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采用中医的方法治疗异位性皮炎
标签:医学科普

异位性皮炎是一种与遗传过敏体质有关的、皮肤湿疹样改变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又称遗传过敏性皮炎、遗传过敏性湿疹、特应性皮炎。中医把发生在婴幼儿时期者称为“胎?疮”、“奶癣”;儿童和成人期发病者归属于“湿疮”、“血风疮”、“四弯风”的范畴。

【病因病机】

一、中医 中医认为异位性皮炎是由于先天脾虚不足,外加感受风、湿、热诸邪,相搏于皮肤而发病。

一般初起和急性发作者多为风湿热实证,病久和缓解期多为脾虚湿恋或阴虚血燥。

二、西医 异位性皮炎(AD)的病因与发病机理都较为复杂,虽然近年对本病的研究有不少进展,但仍未完全明了。本病与遗传因素、免疫反应异常、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及皮肤表面菌群异常等有关,食物因素、环境因素、物理因素和精神因素亦可加重本病。

(一)遗传与发育遗传因素与发病的关系比湿疹更加明显,患者及其家族成员常有过敏素质,他们对支气管哮喘、枯草热、过敏性鼻炎和荨麻疹的易感性较高。

1、基因背景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AD有家族发病倾向,如单亲患病,子女患病的可能性约20%,如双亲均患病,则子女患病可能性可达50%。对双胞胎的研究显示,在单合子双胞胎中,皮炎一致率为70%~86%,而双合子双胞胎中,仅为21%~23%。表明在AD的发病机理中,基因比环境更为重要。

2、皮肤干燥 特应性皮肤经表皮丧失水分比非特应性皮肤要多,扫描电镜显示特应性和非特应性个体皮肤结构不同,AD的皮肤屏障易损伤。目前已建立具有特应性皮肤症状的动物模型,小鼠缺少基础脂肪酸则出现AD样症状。基础脂肪酸的缺乏可能与8-6-去饱和酶活性减少有关,该酶能使亚油酸转变为亚麻油,然后变为双亚麻油。

3、胚胎期成熟障碍 有研究发现患严重AD儿童的孕龄往往明显比非特应性儿童长,患轻度AD儿童出生时的体重比非特应性儿童重。所以认为成熟障碍是引起AD的病因之一。

(二)免疫反应异常

1、80%AD患者IgE升高,特别是伴有呼吸道过敏者更明显,IgE升高的程度大致与皮损的严重度、广度相平行。AD患者对存在于环境中的吸入性变应原(霉菌、屋尘、尘螨、花粉和皮屑)皮试阳性率达80%,皮损严重者更为明显,故认为本病发病与Ⅰ型变态反应有关。

2、AD的组织学以CD4+T淋巴细胞为特征,并伴有嗜酸粒细胞。AD的临床表现为湿疹样变,在AD患者用吸入性抗原进行斑贴试验可引起试验部位出现湿疹样皮损,这些都说明本病与Ⅳ型变态反应有关。

3、AD患者表皮的郎格汉斯细胞(LC)具有IgE结合结构,AD患者IgE+LC的呈递屋尘抗原至致敏T淋巴细胞能力较IgE-LC强。这表明LC表面IgE分子在AD中对吸入性变应原的摄取、呈递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三)血管舒缩障碍AD患者的β肾上腺素能受体功能低下、反应迟钝,导致血管舒缩功能异常,患者遇冷血管异常收缩,回暖恢复较常人慢。还表现为皮肤划痕试验呈白色反应,皮内注射β肾上腺素能性激动剂(血管扩张剂)不引起皮肤红斑而出现迟发苍白反应。

(四) 皮肤表面菌群异常AD加重总是与湿疹皮肤表面伴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增加有关,去除和减少金黄色葡萄球菌可改善该病。虽然皮肤表面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免疫反应引起真皮炎症之间的联系还不清楚,但近年研究发现超抗原可能起作用。研究表明,大多数金黄色葡萄球菌分泌超抗原。超抗原除了诱发AD患者正常皮肤成湿疹样变和使AD皮疹加重外,还可在健康人的正常皮肤上诱发炎症反应。由于AD患者皮肤屏障缺陷,加之经常使用皮质类固醇,可导致皮肤表面菌群中的糠秕孢子菌定植、繁殖,加重了AD的炎症,令AD变得更加难治。综上所述,目前认为AD是一种存在外胚层组织(皮肤)有关基因缺陷的遗传性疾病,这种缺陷可能涉及脂肪酸代谢功能障碍。外胚层组织缺陷也能解释异常皮肤的生理学改变,如经表皮丧失水分,则皮肤干燥和增加鳞屑,这样形成了一种适合金黄色葡萄球菌聚集其上的环境,细菌和它们的代谢产物可能进一步刺激扩大免疫反应,从而引起真皮的炎症。AD发病与IgE介导的速发型超敏反应有关,但AD皮损类似经典迟发型超敏反应的临床症状和病理改变又不能用一般的IgE介导的速发型超敏反应来解释。根据Muller等提出的Ⅱ型迟发型超敏反应的新概念,即AD免疫发病过程呈三阶段模式:IgE介导的速发相反应(IPR)→迟发相反应(LPR)→Ⅱ型迟发型超敏反应,在此过程中IgE和Th2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可能起着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这一模式可以解释AD患者中血清IgE升高,皮肤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或皮肤经典迟发型超敏反应低下,以及类似经典迟发型超敏反应的皮肤病理改变。

【临床表现】

在不同年龄表现有明显不同,通常可分3个阶段:婴儿期、儿童期、青年成人期。

1、婴儿期 又称婴儿湿疹。多在出生后2个月至1岁期间发病,皮疹主要分布于两颊和前额,口周、眶周较少累及,严重者可蔓延至躯干、四肢,以急性和亚急性湿疹表现为主,反复发作,时轻时重,少有慢性改变,多见于较肥胖的婴儿,冬、春季加重(渗出型)。另有少数病例见于消瘦婴儿,皮损较轻,较干燥,以鳞屑、结痂为主(干燥型)。

2、儿童期 一般多在4岁左右开始发病,可有或无婴儿期病史,或由婴儿期延续发生。分两型:湿疹型多发于四肢屈侧,表现类似亚急性湿疹和慢性湿疹;痒疹型多分布于四肢伸侧,皮疹为散在性米粒至绿豆大小的丘疹,剧痒。常伴淋巴结肿大。

3、青年成人期 皮疹好发于四肢屈侧、颈部、眼睑、上胸部、手背等处,皮损偏向干燥,类似亚急性湿疹和慢性湿疹。为泛发性干燥丘疹或局限性苔藓化斑块,以及明显的抓痕,精神紧张时可加重。以上3个阶段可分别发病,部分病人可自婴儿期一直延续至成人期,其间皮疹无完全消退。患者的痒感阈值较正常人低,易感觉瘙痒。AD常伴外胚叶发育异常的其他表现和皮肤炎症,例如:幼年白内障、鱼鳞病、掌纹症、毛周角化、摩擦性皮炎、唇炎、白色糠疹、苍白面容、眶周黑晕、皮损易感染等。

【实验室检查】

1、血液嗜酸性白细胞增加,血清IgE增多,抑制性T淋巴细胞减少。

2、白色皮肤划痕反应、乙酰胆碱(1/10 000,0?1mL)皮内注射呈迟发苍白反应,可作为辅助诊断依据。

【鉴别诊断】

要与湿疹及神经性皮炎进行鉴别,它们与AD的发生发展规律不同,亦无家族遗传过敏史和血清学异常。

【治疗】

一、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本病总的法则是:初起和急性发作者,以祛风利湿止痒为主,佐以健脾;病久和缓解期,以健脾养阴扶正为主,佐以利湿祛风止痒。

(一)内治法

1、风热夹湿

主证:皮疹以红色丘疹、斑疹和斑丘疹为主,伴有少数小水疱或丘疱疹,瘙痒明显。大便干,小便黄。舌红苔黄,脉浮数。多见于婴儿期。

治法:祛风清热,利湿止痒。

方药:祛风利湿汤。

2、湿毒热盛

主证:皮疹以水疱、糜烂、潮红肿胀、渗液滋水为主,或伴脓疱黄痂,剧烈瘙痒。口苦口干。大便干结或稀烂不畅,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多见于儿童期。

治法:利湿解毒,清热凉血。

方药:清热利湿解毒饮。

3、脾虚湿困

主证:皮损暗淡不红,或滋水清稀,或病久皮疹反复发作,轻度肥厚粗糙,抓搔后易滋流清水。面色萎黄,胃纳差,大便糖烂,小便清。舌淡胖苔白腻,脉缓或濡。多见于儿童期。

治法:健脾利湿止痒。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4、阴虚血燥

主证:病情日久,反复发作至成年期。四肢躯干皮肤干燥、肥厚、粗糙,色素加深,脱屑瘙痒。口干食少,体瘦,大便干结,舌淡红少苔,脉细弱。多见于成人期。

治法:滋阴养血止痒。

方药:滋阴养血止痒汤。

(二)外治法

1、外洗

(1)用消炎止痒洗剂外洗患处。

(2)紫草,金银花,苦参等,适用于婴儿湿疹。煎水外洗。

(3)荆芥蛇床子等,适用于儿童和成人期皮疹。煎水外洗。

2、外搽 无糜烂渗液皮疹,外搽三黄洗剂,肤康止痒霜;有糜烂渗液者,外搽黄连油、青黛油;干燥肥厚苔藓样皮损,外搽青黛膏、疯油膏。

3、外擦疗法 先用中药外洗,后用纱块沾枯矾粉揉擦皮损2~3分钟。适用于肥厚性皮损。

4、划痕疗法 操作方法见总论中医常用治法。适用于慢性肥厚性皮损。

(三)其他疗法

1、针刺 主穴选血海、足三里、脾俞。

2、自血疗法 抽取自身静脉血2~3mL,即时肌肉注射。

3、穴位注射疗法 用盐酸苯海拉明注射液维丁胶性钙注射液等双侧血海穴和足 三里穴交替注射。每天1次,5次为1个疗程。

二、西医治疗

最主要是止痒和增加皮肤水分,可参照湿疹的用药原则,并且排除食物、尘螨、微生物等变应原和精神因素等诱发因素。

(一)内用药

1、抗组胺药 常用的药物有扑尔敏、塞庚啶、安泰乐、酮替芬、苯海拉明等。

2、色甘酸二钠 对部分病例有相当疗效。

3、免疫调节剂 可试用干扰素、胸腺素或转移因子等。有一定的疗效。

4、免疫抑制剂 对顽固难治的病例,采用其他方法无效或长期使用激素减量又复发的成年患者可试用环磷酰胺环孢素A等

5、皮质类固醇激素 除成人期严重的急性泛发皮损病例外,一般不宜内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对严重病例用其他药物不能控制时,可考虑短期应用。

(二)外用药

主要应用润肤剂,慎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制剂,可与焦油制剂和抗菌药物联合用药。

【预后与转归】

本病呈慢性过程,在婴儿期到儿童期的转折期,部分病人可自然好转,进入青年成人期后病情往往长期持续,但不危及生命。

【预防与调理】

1、对患儿要精心护理,避免加重皮疹的各种因素。做到合理喂养,忌吃海鲜、牛肉等食物,注意蛋白质食物过敏;调整胃肠功能,纠正腹泻或便秘;衣服要清洁,柔软,宽大,不宜穿着毛、丝、化纤内衣裤,穿着不宜过暖,以免加剧瘙痒;避免热水,肥皂烫洗;尽量避免搔抓。

2、病情缓解期宜注意健脾,调养身体,增强体质。可用党参、淮山、炒扁豆、大枣等煲汤或煮粥。

3、避免与单纯疱疹患者接触,以免诱发疱疹样湿疹。

【经验与思路】

异位性皮炎的治疗目前还没有理想的方法。由于不主张口服和注射应用类固醇激素,所以抗组胺药和外用类固醇药成为西医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但长期的类固醇制剂外用亦会引起一些副作用。所以目前国内外许多皮肤病专家都希望能在中医中药方面寻找治疗异位性皮炎的有效方法。异位性皮炎是一种与过敏体质有关的皮肤病,所以整体的治疗很重要。而中医在这方面有他的优越性,通过健脾、祛风、利湿、解毒,调整脏腑功能,增强和改善体质而达到治疗的作用。

一般来说在病情缓解期宜重在补脾健脾,因为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健全才能运化水湿,抵御风邪、湿邪的侵犯。常用的补脾中药有党参、白术、北芪、淮山,代表方剂是参苓白术散。在病情发作期则宜祛风利湿和健脾止痒并用,以祛风利湿止痒为主,佐以健脾化湿。常用中药如防风、白鲜皮、土茯苓、茵陈、苏叶、淮山、薏仁等,应注意勿用过于苦寒攻伐之品,以免再度损伤脾胃。

今后,我们可以根据中医理论,采用现代科学的实验技术和方法,筛选一些具有抗过敏和调节免疫功能的中药进行有关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这方面的工作,国内已有学者在进行,而且已取得一些进展,例如已发现治疗湿疹皮炎常用中药徐长卿(有效成分丹皮酚)、苦参(有效成分苦参碱)、黄芩(有效成分黄芩甙)、甘草(有效成分甘草糖甙)均有较好抗过敏作用。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X

打开微信扫一扫

相关文章
  • 什么是特应性皮炎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湿疹,是具有遗传倾向的过敏性皮肤病,有剧烈瘙痒、病程缓慢、反复发作 ...
    曾丹重庆市人民医院三院院区主治医师变态反应科
  • 特异性皮炎是具有遗传倾向的一种过敏反应性皮肤病,特异性皮炎的多数患者由婴儿湿疹反复发作迁延而成,70%的患者家族中有过 ...
    刘冬新乡医学院一附院副主任医师皮肤科
  • 某婴儿九个月,患牛奶喂养后面部出现皮疹,有丘疱疹,流水,结痂和糜烂等。全身皮肤干燥,哭闹不安,家人外搽婴儿湿疹膏无效 ...
    冯爱平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主任医师皮肤科
  • 每到转季,就是特异性皮炎患儿痛苦,父母犯愁的时候。一些患儿到秋冬季身上就频繁瘙痒,起疹、不停搔抓,进而流水、溃烂。儿 ...
    冯爱平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主任医师皮肤科
  •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与遗传素质有关的过敏性湿疹, 过去又叫异位性皮炎。这种病临床上分三期四型。婴儿期,儿童期和成人期及只 ...
    冯爱平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主任医师皮肤科
  • 异位性皮炎是湿疹中最难治的吗?可以这样说。因为特应性皮炎也有很多种,病情轻重不一。这个异位性皮炎也叫特应性皮炎。异位 ...
    张建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主任医师皮肤科
赵连皓副教授
主任医师皮肤性病科
陕西省中医医院
赵连皓专家最新文章
X
温馨提示:
感谢您对赵连皓专家的投票,若您是赵连皓专家的患者,希望您分享就医经验,帮助其他患友选择就医;若您不是赵连皓专家的患者,请忽略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好!咨询服务必须以患者身份登录才能使用。
X
请务必在就医后进行投票,以保证结果的公平、公正。
所患疾病:
治疗效果:
态   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