以降低脑卒中发生。

9、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指7h睡眠中呼吸暂停及低通气反复发作在30次以上或全夜睡眠期平均每小时呼吸暂停及低通气大于或等于5

习惯性打鼾者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是无习惯性打鼾者的3-10倍,且发病年龄更早。国外研究也证实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三、生活方式危险因素

1、吸烟

吸烟是动脉斑块增厚的重要因素,还可以增加血液黏度和凝聚功能,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见于长期吸烟者,其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是不吸烟者的 6倍,而且长期被动吸烟脑卒中发病危险增加1.82倍。戒烟后脑卒中的危险性可减少 50%。

2、缺乏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经常运动的人患中风的几率明显减少。据统计,40岁后的男性积极运动比不活动的同龄人发生脑卒中的危险低30%。运动能够增强心脏功能,改善血管弹性,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增加脑的血流量。运动能够扩张血管,使血流加速,并能降低血液粘稠度和血小板的聚集性,从而减少血栓形成。运动可以促进脂质代谢,提高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从而可以预防动脉硬化。

在实践中,以每天快走30分钟为例,脑卒中的概率可降低30%。快走是指在12分钟内需走完1公里的距离。增加体力活动的方法和形式有很多,比如骑自行车、慢跑、爬山、练太极拳等等。每个人可根据自己的体力情况和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每次活动的时间在3060分钟为宜,最好能长期坚持。

3、酗酒

喝酒的人每天饮酒的量和脑卒中密切相关,每天饮酒的酒精含量超过60克时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明显增加。长期大量饮酒者发生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比不喝酒者高3倍。酒精可通过升高血压、导致血液高凝状态、心律失常、降低脑血液流量等引起中风。

4、肥胖

肥胖是诱发多种疾病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其中已查明的易由肥胖引起的疾病有2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关节炎、胆囊疾病及多种癌症。另外,还会引起高血脂、睡眠呼吸暂停、呼吸困难、日常行为不便和心理疾病等问题。

5、社会心理因素

应激被列为脑卒中的十大危险因素之一。无论出血性或缺血性脑血管病,多由数天的应激情况诱发。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X

打开微信扫一扫

相关文章
  • “脑卒中”的家庭急救技巧-你值得拥有 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200万人,而目前只有不到10%的病人及时到医院就诊,其中只 ...
    金永健航空总医院主任医师神经外科
  • 我们发现,人们对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的认知水平和接受程度仍然很低,目前只有不到10%的偏瘫患者在最佳时间内接受了功能康 ...
    孙成彦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南医院副主任医师功能神经外科
  • 脑卒中(包括脑出血和脑梗塞)的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都很高,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其中部分脑卒中患者会出现 ...
    胡永生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任医师功能神经外科
  • 如果老年人得了“中风“,生活不能够自理.作为老人的子女有责任和义务照顾好病重的老人.那么,作为子女该从何做起呢? ...
    曾仁仁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
  • 康复治疗在脑卒中发病后前3个月效果最显著,如不早期康复,肢体的运动可呈现异常行走模式,即误用综合征或废用综合征的形成 ...
    樊留博台州医院副主任医师康复科
  • 导读:头痛是我们时常遭遇的小烦恼,特别是在工作劳累、休息不好、情绪紧张的时候。总以为吃片止痛药、休息一下就会好转。事 ...
    袁学谦郑州人民医院主任医师神经内科
陈忠义副教授
副主任医师神经内科
信阳154中心医院
X
温馨提示:
感谢您对陈忠义专家的投票,若您是陈忠义专家的患者,希望您分享就医经验,帮助其他患友选择就医;若您不是陈忠义专家的患者,请忽略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好!咨询服务必须以患者身份登录才能使用。
X
请务必在就医后进行投票,以保证结果的公平、公正。
所患疾病:
治疗效果:
态   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