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捂该怎么捂?
标签:媒体报道

2013年3月11日 北京广播电视报 红岩记者采访赵志付教授并报道

近日气温的变化让人感受了春天的温暖,而早晚仍寒使得“春捂秋冻”进入了人们的养生计划。为什么“春要捂、秋要冻”?对此,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中医心身医学科主任赵志付教授谈道:“春捂秋冻”是一句民间谚语,非常符合中医的养生之道。“春捂”的含义就是说立春以后,不要着急忙慌地脱掉厚厚的冬装,换上轻盈薄透的春装;所谓“秋冻”,就是说秋季天气转凉时,不要过早地穿上厚厚的棉衣,把自己捂得太严实。

老幼病弱要春捂

老人大多肾阳衰微,禁不起冷刺激,忽冷忽热的春天极易诱发那些病原体;小孩体质脆弱,加上缺乏必要的生活经验,而且多是热敏感,热就脱衣,冷不知穿衣,所以每次冷空气来临,很多孩子都成为“感冒急先锋”;还有那些体弱多病的人,本身就缺乏抵御外界侵袭的能力,如果过早脱去棉衣,无疑是自卸盔甲,把最薄弱的部位都暴露在“敌人”面前,当然是很危险的事情。如果是心血管和哮喘病人,他们对寒冷的刺激更加敏感,稍不注意就会引起疾病发作,所以更应该重视。

另外,有些女性也要注意,爱美追求线条没有错,但是过早地换上裙装,也可能造成一些身体不适的后患,像出现关节炎、风湿病等。特别要提醒那些处在经期的女性,如果不小心下腹受凉,那伤害就会很大,容易诱发痛经和月经不调等。

春捂要下厚上薄 三暖一凉

很多人并不清楚“春捂”应该捂哪里?赵志付教授告诉人们:初春阴寒未尽,阳气渐升,穿衣时一般以“下厚上薄”为原则。“下厚”以利于春阳之气升发,“上薄”以防阳气升发太过。“上薄下厚”是春捂最佳的穿衣原则。这是因为人的阳气根于肾,春季随着阳气回升,肾中阳气也会逐渐升发,而肾居腰府,阳气从此向全身散布。一旦有风寒入侵,阳气就会被困于下,使腰以下的血液循环受到阻碍,出现腰膝酸软、疼痛麻木等症状。因此初春时节,人们不要换得太快,脱得太早,谨记“上薄下厚”的穿衣原则,即下身的裤子、袜子、鞋子,一定要穿得厚点、暖和点,而上身略减则无大妨碍。

平时应注意“三暖一凉”:

一是背暖:背部保持适度温暖利于体内阳气生发,可预防疾病,减少受凉感冒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机会。

二是腰肚暖:腹部保暖,既能维护胃肠道的功能,促进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又能防止因腹部受凉而诱发的消化系统疾病。

三是腿脚暖:脚部皮下脂肪层薄,保温性能差,又远离心脏,血液循环较差。足底的神经末梢非常丰富,对外界寒冷最为敏感。双脚受寒后,就会通过神经反射,引起上呼吸道黏膜的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抗病能力下降,易患感染性疾病。还易引起关节炎、腰腿痛、痛经等疾病。

一凉是指头部要清凉。如果头部捂得过热,容易引起头晕头昏、烦躁不安。所以,在室内、风和日丽的天气,要保持头凉,才能使人神清气爽。

春捂可预防疾病

赵志付教授指出:医疗气象学家发现,许多疾病的发病高峰与冷空气南下和降温持续的时间密切相关。比如感冒、消化不良、早在冷空气到来之前便捷足先登。而青光眼、心肌梗死、中风等,在冷空气过境时也会骤然增加。因此,捂的最佳时机,应该在气象台预报的冷空气到来之前一两个小时,再晚便是雨后送伞了。

春季预防以下疾病:

1.胃痛、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春季机体代谢增高、胃液增加,会引起胃酸分泌增加,从而引起或诱发溃疡病。中医认为“受凉”和“生气”是慢性胃肠疾病的主要诱因。春季过早地减衣或敞怀穿衣容易使腹部受凉而诱发疾病。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病人应合理膳食、劳逸结合、保证睡眠、防寒保暖、稳定情绪。

2.过敏性疾病。春暖花开,杨柳吐絮和万物复苏,致病微生物、花粉、杨柳絮等致敏原容易使过敏性体质者机体产生变态反应,由此而患哮喘、荨麻疹、过敏性紫癜。

3.心脑血管病。春季,人的情绪处于旺盛期而不稳,加之春寒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体内脱水而血液黏稠,易引起心脑血管病。注意保暖、补水,稳定情绪。

4.关节病。病人对气象的变化甚为敏感,尤其是早春,气温时高时低,时风时雨,关节炎患者症状明显加重。因此,患者应重视关节及脚部保暖。如果受寒,应及时用热水泡脚,以增加关节血液循环。

5.春天是心理及精神类病的高发期。春季也是一年当中气温、气压、气流、湿度等最为变化无常的季节,半数以上的人群在春天会出现种种不适症状,如失眠、疲倦、健忘、情绪低落、好冲动、工作效率降低、睡眠不好、注意力不集中等等,心理精神方面的疾病疾病在这个季节很容易被诱发或加重。每年3至4月份是发病的高峰,即使是老病人也极易复发。因此,春天应特别注意预防。如保证充足的睡眠,遵医嘱正规治疗,发现有情绪异常,应及时就医。

6.春天,季节交替之时正是呼吸系统疾病易发和传染的季节。春季是咳嗽、感冒和支气管哮喘、气管炎、肺炎、肺结核等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易发季,平时应注意按照人的正常生物钟起居作息, 尽量不熬夜,避免过度疲劳。有规律的生活才能保护免疫系统,耐受病毒侵扰;家居、办公室要注意通风透气;多喝水,不要过食辛辣和太过油腻的食物,以免影响胃肠功能,削弱抵抗力;适当运动。

春捂要先看温度

人们的体温总是要保持37摄氏度左右,一方面靠自身调节,同时也要靠增减衣服来协助,同时,“捂”也应依据各人体质而有所不同。古人《摄生消息论》说: “老人气弱骨疏体怯,风冷易伤腠理,时备夹衣,温暖易之,一重减一重,不可暴去”,即老人的棉衣不要脱得太早,应准备几件夹衣根据天气随进增减。 老人、小孩或体质偏寒者可多捂几天,而体质偏热的人则可以少捂几天。赵志付教授介绍:春捂的具体标准可以综合考虑气温和个人感觉两方面。

第一,先要看温度。通常来说,15摄氏度是一个临界值。低于这个气温时,最好继续“忍受”一下厚重衣物带来的不便;而当超过这个温度时,则可以考虑脱点衣服了。

第二,因人而异凭感觉。

每个人的体质不同,耐受冷热的程度也不同。如果“捂”着时不觉得咽喉燥热,身体冒汗,即便气温稍高于15摄氏度也不必急着脱衣;如果感觉“捂”了身体会过多地出汗,就不妨早点换装,否则,出汗后万一再被冷风一吹,反而容易着凉。

第三,昼夜温差也是判断“捂”不“捂”的标准之一。早春时节,应该多多关注天气预报,提前一两天了解气温变化,适当增减衣物。特别是当天气预报预告昼夜温差超过7—10摄氏度时,就该小心防寒了,这能在很大程度上使身体免受冷空气突至的刺激,从而减少疾病。

春捂最短也要10—15天

春捂应该多长时间好?赵志付教授告诉人们:一般情况下,立春后最短也要“捂”10天—15天。虽然立春代表春天的来临,但冬季的低温并不会立刻回升,需要至少10天—15天的过渡时间。在这期间,气温变化较大,如果过早脱掉棉衣,头部、下肢、手部、咽喉等都很容易在一冷一热的气温变化中,因为不适应而受寒,从而导致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

春捂中的饮食和运动

如何在春捂过程中调理饮食和运动,赵志付教授给出以下建议:

1.披发缓形 广步于庭

春三月是一个舒张、开放、宣泄的季节,应该让人无拘无束,无论从身体还是心理都应该这样。《黄帝内经》说到春天可以早点起来,“被发缓形”,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平常我们都是把自己的头发束起来,以约束自己的心性。而到春天这个季节,可以早上起来把头发随意披散下来,让自己感到自如,感到无拘无束,所谓“缓形”就是说让自己的身体无拘无束,不要被箍着,感觉到身心的愉悦和放松,这时候“广步于庭”,迈着大步在院子里散步,人就会从内心涌动出想做事情的愿望,正可谓“一年之计在于春”。

2.饮食宜省酸增甘 以养脾气

这是因为春季为肝气旺之时,肝气旺会影响到脾,所以春季易出现脾胃虚弱之症,而多吃酸味食物会使肝阳偏亢,故春季饮食调养宜选辛、甘温之品,忌酸涩,应多食用蔬菜以及山野菜等。春季阳气升发,人体新陈代谢也开始旺盛,饮食宜选用辛、甘、微温之品,而不宜食酸收之味。辛甘发散为阳以助春阳,温食利于护阳,但不宜食大辛大热之物,以防肝漾之气升发太过而克脾土,不利于健康。

3.注意精神养生

人的精神活动必须顺应四时气候的变化才能使精神内守。人体受季节影响最大的时候是过渡季节,尤其是冬春之交的春天。有些人对春天气候的变化无法适应,易引发精神神经方面的问题。 中医认为:春属木,与肝相应。春三月是升发季节,万物始生,此时情致宜内守,要力戒动怒,更不要心情抑郁,要做到心胸宽阔,豁达乐观;思想形体要放松,要舒坦自然,充满生机,使情智通达。在春光明媚、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时刻,人们更应该去登山赏花、踏青问柳、临溪戏水、行歌舞风,以利春阳萌生勃发。 赵志付教授特别建议:入春以后要适应阳气升发的特点,加强运动锻炼,可以到空气清新的大自然中去跑步、打拳、做操、散步、打球、放风筝,让机体吐故纳新,使筋骨得到舒展,为一年的工作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实践证明,春季经常参加锻炼的人,抗病能力强、思维敏捷、不易疲劳、办事效率高。红岩/文摄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X

打开微信扫一扫

热点文章
  • 一、病因病机 1、男性也会有更年期综合征吗?本病的发生,多为55岁~65岁之间的男性。由于个人身体素质、文化修养、生 ...
    许凤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主任医师心理咨询科
  • 一、失眠的流行病学 据我国卫生部2001年公布的一份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失眠症患病人数已达120万~ 240万。长期失眠对 ...
    许凤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主任医师心理咨询科
  • 关于维生素有各种各样的信息,而且各家公司也会吹捧他们的产品,所以寻找和购买维生素可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从强壮骨骼的钙 ...
    张月恒大兴精神病医院主治医师心理咨询科
  • 科罗拉多大学医学院的一项新研究表明,从固体食物中摄入的蛋白质对早期(一岁之前)的婴儿生长有显著的影响。 ...
    张月恒大兴精神病医院主治医师心理咨询科
  •  α地贫目前无法治愈,但可以通过一些治疗手段来控制病情。对于α地贫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输血治疗、祛铁治疗及 ...
    吴玉秀重庆市梁平区红十字会医院主治医师消化内科
  • http://www.cntcm.com.cn/news.html?aid=245852 慢性白血病是一组造血系统异质性恶性血液病,与急性白血病相比,自然 ...
    徐文江廊坊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中医血液科
赵志付教授
主任医师心身医学科
广安门中医院
X
温馨提示:
感谢您对赵志付专家的投票,若您是赵志付专家的患者,希望您分享就医经验,帮助其他患友选择就医;若您不是赵志付专家的患者,请忽略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好!咨询服务必须以患者身份登录才能使用。
X
请务必在就医后进行投票,以保证结果的公平、公正。
所患疾病:
治疗效果:
态   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