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质母细胞瘤的病理改变
标签:医学科普

胶质母细胞瘤的发生率较高,约占神经上皮性肿瘤的25%,仅次于星形细胞瘤而居第二位。主要发生于成人,尤以30~50岁多见,青少年较少见,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男性和女性的发病率之比为2~3:1。肿瘤始发于大脑半球,以额叶最多见,其他依次为颞叶、顶叶、枕叶、丘脑、基底节、侧脑室、脑干和小脑。肿瘤生长快导致周围组织水肿明显,在皮质下呈浸润性生长,常同时侵犯几个脑叶,并累及深部结构,还可经胼胝体波及对似大脑半球。

【病理改变】

肿瘤好发于大脑半球白质内呈浸润性生长,位于皮质表面者可浸润软脑膜,而深部者百突破室管膜侵入脑室内。由于肿瘤生长速度快,大多数肿瘤境界不清,有少数肿瘤因生长赶速,而使周围组织受压出现软化和水肿而表现“假包膜”现象,可被误以为境界清楚。但多际上肿瘤周围脑组织仍受肿瘤浸润。由于肿瘤浸润性扩张,胶质母细胞瘤可表现为多中心g长。多沿神经纤维传导束生长,也可以沿胼胝体侵犯对侧脑组织形成蝶形生长。同样通过丘脑间粘合,可出现双侧丘脑的胶质母细胞瘤。

胶质母细胞瘤外观呈半球形,有分叶现象,肿瘤实质部分细胞丰富,呈现肉红色。瘤内常有囊变、坏死及出血,钙化少见。囊变区可为一内含黄色液体的大囊。或是散在于肿瘤多质区内的多个小囊。半数肿瘤内有乳黄色坏死区和/或暗红色的凝血块。

光镜下典型的胶质母细胞瘤的肿瘤细胞表现为高度增殖的多形性,细胞核亦有多形性,并且核分裂象较多。肿瘤内可见凝固性坏死及毛细血管内皮增生,这是与间变性星形细胞瘫的主要鉴别点。胶质母细胞瘤中增殖的肿瘤细胞常以小而深染的圆细胞为主,伴以间变的爿分化的纤维性、原浆性与肥胖性星形细胞,另有大而怪异的来源不明的瘤细胞。镜下胶质躯细胞瘤的坏死区有特征性,表现为“假栅栏样”。肿瘤坏死区被成堆狭长的肿瘤细胞层层习绕。在肿瘤细胞增殖旺盛的区域内,可出现血管内皮细胞的异常增殖,形成围绕的血管球.与肾小球相似,构成胶质母细胞瘤镜下的另一个特征。增生血管内皮细胞肥大且有较多核乡裂象。内皮细胞间隙扩大,从而容易破裂引起肿瘤出血。

少数肿瘤可有蛛网膜下腔播散,10%~20%胶质母细胞瘤患者脑脊液中可发现肿瘤细胞。有软脑膜种植者约10%,尸检中达30%。开颅行肿瘤切除术后的患者极少数可发生肛瘤的颅外转移。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X

打开微信扫一扫

相关文章
  • 听神经瘤切除后,虽然保持了面神经的连续性,但术后仍出现重度面瘫。其中,多数病人在术后1~2天即出现重度面瘫,少数在1~2周 ...
    张捷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主任医师神经外科
  • 椎管内神经鞘瘤患者病程大多较长,胸段者病史最短,颈段和腰段者较长,有时病程可超过5年。肿瘤发生囊变或出血时呈急性过程。早 ...
    黄世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副主任医师神经内科
  • 胶质母细胞瘤(WHO IV级)是恶性程度最高的星形细胞肿瘤,由分化差的肿瘤性星形细胞构成。组织学特点包括细胞多形性、核不典 ...
    熊鹰飞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神经外科
  •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神经影像学技术得以飞速发展,使得头颅CT和MRI检查比以前快捷、廉价、准确,普通人都可以接受常规体 ...
    杨朋范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主任医师神经外科
  • 新近诊断的高度恶性胶质瘤(包括胶质母细胞瘤和间变胶质瘤),在保留神经功能的前提下,最大范围的手术切除是治疗的第一步。尽 ...
    王亚明海军总医院副主任医师神经外科
  • 胶质母细胞瘤是高度恶性的胶质瘤,约占胶质瘤的22.3%,占颅内肿瘤的10.2%,仅次于星形细胞瘤居第二位,主要发生在成人,尤以 ...
    熊鹰飞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神经外科
熊鹰飞副教授
副主任医师神经外科
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
X
温馨提示:
感谢您对熊鹰飞专家的投票,若您是熊鹰飞专家的患者,希望您分享就医经验,帮助其他患友选择就医;若您不是熊鹰飞专家的患者,请忽略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好!咨询服务必须以患者身份登录才能使用。
X
请务必在就医后进行投票,以保证结果的公平、公正。
所患疾病:
治疗效果:
态   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