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情绪识别训练,别漏了泛化这最重要一步!
标签:孤独症资料

很多家长都很烦恼的一件事情,就是孩子在训练机构学会的技能,在外面环境中不会使用。特别是在情绪识别训练上,这个烦恼尤为突出。

很多家长们都认为是自己家庭干预做的不好,纷纷反省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其实,还有一个可能的原因被忽略了,那就是孩子的泛化训练没做好。

泛化的概念是由心理学家巴普洛夫提出的。个体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这样的表现就是泛化。

比如,孩子看到真实的狗狗就会拔腿就跑,发展到后面,只要看到书上的毛茸茸的动物的图片,孩子马上找个地方藏起来。引发孩子逃跑的刺激从真实的狗狗泛化到了毛茸茸的动物图片。泛化是对事物相似性的反应,所以孩子之所以逃跑,是因为毛茸茸这个元素的刺激。

在情绪识别这件事情上,孩子的泛化能力,简单讲就是在康复机构的教室里可以识别哭脸笑脸,在生活中也遇到也同样能理解。而对于自闭症孩子而言,情绪的识别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领域。他们通常很难鉴别他人的反应和情绪,这也直接影响到他们在社交场合的表现和发挥。

但是,自闭症儿童的学习时常会陷在一个非常具体或特定的形式中,常常呈现出令人为难的刻板行为,在变化了的环境中难以根据变化呈现出已经习得的良好技能。泛化目标就是为了让孩子能够将习得的良好技能灵活运用到生活中。很多孩子都是在实现了技能的泛化之后才呈现出该技能的灵活使用的。

情绪识别的常规教学

一般在机构里或者在家里,老师和家长帮助孩子对情绪进行理解往往采用以下的方式:

1、教学情绪可以从最基础的四种情绪入手:高兴、伤心、生气、害怕

2、使用照片帮助孩子识别基本情绪的面部表情。开心咧嘴笑。生气皱眉头、伤心掉眼泪。害怕会睁大眼睛。如果孩子人对他人的面部表情没有兴趣,家长可以自己用孩子的脸部照片或者爸爸妈妈的脸部照片做出一组表情来。

3、组织家庭成员或者一些小朋友一起做关于情绪的角色扮演游戏,表演的时候尽可能夸张。

4、当孩子已经能够识别面部表情的时候,加入每个表情相关联的情绪。例如:笑代表高兴。什么时候/什么事情可以让你高兴?

5、家长和孩子一起用杂志或者图书中的面部表情制作表情画册。

6、在生活中给孩子示范情绪词语的使用。今天妈妈手弄破了很伤心。大家一起去公园玩很高兴。尽可能的用孩子能理解的事情进行示范,帮助孩子借助实际的事件或情境理解情绪表现。

7、如果孩子已经习得上述的四种基本情绪,可以慢慢的引入其他更加微妙的面部表情和情绪,重复以上的活动,拓展孩子对情绪的认知。

这样的一份训练计划中,不只包含了对自闭症孩子视觉学习优势的结合,难度的梯级上升,还有充分的泛化训练。而正是这部分的泛化训练保证了孩子学习到的情绪识别技能的灵活使用,否则,孩子对情绪的识别,很可能只停留在辨识卡片的程度之上,而无法迁移到日常生活中。

情绪识别的泛化

泛化通常可以分为四个方面:人物、场合、刺激和反应的泛化。也就是说,家长为了保证孩子能够将在机构学习到的技能充分使用到日常中,要为孩子做好这四个方面的过渡,帮助孩子克服不同的人物、场合、刺激和反应所带来的,对陌生因素的不适应和无法识别,从而将习得的技能完好的使用出来。

人物的泛化是指在某个人的教学或者陪伴下孩子学会了一个行为,之后在其他人的陪同下也能表现出该行为

因此,有多个“重要的人参与教学是非常的关键的一点。在教自闭症孩子时经常的情形是:孩子跟老师在一起时,表现得很乖,学习得也很好,但跟父母在一起时却表现得很差;或者一个一直由父母训练的孩子,到了幼儿园/学校无法跟老师学习。

因此,应该是孩子身边所有的成年人,都要介入到训练中来。经过跟一定数量的大人学习之后,孩子对大人的‘区别对待’就会被打乱,新学会的行为也就因能够适应不同的人而泛化了。

比如,孩子在家中进行识别不同情绪的表情的训练。家长采用的方法一般是呈现不同情绪的卡片,一一教给孩子。之后再一次呈现两张或者三张,甚至更多,让孩子从中挑选出指令中的情绪。

当更换了主要训练者的时候,孩子就很容易出现不配合的情况。为了不引发孩子反抗情绪,孩子训练的时候,家庭成员之间进行沟通,让其他的成员在其中的某几节课堂能参与到主要互动中。旁观的家长负责递出卡片让孩子进行选择;或者交换角色,主训人递卡片,旁观的家长说指令,让孩子习惯家长要求孩子识别某种特定的情绪表情。

这样的做法就是让孩子在能够基本识别情绪之后,加入人物的泛化。那么之后由任意一位家庭成员帮助孩子巩固训练内容的时候,更容易获得孩子的反馈。

场合的泛化指的是在一个环境中学会的行为,以后在其他的环境中也能表现出来,尽管这些环境并没有包括在教学计划中

如果你的孩子只在一个地方做训练(如学校或训练中心),没有在其他地方学习(如家里)的经验,那么环境变化后他会表现上的差别,即他基本上回到家中之后就很难进入训练状态,家长的指令很难得到服从。

在开始训练的阶段,将家里和课堂布置的相似,会是很有帮助的。尝试将家里的吃饭环境布置的与学校的相近,如在桌上铺上与学校一样的台布,安排好课桌椅和小黑板等,这样可以使孩子更容易在家里使用在机构学习到的技能。

孩子在训练中心学习情绪表情的时候使用的卡片,老师教学时候使用的故事背景,指导方式(如回合式教学或者地板时光),指令语言(如“在两张卡片中,哪一个是开心?”)等,都是可以复制到家里进行的。

例如孩子的训练中心学会了对辨别不同的情绪表情,那么回到家中,家长可以使用同样的训练方式对孩子的情绪识别进行巩固训练。如果家长之前参与了孩子在机构的训练,那么孩子在家中进行训练实现的效果会更好。如果未能参加,家长就可以根据训练中心的布置,将其复制到家中进行。

这样一来,孩子能较好的将这个技能从训练中心迁移到家中,为以后其他技能日常化的迁移做好铺垫。

刺激的泛化是指孩子在学习某种技能的时候,能够对不同的材料运用相同的技能。因为生活中出现的刺激各种各样,往往跟在教学时候呈现的方式不同,孩子很可能无法识别而手足无措。帮助孩子去认识这些刺激对于孩子讲课堂上训练的技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至关重要。

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往往使用的是线条式的表情,当涉及到泛化问题的时候,如上文提及的,家长用家人或者孩子本身的脸做出一组表情卡片,或者收集杂志或者图书中的面部表情制作表情画册,或者直接组织一群孩子和家庭成员一起玩表情游戏。这些都是帮助孩子将情绪表情的刺激进行泛化,并且将纸面的信息与现实情境链接过度的好方式。

反应的泛化

反应的泛化是指孩子在习得一个行为之后,能够使用不同的材料来完成同一个行为的表现。比如,孩子能够挑出四块红色的积木,同样的,在吃糖的时候可以数出四颗,在玩游戏的时候知道成员的数量是四个。也就是说,数到四这个技能能在任何情况下使用出来,不管是否存在相似刺激或者相同的强化物。这就是大部分干预的终极目标,孩子能够稳定的使用某种技能,不限场景不限情境不限结果

使用假装游戏往往能够帮助孩子实现某种特定反应的泛化的绝佳方式。

假装游戏中具有多样的场景背景和多样的刺激,因此充分使用假装游戏是绝佳的帮助孩子泛化技能的方式。例如孩子进行情绪识别的时候,在假装游戏中,可能是家长,也可能是老师,或者是同伴,在不同的故事互动中假装出不同的情绪,供孩子识别。并可以借机加入应对不同情绪的处理方式。对方很开心的时候,孩子就跟着笑;对方哭泣的时候,就为他提供纸巾等。

当然,也可以结合故事,让孩子尝试使用情绪的词汇。如上文提到的,今天吃到了冰淇淋很高兴,没吃到酸奶很伤心等日常场景中可能发生的表达,都可以及时结合了情绪的内容变成孩子练习的机会。

情绪识别在课堂上的训练固然十分重要,但在生活场景中的泛化反而是孩子学习的关键。只有实现了这样的泛化,课堂上训练的价值才能更好的体现在孩子日常中,为孩子的独立生存做好基础的准备。

本文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X

打开微信扫一扫

相关文章
  • 第三章 自闭症的分子水平 作者前言 – J. Pagnborn 博士 如果你在城市内旅行,你很快就会发现每个城市和乡镇的 ...
    张月恒大兴精神病医院主治医师心理咨询科
  • 他们总是被称为“星星的孩子”,他们总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独自闪耀。自闭症儿童,犹如天上的星星,一人一个世界,独自闪烁 ...
    张月恒大兴精神病医院主治医师心理咨询科
  • 让我们先跟随《云图》作者大卫·米切尔的文字想象一个场景: “你现在无法和别人描述你饿了、累了或是痛了,也不能跟 ...
    张月恒大兴精神病医院主治医师心理咨询科
  • ABA训练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目标的分解、强化和辅助是ABA的基本训练原则,回合式操作教学法、塑造法和连环法则体现了 ...
    张月恒大兴精神病医院主治医师心理咨询科
  • 两岁的宝贝因为从小成长的环境缺乏了重要的语言、认知和互动性的刺激,因此在近两岁的年纪出现了明显的语言发展和社会性发展 ...
    张月恒大兴精神病医院主治医师心理咨询科
  • 40-70%的自闭症儿童会出现语言发育迟缓,相对于普通儿童1岁左右就可以出现有意义的语言,自闭症儿童开始说话的平均年龄约为 ...
    张月恒大兴精神病医院主治医师心理咨询科
X
温馨提示:
感谢您对张月恒专家的投票,若您是张月恒专家的患者,希望您分享就医经验,帮助其他患友选择就医;若您不是张月恒专家的患者,请忽略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好!咨询服务必须以患者身份登录才能使用。
X
请务必在就医后进行投票,以保证结果的公平、公正。
所患疾病:
治疗效果:
态   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