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内微生态环境动态平衡
标签:医学科普

结肠内微生态环境动态平衡

一、肠腔内的细菌

肠道是人体内最大的细菌和毒素库。大肠中有400多种细菌,正常菌群有几百万亿个,总重量约有1公斤多。胎儿的胃肠道是无菌的,当新生儿出生后细菌自口腔向下往肠道移居,并在肠道中迅速繁殖,厌氧乳酸杆菌和肠球菌在24小时左右开始出现。出生数周后肠道正常菌群建立,并与成人相似,细菌浓度可达1011~1012个/ml。细菌的来源主要是由口腔摄入,污染源来自母亲。另外,由于喂养方式的不同,可以造成肠道细菌种类的不同。如为母乳喂养,肠道中细菌主要为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占所有细菌的90%;如为人工喂养,则肠道中的细菌以嗜酸性杆菌、非特异性厌氧菌和肠球菌为主。一旦人体内环境发育成熟、稳定,细菌的数量和种类即稳定下来,并根据各人差异,肠道内正常菌群的稳定状态可保持终生。

特定的细菌常常生活在胃肠道的特定部位,这与细菌生长需要复杂的微生态环境有关。细菌的数量、种类与肠腔中粪便的性质及粪便在肠腔中运输时间密切相关。胃和小肠中常见菌是乳酸杆菌和厌氧链球菌,而大肠中常见菌是类杆菌、大肠杆菌。细菌生活在特定的肠腔内,它不仅存在于肠腔的大便中,而且覆盖于肠粘膜的表面。结肠粘膜表面布满了细菌,随着粘膜细胞的更新,覆盖于粘膜表面的细菌随同肠粘膜一同脱落,进入肠腔;每克肠粘膜所含细菌数与每克大便中所含细菌数量相同。因此,肠粘膜和肠粘液是重要污染源,这就要求手术中注意肠腔的消毒。

二、结肠中细菌的作用

结肠中的细菌包括需氧菌和厌氧菌,厌氧菌量超过需氧菌100~10000倍,占整个细菌总数的90%。这些细菌在结肠内分三层构成了“菌群屏障”:近肠壁一层为固有层,由大量的厌氧菌构成,主要是双歧杆菌,这一层最为致密,成为营养大肠和抵抗损害的屏障,又称保护层;其外一层是间层,多数由厌氧菌如类杆菌和真杆菌构成,另外还有少量的大肠杆菌;最外一层称为外层,主要是大肠杆菌等需氧菌构成。

结肠内的微生态之间是相互作用的:①兼性厌氧菌可利用氧,从而有利于专性厌氧菌的生长;②许多细菌能产生细菌素来抑制异种菌;③厌氧菌可产生短链脂肪酸,抑制其他细菌的生长;④正常菌群吸附在肠道粘膜上,使外来细菌无吸附之处而被排出。

大肠内的细菌来自食物和空气。人类的大肠并没有重要的消化功能,大肠的主要机能在于吸收水分以及为消化后的残余物质提供暂时贮存场地。在大肠中起消化作用的,不是大肠的分泌物,而是在大肠中生存的细菌。空气和食物中的细菌,经口腔进入消化道,由于结肠运动缓慢,温度和pH值适合等,使细菌得以在这里大量繁殖。细菌中含有酶,能使纤维素和糖类分解或发酵,产生乳酸、醋酸、二氧化碳和甲烷等;还可以使脂肪分解成脂肪酸、甘油和胆碱等;有些细菌能使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肽、氨、硫化氢、组织胺和吲哚等,使粪便有臭味。结肠中的细菌,还能合成微量的维生素,主要是维生素B族复合物和维生素K,长期或不适当的使用抗生素,就会造成维生素的合成和吸收不良,引起维生素缺乏。

大肠内的菌群组成在正常情况下是稳定的。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调节结肠固有菌群的重要因素,因此任何抗生素都可导致结肠菌群的改变,其改变取决于药物的抗菌谱及其在肠腔内的浓度。另外,偏食、暴饮暴食、过度劳累、气候、年龄增长、疾病均可导致结肠菌群的改变。

三、微生态调节剂及意义

结肠内微生态环境的改变可产生肠内或肠外的不同疾病,随着微生态学的发展,人们更加重视维护结肠内微生态环境的动态平衡,而微生态调节剂的产生对维持结肠内微生态环境的动态平衡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微生态调节剂是在微生态学原理指导下调节微生态失衡,保持微生态平衡,提高宿主(人)的健康水平,促进健康状态的益生菌及其代谢产物和生长促进物质的制品,它包括:益生菌、益生元、合生素三部分。

(一)益生菌 益生菌是含有生理性活菌或死菌(包括其组成成分和代谢产物),经口服或其他途径摄入,旨在改善粘膜表面的微生物群或酶的平衡,或刺激机体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免疫机制,提高机体定植能力或免疫力的微生物制剂。益生菌的功能作用主要包括:①减少肠道致癌物和癌症诱变物质的产生;②抗肿瘤作用;③降低胆固醇;④缓解便秘;⑤刺激机体的免疫活性;⑥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活力;⑦促进肠蠕动;⑧防治肠道感染性疾病等。

(二)益生元 益生元是一种不被宿主消化的食物成分或制剂,它能选择性地刺激一种或几种结肠内常驻菌的活性或生长繁殖,起到增进宿主健康的作用。它的生理功能包括:①选择性促进有益菌生长;②通过双歧杆菌发酵益生元产生大量短链脂肪酸;③预防龋齿;④降低血氨;⑤防止腹泻与便秘;⑥降低血清胆固醇;⑦营养吸收的促进作用和产生营养素;⑧改善血糖作用。益生元较益生菌更具优越性,不存在活菌被胃肠道灭活技术难关,稳定性强,有效期长。

益生元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双歧因子。所谓双歧因子是指一类能促进人体肠道有益菌—双歧杆菌增殖的物质,主要指功能性低聚糖,如异麦芽低聚糖、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低聚木糖等。功能性低聚糖不能被人体的消化酶所消化,但可被肠道有益菌如双歧杆菌等利用,促进有益菌双歧杆菌的增殖,双歧杆菌增殖有以下功能:①通过菌群优势和产生抗菌类物质抑制有害菌的生长;②产生乳酸、醋酸等短链脂肪酸,使肠道pH值降低,既抑制了有害菌的生长,又刺激肠道蠕动,缩短粪便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防止便秘的发生,大大减少了其中有害成分被肠道吸收的机会,改善了大肠对钙、镁等矿物质元素的吸收;③在抑制有害菌的同时也减少了其有毒代谢产物的产生,如氨、吲哚、对位甲酚等。由于双歧杆菌对氧、热、酸等的敏感性,以及外源性双歧杆菌和内源性双歧杆菌的性质和功能存在本质差别,加之经胃酸和胆汁的破坏,服用的双歧杆菌到达肠道存活者也会大大减少。服用低聚糖类制剂,会使肠道内原有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增殖,这对恢复其在肠道的优势地位,具有良好效果。

除了用蔗糖、乳糖、淀粉等利用化学或酶法生产低聚糖以外,在某些蔬菜、水果中含有天然的低聚糖,如大豆及一些豆类含水苏糖,甜菜含种子棉,魔芋含低聚甘露糖等。合理地多食用这些食物,有益于增加肠内双歧杆菌的数量,抑制有害细菌的繁殖,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

(三)合生素 合生素是指益生菌和益生元同时并用的制剂,例如,将双歧杆菌和低聚果糖结合在一起使用,将乳酸杆菌和乳糖醇结合在一起使用等。这类制品优点显著,既可发挥益生菌的生理性细菌的活性,又可使选择性地增加这种菌数量的益生元作用更显著持久。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X

打开微信扫一扫

热点文章
  • http://www.cntcm.com.cn/news.html?aid=245852 慢性白血病是一组造血系统异质性恶性血液病,与急性白血病相比,自然 ...
    徐文江廊坊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中医血液科
  • 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包括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和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由脑血管阻塞或破裂导致的脑损伤引起。中风 ...
    杨士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主任医师心血管内科
  • 心绞痛是一种复杂且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可导致患者的心脏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氧、缺血性损伤。因此,学会了解心绞痛的症状,是预防 ...
    杨士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主任医师心血管内科
  • 治疗颈动脉斑块的药物主要包括降压药、降血脂药和抗血小板药物,也可遵医嘱联合中成药通心络胶囊来治疗,通常可获得较为理想的 ...
    杨士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主任医师心血管内科
  • 心绞痛是临床心内科、急诊科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患者通常表现为胸闷、气短、胸痛或呼吸困难等症状,主要是因患者冠状动脉供血不 ...
    杨士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主任医师心血管内科
  •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病,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导致的。该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和性别、高血脂、高血压、吸烟 ...
    杨士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主任医师心血管内科
主治医师中医肛肠科
太原市中心医院
X
温馨提示:
感谢您对张建华专家的投票,若您是张建华专家的患者,希望您分享就医经验,帮助其他患友选择就医;若您不是张建华专家的患者,请忽略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好!咨询服务必须以患者身份登录才能使用。
X
请务必在就医后进行投票,以保证结果的公平、公正。
所患疾病:
治疗效果:
态   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