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寻医问药专家网 > 医院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呼吸内科 > 科室介绍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呼吸内科
9.9分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介绍
呼吸内科创建于1979年,是国内成立最早的呼吸疾病研究机构之一,其前身是广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慢性支气管炎防治小组。秉承改革开放的时代浪潮,呼研所坚持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紧密结合,不断开拓创新,逐步发展壮大。现为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呼吸疾病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国家临床药理基地和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附辖呼吸内科、胸外科、重症监护科、变态反应科等临床学科,开放床位310张,其中内科学(呼吸病系)为国家重点学科,外科学(胸外科)为广东省重点学科。承担着多项国家级、省级继续教育培训项目。呼研所在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各级领导和政府部门的关怀和支持,党和国家领导人温家宝、曾庆红、吴仪、张德江、霍英东等曾先后视察研究所的工作,并作重要指示。
  呼吸内科经过长期凝炼,逐步形成了稳定、富有特色的研究方向,集中在突发性重大呼吸系统传染病(SARS、禽流感等)、支气管哮喘与慢性咳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肺部肿瘤四个领域。其战略定位是瞄准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针对一些重要肺部疾病防治的重大科学问题,开展基础与临床结合的前沿性研究工作,以活跃的学术思想、显著的科研成果、较完善的自主创新体系和广泛的学术交流,使之成为国内呼吸系病的临床诊疗中心、学术研究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和人才培养中心。
  呼吸内科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创新团队。现任所长钟南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会长。目前所内博士研究生导师有9名,硕士研究生导师22名,其中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3人,省级突出贡献专家2人,市管优秀专家7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国家级培养对象1名,省级“千百十”培养对象3名。研究所坚持以重点实验室、重点学科和重大项目为纽带,依托创新团队,近年来先后承担了国家973、863计划、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WHO GOLD委员会全球协作课题及国家教育部重点专项基金等课题,中标课题经费超过二千万元,在《Nature Medicine》、《Science Express》、《Lancet》、《Chest》等SCI收录刊物中发表20多篇论文,获得了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高水平成果。
  呼吸内科注重学术交流和科技成果的转化。近年来先后与美国、日本、英国、意大利、丹麦等国际一流的研究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互相派选访问学者进修学习。成功举办了中日合作防治SARS国际研讨会、第11届亚洲-太平洋呼吸年会(APRS)、生物医学论坛—中国首次《自然》专家报告会等高水平的学术会议。积极推进产学研一体化,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先后与阿斯利康、白云山和记黄浦制药有限公司、斯奇康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开展合作,协议合同金额超过1000万元。
  呼吸内科诊疗特色鲜明,在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重症监护(ICU)、重症肺炎、慢性咳嗽、肺肿瘤微创手术、肺移植等方面的诊疗水平处于国内前列。“英东广州重症监护医学中心”是国内最早建立的重症监护病房,近年已发展成为广东乃至华南地区最具影响力的重症监护中心,胸外科是国内三大胸腔镜培训基地之一和华南地区唯一的肺移植中心,已成功完成了20余例临床肺移植。特别是在2003年抗击SARS的战斗中,全所不畏牺牲,迎难而上,在钟南山院士的带领下,较早确立了广东SARS的病原,总结了“三早三合理”的救治原则,牵头制定了相关指南;率先提出“将危重SARS患者集中到有良好救治条件的地方”的战略,并主动承担救治广东省危重SARS病人的任务,取得高治愈率、低死亡率的成绩;率先倡导国际间科学协作,积极组织和推动科技攻关,发挥了重要的学术辐射作用,成为抗击SARS战场的“中流砥柱”,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
  呼吸内科长期注重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在“南山风格”的熏陶下,逐步形成了“尊重、协作、诚信、创新”的组织文化,为研究所实现和谐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精神支撑和智力保障。多年来,因工作出色,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广东省模范基层党组织、广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广州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广东省劳动模范、广州市优秀专家等一大批先进典型。

更新修改医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