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对疾病认识及治疗的差异(转载)
标签:医学科普

一、健康的本质

《辞海》对健康的定义是: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质健壮,精力充沛,并具有良好的劳动效能的状态。如果我们将先天发育不良或畸形排除在外的话,健康应该符合两个条件:身体各组织器官能正常而协调的运转,从而维持人体内在的动态平衡;人体主观感觉无任何不适或痛苦。

在此特别提 出的是:把人体的主观感受作为健康的一个基本条件,而不是将各种化验检查作为健康与否的唯一标准。

因为人体是由各种组织器官有机结合的整体,组织器官又分别由多种不同功能和性质的细胞组成,各组织器官、各细胞之间通过神经、激素、介质、活性成分等物质发生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一个复杂的整体,任何器官、细胞甚至某种成分的变化,其实都和全身整体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在认识疾病和健康时,不能将人的五脏六腑孤立起来研究,而应该将人体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这才符合生命科学的基本原则。否则就会犯盲人摸象的错误。

事实上,现有的各种检查设备,只能观察到人体某一器官或某一部分的局部情况,它无法认识局部和整体之间的关系。西医追求的是精细和准确,为此在过去、现在及将来都做了大量或将要做更加不懈的努力。但是,在自然科学领域,科学家已经认识到微观与整体的矛盾,其“不相容原理”认为:“一个系统的复杂性增大时,我们使其精确的能力必将减少,在达到一定的阈值以上时,复杂性和精确性将互相排斥。”例如:神奇而广袤无垠的宇宙。将之引入医学领域,同样正确。

人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其复杂性应该超过任何现有的事物,过分精细化的研究反而使我们无法准确的认识它。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认识到精确与模糊的优劣,因此在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就提出:“夫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这句话明确提出了宇宙万物的的无限可分性,所以用这样的方法来探讨宇宙和生命科学是不完全适宜的。“万之大不可胜数”是对精确论的否定。中医对疾病的认识始终是从两 方面出发:①整体观。人是一个复杂的整体,任何局部病变都和整体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认识疾病时,我们始终要坚持从整体出发,而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②平衡观。任何疾病的产生都是整体平衡遭到破坏的结果,而平衡的不同环节遭到破坏会产生不同的症状,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人体外在症状的分析和研究来判断体内平衡的破坏情况,从而掌握疾病的本质、把握疾病的转归。

二、疾病的产生

在西医学概念中,实验室和其它 各项辅助检查结果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但它只注重化验数值大小的变化或某一器官的形态学变化,而不管这种检验异常对人体的正常生理状态是否产生了影响和破坏,这时西医就告诉你患了某某“疾病” ,就需要治疗。至于治疗之后身体出现不适,西医认为这种不适是治疗不可避免的副作用,只要检验指标正常了,治疗的目的就达到了。例如:激素、放疗、化疗等等。而当人体生理状态受到影响,产生了各种不适,但各项辅助检查又没发现任何异常时,西医就不承认这是疾病,检查不是好好的吗?怎么会有病?肯定是心理原因或是神经官能症等。例如:手足凉、畏寒怕冷等。既然不是病,当然也就没有治疗的手段和治疗的必要、最多用点安慰剂。

前面已经讲过,人体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又完善的系统,当系统中的各组成部分处于协调、平衡状态时,系统就能正常工作,机体就处在健康状态,反之,则是疾病状态。在这种整体—平衡理论指导下,中医学提出了一个与西医学迥然不同的健康与疾病的概念,那就是不再把单纯的化验检查指标作为判断健康与疾病的标准,而是将机体的内在整体平衡状态作为判断健康与疾病的标准。也就是说人体的阴阳(内环境)失衡了,就是病人,包括所有已知的或未知的疾病,阴阳平衡就是健康人。

也 许有人会说,你不用现代仪器设备只用望、闻、问、切能看出肿瘤来吗?能看出溃疡病来吗?能看出某某疾病吗?中医当然看不出来,如果哪个中医师说他(她)能凭望、闻、问、切能看出上述疾病,我可以说他(她)肯定是骗子,因为中医没有这些病名,这些病名是西医的词汇,中医的望、闻、问、切是用来判断人体有无平衡失调(阴阳失衡)的,然后再决定是否给予治疗,而不是用来判断人体有无西医所谓的某某疾病。此时人们可能会说,这不正说明了中医是落后的吗?但这种说法对吗?我看不对,为什么说不对呢?中医认为“望而知之为之神、闻而知之为之圣、问而知之为之工、切脉而知为之巧”。“斗而铸锥、渴而凿井已为之晚矣!”因为中医追求的是“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不战而屈人之兵为上策”,而非采用武力来“攻城掠地”的下策。也就是说“文斗为上策,武斗为不得已而为之的下策”。因为任何肿瘤、溃疡等等都不会突然冒出来,它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化验检查是没有异常的,西医并不认为此时人体有病,但在这个过程中人体内的阴阳肯定会失衡,肯定有这样那样的不适(有诸内必形于外),此时,通过中医的望、闻、问、切就能找到脏腑失衡的原因并给与恰当的治疗,把可能发生的西医所谓的能检查出来的疾病消灭在萌芽当中。在此,我随便提出几个问题请大家思考:为什么肿瘤、心脑血管病、畏寒怕冷等等好发生在老年人?为什么前列腺肥大症都在男性中年以后出现,青少年男性怎么不患前列腺肥大症?为什么慢性阻塞性肺病好冬季加重?为什么消化性溃疡好长期发作、周期性发作、季节交替的时候容易发作?等等、等等。这就是阳化气、阴成形。

当然,中医并不是排斥现代的检查和化验,而是强调要把检查和人体的内在平衡有机的结合起来,将人体的内在平衡作为判断健康与疾病的最终依据。在中医上“阴阳平衡”称为“平人”,即健康人,太过和不及才是病人,而不管化验检查指标是否异常。因为阴阳失衡的人,其实验室或其它辅助检查,此时可能正常也可能不正常。

三、疾病的治疗

根据个人从医二十多年对中西医治病的体会是:西医是“对事不对人”。中医是“对人不对事”。人是由五脏六腑以及神经、血管、骨骼、组织细胞等等组成的一个非常复杂的有机的整体,如果把人体当做地球并包括其周围的大气层(中医认为“天人合一”。因为:人秉天地之气而生,四时之法成。),那么人体内的五脏六腑以及神经、血管、骨骼、组织细胞等等则相当于地球上的各种生物、建筑、江河、海洋等等。这所有的一切共同组成了我们这个丰富多彩的赖以生存的独一无二的星球—地球—人体。在这里我所讲的这个“事”就是指的:五脏六腑以及神经、血管、骨骼、组织细胞等等=地球上的各种生物、建筑、江河、海洋等等。“人”就是 指的整个的活生生的人=地球及其周围的大气环境。由此,就明白了我所讲的西医是“对事不对人”,中医是“对人不对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了。

如果你明白了上面讲的道理,那么也就明白了哪个是标、哪个是本的问题了。那么中西医这两种医学是怎样对待疾病的呢?

1、首先谈中医:我们通过观察很多的发生在过去和现在的世界各地及我们周围的自然灾害和人事就会一清二楚了(天人合一)。在此可以举出很多很多的实例加以说明。例如:地震、台风、海啸、环境污染、温室气体效应等等对人类生存产生的严重威胁。

谈到中医治病不能不谈“阴阳”这两个字,那么阴阳指的是什么呢?我们的祖先早已给出了明确的答案,中医经典《黄帝内经》谓“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这句话对宇宙间的所有事物的发生、发展、灭亡概括的是多么的精辟和准确,这是我们所有行动的指 南,更是我们给人治病的大政方针。

我们都知道所有生命体都有自己的自然属性,为了生存都要吃各种各样的食物或吸收各种养分,经过体内新陈代谢然后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这些营养物质不管是地里长的、水里游的、天上飞的都是在一定环境下自然界的产物,从古至今以及将来都是这样。谁也不愿意而且也不可能拿着化学合成的东西当饭吃。中医用药治病正是遵循了这一自然原则,这叫“道法自然”,因为人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现在中医用的药物与古代没有任何区别,都是自然界的产物。有人会说这是落后,不思进取的表现。这真的是落后吗?自然界所有的物质特性都需要不断改进才算进步吗?如果是的话,那人的吃饭和排泄是否要改道呢?树木是否应该倒着长呢?人类进化到现在是否应该不吃地里长的粮食了、应该吃工厂里合成的化学物质了?等等。

2、再谈西医:我们知道西医用的药都是工厂化学合成的,当然也就不是“道法自然”了。现代疾病的诊断治疗标准几乎都是西方国家制定的,比如:糖尿病诊断治 疗指南,高血压诊断治疗指南等等。我们只有不断学习的份,只有严格按照各种指南操作的份。我们可以称之为“经过统计学处理过的标准化诊断治疗”,这与工业化大生产完全是一个模式。在这种模式指导下,病人成了没有七情六欲、没有自我意识的、只是符合统计学处理过的标准病人,医师也成了经过统计学处理过的标准医师。工业化大生产的特点是:按照某一标准可以大批量生产制造某一标准的机器设备。依此,病人就可以通过统计学处理进行“群体治疗了”,医师就可以按照标 准大批量培养了。这与现代机器人有太大的差别吗?

西医师水平的高低除了与个人智力有关外,更重要的是与你所在的科室及整个医院设备的先进与否有关。所以,下级医院的医师水平很难也几乎不可能超过上级医院医师的水平,同样中国医师的水平也难以超过西方国家医师的水平,看看咱们医师的进修学习途径就很清楚了,乡镇卫生院→县市级医院→省级医院→北京、上海→ 西方国家。我们学了一辈子西医到头来只有给西方人当学生的份?你想给西方人当老师吗?那是痴心妄想吧。

3、从哲学的角度来讲,中医属于形而上学,西医属于形而下学的范畴,形而上为之道,形而下为之器。老子讲:“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故几于无,无 为而无不为”。我们做医生做了一辈子,知识学了一大筐,到头来见了疾病,可不能像孔圣人所言:“百姓日见而不识”吧!

下面举例加以说明中 西医治病的差异,什么是治标、什么是治本:

1、发热:真热和假热

张某某,男,42岁,肥城市。2008年7月5日在外出 发受凉后出现高热,体温39.5度,在某市医院住院3天,经用抗生素及激素治疗,体温不降,别人推荐于8日来诊,见身热怕冷,体温39度,头痛、全身酸 痛,精神不振,口渴喜热饮,舌苔白滑,舌质暗紫。此为太少两感证。处方:麻黄10,桂枝15,细辛5,附子15.。2付。翌日来电告知昨天服药后约40分 钟全身出微汗,体温随慢慢降至正常,诸证消失。

2、慢性肾衰:

李某,男,25岁,肥城老城人,因尿毒症在齐鲁医院血液透析每周2次,透析16次后因经济困难于2009年2月20日经我院一科主任介绍来诊,来时血肌酐 920,刻诊:面色红紫,舌淡红、薄白润苔,脉沉细无力,口渴喜热饮,此为肾阳不足、虚阳外越。黄芪30当归15附子25干姜30党参20桂枝15茯苓 20菟丝子20大黄15鸡内金12茅根30苍术15. 每天一付,2009,3,13停止血透,3,20查血肌酐241,至今未再透析,4,16查血肌酐140.仍在服中药治疗中。

3、支气管 哮喘

曹某某,女,40岁,肥城市,十余岁开始患支气管哮喘,每年冬季发作,逐年加重。2006年11月10经人介绍来诊。喘憋,咳嗽频,两肺满布哮鸣音,面色 恍白,眼睑浮肿,唇青,舌淡紫暗,苔灰白黄,浊腻。此为少阴寒化证,兼太阳表证未解。麻黄10干姜15甘草10桂枝10半夏15细辛5。7付。二诊诸证减 轻。附子30干姜30炮姜30甘草15炒白术30茯苓20菟丝子20.。本方加减服用40余天。痊愈至今未发。

4、消化性溃疡

李某某,男,60岁,肥城市,2007年8月听别人介绍来诊,自述2个月来常上腹部疼痛,饭钱尤重,进食可部分缓解,在某医院做过2次胃镜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观其用药为止酸、保护胃黏膜、抗生素、促进胃排空药,无效后服过半月中药仍无效。舌苔白滑、舌质谈,边有齿痕,脉沉细无力。此为太阴脾胃虚寒证。附子15干姜30生白术15砂仁20白叩15吴茱萸6甘草10厚朴15茯苓15。7付。二诊诸证明显减轻。原方加减又服14剂痊愈。

5、 窦性心动过缓

张某某医师之大嫂,女,54岁。陶阳矿职工,十多年来每天头晕脑胀,疲乏无力,失眠多梦,每次心电图都是窦性心动过缓,心率40—45次,多方就医无什良 策,2008年5月来诊。面色恍白,脉沉迟无力,舌紫暗,苔白滑。此为少阴病麻黄10细辛5附子20党参15。.7付,此方加减服用30余剂,心率 62次,诸证消失。停药至今未再复发。

中药的属性为:温、热、凉、寒。实际上中药的属性就是春、夏、秋、冬。开中药就是开春夏秋冬,就是改善人体的内环境,你体内喜欢哪个季节就给你开哪个季节的药。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X

打开微信扫一扫

相关文章
  • 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主要包括侵入性检查与非侵入性检查。侵入性检查是指通过胃镜活检胃黏膜组织作检查,常用的有:(1)快速尿素酶 ...
    刘正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主任医师消化内科
  • 不小心吞了枣核严重吗?会造成消化道溃疡或出血吗?有些人觉得枣核那么大又硬会划伤食道,造成胃溃疡,引起胃出血 ...
    李鲜河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中医消化科
  • 美好的一天从健康的早餐开始,早餐是全天能量和营养的重要来源,可是,很多人却都忽略了早餐的重要性,却不了解不吃早餐的危 ...
    曾仁仁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
  • 健康处方: l 消化性溃疡Ⅰ期膳食:适用于溃疡急性发作时,或出血刚停止后的患者。宜选用易消化而无刺激性的流质饮 ...
    曾仁仁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
  • 2012年9月20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四版“学术与临床”刊载 中医心身医学起源于《周易》,在《内经》、道学、道教 ...
    赵志付广安门中医院主任医师心理咨询科
  • 什么是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的典型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一般将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总称为消化性溃疡,有时简称为溃疡 ...
    郭喜军河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中医消化科
李岩教授
主任医师中医科
天津市公安医院
X
温馨提示:
感谢您对李岩专家的投票,若您是李岩专家的患者,希望您分享就医经验,帮助其他患友选择就医;若您不是李岩专家的患者,请忽略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好!咨询服务必须以患者身份登录才能使用。
X
请务必在就医后进行投票,以保证结果的公平、公正。
所患疾病:
治疗效果:
态   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