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寻医问药专家网 > 医院 > 复旦大学儿科医院 > 心内科 > 科室介绍
60分
复旦大学儿科医院心内科介绍
心内科创建于1956年,是国内较早的儿科三级学科之一。经过十七年的学科建设,心内科已发展成为集医、教、研一体的国内驰名的小儿心脏病诊治中心。
  心内科由病房、门诊、心导管室、心超室及心电图室等组成。2008年6月,我院搬迁至新院址,心内科新病区床位增至36张,病人住院环境大大改善。现年门诊人数达10000余人次,年住院病人数达1200余人次。心内科现有医师19位,其中博士学历占80%以上,50岁以下医生已全部为博士毕业。主任、副主任医师(正、副教授)9名;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4名。多年以来学科梯队的系统化培养,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结合的队伍。学科带头人桂永浩教授现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副校长,黄国英教授任儿科医院院长、全国小儿心血管学组副组长、上海市儿科心血管学组组长,全国知名的老前辈宁寿葆、刘豫阳、徐素梅教授仍活跃在临床一线,刘芳、吴琳、田宏等年轻专家亦渐露锋芒。
  心内科诊治的主要疾病是先天性心脏病。1957年儿科医院在国内率先开展小儿心导管检查,1984年开始进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目前常规开展先天性心脏病复杂畸形的心导管检查及心血管造影,尤其是新生儿、小婴儿的心血管造影技术已达国内领先水平。先心病介入治疗病种从上世纪80年代的2种,发展到现在的动脉导管未闭堵闭术、房间隔缺损堵闭术、室间隔缺损堵闭术、主动脉瓣狭窄球囊扩张术、肺动脉瓣狭窄球囊扩张术、主动脉缩窄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外周肺动脉狭窄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球囊房间隔造口术以及肺动静脉瘘、肝动静脉瘘、冠状动脉瘘的栓塞术等10余种介入治疗方法。同时,在缓慢性心律失常心内膜起搏器安装、快速性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近年来与心外科协作开展内外科镶嵌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如经心室肌部室间隔缺损堵闭术、经心室穿刺肺动脉瓣行球囊扩张治疗伴有室间隔缺损的肺动脉闭锁、球囊扩张主动脉缩窄联合外科手术治疗小婴儿重度主动脉缩窄及大型室间隔缺损等。总体技术成功率达98%以上,并发症发生率1.2%,死亡率0.1%,已达国际先进水平。近几年,在先心病介入治疗的手术难度、病人年龄、体重方面屡有突破,比如:极重度肺动脉瓣狭窄球囊扩张的最小年龄仅6天,主动脉瓣狭窄球囊扩张的最低体重仅1900克,重度主动脉缩窄球囊扩张术患儿仅2.6kg等等。
  心内科获得性心脏病的诊治我院也具有丰富的经验并形成自己的特色。川崎病是目前儿科最常见的获得性心脏病,我院为上海市收集川崎病病人最多的医院,在川崎病急性期的诊治以及发生冠状动脉病变后遗症病人的长期管理方面已形成规范,并多次召开过全国及上海市川崎病诊疗研讨会及学习班,目前《中华儿科杂志》委托黄国英院长和刘芳主任牵头制定的“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临床处理建议”经过全国小儿心血管和免疫专家的多次讨论已经定稿,促进我国广大儿科医生对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进行及时、恰当的临床诊断和处理。另外,在心肌炎、心肌病、心律失常等小儿心血管疾病的诊治方面也具有丰富经验。
  心内科目前承担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11重点项目、教育部、卫生部、上海市重大科研项目等30余项研究课题。每年在各类国内外专业杂志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文章每年约6~7篇,共编译专著20余部,其中影响力较大的有宁寿葆教授主编的《现代实用儿科学》,黄国英、林其珊教授主编的《小儿临床超声诊断学》,桂永浩教授、刘芳副主任医师主译的《实用小儿心脏病学》及《小儿心脏病手册》等。曾获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9项。每年举办“全国先天性心脏病诊断治疗学习班”、“小儿超声心动图诊断学习班”,促进了国内小儿心血管疾病诊治水平的提高。

更新修改医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