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膜下腔出血研究进展
标签:医学科普

虽然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仅占所有卒中的1%一7%,但由干SAH发病年龄相对较轻,预后较差,在一般群体中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与脑梗死相似。吸烟、高血压,过度饮酒是SAH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动脉瘤是SAH最主要病因,这些危险因素可以独自和/或联合作用促进动脉疗的生成,生长以及破裂。

所有怀疑SAH的患者,包括不典型炸裂样头痛发作后症状轻微的,都应该立即查头部CT.位于动脉瘤好发部位周围,大脑基底池中的出血通常可以诊断SAH,但是颞叶或额叶底部实质内的凝血块同样也表明存在动脉瘤的可能。

内科治疗

动脉瘤性SAH患者的治疗主要是预防和治疗神经系统并发症(例如动脉瘤再出血、脑积水,脑血管痉挛和脑缺血、癫痫)以及全身系统并发症(如低钠血症、心律失常,心肌损害和神经源性肺水肿等)。

严格避免低血容量、低血压,低钠血症对干防止SAH患者迟发性脑缺血 (DCI)是很重要的。高热和高血糖也与迟发性脑缺血发病相关,必要时应当应用对乙酰氨基酚、冰毯以及胰岛素等预防。规律应用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每4 小时60mg)预后得到轻度改善,但统计学差异显着。没有证据显示应用皮质激素有益。抗血小板药物在防止迟发性脑缺血中的作用尚需要进一步研究。最近有学者回顾了正在进行的神经保护剂治疗SAH的研究。值得注意的新方法有:静脉用硫酸镁,其在2期第二阶段临床随机实验中提示可以改善预后,还有是HMG辅酶 A还原酶抑制剂帕伐他丁和辛伐他汀,在各自的2期临床试验中,SAH后应用帖天可以减少动脉瘤性的血管痉挛和脑缺血。内皮秦A是一种强有力的缩血管剂,在血管痉挛的病理过程中发挥作用,内皮素受体抑制剂Clazosentan在们期临床研究中能够降低血管痉挛的发病率。

SAH 后出现症状性迟发性血管痉挛时,临床上常用高血容量和诱导性高血压来纠正脑缺血,但是没有足够证据说明单独扩容或联合升血压及血液稀释(三高治疗)疗法可以预防或逆转脑缺血。血管内治疗血管痉挛的方法,特别是球囊血管成形术被认为是治疗不可逆梗死前内科治疗无效性的脑缺血的一种重要方法,但是这种方法的有效性还没得到随机试验支持。

动脉瘤切除

动脉瘤破裂的患者应该立即转移至能提供全面神经外科服务的医院。有证据表明配有丰富临床经验医师的大型医院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尽管缺乏科学证据说明及早行动脉瘤切除术效果更好,多数医疗中心均认为尽早行动脉瘤切除可以最大程度地防止动脉瘤再出血。一个包括1001例良好分级的SAH患者的多中心的随机试验发现,手术中轻微的低体温(通过表面降温使温度达到33℃)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没有益处,但可能增加手术后的菌血症的发生。手术中和手术后的血管造影术能够确定动脉瘤修补术的解剖正确。SAH与阻塞性脑积水相关,许多队列研究表明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开窗术)打开第三脑室进入蛛网膜下池,减少了脑室腹膜分流术。扩大的。减压“颅骨切除术有助干降低了大量脑内出血或脑组织肿胀引起的高颅压 (通常是分级差的患者),但是幸存者的生活质量通常不好。

国际蛛网膜下动脉瘤试验( International Subarachnoid Aneurysm Trial,ISAT) 公布至今已数年,这项试验随机比较研究了2143例初次动脉瘤破裂分级较好的患者 (多数较小且位干前循环)动脉瘤夹闭和血管内弹簧圈治疗的效果。在1年时两种治疗组的死亡率没有区别,但是死亡和生活不能自理总的比例在血管内弹簧圈治疗组降低了7.4%,统计学有显着意义。基底动脉的动脉瘤发生相对较少,难以进行外科修补,血管内治疗是被大数学者认为是首选。国际蛛网膜下腔动脉瘤试验的重要价值在干促进了依琼血管内技术的血管内线圈法治疗SAH越来越普遍。技术的发展包括Neuroform支架应用,这有利干宽颈和复杂的颅内动脉瘤的治疗。还有通过表面涂以多聚材料使形成血栓的动脉瘤发生更激烈的细胞间反应,从理论上这可以降低动脉瘤的再形成。尽管与外科手术治疗相比血管内治疗价格相对偏高,也没有较少资源利用,但现有的临床经验确认了血管内治疗的早期和中期疗效。血管内弹簧圈法的主要缺点是对动脉瘤的栓塞不完全(尤其在偏大、复杂及宽颈的动脉瘤中),因此,接受此治疗的动脉瘤患者在数年后超过1/3可见到动脉瘤残留部分继续生长或动脉瘤复发及再出血。这种危险需要患者进行长期的血管造影随访,由干这种危险性,许多患者需要再次栓塞或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弹簧圈造成血管痉挛的发病率及严重程度尚不确定。1项研究也正在比较外科手段和血管内治疗引起需要进行分流的脑积水的区别。接受弹簧圈治疗的动脉瘤患者发生大量脑出血时可能需要外科血肿清除。对动脉瘤破裂患者血管内弹簧圈的疗效还需要的长期随访观察,以进一步明确哪种方法对前循环动脉瘤患者更有利。

预后

动脉瘤性SAH的患者中几乎70%死亡或生活不能自理(预后不良),大约1/3患者发生迟发性脑缺血。典型的迟发性脑缺血在出血后3天左右形成,在4-14 天达到高峰。以前的研究表明高龄 (>60岁)、CT影像显示SAH出血量多、就诊时意识水平差是预测动脉瘤性SAH发生迟发性脑缺血的重要因素。有证据显示,SAH患者常出现心脏功能异常和肺水肿。改良麻萨诸塞州总医院评分可以预测SAH的预后。SAH患者约7%会发生再出血,其与SAH的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动脉瘤的大小有关。

SAH 长期的预后尚缺乏人群调查资料。最近的澳大利亚研究表明,SAH后幸存的患者中1年后有46%恢复不完全,其中50光有进行性记忆障碍,39%有情绪障碍,14%有言语障碍。大量的幸存者发生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下降。没有什么因素能够预测SAH后完全恢复。一个大样本的人群研究表明,经济困难与SAH 预后不良相关。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X

打开微信扫一扫

相关文章
  • 脑血管造影的适应证有如下这些: 1、颅内占位性病变,如大脑半球病变做颈动脉造影、后颅窝病变做椎动脉造影。 ...
    张洪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副主任医师神经外科
  •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定义 人脑的表面被覆三层膜,由内及外依次是软脑膜、蛛网膜、硬脑膜。蛛网膜与软脑膜之间的腔隙 ...
    张洪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副主任医师神经外科
  • 蛛网膜下腔出血科普知识讲座 赵本山是我国一位著名的艺术家,他给大多数的印象是草根,给人民带来笑声,被观众誉为“ ...
    卢旺盛海军总医院主任医师神经外科
  • 赵本山曾患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经脑血管造影证实是脑动脉瘤,最后选择了微创的介入治疗即动脉瘤栓塞术,术后痊愈出院。 ...
    张世荣西安第三医院主任医师神经外科
  • 医学是公认比较复杂的学科,很多时候,患者和家属在就诊的时候听到医生说出的专业名词都是一脸的不解:有的是不懂什么意 ...
    张世荣西安第三医院主任医师神经外科
  •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其出血起病急,并发症多,虽诊断设备和治疗手段 ...
    张洪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副主任医师神经外科
X
温馨提示:
感谢您对张世荣专家的投票,若您是张世荣专家的患者,希望您分享就医经验,帮助其他患友选择就医;若您不是张世荣专家的患者,请忽略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好!咨询服务必须以患者身份登录才能使用。
X
请务必在就医后进行投票,以保证结果的公平、公正。
所患疾病:
治疗效果:
态   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