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盘突出常识问答
标签:医学科普

椎间盘突出常识问答

什么是椎间盘突出?

说清这个问题,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脊柱的解剖及生理功能,脊柱由24块椎体、26个椎间盘组成,椎间盘是介于上下椎体之间由纤维环包裹髓核的软组织,与各椎体组成脊柱并形成颈曲、胸曲、腰曲、骶曲四个生理曲度,起着支撑人的形体、调节平衡、缓冲震荡、保护脊髓、脊神经根等功能及保证脊柱的活动,我们常说的椎间盘突出就是上下椎体之间的软组织突出,也称椎间盘髓核突出症,或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

如何判断是否患了椎间盘突出?

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分析:一是通过病史,如明显的扭腰史,初期以腰痛为主,3—5天后出现下肢放射痛,症状持续1周以上无缓解或逐渐加重者;二是通过症状,如反复性腰痛及下肢放射性疼痛,卧床时缓解,站立或行走时加重;三是通过体征,如腰椎曲度变直或反曲,棘突序列紊乱,相应棘间隙变小伴压痛或棘突台阶改变侧偏等;五是影像学检查,如CT,MRI诊断等。

哪些原因可导致椎间盘突?

生理学说:正常情况下,椎间盘的弹性、韧性及塑性与髓核的含水量有密切关系,但随年龄的增长其含水量也逐渐减少,在18岁以前约含88%,而20岁以后由于髓核中氨基葡萄糖含量减少,其含水量约降至80%,椎间盘的弹性、韧性及塑性降低,并逐渐出现退行性改变,脊柱的负荷能力及平衡功能减弱,一旦因姿势或用力不当极易造成椎间盘突出。

生化学说:维持关节正常功能的物质—几丁聚酯摄入减少,这种物质主要来源于骨在外的昆虫在农作物上爬行并被吸收供人类摄取,而农药的大量使用造成昆虫减少,几丁聚酯摄入减少而导致关节功能退变。

免疫学说:见于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炎,筋膜炎,肌炎,红斑狼疮等免疫性疾病侵犯骶棘肌、腰大肌等腰椎附属肌肉韧带痉挛而导致脊柱的平衡失调所致。

平衡学说:脊柱具有多关节特性、平衡稳定特性、生物力学三大特性,长期不正确姿势,如久坐、久蹲和弯腰工作者,易造成脊柱垂直重心改变,椎间盘髓核移位或加速退行性改变,脊柱失去原有的平衡特性及稳定特性,成为椎间盘突出的第三诱因。

先天性脊柱疾病学说:如先天性隐性脊柱裂(简称隐裂),常见的有椎弓峡不连、棘突发育缺如或游离棘突,脊柱发育畸形,骶椎腰化、或腰椎骶化、先天性四、六椎体等引起的腰痛或下肢放射痛症状常终身存在,反复发作也可因脊柱长期不平衡而发病。

椎间盘突出的危害:

占位压迫学说:椎间盘髓核突出,因髓核成分为葡萄糖聚氨其渗透 压较高吸水强而体积增大,在椎管内占位致马尾神经硬膜囊受压或使椎间孔狭窄压迫脊神经根,造成的腰痛或伴下肢放射性疼痛等症。

平衡破坏学说:患病后多数患者常反复发作性腰腿痛或长期感到腰部僵硬,弯腰久时直腰时疼痛,直腰久时弯腰时疼痛,严重者脊柱垂直重心改变,椎间盘髓核移位,脊柱平衡紊乱,椎间盘压力增高,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可发展到脊神经根水肿或粘连,而出现剧烈腰痛或伴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或强迫体位等。

结构改变学说:病程长者,多伴有椎体边缘性骨增生,椎体融合或骨桥形成,椎管或椎旁孔狭窄,腰曲后突或侧弯畸形,椎体滑脱或融合,严重时造成椎体楔形变或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患者可出现患侧下肢肌萎缩或跛行,少数患者还可出现大小便或性功能障碍。

脊柱相关疾病学说:近年来研究发现脊柱长期处于不平衡状态可诱发高血压、胃溃疡、心脏病、痔疮、不孕症等疾病。

如何治疗椎间盘突出效果好:

目前治疗椎间盘突出的方法虽然很多,如胶原酶介入溶核术、椎间

盘镜碎吸术、骶管封闭疗法、常规手术及牵引等治疗方法,虽然采用手术或碎吸术解除症状快,但凡是手术都有不同程度的破坏,椎弓、椎板咬掉,韧带附着点及平衡的破坏,都不利于脊柱的稳定,所以从术后患者影象检查结果看,局部都有不同程度的增生或形成融合椎,脊柱的活动功能降低,相邻椎间盘负荷增大,腰椎失去原有的稳固性及加速其退变或骨增生,故除巨型椎间盘突出或保守治疗效果不好的情况下,一般不宜选择手术治疗,我们前面已谈到因脊柱具有多关节性,每一节都有突出的可能,手术则不能反复做,而疼痛封闭疗法,以麻醉药遮盖疼痛,也不具备整骨及调节平衡的作用。笔者认为:脊柱疾病治疗以达到调整其平衡与保持稳定具有更重要的临床意义。我科在从事椎间盘突出治疗的同时还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椎间盘突出局部理化研究,免疫学及骨密度测定,脊柱的平衡稳定及生物力学测定等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同时也是唯一采用系列疗法治疗及腰椎牵引理论研究单位,对颈腰椎小剂量持续牵引作用下,椎间盘纤维环内呈负压,有利于周围水分渗入,改善椎间盘的血液循环及促其修复,而牵引的时间与天数决定着充入水分的稳定。临床观察证明,能有效的恢复椎间盘弹性、韧性和塑性,调整脊柱垂直重心及腰椎生理曲度,可显著提高治愈率和远期疗效,有效地预防复发及阻止骨质增生。脊柱疾病诊治是一门专科性很强的专业,在临床上经常见到患者前门诊病历中诊断为: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梨状肌损伤,腰扭伤,腰三横突综合症,腰椎小关节突紊乱等不确切的症状性诊断。而在诊断腰腿痛方面也不能仅靠专科性影像学检查为主,应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从整体分析入手,严格与腰腿痛疾病相鉴别,如脊索瘤、盆腔内肿瘤、神经鞘膜瘤、肿瘤转移性骨浸润、自家变态反应性疾病等。

椎间盘突出治疗选择什么样的牵引方式合适:

椎间盘突出易选择牵引力柔和,性能稳定,小剂量持续牵引效果好,目前我们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生产的“JZ—B型综合康复治疗床”和“JZ—C型三向旋角程控整复床”实施。具有牵引,成角,旋转,热疗,磁疗,按摩,侧弯纠正一体化功能,各功能可同时进行,采用物理学纵向旋转聚向轴心及后纵韧带的扭曲张力迫使突出物的还纳,行车平稳、疗效显著,牵引重量自动化控制及自动补偿系统维持在±0.5kg。根据年龄,性别,体重,病程选择牵引重量和疗程。平均40kg, ±10kg,连续牵引不间断,30分钟/天,10天/疗程,年龄在20-30岁之间指定3个疗程,50-70岁指定5个疗程。

同时我们还研制了家用多功能腰椎疾病治疗带,其腰部为椭圆形加厚护腰盘,两侧有对称性供牵引用三角环,具有磁疗、护腰及腰椎牵引、内置中药外敷袋等功能,经济方便,易于掌握,牵引力自然柔和无痛苦,适合老年或伴有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肺部疾病及经济困难或边远地区患者家庭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治愈后注意事项

1.腰椎间盘突出保守治疗临床治愈后,一月内避免负重及运动,久站、久走、久坐等,三月后可选择保持脊柱垂直重心和平衡的动作较缓的体育项目适当运动,循序渐进,不宜过量,如太极拳、散步、慢跑等,禁止做脊柱失衡运动,如弯腰、后仰、腰部晃动锻炼等动作,一年后腰部修复较稳定后,可适当运动和参加轻体力劳动。

2.晨起和运动前先行腰部热身运动,如平卧两腿屈膝并在一起左右摆动,以带动腰部为宜,反复做20~30次后起床,取物和搬物体时应下蹲与身体重心越近越好。

3.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站、坐、卧、行要保持人体解剖最佳位置,如睡平、站直、坐端,避免不良卧姿,如斜靠入睡、腰下垫物、睡软床等,坐位时宜坐高凳、避免斜坐或坐软沙发。

4.必要时采用家用多功能腰椎疾病治疗带实施保护,如外出、坐车颠簸,可增强腰部的支撑作用。

5. 腰椎间盘突出临床治愈后,其受压脊神经修复过程中可出现抽畜、感觉过敏、轻度麻木或劳累后患肢出现一过性放射痛等症,休息后减轻或消失,属正常现象,如休息后仍不能减轻或消失且呈进行性加重者应及时到正规医院专科检查,避免随意找盲人按摩,到小滩贴膏药,或自行买些止痛药吃,以免掩盖症状而病情加重。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X

打开微信扫一扫

相关文章
  • 腰椎间盘突出,脊柱神经外科最常见的脊柱疾病之一,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也是脊柱神经外科医生最常接触的一类患者。 腰椎 ...
    纪泉北京医院主任医师骨科
  • 通常情况下,检查报告写着“腰椎间盘突出”不是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只是人体老化,腰椎退变,导致腰椎椎间盘的髓核等 ...
    张捷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主任医师神经外科
  • 疾病的发生有时候有着清晰的病因,有时候却难以看清其来龙去脉。医学是复杂的,同样的疾病的患者可能表现出完全不同的症状, ...
    陈萧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主治医师骨科
  • 穴位注射疗法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 , 将药液注射到相 关腧穴或特定部位 , 利用针刺和药物协同作用治疗疾病的方法, 是针 ...
    陈萧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主治医师骨科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手术虽然有很多种,但大致可分为两类--介入性椎间盘手术治疗和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 介入性 ...
    陈萧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主治医师骨科
  • 椎间融合术后,可以通过以下检查方法来判断椎骨融合的成功性: (1)X线平片:是椎间融合术后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检查方法 ...
    陈萧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主治医师骨科
任普阳研究员
副主任医师理疗科
解放军451医院
X
温馨提示:
感谢您对任普阳专家的投票,若您是任普阳专家的患者,希望您分享就医经验,帮助其他患友选择就医;若您不是任普阳专家的患者,请忽略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好!咨询服务必须以患者身份登录才能使用。
X
请务必在就医后进行投票,以保证结果的公平、公正。
所患疾病:
治疗效果:
态   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