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寻医问药专家网 > 医院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 精神卫生科 > 科室介绍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精神卫生科
67分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介绍
精神卫生科创建于1989年3月,经过十余年的建设,目前有高级职称医生2名,主治医师6名,住院医师3名,心理技师1名,在读研究生3名,护士11名。
  精神卫生科门诊分为普通门诊、睡眠门诊和专家门诊,其中普通门诊每周一至周六每天开放。门诊患者来自本省各地以及安徽、江苏、上海、河南、新疆等全国许多省市,甚至来自美国、新加坡、西班牙、荷兰、意大利、比利时、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每年门诊量达到近40000人次。每年院内会诊量达到600人次以上,不但结束了医院长期依赖外院的历史,还经常被邀请进行院外会诊。
  精神卫生科拥有52张硬件设施一流的病床,收治抑郁症、焦虑症等轻型精神障碍和疾病患者,床位使用率一直保持在110%以上,解决了许多患者住院难的问题。
  精神卫生科自1993年以来从事了20余项科研,分别承担和参与了973课题子课题、国家支撑计划子课题、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浙江省社会科学联合会、美国福特基金会、挪威科技大学等多项国内外科研任务。同时,还和有关单位积极合作,进行了一些横向课题的研究。
  精神卫生科目前共在各级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50余篇,专著16本,参编教材5本(包括全国统编本科生、研究生教材)。获得了“浙江省医药科技创新二等奖”、“海军医学科技成果四等奖”各一次,中国性学会10年科技成果奖一等奖一项,浙江省优秀自然科学论文二等奖4次,三等奖3次。
  精神卫生科目前是浙江省医学重点学科,浙江省唯一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精神药物临床药理基地,并且进行了多项精神药物的临床Ⅲ期和Ⅳ期临床验证。本科室是浙江大学司法鉴定中心法医精神病鉴定室所在单位,承担了大量的司法精神病学鉴定任务。
  精神卫生科临床诊疗手段:1、TMS技术的开展及研究:经颅磁刺激(TMS)是目前国外刚刚起步的治疗精神障碍的崭新技术,具有无创、副作用小等特点,克服了精神药物的许多弊端。我科自2005年在我国精神病专业中,首家引进高频TMS治疗仪,以全新的技术参数指标积极开展了抑郁症、强迫症等治疗的相关研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并获得有医学会等单位组织的专家论证会的肯定性评价,成为全国唯一正式在临床中开展该项目的单位。2、心率变异性分析(HRV)技术的开展:本仪器采用现代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以及混沌理论分析方法对心率变异性进行检测与分析。我科于2001年率先在全省开展该项目,用于评估自主神经功能,为临床精神障碍的疾病诊断和疗效分析提供了客观的技术依据。
  精神卫生科基础科学研究:本学科为浙江省唯一拥有基础实验室的单位。目前拥有大约价值100万元的研究设备。利用该实验室,本学科已经完成了“同性恋动物模型”、“海洛因精神依赖的动物模型”、“外源激素对大脑结构形成的影响”、“外源激素对下丘脑蛋白质表达的影响”、“性激素受体表达”等方面的基础性研究。本学科还和其他实验室合作,充分利用医院拥有的先进的检测仪器,完成了“同性恋性唤起的脑功能成像研究”、“血小板5-HT浓度测定在抑郁症中的意义”、“血小板5-HT浓度测定在海洛因精神依赖中的意义”等研究。本学科在全国率先引进了“国际情感图片系统”,并且完成了“情感图片系统的中国常模化研究”。
  精神卫生科临床研究:本学科目前正在开展“浙江省抑郁症最优化治疗方案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和“浙江省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以及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相关因素的多中心临床研究”。此外,多年来,本学科开展的多种临床精神病学研究,并且已经发表了数十篇学术论文。
  精神卫生科特色治疗仪器:经颅磁刺激(TMS)、多导睡眠仪、慢性小脑刺激仪、心率变异性分析、精神科评定量表系统、心理测验系统
  精神卫生科浙江大学医学院一系神经精神病学教研室承担了大量的教学工作。目前承担了医学系5年制、7年制学生的“精神病学”课程,研究生“内科学进展”课程、全科医学“精神病学”和“性医学”课程、浙江大学四个校区“性健康教育”课程等教学任务。还承担了浙江省的医学继续教育任务。
  精神卫生科作为全省第一个“精神病学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获得单位,为浙江省创建“精神病学和精神卫生学”硕士点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现有硕士生导师2名,已毕业硕士9名,在读研究生5名(含在职研究生)。

更新修改医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