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容汤合针刺治疗麻痹性斜视疗效观察
标签:论文精选

麻痹性斜视多由外伤、感染、高血压及糖尿病等造成支配眼肌运动的神经核、神经或眼外肌本身器质性病变所引起,为一种常见眼病,属祖国医学风牵偏视的范畴。我科自1996年1月至2004年3月应用中药正容汤加减,配合针刺疗法治疗后天性麻痹性斜视60例,并予对照观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观察组60例,男41例,女19例;年龄最大69岁,最小10岁,平均45.6岁;病程最短5天,最长180天,平均31天。60例中外直肌麻痹24例,内直肌麻痹3例,上直肌麻痹3例,下直肌麻痹2例,动眼神经麻痹20例,上斜肌麻痹6例,下斜肌麻痹2例;右眼43例,左眼17例。病因:高血压病史者10 例,糖尿病者8例,脑梗塞者10例,感冒病史者15例,外伤后6例,原因不明11例。证候分类:风邪袭络型16例,风痰入络型25例,肝风内动型13例,外伤型6例。

对照组60例,男43例,女17例;年龄最大67岁,最小10岁,平均44.8岁;病程最短4天,最长170天,平均30.5天。60例中外直肌麻痹25例,内直肌麻痹3例,上直肌麻痹2例,下直肌麻痹3例,动眼神经麻痹18例,上斜肌麻痹5例,下斜肌麻痹4例;右眼41例,左眼19例。病因:高血压病史11例,糖尿病者8例,脑梗塞9例,感冒病史17例,外伤后5例,原因不明10例。证候分类:风邪袭络型17例,风痰入络型24例,肝风内动型14例,外伤型5例。

上述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病因、证候等方面经统计测验,差异均不显著,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1]

①眼位偏斜,患眼向麻痹肌作用的相反方向偏斜;②眼球活动障碍,患眼向麻痹肌作用方向活动受限;③第二斜视角大于第一斜视角;④代偿头位,头向麻痹肌方向偏斜;⑤复视,双眼视一为二;⑥头晕目眩,或有恶心呕吐。

1.3 中医证候分类[1]

① 风邪袭络:目偏斜,复视,或伴上胞下垂,发病急骤或有眼疼,头疼发热。舌红,苔薄,脉弦。②风痰入络:目偏斜,复视,头晕,呕恶。舌红,苔腻,脉弦。③肝风内动:突发目偏斜,头晕耳鸣,面赤心烦,肢麻。舌红,苔黄,脉弦。④外伤瘀滞:外伤后目偏斜,或有胞睑、白睛瘀血,眼疼,活动受限,视一为二。舌红,苔薄,脉弦。

1.4 治疗方法

1.4.1 中药治疗:中药以祛风通络,化痰解痉为主要治则。方用正容汤加减。药物组成:羌活、白附子、胆南星、白僵蚕、秦艽、防风、法半夏、木瓜、松节、全虫、生姜、甘草。证属风邪袭络,若风寒表症明显者,加麻黄、紫苏、桂枝,以增解表散寒通络之力;若风热表症明显者,减方中白附子、生姜,加柴胡、薄荷、桑枝、金银花等以增强辛凉疏风、清热通络之效。证属风痰入络,兼见食少便溏,泛吐痰涎,苔厚腻等脾虚湿盛症者,加陈皮、云苓、党参、白术等以增健脾利湿化痰之功。证属肝风内动者,则选加生龙骨、生牡蛎、牛膝、天麻等以镇肝潜阳熄风。证属外伤瘀滞,则选加活血化瘀通络之品,如桃仁、红花、川芎、赤芍、苏木等。病久气虚血瘀者,加黄芪、当归、丹参、红花等以益气化瘀。中药每日1剂,水煎后早晚分服。

1.4.2 针刺治疗:主穴取麻痹肌邻近部位穴位。内外直肌麻痹的主穴:睛明、瞳子寥;上下直肌麻痹的主穴:上明、承泣;动眼神经麻痹的主穴:睛明、上明、承泣、阳白;上下斜肌麻痹的主穴:上睛明、下睛明。配穴以辨证取穴为主:风邪袭络配穴取风池、外关、合谷、太阳,以祛风通络;风痰入络型配穴取风池、内关、脾腧、胃腧、足三里以祛风邪、利机关、调脾胃,以绝化痰之源;肝风内动型配穴取风池、百会、三阴交、太冲以平肝熄风,滋阴潜阳;外伤瘀滞型配穴取足三里、足光明、三阴交、血海等以调畅气血,疏通经络。针刺治疗每日一次,每次取主穴2个、配穴2—4个,针刺得气后,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15分钟行针一次。眼部穴位行针时忌捻转及大幅度提插,多采用刮柄法和弹动法以增强针感,起针时注意压迫针孔,以防出血。

以上中药和针刺两种治法,观察组同时进行,对照组单纯用中药治疗。两组均以10天为一疗程,每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统计,并详细记录之,间隔5天,再进行下一疗程。治疗三疗程斜视度及症状无改善者视为无效,终止治疗。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1]

①治愈:眼位正,眼球运动自如,复视消失。②好转:患眼偏斜度减轻,复视像距离缩小,眼球运动受限部分恢复。③未愈:眼位仍偏斜,程度无好转,症状无减轻。

2.2 两组疗效比较

本组120例治疗时间最短10天,最长60天,平均26天。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χ2=9.85(χ0.052=5.99)有显著差异(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组别治愈好转未愈总有效率

观察组52(86.67%)5(8 . 33%)3(5%)95%

对照组37(61.67%)13(21.67%)10(16.67%)83.33%

2.3 疗法与疗程的关系

本观察组治愈52例中,有23例1疗程治愈,约占44.23%;20例2疗程治愈,约占38.46%;9例3疗程治愈,约占17.31%。52例治愈患者均在第一疗程就显效,好转5例于第二疗程显效。而对照组治愈37例中,有8例第一疗程治愈,约占21.62%;9例两疗程治愈约占24.32%,有20例3 疗程以上治愈约占54.05%。对照组治愈37例中仅19例于第一疗程显效,18例于第二疗程显效;好转13例中,于第二疗程末才见效。以上说明针药并用取效快,疗程短,效果好。

3 讨论

3.1 麻痹性斜视以眼珠突然偏斜,转动受限,视一为二为主要临床表现,且常因风邪外中经络而发,故中医称为风牵偏视。此外,本病的发病还与脾虚生痰、肝风内动、血瘀气滞有关。风邪入侵、或外风引动内风、或肝风内动、脾虚生痰、风痰阻络等导致眼部受邪,一侧的经络气血运行不利,使该侧眼带失养而迟缓不用,健侧眼带舒缩功能正常而反似拘急,牵引眼珠偏向健侧而成风牵偏视。据作者临床观察,本病多由外感风邪引起,或发于脏腑功能失调复感风邪之时,故治疗上当以祛除风邪为主要治法,首选正容汤加减以祛风通络、化痰解痉。方中白附子、僵蚕、全虫、胆南星、半夏祛风通络、化痰止痉为主药;羌活、防风、生姜协助主药疏散经络中风邪,导邪外出;秦艽、木瓜、松节助主药舒筋缓急,甘草调和诸药。我们临证时,根据病人相兼症状,治疗上或兼镇肝熄风、或兼健脾祛痰、或兼益气化瘀等随证加减,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3.2 眼外肌麻痹是由于支配眼肌运动的神经核、神经或眼外肌本身器质性病变所引起[2]。 而针刺能提高神经兴奋性,使肌肉收缩加强,针刺能使损坏部分神经的肌肉功能恢复。中医学认为,全身腧穴的主治作用,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均可以治疗穴位所在部位及邻近部位组织、器官的局部病症,但十二经的一些腧穴,尤其是肘膝关节以下的腧穴,则不仅能治局部病症,还可以治疗本经循行所及的远隔部位组织、器官的病症,有的甚至有影响全身的作用[3]。据此,我们取麻痹肌附近穴位为主穴,以起到直接兴奋麻痹肌肉的作用;辨证取远端穴位为配穴,以达调理脏腑、疏通经络气血的目的。

3.3 本组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治愈率达86.67%,总有效率达95%,而对照组治愈达61.67%,总有效率达83.33%,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表明了针药结合治疗麻痹性斜视,可提高疗效,缩短病程,比单用中药效果要好。提示我们在临床上治疗麻痹性斜视,最好应用针灸、中药综合疗法,这样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14~115

2 严密主编.眼科学(第4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73

3 江苏新医学院主编. 针灸学.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6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X

打开微信扫一扫

相关文章
  • 欢声笑语、天真烂漫是孩子们的专属,在那个年少懵懂的时期,整天都在想着各种各样的十万个为什么?调皮而又单纯。其实每个人 ...
    张治国邯郸市中医院副主任医师神经外科
  • 【公众眼讲堂】这些行为会影响孩子视力 如何及时发现视力问题 导语 父母们都想让宝贝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但有 ...
    张健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中医眼科
  • 主编 张健 《光明“围脖”中医眼科名家问答实录》 第三篇 青光眼篇 功能包括哪些 答 ...
    张健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中医眼科
  • 根倨我国各地陆续进行的盲及视力损伤的流行病学调查,估计我国盲人患病率为0.5-0.6%,盲人数为670万人,双眼低视力患率为0. ...
    彭立权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副主任医师中医眼科
  • 患者女性,69岁,主因“四肢顺次性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11年余”入院。 病史:患者2006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脚静止性震 ...
    陶英群沈阳军区总医院主任医师神经外科
  • 患者姜某,男性,2010年出现下肢行动迟缓,逐渐出现口舌不自主震颤以及右上肢静止性震颤,过程中症状不断加重,口服美多芭、 ...
    陶英群沈阳军区总医院主任医师神经外科
X
温馨提示:
感谢您对张风梅专家的投票,若您是张风梅专家的患者,希望您分享就医经验,帮助其他患友选择就医;若您不是张风梅专家的患者,请忽略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好!咨询服务必须以患者身份登录才能使用。
X
请务必在就医后进行投票,以保证结果的公平、公正。
所患疾病:
治疗效果:
态   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