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标签:医学科普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老龄化、肥胖发生率的增加以及检测手段的提高,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正在呈快速上升的趋势,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约有9 240万,还有1.48亿隐性糖尿病前期患者,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第三大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慢性疾病。糖尿病的危害主要不在于其疾病本身,而在于其急慢性并发症。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糖尿病并发症可达100种以上,慢性并发症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器官,导致如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脑血管意外、下肢坏死、失明、肾功能衰竭等发生,这其中糖尿病患者死亡率最高的为心脑血管病变,其次是肾病,一旦发生并发症致残率、致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并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由于很多糖尿病患者缺乏正确的治疗观念和指导,往往会贻误病情,进入并发症阶段。 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的检出率、知晓率和控制率均较低,科学防治知识尚未普及。迄今为止,糖尿病虽然不能根治,但可以控制,如果糖尿病患者能早期发现、早期接受正确治疗,也能和健康人一样享受生活,拥有和正常人一样的寿命。糖尿病的治疗不是单一的,而是一个综合的治疗,它更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它的治疗包括饮食、运动、药物、监测、患者教育,其中患者教育尤为重要。还有大部分患者的治疗是不尽如人意的,其主要原因是患者不了解糖尿病知识,不了解自己的病情。在糖尿病的防治工作中,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防患于未然,要大力开展糖尿病的宣传教育工作,让有关糖尿病的知识得到最大限度的普及,把糖尿病防治的主动权交给广大人民群众。

一、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临床特征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长期相互作用所致的复杂的代谢性疾病,时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缺乏(1型糖尿病)或相对缺乏(2型糖尿病)所引起,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主要特征。长期的糖类(也叫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代谢紊乱引起多系统多脏器损害,出现糖尿病的急性和慢性并发症,导致眼、肾、神经、心血管等组织器官的慢性进行性损害、功能减退甚至衰竭。1型糖尿病多有“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即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但2型糖尿病(以前叫做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症状并不十分典型,患者常常以并发症或伴发症为主要表现就诊而被确诊。

二、糖尿病的实验室检查

1.血糖

血糖就是血液中的葡萄糖,是为人体提供能量的主要物质。一般情况下,当我们吃进食物后,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在肠道中经过分解消化最终转化成葡萄糖,然后被吸收入血液。血液中的葡萄糖在胰岛素的帮助下进入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产生能量供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这是血糖的主要代谢途径。如果摄人的食物过多,一部分血糖会进人肝细胞和肌肉细胞里,转化成肝糖原和肌糖原,以备空腹或大量运动时产生能量。如果血糖仍有剩余,一部分还会转变为脂肪储存起来。

空腹血糖正常范围3.9~6.1毫摩尔/升(mmol/L),大于或等于7.0毫摩尔/升,和/或餐后两小时血糖大于或等于11.1毫摩尔/升即可确诊。有明显“三多一少”症状者,只要一次异常血糖值即可诊断,无症状者诊断糖尿病需要两次异常血糖值。值得注意的是要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血糖升高,还要排除应激状态(如急性感染、卒中急性期、手术、外伤等)的血糖一过性升高。

2.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空腹抽血后喝75g葡糖糖溶液,再在30~60分钟,120分钟和180分钟抽三次血化验血糖。 如果空腹血糖在6.1~6.9毫摩尔/升,则称为空腹血糖受损(IFG)。如果空腹血糖正常,餐后2小时血糖在7.8~11.1毫摩尔/升,称为糖耐量受损(1GT),上述两种情况或者两种情况均有(IFG+IGT)统称为糖尿病前期。这部分人介于健康人和糖尿病人之间,将来很容易进展为糖尿病,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及早采取干预措施。

3.尿常规

尿常规包括尿糖、尿酮体、尿蛋白、尿白细胞等项目,正常健康人应该呈阴性。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8.88 mmol/L)时尿糖阳性,但肾脏疾病导致肾糖阈增高时,即使血糖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尿糖可呈阴性,因此尿糖测定不作为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尿病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尿酮体阳性;糖尿病肾病时尿蛋白阳性;泌尿系感染时尿白细胞阳性

4.糖化血红蛋白(HbA1c)

糖化血红蛋白是葡萄糖与血红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应不可逆,HbA1c水平稳定,可反映取血前2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与抽血时间、病人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岛素无关,是判断糖尿病长期控制的良好指标。HbA1c正常参考范围是4~6%,国际糖尿病专家建议: HbA1c≥6.5%作为诊断非妊娠相关的糖尿病的切点;将HbA1c在≥6.0%和≤6.5%范围内的个体定义为“高危的亚糖尿病状态”。

5.糖化血清蛋白

是血糖与血清白蛋白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反映取血前1~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

6.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

胰岛功能测定本试验包括胰岛素释放试验和C肽释放试验。通过测定空腹及餐后各个时点的胰岛素及c肽分泌水平,了解患者胰岛功能的衰竭程度,同时,胰岛素分泌曲线的形态特点,还有助于糖尿病的临床分型。反映胰岛β细胞的储备功能。2型糖尿病早期或肥胖型血清胰岛素正常或增高,随着病情的发展,胰岛功能逐渐减退,胰岛素分泌能力下降。

7.血脂

糖尿病患者往往同时合并血脂异常及高黏血症,在血糖控制不良时尤为明显,表现为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这些都属于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与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直接相关,因此,应当及早检查、及早发现、及早干预。

8.ß自身抗体

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和谷氨酸脱羧酶(GAD)抗体是1型糖尿病体液免疫异常的三项重要指标,其中以GAD抗体阳性率高,持续时间长,对1型糖尿病的诊断价值大。在1型糖尿病的一级亲属中也有一定的阳性率,有预测1型糖尿病的意义。

9.尿微量白蛋白

正常健康人尿白蛋白排出极少,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轻度升高。

三、 糖尿病的治疗

目前医学界认为,糖尿病的发生主要与下列几方面因素有关:①遗传因素:大量调查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亲属中,糖尿病患病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2型糖尿病的遗传倾向比1型糖尿病更明显。②环境因素:主要是指不良生活方式,如摄人热量过剩、高脂肪饮食、肥胖和体力活动不足等。③感染与免疫因素:这是l型糖尿病发病的主要原因。

目前尚无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但通过多种治疗手段可以控制好糖尿病。主要包括5个方面:糖尿病患者的教育,自我监测血糖,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和药物治疗。

(一)一般治疗

1.教育

要教育糖尿病患者懂得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如何控制糖尿病,控制好糖尿病对健康的益处。建议每个糖尿病患者都有自己的固定的就诊医生,可以根据病情特点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

2.自我监测血糖

随着小型快捷血糖测定仪的逐步普及,病人可以根据血糖水平随时调整降血糖药物的剂量。1型糖尿病进行强化治疗时每天至少监测4次血糖(餐前),血糖不稳定时要监测8次(三餐前、后、晚睡前和凌晨3:00)。强化治疗时空腹血糖应控制在7.2毫摩尔/升以下,餐后两小时血糖小于10mmol/L,HbA1c小于7%。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血糖的频度可适当减少。

(二)药物治疗

1.口服药物治疗

(1)磺脲类药物 2型DM患者经饮食控制,运动,降低体重等治疗后,疗效尚不满意者均可用磺脲类药物。因降糖机制主要是刺激胰岛素分泌,所以对有一定胰岛功能者疗效较好。对一些发病年龄较轻,体形不胖的糖尿病患者在早期也有一定疗效。但对肥胖者使用磺脲类药物时,要特别注意饮食控制,使体重逐渐下降,与双胍类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降糖药联用较好。下列情况属禁忌证:一是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二是合并严重感染,创伤及大手术期间,临时改用胰岛素治疗;三是糖尿病酮症、酮症酸中毒期间,临时改用胰岛素治疗;四是糖尿病孕妇,妊娠高血糖对胎儿有致畸形作用,早产、死产发生率高,故应严格控制血糖,应把空腹血糖控制在105毫克/分升(5.8毫摩尔/升)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20毫克/分升(6.7毫摩尔/升)以下;五是对磺脲类药物过敏或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2)双胍类降糖药 降血糖的主要机制是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增加葡萄糖的无氧酵解,减少胃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降低体重。

①适应证 肥胖型2型糖尿病,单用饮食治疗效果不满意者;2型糖尿病单用磺脲类药物效果不好,可加双胍类药物;1型糖尿病用胰岛素治疗病情不稳定,用双胍类药物可减少胰岛素剂量;2型糖尿病改用胰岛素治疗时,可加用双胍类药物,能减少胰岛素用量。

②禁忌证 严重肝、肾、心、肺疾病,消耗性疾病,营养不良,缺氧性疾病;糖尿病酮症,酮症酸中毒;伴有严重感染、手术、创伤等应激状况时暂停双胍类药物,改用胰岛素治疗;妊娠期。

③不良反应 一是胃肠道反应。最常见、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下降、腹痛、腹泻,发生率可达20%。为避免这些不良反应,应在餐中、或餐后服药。二是头痛、头晕、金属味。三是乳酸酸中毒,多见于长期、大量应用降糖灵,伴有肝、肾功能减退,缺氧性疾病,急性感染、胃肠道疾病时,降糖片引起酸中毒的机会较少。

(3)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1型和2型糖尿病均可使用,可以与磺脲类,双胍类或胰岛素联用。①倍欣(伏格列波糖) 餐前即刻口服。②拜唐苹及卡博平(阿卡波糖) 餐前即刻口服。主要不良反应有:腹痛、肠胀气、腹泻、肛门排气增多。

(4)胰岛素增敏剂 有增强胰岛素作用,改善糖代谢。可以单用,也可用磺脲类,双胍类或胰岛素联用。有肝脏病或心功能不全者者不宜应用。

(5)格列奈类胰岛素促分泌剂 ①瑞格列奈(诺和龙) 为快速促胰岛素分泌剂,餐前即刻口服,每次主餐时服,不进餐不服。②那格列奈(唐力) 作用类似于瑞格列奈。

2.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制剂有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根据作用时间分为短效、中效和长效胰岛素,并已制成混合制剂。

(1)1型糖尿病 需要用胰岛素治疗。非强化治疗者每天注射2~3次,强化治疗者每日注射3~4次,或用胰岛素泵治疗。需经常调整剂量。

(2)2型糖尿病 口服降糖药失效者先采用联合治疗方式,方法为原用口服降糖药剂量不变,睡前晚10∶00注射中效胰岛素或长效胰岛素类似物,一般每隔3天调整1次,目的为空腹血糖降到4.9~8.0毫摩尔/升,无效者停用口服降糖药,改为每天注射2次胰岛素。胰岛素治疗的最大不良反应为低血糖。

(三)运动治疗

运动本身就是一个能量消耗的过程,规律性的有氧运动可以促进身体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有利于降低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强降糖药物的疗效;此外,运动还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保持心理平衡,减少血糖波动,因此,科学合理的运动有助于血糖的控制。增加体力活动可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身体脂肪量,增强体力,提高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运动的强度和时间长短应根据病人的总体健康状况来定,找到适合病人的运动量和病人感兴趣的项目。运动形式可多样,如散步,快步走、健美操、跳舞、打太极拳、跑步、游泳等。

(四)饮食治疗

饮食治疗是各种类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一部分轻型糖尿病患者单用饮食治疗就可控制病情。饮食治疗有助于减轻胰岛负担、降低血糖、减少降糖药用以及控制体重。血糖轻度增高的患者,单靠饮食治疗就能使血糖恢复正常;相反,如果不注意控制饮食,药物再好也难以使血糖保持正。但饮食治疗绝不等于“饥饿疗法”或是“严重偏食”。饮食治疗就是要科学合理地安排饮食的量(指“总热量”而不是单指“主食”)与质(指各种营养成分的比例),要求既能满足身体营养所需,又能帮助血糖和体重控制。

1.总热量

总热量的需要量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力活动量、病情等综合因素来确定。首先要算出每个人的标准体重,可参照下述公式: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或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0.9;女性的标准体重应再减去2kg。也可根据年龄、性别、身高查表获得。算出标准体重后再依据每个人日常体力活动情况来估算出每千克标准体重热量需要量。

根据标准体重计算出每日所需要热卡量后,还要根据病人的其他情况作相应调整。儿童、青春期、哺乳期、营养不良、消瘦以及有慢性消耗性疾病应酌情增加总热量。肥胖者要严格限制总热量和脂肪含量,给予低热量饮食,每天总热量不超过1500千卡,一般以每月降低0.5~1.0kg为宜,待接近标准体重时,再按前述方法计算每天总热量。另外,年龄大者较年龄小者需要热量少,成年女子比男子所需热量要少一些。

2.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每克产热4千卡,是热量的主要来源,现认为碳水化合物应占饮食总热量的55%~65%,可用下面公式计算:根据我国人民生活习惯,可进主食(米或面)250~400g,可作如下初步估计,休息者每天主食200~250g,轻度体力劳动者250~300g,中度体力劳动者300~400g,重体力劳动者400g以上。

3.蛋白质

蛋白质每克产热量4千卡。占总热量的12%~15%。蛋白质的需要量在成人每千克体重约1g。在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营养不良,消瘦,有消耗性疾病者宜增加至每千克体重1.5~2.0g。糖尿病肾病者应减少蛋白质摄入量,每千克体重0.8g,若已有肾功能不全,应摄入高质量蛋白质,摄入量应进一步减至每千克体重0.6g。

4.脂肪

脂肪的能量较高,每克产热量9千卡。约占总热量25%,一般不超过30%,每日每千克体重0.8~1g。动物脂肪主要含饱和脂肪酸。植物油中含不饱和脂肪酸多,糖尿病患者易患动脉粥样硬化,应用植物油为主。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X

打开微信扫一扫

相关文章
  • 保持健康要清除体内废气、宿便、淤血、乳酸等毒素。1.体内废气:典型表现是经常腹胀,而且放屁很臭,可以适当吃红薯、富含乳酸 ...
    宋观礼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副主任医师中医科
  • 糖尿病吃玉米需注意:黏玉米更易升血糖很多人都认为玉米是一种比较不错的粗粮,吃玉米可以防止便秘、减肥,于是经常买新鲜的玉 ...
    孙香兰山东省立医院副主任医师内分泌科
  • 测定胰岛功能是糖尿病病人确诊后不可缺少的一项检查,检查结果可为临床医生提供诊疗的依据,从而为病人制定更为精细的治疗方 ...
    潘永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任医师内分泌科
  • 糖尿病对人的身体有很大的伤害,有研究显示糖尿病可致男性不育。糖尿病不仅会导致血糖、脂肪、蛋白质等体内多种物质代谢功能 ...
    孙香兰山东省立医院副主任医师内分泌科
  • 糖尿病一旦确诊,就需要终身药物治疗,同时随病史的延长无论吃药还是胰岛素治疗其药量会越来越大且血糖控制会愈来愈不理想, ...
    孙香兰山东省立医院副主任医师内分泌科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显微神经减压术治疗 中国糖尿病患者约一亿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其最常见并发症之一,主翼现 ...
    赵明亮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神经外科
副主任技师检验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庄学伟专家最新文章
X
温馨提示:
感谢您对庄学伟专家的投票,若您是庄学伟专家的患者,希望您分享就医经验,帮助其他患友选择就医;若您不是庄学伟专家的患者,请忽略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好!咨询服务必须以患者身份登录才能使用。
X
请务必在就医后进行投票,以保证结果的公平、公正。
所患疾病:
治疗效果:
态   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