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寻医问药专家网 > 医院 > 新华医院 > 心血管内科 > 科室介绍
33分
新华医院心血管内科介绍
心血管内科是医院、医学院新一轮重点建设学科之一,也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学科确立的主要研究方向有心律失常的非药物治疗,冠心病的优化治疗,血管生物学和动脉粥样硬化调控机制研究,高血压的临床和基因研究四个主要研究方向,近年来在坚持医、教、研紧密结合,床边心脏病学、分子心脏病学和介入心脏病学相辅相成,整体快速全面发展,科室学术地位和社会声誉日益提高,尤其在房颤、室速等难治性心律失常治疗领域,达到国内领先地位。
  心血管内科目前拥有普通床位104张、监护床位19张。年出院4100余人,年手术2500余例,年门诊量28万人次,单科门诊量位于上海各大医院前列。目前全科共有医护人员97名,心血管内科实力雄厚、人才济济,包括主任医师7名、副主任医师9名,其中博士生导师5名,硕士生导师4名,主管护师6名。
  心血管内科近年来在心脏介入治疗领域获得了飞速发展,广泛开展了各种复杂的和急诊和PCI术、单双腔起搏器及ICD植入、射频治疗各种复杂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术,其中对房颤、室速的机制研究与消融治疗、心梗急诊介入治疗、双腔起搏植入最具特色。率先在国内开展了三维标测系统引导下,用冷盐水灌注导管进行的有明确隔离指征的的环肺静脉隔离术治疗房颤,该方法成功率高、复发率低,已用于各种房颤的治疗。心血管内科与急诊科、放射科、手术室等科室密切合作,开启急诊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腔内成型术+支架植入术绿色通道,已救治急诊心梗患者近百例,极大提高了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成功率。心内科还与急救中心、放射科、手术室等科室密切合作,开启急诊PCI绿色通道,极大提高了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成功率,挽救了许多濒危患者的生命,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益和社会信誉。
  心血管内科的人才梯队合理,技术力量强大。学科带头人李毅刚教授是国内射频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技术的最早掌握和推广人之一,在室性心动过速、房扑、房颤、房室结折性心动过速的机制研究和治疗方面所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在新型起搏器预防、治疗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及体内自动转复/除颤器(ICD)治疗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他在国际上率先进行了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扑和心梗后室速折返环的定量分析;率先进行了冠状动脉窦内室速的机制的研究和治疗;在国际上首次证实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可发生于正常HV间期的患者;率先进行了有器质性心脏病室颤的射频消融;成功进行了国际上首例心脏移植后房扑的射频消融术等。
  心血管内科在科研和人才培养方面,“心肌缺血与再灌注损伤”、“阿霉素心肌病”、“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栓形成分子机制”、“基因重组血管再生”、“基因修饰羊水间充质干细胞对兔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修复作用及其在体外联合诱导定向分化为心肌细胞的研究”、“血管平滑肌细胞内RhoA激酶的两个亚型ROCK1及ROCK2对肌球蛋白轻链磷酸酶,肌球蛋白轻链及细胞收缩性的调节”、“miR-17-92介导内皮祖细胞调控血管再内皮化作用及机制研究”、“MSCs刺激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促进心机细胞存活和心肌干细胞分化的机制研究”、“硫化氢对心梗后心室肌细胞电重构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植入式遥测诊治系统对心梗后室速的远程检测和治疗研究”、“浦肯野细胞钙通道重塑在心力衰竭后室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和机制”等多项课题先后获得了国家自然基金、国家教委、卫生部、市科委及国外学术科研基金资助,多项成果鉴定属于国内领先水平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及卫生部和市科委多个奖项。先后培养了博士后3名、博士生16名、硕士生45名,目前在读研究生9名。主编参编专著10余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0余篇,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讲习班多期。
  心血管内科三年来政府、大学、医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支持用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医疗设备购置等,使心血管各亚专业得到快速发展。2011年成为“上海交通大学心律失常专病诊治中心”牵头单位。
  心血管内科在保持已有的优势、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凝炼、集成研究重点。保持了复杂心律失常机制和消融治疗,冠脉介入治疗,起搏和除颤治疗等优势,积极开展心脏病介入治疗。继续扩大临床研究的力度和广度,深入开展了心血管病学科临床和基础重大课题的研究。心血管内科已成为在医疗、教学、科研、基地建设、团队建设等方面在国内、国际上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的学科。

更新修改医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