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的预防
标签:医学科普

大肠癌高发病率国家的饮食具有高脂肪、高动物蛋白、尤其是牛肉,少粗纤维及精制碳水化合物,即所谓“西方化饮食”的特点。其中以高脂肪饮食(约占饮食总热量的40%)的影响最为明显。现在我国的少年儿童,大都喜欢吃西方快餐,将来发生大肠癌的机会就可能比较多。

遗传因素对大肠癌也有一定的关系。有30%的大肠癌,有遗传倾向。家族里面的大肠癌比较多,机会多,直系亲属特别多。青年期的大肠癌发病率越来越高,就是因为基因突变引起来的,甚至遗传因素起作用的。

大肠癌的预防主要有以下方法:

1.保持合理的饮食结构

应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的易消化食物,减少脂肪类食物的摄入;以鱼、禽、瘦肉、低脂奶制品代替动物油过多的肉食,以煮、蒸食物代替油炸食品;多进新鲜蔬菜和水果,特别是含多量维生素A和C的黄绿色蔬菜;多进富含纤维素的食物(谷类纤维素或水果、蔬菜纤维素),饮食不宜过分精细,适当进食一些粗粮;每天的食盐摄入量低于5克;少吃腌、熏食物;减少肉类和脂肪的摄入,从而限制饱和脂肪酸的摄入;不吃霉变的食物;

日本是一个非常好的控制大肠癌发病率的例子。据调查,日本人饮食中脂肪量仅仅占总热量的12%,大肠癌发病率正在逐渐降低。美国北卡罗来那大学的教堂山分校研究人员发现每周吃18.3克的大蒜(大约是六片),不管是生吃或是熟煮的大蒜, 能够降低10%到50%胃癌与大肠癌的发生机会;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并未发现到大蒜补充品的功效, 只发现天然的大蒜食品的功效, 原因应并不清楚。

2.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控制体重和有规律的体力活动是最有利于预防大肠癌的发生;戒烟,从而预防烟草中致癌物质通过呼吸道的吸收(烟草中含二甲基胫,长期吸烟的人可诱发大肠癌);限酒,酒精通过改变人们饮食习惯而增加致癌的危险性,如低维生素、低叶酸饮食等;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防止便秘,因为粪便在肠腔内停留时间过长,使大便内的毒素(胺类、酚类、氨类、偶氮苯等化学致癌物质,吲哚、甲基吲哚、硫化氢等毒性产物以及脱氧胆酸和石胆酸等)与肠粘膜接触时间延长,肠壁在毒素日久的刺激下发生癌变;在饮食及生活方式没有发生大的变化时,若出现排便习惯的改变,如排便次数增多、大便带血、粪条变细或羊粪样便、排便不尽感等,应及时就诊,树立正确的医疗保健意识。

3.高威人群定期检查

3.1 日本、德国、美国均已立法,规定50岁以上的公民每年接受一次大肠癌普查。

3.2 高危人群大肠癌的高危人群是指:年龄在35岁以上,生活富裕,以吃荤食为主的人;常吃烧烤食物;长期饮用咖啡等;长期静坐的工作状态;长期无保护地与石棉、杀虫剂、除草剂、油漆和多种重金属接触;有血吸虫病病史;已经证实的大肠腺瘤患者,或曾经患过大肠腺腺瘤者:80%以上大肠癌系由大肠腺瘤演变而来,大约需要10年至15年时间,一旦发现大肠腺瘤应予摘除;但约 30%以上的患者腺瘤摘除后仍会长新的腺瘤,应定期肠镜检查;约2.5%-11%的大肠癌患者在手术切除后,可在余留的大肠再生出新的大肠癌(异时性癌),时间愈长发生率愈高,亦应定期肠镜检查。经常便秘者;经过正规治疗不愈的所谓“菌痢”患者;生活环境没有改变而大便排便习惯改变者;大便外形有改变者;大便带粘液、带血或者大便潜血试验阳性者。有大肠癌家族史的人(危险性比一般人群高2-4倍),特别是直系亲属中有大肠癌特别是大肠癌病人时(一级亲属中80%将发生癌),家族中的每个成员都要定期接受相关检查;家族性多发性肠息肉患者;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危险性为一般人群的6倍);Crohn病即克罗恩病;胆囊切除术后的患者;有下腹部放射治疗历史的女性应提高警惕,一旦出现便血、下坠、排便习惯改变等直肠症状,就要及时进行肠镜检查。

3.3 高危人群需作那些检查:

肛门直肠手指检查:我国下段直肠癌远比国外多见,占直肠癌的77.5%,因此绝大部分直肠癌可在直肠指诊时触及。

大便潜血试验:粪便隐血试验对本病的诊断虽无特异性,但方法简便易行,可作为普查筛选手段,或可提供早期诊断的线索。

血常规检查:观察有否贫血以及贫血的程度;

直肠镜、乙状结肠镜检查:国内77.7%的大肠癌发生在直肠和乙状结肠,常用的乙状结肠镜管长30cm,可直接发现肛管、直肠和乙状结肠中段以下的肿瘤。

钡剂灌肠:病变在乙状结肠上段或更高位置者,须进行X线钡剂灌肠检查。普通钡灌肠X线检查对较小的大肠癌容易漏诊,最好采用气钡双重造影,可提高放射学诊断的正确率,并显示癌肿的部位与范围。

电子肠镜检查:可清晰地观察全部结肠,并可在直视下钳取可疑病变进行病理学检查,有利于息肉、腺瘤、早期及微小结肠癌的发现与癌的确诊,进一步提高了本病的诊断正确率,是大肠癌最重要的检查手段;由于目前大肠镜的普及以及操控技术的提高,可以作为首选的检查手段。

血清癌胚抗原(CEA)测定:在大肠癌患者血清中,可以检测到癌胚抗原(CEA)。这是一种糖蛋白,常出现于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并非大肠癌的特异相关抗原,故血清CEA测定对本病的诊断不具有特异性。但用放射免疫法检测CEA,作定量动态观察,对判断大肠癌的手术效果与监测术后复发有一定意义。如大肠癌经手术将肿瘤完全切除后,血清CEA则逐渐下降;若复发,又可再度升高。

直肠内超声扫描可清晰显示直肠肿块范围、大小、深度及周围组织情况,并可分辨直肠壁各层的微细结构,检查方法简单,可迅速提供图像,对选择手术方式、术后随访有一定帮助。

CT检查 对了解肿瘤肠管外浸润程度以及有无淋巴结或肝脏转移有重要意义,对直肠癌复发的诊断较为准确。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X

打开微信扫一扫

相关文章
  • 药灌肠改变了中药给药途径,使药物直达病所,不仅能解除肠道局部梗阻,而且药物通过肠黏膜吸收,门静脉进入肝脏,药物通过血液 ...
    熊英中日友好医院副主任医师放疗科
  • 在手术方式选择上,对于分期较晚、溃疡型生长、生物学特性较差如低分化或黏液腺癌以及术中判断有脉管侵犯的中低位直肠癌,一般 ...
    熊英中日友好医院副主任医师放疗科
  • 肠癌腹膜转移实际上是晚期的表现。在生长过程中,肿瘤通常是肠壁的内层,称为黏膜层。在生长过程中,它延伸到两侧,也延伸到最 ...
    熊英中日友好医院副主任医师放疗科
  • 癌症属于消耗性的疾病。本身就存在健康问题,对于结肠癌的术后的患者而言,饮食是治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合理科学的饮食 ...
    胡凤山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
  • 夫妻一方罹患癌症,短时间内另一方也被查出癌症,这种“祸不单行”的现象近年来逐渐增多。前日,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举办的癌 ...
    孙全新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放疗科
  • 结肠癌的分型与分期 结肠癌是发生于结肠部位的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占胃肠道肿瘤的第3位。好发部位为直肠及直肠与乙 ...
    刘蒲香山东省肿瘤医院主任医师肿瘤内科
王权鹏助教
心血管内科
江苏省人民医院
X
温馨提示:
感谢您对王权鹏专家的投票,若您是王权鹏专家的患者,希望您分享就医经验,帮助其他患友选择就医;若您不是王权鹏专家的患者,请忽略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好!咨询服务必须以患者身份登录才能使用。
X
请务必在就医后进行投票,以保证结果的公平、公正。
所患疾病:
治疗效果:
态   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