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导管溶栓的专家共识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DVT) 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疾病之一,发病率约为1‰。DVT急性期可因血栓繁衍致静脉阻塞进行性加重,甚至造成股青肿导致肢体坏死需截肢,游离血栓一旦脱落还可引 发致命性肺动脉栓塞。在自身纤溶活性物的作用下,血栓最终趋于消融或经历机化、新生血管发生,被血栓堵塞的静脉腔逐渐再通,而静脉瓣膜结构却在血栓机化过 程中遭受毁损。因此,DVT的后期,通常是由近端静脉堵塞致静脉回流障碍以及由静脉瓣膜破坏导致的静脉逆流两者并存,引起下肢静脉高压及相应的临床表现, 即血栓后综合征(post-thombosis syndrome,PTS),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DVT一旦发病,治疗的目的是抑制血栓蔓延、清除血栓、恢复静脉的通畅性以及保护静 脉瓣膜的结构和功能,预防和降低肺栓塞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降低血栓复发与PTS的发生率。本文就导管接触性溶栓(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 CDT)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的应用进行总结,以期达到形成共识、规范治疗的目的。

一、急性下肢DVT治疗现状

目前,用于急性下肢DVT的治疗方法包括抗凝治疗和血栓清除术。抗凝药物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血栓的进一步形成,但并不能清除已存在的血栓,治疗效果有限。 血栓清除术包括:外科取栓术、机械性血栓清除和CDT等。外科取栓术由于其并发症如出血、血管损伤等及血栓复发率较高,始终未能成为治疗骼股静脉急性血栓 形成的首选治疗手段;CDT是在DSA透视下将溶栓导管经深静脉直接插入髂股腘静脉血栓中的一种介入性溶栓方法,能在减少出血风险的前提下提高血栓清除 率,提高药物的溶栓效率,快速开放受阻的静脉。并在临床得到了迅速普及和发展。

二、CDT治疗的适应证

对于急性骼股静脉血栓,无溶栓禁忌且能够成功置入溶栓导管者都存在CDT 适应证: ⑴急性骼股静脉血栓形成; ⑵急性股腘静脉血栓形成; ⑶病程≤14天的DVT 目前认为非卧床的年轻健康患者可能受益最大,而长期卧床、高出血风险、高龄、伴有其他严重疾病、预期寿命180mmHg,舒张压>110mmHg);

⑹细菌性心内膜炎;

⑺有凝血功能障碍者。

三、CDT的操作方法及路径

1.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在DSA下,患者取平卧位,采用Seldinger技术,健侧 股静脉进入,首先行健侧髂静脉及下腔静脉造影,如发现血栓累及下腔静脉,改由右侧颈内静脉穿刺行下腔静脉造影,观察血栓情况、双肾静脉开口位置及下腔静脉 分叉部位,测量下腔静脉直径。在下腔静脉肾静脉开口以下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对于置入的滤器为可回收性的患者,拔除溶栓导管前再行下腔静脉造影,若滤器下方 无血栓残留则将其取出,若有则永久放置。滤器置入指征参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制定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2. 导管溶栓入路及方法

2.1顺行入路:

2.1.1经小隐静脉置管:适用于中央型和混合型下肢DVT,俯卧位,取患肢外踝与跟腱中间处皮肤纵切口约2cm,暴露小隐静脉,经小隐静脉置入4-5F导管鞘,选取侧孔长20-40cm的4-5F溶栓导管置入患肢髂总静脉。

2.1.2经大隐静脉置管:适用于中央型和混合型下肢DVT,内踝上方的大隐静脉常可在体表下显露;也适用于患者伴有骨折无法翻转体位时。⑴大隐静脉置管 方法:①经内踝大隐静脉起始部直接穿刺置管;②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直视下穿刺;⑵置管:穿刺成功后置入4-5F血管鞘,在路径图技术辅助下将导丝经交通 支置入腘静脉经股静脉至下腔静脉。

2.1.3经腘静脉置管:适用于血栓仅局限于髂股静脉的中央型DVT,同时患者无肢体活动受限。患者俯卧位,超声引导或经足背静脉造影显示腘静脉定位下穿刺腘静脉置入导管鞘,其余操作同上。

2.2 逆行入路:经以上入路无法置管者可选择以下入路

2.2.1经颈静脉置管:穿刺右颈静脉置入导管鞘,将溶栓导管经颈静脉置入患肢髂股静脉内,溶栓导管头端尽量放置在患肢股静脉远端。

2.2.2经股静脉置管:穿刺健侧股静脉置入导管鞘,在cobra导管的帮助下将导丝逆行置入患肢髂股静脉内并最终交换为溶栓导管,溶栓导管的头端置于患肢股静脉远端。

四、抗凝溶栓药物的使用

肝素是常用的抗凝药物,可采用皮下注射或静脉点滴的方法。普通肝素注射后可立即生效,迅速达到高峰,继而作用逐渐下降,其在体内的半衰期为90分钟,2-3小时作用即消失。低分子肝素多采用皮下注射的方式,其半衰期时间较长,为12小时。

尿激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链激酶是目前临床上可用的溶栓药物。链激酶因过敏反应及出血风险较大等原因使用受限,而尿激酶与重组t-PA因为均有 较好的溶栓效果、较低的出血发生率等特点成为临床治疗DVT的首选,但由于后者的费用较高,临床仍以尿激酶使用较为普及。

尿激酶的使用剂量和方法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我们推荐导管溶栓时首先将25万单位尿激酶加入生理盐水50ml中一次性经溶栓导管注入,然后①用高压泵经溶 栓导管脉冲式注射尿激酶,60-80万单位/24h,分2次给药,每次1小时内注完。注射尿激酶间歇期经导管滴注肝素100-150mg/24h;②经导 管持续匀速泵入尿激酶(24h总量 60~80万单位),同时给予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5000U,每12h一次,一般连续应用7天。

rt-PA可选择性地激活血栓部位的纤溶酶原,使其转化为纤溶酶而溶解血栓,全身行纤溶状态的不良反应小,出血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常规推荐使用总剂量是 50mg,最多不超过100mg。给药方法是将rt-PA50mg溶于生理盐水100ml中,首先给予10mg 静脉推注,其余40mg在2h内匀速静脉泵入;溶栓后立即给予低分子肝素5000U,每 12h一次,一般连续应用7天。rt-PA的缺点是不能长时间应用,计划的剂量用完后如果没有达到预期的溶栓效果不能再追加剂量。

抗凝、溶栓过程中需每日复查凝血指标。抗凝治疗时需监测①凝血时间,肝素用于治疗目的时要求凝血时间延长2-3倍,即20-30min,当凝血时 间30min时应减少肝素用量。②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正常值可因实验室不同而异, 用肝素后以延长1.5-2.5倍为宜。有条件者还可监测血清肝素浓度,使达到0.3-0.5u/ml。溶栓治疗中应监测的指标包括:①凝血酶原时间:正常 值为11-13s,超过25s为异常。②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正常值为2-4g/L,如血纤维蛋白原水平

此文章内容仅代表医生观点,仅供参考。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请到当地医院就诊,谨遵医嘱!
分享:
X

打开微信扫一扫

相关文章
  • 深静脉血栓的治疗方法有很多,通常采用卧床休息和抬高患肢、抗凝疗法、溶栓治疗、深静脉血栓长期抗凝治疗四种方法。1.卧床休息 ...
    龚新宇中日友好医院副主任医师普通内科
  •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不正常地在深静脉内凝结,导致深静脉管腔部分或完全堵塞。好发于下肢,可造成下肢疼痛、肿胀等一系列症 ...
    周恒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副主任医师心血管内科
  • 50多岁的王先生是郑州一家公司的高管,几天前的上午,突然感觉左下肢不听使唤了,整个左下肢发麻疼痛,不能活动,身旁的同事 ...
    刘辉河南省中医院副主任医师血管外科
  •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Deep Vein Thrombosis )临床较为常见,虽然任何静脉系统都可能累及,但大多数发生于下肢(尤其是左下 ...
    何立刚河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血管外科
  • 腹腔镜气腹主要通过高压 CO2 维持腹内高压,以扩大手术野及操作空间, 腹腔镜手术建立的气腹使腹内压超过下肢静脉血液回流的 ...
    卞虎淮安市淮阴医院主治医师肝胆外科
  • 患者: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2010年1月22日右下肢肿胀,检查患有深度静脉血栓xx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
    宋燕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血管外科
刘辉副教授
副主任医师周围血管、烧伤疮疡病科
河南省中医院
X
温馨提示:
感谢您对刘辉专家的投票,若您是刘辉专家的患者,希望您分享就医经验,帮助其他患友选择就医;若您不是刘辉专家的患者,请忽略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好!咨询服务必须以患者身份登录才能使用。
X
请务必在就医后进行投票,以保证结果的公平、公正。
所患疾病:
治疗效果:
态   度: