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肝炎病毒携带孕妇口服核苷(酸)类似物阻断其母婴传播共识与
标签:医学科普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孕妇口服核苷(酸)类似物阻断其母婴传播共识与挑战

由于新生儿普遍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我国人群HBsAg携带率已降至7.18%20岁以上人群HBsAg的携带率仍达10%左右其中相当一部分是育龄期妇女。HBV的母婴传播仍然是一个十分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且母婴传播感染新生儿或婴幼儿后,超过80%的人将成为慢性HBV感染者。如何阻断和降低HBV母婴垂直传播一直是我们面临的严重挑战。对于那些HBV携带的孕妇(处于免疫耐受期)即ALT正常且肝组织炎症很轻者来说,是否需要在妊娠期间口服抗病毒药物来降低母婴垂直传播仍然没有达成共识。现将应用口服药物作为HBV母婴传播阻断的必要性及临床方案实施做一论述。

一、口服抗病毒药物作为HBV母婴传播阻断的必要性

要回答口服抗病毒药物对HBV携带的孕妇是否可以降低母婴传播率的问题,首先要回答这些问题,如对于HBV携带的孕妇所生的新生儿是否可以用乙型肝炎疫苗和HBIG联合免疫阻断、HBV携带的孕妇在妊娠末期高病毒载量的比例有多高、是否有安全有效的药物可以应用及抗病毒治疗后是否会给孕妇后续的抗病毒治疗带来困难等等。

1.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孕妇抗病毒治疗共识:母婴传播是导致慢性肝炎的主要原因,当HBV携带的孕妇在怀孕期间ALT升高且DNA阳性时,应尽早抗病毒治疗,目的是防止肝炎发作导致肝功能失代偿,同时抗病毒治疗有效后也可大大地减少母婴垂直传播,其治疗的原则同其他慢性乙型肝炎,选择药物为替比夫定或拉米夫定,国外还可以应用替诺福韦酯。孕3月后开始抗病毒治疗更安全。对于HBV携带的孕妇,特别是处于免疫耐受期的孕妇,由于对这样的人群口服抗病毒药物的疗效不好,对于孕妇和新生儿的长期安全性没有确定,原则上不建议应用抗病毒药物[1]

2. 乙型肝炎疫苗和HBIG联合可以成功地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2011年在北美临床胃肠病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HBV与孕妇-治疗与挑战的系统综述[2],对已经发表的关于妊娠与HBV母婴传播的文章做了系统分析,结果显示HBeAg阳性孕妇联合阻断失败率为2.5%20.0%。阻断失败的原因包括乙型肝炎疫苗和HBIG的应用不及时(多数超过分娩后12h)、第2针(乙型肝炎疫苗和HBIG)延后、没有完成全程免疫等等。在真正阻断失败者中,除宫内感染外,主要与孕妇的病毒载量有关,主要发生在妊娠末期为高病毒载量的孕妇所生的新生儿。一组1988-1992年对1392HBsAg阳性孕妇进行血源疫苗阻断,成功率高达91.2%,当时不能检查HBVDNA,这些孕妇中也包括一些非活动的HBsAg携带者。澳大利亚2002-2008年母婴阻断的前瞻性研究(313HBsAg阳性,其中DNA阳性213例,HBeAg阳性91例),婴儿出生9个月有4个婴儿HBsAgHBVDNA都阳性,主要原因是疫苗和HBIG的免疫逃逸,母亲HBVDNA 8 log10拷贝/ml7 log10 IU/ml为高病毒载量。妊娠末期高病毒载量的孕妇仅为15%左右,而在妊娠末期病毒载量< 8 log10拷贝/ml的新生儿全部阻断成功[3]2010-2011年一组4536例孕妇,HBsAg阳性249例,占5.5%HBVDNA阳性204例,占4.5%;在这204HBV DNA阳性的孕妇中,高病毒载量(2.0 × 107 IU/ml,大约等于1.1 × 108拷贝/ml)仅占18%因此,不能对所有的HBV DNA阳性孕妇都进行口服药物抗病毒治疗。

4. 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对于非活动的携带者抗病毒的有效率较低。所谓“HBV携带者是指HBV DNA阳性、ALT正常且肝组织没有或仅有轻微的炎症。一般来说这组人群的年龄相对较轻,病毒载量较高。然而,在临床上并不是每一个HBV感染者都能够进行肝脏组织学检查来评价肝组织的炎症和纤维化程度,而目前又没有一个确实可靠且简便易行的免疫学指标来代表机体已经进入到免疫清除期即是治疗的最佳时期。临床上评价患者是否是治疗的最佳时机还是离不开血清ALT的水平,当然患者的年龄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研究者发现年龄< 30岁的感染者,当ALT正常时,绝大多数肝组织学无论是炎症还是纤维化都在2级以下。相反,如果年龄> 3035岁,即使ALT正常,绝大多数感染者的肝组织炎症或纤维化都在2级及以上。因此,在临床上我们将HBsAgHBV DNA阳性,但ALT正常的感染者称之为HBV携带者。作为生育年龄的女性绝大多数的年龄< 30岁,也就是说对于一个HBV携带的孕妇,如果她们的ALT正常,绝大多数是HBV的携带者,也不是抗病毒治疗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部分患者中,机体对HBV处于一种免疫耐受状态,大量临床研究显示,处于这种状态的感染者无论是应用干扰素,还是核苷(酸)类似物进行抗病毒治疗,取得病毒学应答的比例非常低,且容易产生耐药给后续治疗带来一定的困难,同时由于肝组织的病变轻微,因此各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都不建议治疗。

乙型肝炎疫苗和HBIG的联合免疫可以成功阻断HBV 的母婴垂直传播,同时由于口服抗病毒药物对于免疫耐受期的HBV携带者的抗病毒作用有限,口服抗病毒药物对于孕妇和新生儿的长期安全性没有得到广泛的证实。对于HBV携带的孕妇不宜泛泛地进行抗病毒治疗。

二、口服抗病毒药物在HBV携带孕妇中的应用策略

为什么会提出对于HBV携带的孕妇应用口服核苷(酸)类药物来阻断母婴垂直传播呢?一方面,研究显示在联合免疫阻断HBV母婴传播失败的主要原因中,孕妇高病毒载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另一方面,随着口服抗病毒药物如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在国外还有替诺福韦酯)在临床上应用时间的延长,其安全性特别是在孕妇方面的安全性越来越得到证实。

1. 孕妇妊娠末期高病毒载量是导致HBV母婴垂直传播的主要原因。尽管采取了联合免疫阻断,孕妇病毒载量越高,新生儿感染HBV的风险性越大。对于HBV携带的孕妇,我们应该关注孕妇和胎儿两方面,一方面要注意孕妇是否发病和及时治疗,同时还要防止新生儿被感染。尽管新生儿免疫预防无法完全阻断垂直传播,但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和HBIG联合免疫阻断,可使围产期感染HBV的风险降低80%95%。研究显示,母亲HBVDNA90%,若母亲HBV DNA≥108拷贝/ml,垂直传播率仍有8.5%[6]

第四军医大学2011年报告了214例母亲HBsAg阳性新生儿HBV感染情况,结果显示联合阻断失败率仅为4.7%10/214),值得注意的是阻断失败的新生儿其母亲HBV DNA均为高水平[7]

美国学者报告,如果不采取联合阻断的措施,90%HBsAg阳性母亲所生的新生儿可以感染HBV,而儿童则会降至20%30%,成人仅仅 108拷贝/ml)。但对于高病毒载量的孕妇是否给予抗病治疗尚未达成共识。

2. 口服抗病毒药物可以降低高病毒载量孕妇的HBV母婴垂直传播。阻断失败者均为高病毒载量的孕妇这一点已经成为共识。接下来的问题是高病毒载量的孕妇口服拉米夫定或替比夫定能在1个月的时间内将病毒降至低水平吗?停药后会给孕妇带来疾病发作的风险吗?孕妇发生耐药的风险会增加吗?会给后续治疗带来困难吗?

一项应用拉米夫定对7例高病毒载量HBV携带状态的孕妇进行母婴传播阻断的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在妊娠3236周开始口服拉米夫定,8周后有71%5/7)病毒降至< 4 log10拷贝/ml以下其中43%3/7HBVDNA水平在检测限以下。同时母亲和新生儿未出现任何与拉米夫定相关的不良反应;该研究组认为对于高病毒载量的HBV携带孕妇在妊娠末期口服拉米夫定可以使病毒载量明显降低,且对孕妇和新生儿没有任何不良反应[9]。一项对HBV携带孕妇及妊娠期间ALT升高的孕妇应用拉米夫定的系统分析显示,对于HBVDNA>7log10IU/ml孕妇携带者口服拉米夫定或替比夫定即可以降低母婴传播率,对于妊娠期间ALT升高的孕妇还可以防止肝衰竭的发生[10]

南京市第二医院的研究团队对135HBVDNA>107拷贝/ml的孕妇(HBV携带者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妊娠2032周期间开始口服替比夫定同时94例相同的孕妇作为对照。新生儿均在生后12h内进行联合免疫阻断,7个月后检测HBVDNAHBsAg;结果显示治疗4周后治疗组病毒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治疗完成8周的全部孕妇HBVDNA8.0log10拷贝/ml降至2.9log10拷贝/ml其中治疗组33%孕妇在分娩前HBVDNA已经检测不到,且7个月后婴幼儿均没有感染HBV,而未治疗组HBV的感染率为8%;同时治疗组的孕妇对替比夫定耐受性良好,在妊娠及产时未发现有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出生的婴儿在28周随访过程中,生长发育正常,没有先天畸型;该组研究者认为替比夫定用于妊娠晚期高病毒载量母亲,可以明显降低新生儿HBV感染即阻断母婴传播,且对母亲及新生儿均比较安全[11]。当然该项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这是一项非随机对照、单中心的研究,30%左右的孕妇ALT较高,为乙型肝炎发作而非携带状态,同时新生儿仅仅观察到7个月大,时间相对较短。

一项多中心、随机、安慰剂对照研究[12]150例符合高病毒载量(HBVDNA > 1000 MEQ/ml, 1 MEQ/ml = 106拷贝/ml在联合免疫阻断的基础上,56例在怀孕2630周开始口服拉米夫定,59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显示生后52周婴儿HBsAg、抗-HBsHBV DNA阳性率在拉米夫定和安慰剂组分别为18%84%20%39%46%61%;该研究组认为拉米夫定可阻断高病毒载量母婴传播。该项研究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脱落的病例太多,治疗组脱落13%,对照组脱落31%,失访的病例均计为无效,就不具有权威性(power = 53%)。另外,口服拉米夫定治疗组孕妇的HBV DNA下降较快,4周时即从起始治疗时的(2220.0 ± 1610.9MEQ/ml降到(41.7 ± 177MEQ/ml,其疗效可能与治疗前的ALT水平(0.45.3 × ULN)有关。

总之,HBV携带的孕妇是否需要应用口服抗病毒药物来降低母婴垂直传播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观察。对于高病毒载量的孕妇,特别是有肝炎活动可能者,应用抗病毒药物后,如果病毒在短期内可以降到一定的水平,即可以预防孕妇肝炎的发作,也可以降低新生儿HBV的感染率,作为联合免疫阻断的补充还是值得推荐的。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在孕妇应用的安全性,也越来越得到证实。相信通过广大医务人员的努力,通过孕妇HBsAg筛查及新生儿联合免疫阻断,最终将控制HBV的慢性感染。

参考文献

[1] Chinese Society of Hepatology and Chinese Society of Infectious Diseases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The guideline of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for chronic hepatitis B (2010 version). Chin J Hepatol, 2011, 19: 13-24. (in Chinese)

[2] Degli Esposti S, Shah D. Hepatitis B in pregnancy: challenges and treatment. Gastroenterol Clin North Am, 2011, 40: 355-372

[3] Sinha S, Kumar M.  Pregnancy and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Hepatol Res, 2010, 40: 31-48

[4] Elefsiniotis IS, Tsoumakas K, Papadakis M, et al. Importance of maternal and cord blood viremia in pregnant women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Eur J Intern Med, 2011, 22: 182-186

[5] Shi Z, Yang Y, Ma L, et al. Lamivudine in late pregnancy to interrupt in utero transmiss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analysis. Obstet Gynecol, 2010, 116: 147-159

[6] Jonas MM. Hepatitis B and pregnancy: an underestimated issue. Liver Int, 2009, 29 Suppl 1: 133-139

[7] Shao ZJ, Zhang L, Xu JQ, et al. Mother-to-infant transmiss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a Chinese experience. J Med Virol, 2011, 83: 791-795

[8] Köse S, Türken M, Devrim I,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lamivudine treatment in late pregnancy with high HBV DNA: a perspective for mother and infants. J Infect Dev Ctries, 2011, 5: 303-306

[9]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Assessing completeness of perinatal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reporting through comparison of immunization program and surveillance data--United States. MMWR Morb Mortal Wkly Rep, 2011, 60: 410-413

[10] Yogeswaran K, Fung SK. Chronic hepatitis B in pregnancy: uniqu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Korean J Hepatol, 2011, 17: 1-8

[11] Han GR, Cao MK,  Zhao W, et al. A prospective and open-label study for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telbivudine in pregnancy for the prevention of perinatal transmiss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J Hepatol, 2011, 55: 1215-1221

[12] Xu WM, Cui YT, Wang L, et al. Lamivudine in late pregnancy to prevent perinatal transmiss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a multicentre,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J Viral Hepat. 2009 , 16: 94-103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X

打开微信扫一扫

相关文章
  • 丙肝是可治愈的,乙肝不能治愈但可以控制,只是需长期规范抗病毒治疗。对于丙肝,通过3到6个月纯口服药物治疗,90%的患者病毒可 ...
    赵金秋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主任医师传染病科
  • 前言哦:作为吸血昆虫,蚊子在这个世界约5亿年了,而我们人类就比较小儿科了,才200万年~~~与蚊子相比,我们在地球 ...
    王小星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 乙肝免疫球蛋白一般在注射后 15~30 min 即开始发挥作用,其血药浓度一般在注射后 3~7 d 达高峰,半衰期 17.5~25 d,对新生 ...
    刘洪波辽宁省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传染病科
  • HBeAg血清转换指血清HBeAg消失或转阴,抗-HBe出现或转阳。 对于大部分患者而言,慢性乙型肝炎HBeAg血清转换是判断疾病 ...
    张占卿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主任医师肝病科
  • 乙肝表面抗原(HBsAg)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是已感染乙肝病毒的标志。虽然它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但它的出现常伴随乙肝病毒的 ...
    李莹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副主任医师中医肝病科
  • 很多患者经常问一个问题“慢性乙肝能否彻底治愈”。我理解患者所谓的彻底治愈应该是指病毒彻底清除、表面抗原阴转、以后永远 ...
    孙凤霞北京中医医院主任医师中医感染内科
谭华炳教授
主任医师肝病-感染性疾病科
十堰市人民医院
X
温馨提示:
感谢您对谭华炳专家的投票,若您是谭华炳专家的患者,希望您分享就医经验,帮助其他患友选择就医;若您不是谭华炳专家的患者,请忽略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好!咨询服务必须以患者身份登录才能使用。
X
请务必在就医后进行投票,以保证结果的公平、公正。
所患疾病:
治疗效果:
态   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